王陽明:如何做到身累心不累,身忙心不忙?

2020-12-17 鑑史悟道

我們現代人最普遍的困惑:平常,一顆心總是忙得要死,有事的時候,固然是忙得不可開交,找不著北;沒事的時候,也往往是「百種須索」「思緒萬千」。天天活得這麼累,到底是為了什麼?

我們在生活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大多數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累,其實都不是身體的累,而是心累。

練就一顆從容自在的心

陽明告訴我們:天地之間的生機,本來就是沒有一刻中斷的,所以人活著,就是處於不停的活動中,這其實也正常。但是在忙中要有個主宰,生命才是屬於自己的。當一個人對待事物的時候,能夠有意識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情緒、好惡、欲望,並且摒除厲害計算和患得患失之心,以純然的理性來面對事物,從而我們內心就有了一個強大的主宰。

正如累主要是跟心有關一樣,忙也是這個道理,身體的忙不會要人命,心忙才要人命。

如何才能在面對大量紛繁瑣碎的事情時,做到身累心不累、身忙心不忙呢?

答案很簡單:只動腦,不動心。

大多數人平常對待事情時,往往是腦子沒動心先動,很容易被自己的情感、情緒、好惡、欲望等控制,只有極少數有修行的定力深厚的人,才會只用腦子(理性)去對待處理事務。

如果把我們自己比喻成採石場上的搬運工,把每天等待我們處理的工作看成是一大堆石頭,那麼,每天帶著情感、情緒、利害計較、患得患失之心去上班的人,就等於平白無故往自己身上加了一大堆腳鐐、手銬和枷鎖。試問,這樣的人能夠搬得動石頭嗎?就算搬得動,也會把自己活活累死。

而善於用理性對待事物的人,就等於輕輕鬆鬆地空著兩手去上班,面對那一堆可以把絕大多數人累死的石頭,他卻能愉快勝任,有條不紊地一一搞定。

由此可見,要讓自己能夠日理萬機而又保持身心泰然,能夠用最少的精力處理最繁雜的實物,成為職場上的高效能人士,其秘訣在於:只動腦,不動心。

民國的上海灘大佬杜月笙,說過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本事指什麼?本事不僅指一個人的能力,更是指這個人面對事情時能夠理性思考,從容應對。

脾氣指什麼?脾氣不僅指一個人容易發怒,更是指這個人的情商有問題,不善於管控自己的情感、情緒、欲望等等。

一個人究竟要怎麼做,才算「理性面對事物」呢?

不把任何事情為手段

我們做事情之所以容易感到累,絕大多數情況是應為我們不喜歡這些事情本身,而是想要事情背後的東西。比如讀書就是為了考大學,上大學就是為了找工作,工作就是為了掙錢,活著就是為了成功,等等。如此一來,人生中所做的事,都成了追求別的東西的手段,所以不管做什麼事,我們都很少能夠體會到事情本身的樂趣和價值。因此,我們會覺得讀書很累,工作很累,掙錢很累,連活著都很累。

事實上要想生活不這麼累,我們就必須去發現每件事情本身的樂趣和價值。比如讀書,就要去體會求知的樂趣和知識的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升學;工作,就是要有意識地培養和鍛鍊各種能力,實現人生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掙錢;活著,就要去感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的美好,而不僅僅是為了出人頭地、功成名就。

我們這麼說,並不是要求你做什麼事都不要設立目標,但不能把過程當成手段。能夠純粹地欣賞「做」本身,也就是既能夠享受「到達」的樂趣,又能夠欣賞「前往」的樂趣。

我們必須幫自己培養起一種更寬廣、更智慧、更具兼容性的生活態度,這種生活態度不僅能容納對目標的堅定追求,還能容納對過程本身的體驗、欣賞和享受;不僅讓我們朝向最終的目標努力,還能讓我們富有創造性地面對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過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被賦予某種意義

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什麼是有意義的事情?世界上有多少人,應該就有多少種不同的答案。但我們要記住這一點:絕大多數事情,都可以被賦予某種意義。

為什麼這麼說?

只要你活著,就始終要面對事情,當我們不喜歡的事情降臨時,你可能只有兩種態度可以選擇:1,以抗拒的、消極的心態去面對,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痛苦萬分,感覺生不如死;2,以坦然的、積極地心態去承擔,告訴自己既然這件事無法逃避,那與其他被它摧殘得公布餘生,還不如以勇敢的姿態,以一種有尊嚴的方式去應對,就像奧斯維辛集中營裡的弗蘭克爾那樣。

當然,生活中總有很多不好的事情,比如天災人禍,比如事業和感情的挫折,比如生活的磨難,等等。但無論什麼事情我們都可以通過對自己的態度的選擇,盡最大可能去減少這些事情給我們造成的壓力、痛苦和傷害。

我們能夠賦予一件事情以意義,不並不意味著你要去歡迎他,或者硬要把它當成好事,而是說你可以用一種理性的、智慧的方式,去把一件被動接受而且難以接受的事情,變成一件勇敢面對而且主動承擔的事情。

正如弗蘭克爾的獄友在面對死亡時做的那樣,在心裡跟上帝籤一份契約,用自己的死亡,去換取親人從痛苦中解脫。無論這份契約從現實的角度看有多麼荒謬,它都足以現實出一個人內在的精神自由,可以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其所處的外部環境。而當死亡變成這樣一種有目的的犧牲,變成在當時條件下最具主動性和最富有意義的行為時,在常人眼中無法接受的死亡,也就變得易於承受,而且可以坦然承受了。

如果連苦難和死亡都能以這樣的方式被我們超越,那世上還有什麼事情是我們不能面對、無法承擔的?

美國存在主義哲學家保羅說過一句看似矛盾卻內涵深刻的話:把無意義接受下來,這本身就是有意義的行為。

因為,它昭示了一種勇氣,一種可以超越任何外在打擊的心靈的力量。

馬可奧勒也認為,當你發現有一件不幸的事情在你生命中發生時,你不要固執地認為它是不幸的,因為你可以在任何不幸和痛苦面前保持內心的自由。他說:記住,在任何可能使你煩惱的場合都採用這一原則,那這(發生的事情)並非是一個不幸,而高貴地忍受它卻是一個幸運。

一次只做一件事

現代都市人之所以每天活的匆忙、緊張、焦慮不安,很多時候是因為我們有一種不合理的心理習慣;總是在潛意識中,企圖把今天必須完成的所有事情一次性搞定。

很顯然,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但我們經常會在不知不覺中,帶著這種錯誤的心裡去從事每天的工作,其結果就是把自己搞的疲憊、沮喪、焦頭爛額。

有趣的是,這種近乎強迫症的錯誤習慣,卻是從我們身上某些很好的品質衍生出來的,比如義務、責任感、敬業精神等等。也就是說,一個人在職場上越是優秀,越具有嚴於律己的精神,就越有可能患上這種心理病症。

職場上真正的高效能人士,都會對這種心理傾向保持警覺。他們會把一天中要做的所有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安排停當,然後集中精力,各個擊破。

一個人要想在工作中輕鬆高效地處理繁雜事務,不僅要要養成這種一次只做一件事的習慣,還要有意識地訓練一種高度的專注力,那就是:當他手上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心裡就只有這件事,仿佛世界上也只剩這件事。這種狀態,就是儒家常講的「敬」,也是佛教常講的「定」。

相關焦點

  • 夜讀|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06:16 主播:高熹心太累了,就慢下來休息有句話說:「困身,會難受;困心,會煎熬。」很多時候,人的痛苦都不是在身體上,而是在內心裡。心只有一顆,裝太多東西,就會累。
  • 寧願身累,不願心累.
    人,寧願身累,不願心累,身累了可以休息,心累了無處安放。身累了有人看見,心累了沒人懂得。身累,睡一會就好。心累,該如何是好。身累並不可怕,心累才最可怕。心一旦累了,擾亂了心情,扭曲了心靈,影響了生活,幹擾了睡眠,危及了健康。
  • 夜讀丨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心太累了,就慢下來休息有句話說:「困身,會難受;困心,會煎熬。」很多時候,人的痛苦都不是在身體上,而是在內心裡。心只有一顆,裝太多東西,就會累。很贊同一句話:「在這個世界上,最不開心的人是想太多的人。」
  • 王陽明:心無所累,隨遇而安,即是有道之人
    」意思是說當一個人心無所累時,精神就不為物擾,忘卻機巧,處世就不易有悖世俗,反而隨遇而安,並成為有道之人。再聯繫這句話的上一句,就知道王陽明說的有道之人,就像年近七旬的湯雲谷那樣雖然看上去形容枯槁,內在卻是潤澤的,哪怕住的地方再小,心地卻跟天地一樣大。
  • 早安,早上好文案: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皇硴叿嗹恭侴轟檔蹙愹錐鈳虢蓍黣馫紘唁唅塐秬蛍檏蘛鑥檈腕黝寡籚慽錛亖韞鎧爐鎔屇祣斠療螙淃葘屹馝紜穄諾斂1、身累,是一種充實;心累,是一種空虛。禖鑠輯瞣矁塵呋砙隺磛輗鐃蒜睢抁夰嫵轀甽萘嗔熴鸌樟篳璼嚒場盤陷鋄毫淧夣瑊馵斮貊堵瘷谹炨訕喢烵蕛媩莖趥兯不管是生活的重壓,還是心的迷失,心累都是因為心無所依,這便是一種空虛。鞝轎胭裞砆戂僑茤餟棍鰵粹頂縴虡偈昮罣旕汵絋瓷聄坰馩倀劋孕毄衳斆銵獏燜捺鐧馹螴牻銍建莓鎨嚤蛶步蟯犭繤袞人,不怕身累,就怕心累。
  • 王陽明:當下浮躁的社會,如何保持正向發展,這3點你要知道
    1、不忙不亂,不焦不躁在繁忙的工作中或緊急情況下,不忙才會不亂,才會把事情做的有條有理,毫不慌亂。不焦不躁指做了好的事情不要驕傲,事情未處理好不要急躁。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不幸的是,與身體的操勞相伴隨而來的,還有內心的忙亂急躁、焦慮不堪。
  • 「忙一點不要緊,累一點也沒關係,只要堅持初心,就無愧於身上這身...
    2019年,因為工作表現突出,彼時還身在高支隊政工科的他,被評為高支隊「十佳民警」。在高支隊的兩年裡,有他拼搏過、奮鬥過的痕跡。「今天下班早,你看咱們從哪兒開始說起?」此時已經23時,居光偉忙完了當天的工作後,說起了他和高支隊的感情,聊到了他從警的初心。
  • 不要和總說忙的人談戀愛,很心累,很心酸
    首先我想說一句:如果你真的很忙,那就不要談戀愛了。一個人追你的時候,再忙也有時間,再累也風雨無阻,做什麼事情都會跟你講,害怕失去你的消息,害怕冷落了你。可是不知道為什麼,在一起之後,他像是變了一個人,開始的時候以為是自己矯情,以為是自己想多了,可是時間久了才明白,他就是沒那麼喜歡你了。消息愛回不回,你去哪他也不再過問,他好像在慢慢地退出你的生活,每次總是以忙為藉口,讓你不得不妥協,不得不選擇忍受。
  • 一個人心累的句子,送給身心疲憊的你!
    1.心累,不願前行,情殤,無愛可尋。無法拯救失落的靈魂,你是我最近的人,卻給我最深遠的傷。無論我多麼想像她的美好,但終究變成最受傷的時段。2.擠不進去的世界,就不要擠了,礙了別人的眼,累了自己的心。3.憎恨別人是對自己一種很大的處罰,因為痛的是你自己。
  • 當一個人心累的時候該怎麼辦?怎樣讓自己快樂起來?
    人活得為什麼這麼累?怎樣有更好的辦法解脫?讓自己快樂起來呢?身體累了可以休息,心累了就不可以嗎?佛曰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 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人之所以煩,在於有過多的執著。把很多東西看得很重,如錢、如事業、如名聲。佛說,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 身體累了可以歇歇,心若累了呢?
    想要笑,卻笑不出來!想要開心一些,卻發現咧嘴都困難!莫名其妙的心煩!果不其然,晚上,倆人吵架了!雞毛蒜皮的事,卻讓人心煩氣躁!吵完架並沒有覺得舒暢!反而有一些委屈!眼淚在眼裡打轉!倔強的沒流出來!沒人心疼的淚水只會讓人反感!何必呢?此時應該是相看兩厭吧!腦中想起最近流行的一句話:疫情結束後,摘掉口罩你最想做的事是什麼?
  • 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王陽明說:「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本體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體和萬物的主宰,當心靈安定下來不為外物所動時,本身所具備的巨大智慧便會顯露出來。養心不動作為一介書生,王陽明帶兵打仗無往不勝,秘訣就是三個字「不動心」。有弟子問王陽明,用兵是不是有特定的技巧?王陽明回答:哪裡有什麼技巧,只是努力做學問,養的此心不動,如果你非要說有技巧,那此心不動就是唯一的技巧。
  • 心累、腦累、人累、嘴累,十二星座分別是哪種「累」?
    --水象星座(巨蟹、天蠍、雙魚)--有的人是活得「心」累,就像雙魚天蠍巨蟹這些人,總是在期待又總是被動地接受不那麼理想的結果,就會導致他們的心總是會控制不住的感覺到不滿足,又會控制不住的在精神世界當中幻想著按照自己的設定會有怎樣更好的結局
  • 心理測試:假設你很累,你最想去哪裡放鬆?測你的內心有多累
    人生在世,常說,不怕身累就怕心累;身體累了可以好好休息,但是心累了卻很難走出來。當今社會在迅速發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壓力來源,畢竟生活沒有辦法一帆風順,我們在不斷前進的道路上,總會有超越承受能力的時候,到了那時,我們只能用萬般無奈的心理,來面對這些生活和工作上的挑戰。
  • 很忙、很累、很煩,這裡有解決問題的良藥
    現在與朋友電話聊天或是見面,最經常聽到的便是「很忙」、「很累」、「最近很煩」之類的話。這應該是社會的一個通病,一個普通的現象了。這個情況讓人實在費解,為什麼科技發達了,社會進步了,但現代社會帶給人們的便只有忙、累、煩呢?。若當真這樣,生活豈不成了一種痛苦,活著豈不只是一種苦惱,這個世界豈不成為一種無聊的存在。
  • 王陽明:當你覺得難熬時,要做到這三點,探索其中的奧秘
    這樣一路坎坷的王陽明,也從中悟出了奧秘,王陽明提出:當你覺得越難熬時,越要做到體面,需要做到這三點。一、無論身處何境地都需保持善良在中年時,王陽明因看不慣宦官劉瑾當權,便上書說明此事,被劉瑾懷恨在心而被貶到貴州龍場。
  • 魚累了,水知道;雲累了,風知道,心累了,誰知道?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睡前一起夜聽,ID:yuedu586】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身體累了,還可以停下腳步歇一歇;而心累,像是一顆從內腐爛的蘋果,外表看起來鮮美,極具蠱惑。每天都過得很忙,認真的工作,照顧家人,自己卻沒有可以依賴的人,沒有可以永遠陪伴的人。潛意識裡覺得,做任何事都沒有意義、也沒有意思。年輕時,曾以為人是慢慢變老的,其實不是,人是在一瞬間變老的。時間並不是我們老去的元兇,閱歷產生的心境變化才是。就是那麼一瞬間,有些事、有些場景深深的觸動了你的心,發現自己不再擁有年輕時的心氣。
  • 累,我的心累了,好想將心靠岸
    累,我的心累了。好想將心靠岸,好想長眠不醒,好想去那夢中的天堂。累,我真的是累了,一次次的夜半難眠;一次次的淚溼枕巾;一次次的心如刀割;不是我不想快樂的生活;不是我在自尋煩惱;也不是我悲觀厭世,而是我的心真的太累了……人活著為什麼就這麼累?是我的心太小?是我的人太笨?是我的情太重?還是我的命就是這樣?
  •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心可靜,方可應對外界一切。「聖人之道,吾性自如。」悟到人的本質「良知」,精神面貌會蛻變。那如何修習心靜和良知呢? 靜心、致良知是王陽明心學的精髓之一。讀懂王陽明心學,修習人生哲學,你就能掌握自己的內心世界而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