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俄軍事專家瓦西裡·卡申近日在媒體上撰文寫道,根據目前俄政府採購網統計的信息看,俄羅斯新型轟炸機PAK-DA(未來遠程航空兵系統)或將在2023年啟動初步試驗,並於2027年列裝入役。
而依照這個速度,俄羅斯武裝力量用不了幾年就可以獲得根本性的新戰略機遇。引用俄專家的說法,在當今世界上其實只有兩個國家才擁有貨真價實的戰略空軍,一個是美國,而另一個則就是俄羅斯。
俄專家認為,中國雖擁有龐大的轟-6系列轟炸機機隊,比如轟-6K、轟六-H、轟六-N和轟-6J等,且還能搭載並發射各種巡航飛彈和反艦飛彈,但事實上中國這130多架轟炸機只能對亞太地區軍事平衡產生影響。
換言之,由於中國轟炸機受到航程限制,只能在亞太地區內活動,因此才無力在危機時刻對跨洲際敵人實施空中核打擊。而同時,俄軍卻擁有強大的空中戰略力量。
比如圖-95MS(熊式)和圖-160(海盜旗)戰略轟炸機,因為它們都具備跨洲際飛行能力,所以俄軍也相當於擁有基本的空中核遏制力量。另外,俄軍還有數十架處於改造升級中的圖-22M3(逆火)轟炸機,而中國的轟-6系列則與它們屬於同一量級的戰術裝備。
再看美國,它目前不僅擁有上百架B-52(同溫層堡壘)、B-1(槍騎兵)和B-2(幽靈)戰略轟炸機,而且還正在研發用於替代它們的B-21新型戰略轟炸機。
綜上,理論上俄專家說的沒錯,就目前的空中核威懾力量來看,也確實只有俄美兩國才擁有貨真價實的戰略空軍。那話說回來,俄專家闡述以上客觀數據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原來他認為,目前俄美不僅同時擁有全球唯一且龐大的戰略轟炸機機隊,而且俄軍在這個方面明顯還要比美國強一些。比如圖-95和圖-160這些轟炸機都誕生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甚至當下還在量產中,不僅服役時間較長,而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
另外,與其說它們是新機,不如說是對俄軍現有轟炸機機隊的增補,這也是俄軍在海陸裝備方面大力節約的主要原因。再說文中開頭所講,俄羅斯即將面世的PAK-DA新型戰略轟炸機,它不僅擁有洲際飛行能力,而且還同時具備高隱身、高自動化和高人工智慧等特點。
換言之,隨著PAK-DA的誕生和入列,俄羅斯在空中核戰略裝備方面又要領先中美一大截。這也就是俄專家口中所說的什麼俄軍根本性的新戰略機遇。
客觀上說,俄專家以上論述是有些道理,但他說來說去都是在單方面的闡述俄軍戰略優勢,並沒有從根本上指出俄軍為何要捨棄海陸裝備的發展,而大力增強空中核威懾力量的主要原因。
其實這個道理很簡單,由於俄軍不僅在常規軍事力量的發展上已經明顯落後於中美兩國,而且當下也無力參與海洋霸權之爭,正是因為如此,俄羅斯才不得不取長補短,特地增強空中戰略核威懾力量,以此來彌補其它方面的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