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姿勢】讓貴州躺槍幾千年的成語:黔驢技窮、夜郎自大

2021-02-19 貴陽晚報


【漲姿勢】讓貴州躺槍幾千年的成語:黔驢技窮、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與「黔驢技窮」這兩個成語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因為這兩個成語,許多人知道了貴州。但也正因為如此,許多人對貴州的認識也僅僅停留在這兩個詞上。那事實究竟如何,是名副其實還是躺著中槍呢?貴州學者對此發出了質疑的聲音。

把「夜郎自大」還給司馬遷


都說司馬遷的《史記》是信史,似乎不容置疑。但貴州人卻因為他的誤記背了兩千多年的黑鍋,那就是「夜郎自大」。

說起來當一個貴州人真的很不容易!一段「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人無三分銀」的順口溜,把單純農業經濟時代貴州的自然生境描得一團漆黑,抹去了貴州高原四季宜人、雨量充沛、地形地貌千變萬化的特點,再加上古之學者不負責任的「自大」、「技窮」一類記述,僻處邊地,朝中無人的黔民,只好忍氣吞聲,聽任外省籍人嘲笑。

西漢元狩元年(前122年),漢武帝派王然於、柏始昌、呂越人等出使西夷,《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王然於等人的行程時有這樣一段話:「(漢使)至滇,滇王嘗羌乃留。……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這應該就是「夜郎自大」典故的出處。

無論王然於等回京匯報時,是不是講了滇王和夜郎侯說的原話,只須回顧一下漢武帝即位後與夜郎交往的過程,就不難發現《史記》中的這段記載是有著明顯失誤的。

滇王嘗羌與漢交往不多,發出漢大還是滇大的疑問,或許是可能的。夜郎的情況就不同了。王然於等受命往探身毒道入滇,發生在元狩元年(前122年),早在建元六年(前135年),唐蒙即以使者身份「將千人,食重萬餘人」,大張旗鼓、浩浩浩蕩蕩向夜郎進發,並在夜郎會見了夜郎侯多同,「厚賜,喻以威德,約為置吏」,「以其子為吏」。這段文字同樣出自《史記》。

這兩件事同樣發生在漢武帝當政時期,而且前後僅相隔13年。這13年間,文獻並沒有關於發生大戰亂或夜郎國改朝換代的記錄,莫不成收受了漢王朝極度豐厚禮物,同意並讓漢王朝在自己的轄境內設置郡縣的夜郎國君忽然失憶,連「熟與我大」都搞不清楚了?這樣的事不僅不可能發生,實在也太過於不合情理。

在夜郎前後兩百餘年的歷史上,除了那個招來滅國之禍的末代王「興」和他的兒子邪務之外,自戰國中期以後,夜郎歷代統治者大都是一些聰明睿智的人。儘管境內已經過著農業定居生活,有著發達的青銅冶煉業,掌握著10萬雄兵,有著「自大」的資本,夜郎王卻從不輕易啟釁,反而在維護剛形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政局穩定;在支持郡縣制的推行,促成與中央王朝保持和諧關係;在推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都能審時度勢,在面對唐蒙通夜郎、西夷諸國作亂、漢大軍滅南越等大事大非時都做出了明智決策。

這也既是夜郎能在滇滅國後,繼續存在近八十年的原因,也足證《史記》關於「夜郎自大」記述之荒謬。

所以,我們覺得應該把「夜郎自大」還給司馬遷先生。

(貴州歷史學者 範同壽)

被誤讀的「黔驢技窮」

「黔驢技窮」一詞,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先生《三戒》裡面的一篇文章,然而,由於世人的誤讀,本詞繼夜郎自大之後,無疑又成為貴州的一張「歷史名片」。但只要我們稍作推敲,就會發現其中的張冠李戴之處,是否真是貴州的「歷史名片」,有待商榷。

在《黔之驢》開篇即寫道:「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從這句話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非常關鍵的信息:這隻驢本不是黔地之物,而是從外地運到黔地的。由此可見,這隻驢應該叫「入黔之驢」,而非「黔之驢」。再來看看《黔之驢》這篇文章的部分片段:「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後,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衝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喊,斷其喉,盡其肉,乃去。從這一文章片段來看,文章裡面的另一個主角是「虎」,而虎,是黔地之物,所以,虎才是主,而驢則是客。

因此,《黔之驢》作為文章標題是不妥的,《黔之虎》或者《入黔之驢》倒是較為合適。從柳宗元的表達目的來講,《入黔之驢》更為恰當。

再來推敲《黔之驢》的「黔」字。許多書籍對此「黔」的注釋是「貴州」,許多人也把這個「黔」與貴州的簡稱「黔」聯繫到了一起,其實這完全是一種常識性的錯誤。貴州作為省級行政區出現是在明朝時期,那時貴州也未稱「黔」。而柳宗元則生活在唐朝時期,從這個時間跨度來講,這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過於牽強附會。

那麼此「黔」究竟指何地呢?當年柳宗元因為「二王八司馬」事件被貶邵州刺史,行至半路加貶為永州司馬,也就是今天的湖南永州。《黔之驢》這篇文章就是他在永州任職期間所作。在唐朝時期,能與《黔之驢》沾邊的「黔」則是當時在西南設立的黔中道。黔中道包括今天的重慶南部、湖北西南、湖南西北、貴州東北等地,治所在黔州(今重慶彭水)。所以,不管是從當時的地域關係還是古地名變遷來講,《黔之驢》中的「黔」應該是在黔中道轄地內,而不是指今天的貴州。

(貴陽文史 作者:劉林)



聲明:凡貴陽晚報微信內容、排版,均保留版權,不得複製。請有抄襲歷史者自行刪除,並停止侵權。如繼續侵權行為,本報將予以曝光並追究法律責任。


還沒加「貴陽晚報」微信麼?當心OUT啦

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或者加「gywbgywb」),大家在等你!

相關焦點

  • 落後就要挨打,這兩個成語害了貴州幾千年!(上)——夜郎自大
    位於我國西南邊陲的貴州,因為長時間的經濟落後,連文化上也被欺負,被兩個成語害了幾千年!一個是憨憨背鍋,另一個完完全全是歪曲抹黑!今天我們就來理一哈,貴州是怎麼著背鍋嘞,「夜郎自大」的真相是什麼?(註:本文由王黃璜原創,部分圖片取自網絡,侵刪)夜郎自大,出自司馬遷所著的《史記·西南夷列傳》,比喻妄自尊大,即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
  • 成語「夜郎自大」誕生了幾千年,但夜郎國並非自大,而是真的大!
    然而,由於貴州省從古至今都屬於比較偏僻落後的地方,使得全國各地的人都對貴州省有著不太好的印象,有幾個成語更是加深了人們對貴州省的刻板印象,甚至讓人誤會了千百餘年。第一個與貴州省相關的成語是「夜郎自大」,背景是在西漢時期,有個使臣出訪夜郎國,夜郎王馬上接待了他,但由於自己長期居住在偏遠狹窄之地,居然不知道何為大漢,甚至還發出「大漢和我們夜郎哪一個更大」的問題。而他這個問題同樣也被記載了下來,還被人嘲笑了幾千年。想都不用想,夜郎國怎麼能跟大漢比較呢?
  • 因為誤解,貴州被這兩個成語黑了幾千年,如今是該更正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秦朝的貴州如果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理解貴州的「黔」的別稱,就比較合理了。然而,由於貴州省從古至今都屬於比較偏僻落後的地方,使得全國各地的人都對貴州省有著不太好的印象,有幾個成語更是加深了人們對貴州省的刻板印象,甚至讓人誤會了千百餘年。
  • 「夜郎自大」= 貴州 ?
    「夜郎自大」通常這個成語,我們都會用來比喻  一個人驕傲無知
  • 漲知識!成語「夜郎自大」是如何刷爆明代朋友圈的?
    因為貴州為古夜郎地,所以「夜郎自大」就和貴州聯繫在了一起。對此,諸多學者,尤其是貴州學者就這一成語的形成展開討論,並把《史記》所記和「夜郎自大」等同起來。事實上,自明代萬曆以前,典籍中所記夜郎問題,幾乎都是照錄《史記》原文,而無「夜郎自大」之稱。顯然,「夜郎自大」並非司馬遷加給貴州的,那麼,到底是什麼時間出現了這一說法呢?
  • 文化丨「夜郎自大」成語的形成
    「夜郎自大」出自《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著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自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比喻妄自尊大。因為貴州為古夜郎地,所以「夜郎自大」就和貴州聯繫在了一起。對此,諸多學者,尤其是貴州學者就這一成語的形成展開討論,並把《史記》所記和「夜郎自大」等同起來。
  • 貴州見聞之四-蠻夷之地和夜郎自大
    上次講,貴州的朋友專門為了貴州有美女而補充,雖然不得不服,卻也讓我這正兒八經的炎黃子孫頗有些異議:總那麼瞪了眼睛扯著嗓子喊什麼,即便是有些道理,也不過是黔驢技窮罷了,又何必夜郎自大!夜郎自大後來與哥哥通電話,兩個人一唱一和,調笑起貴州人來,打個車,貴陽人也是扯著嗓門,大誇貴陽多好多好,如何如何的有優勢,頗有夜郎自大的遺風。
  • 貴州為什麼簡稱黔?有兩口千年黑鍋,貴州到底還要背多久?
    但由於貴州從古至今「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人無三分銀」,屬於偏僻落後之地,因此人們對貴州的印象便相對較差,而歷史上出現的兩個成語卻讓世人對貴州形成了刻板印象,讓人誤解了千餘年。第一個成語是「夜郎自大」,西漢時期,使臣到古夜郎出訪,夜郎王接待了使臣。夜郎王久居邊陲,自然不知道大漢是什麼概念,於是發出了「漢與我孰大?」的疑問。夜郎王的這句疑問被當成笑柄千餘年,夜郎如何能與大漢比?
  • 成語梅妻鶴子是形容什麼意思? 看完漲漲姿勢了!
    成語梅妻鶴子是形容什麼意思? 看完漲漲姿勢了!時間:2020-10-19 09:52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成語梅妻鶴子是形容什麼意思? 看完漲漲姿勢了! 梅妻鶴子是誰?以上是螞蟻莊園小課堂10月19日的問題,答對可以領取小課堂每天一份的180g小雞飼料。
  • 今日成語-夜郎自大
    【成語】夜郎自大 【拼音】yè láng zì dà 【近義詞】自高自大、妄自尊大、不可一世 【例句】五千年的文化永遠讓我等國人自豪,但不能夜郎自大。
  • 王立群:成語類節目尚缺乏對成語內涵深入挖掘
    幾天前的書博會上,知名學者、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攜新書《王立群智解成語2》和貴州讀者見面——  在第二十四屆全國圖書交易博覽會讀者見面會上,王立群和他在電視上一樣,妙語連珠,經典成語脫口而出,展現著睿智博學的風採。
  • 「夜郎自大」被嘲笑了上千年,夜郎人真的自大嗎?別被成語忽悠了!
    文:鼓浪隱士中國有個成語「
  • 成語故事丨夜郎自大
    夜郎自大比喻驕傲無知的膚淺自負或自大行為。漢語工具書把它釋為對妄自尊大者的諷喻。夜郎自大這個成語到清代就已廣為流行。成書於光緒後期的晚清小說代表作《孽海花》第二十四回寫道:「餓虎思鬥,夜郎自大,我國若不大張撻伐,一奮神威,靠著各國的空文勸阻,他哪裡肯甘心就範呢?」
  • 馮慶國:夜郎自大與井底之蛙
    「夜郎自大」這個成語是指漢朝時西南鄰國中較大的一個國家夜郎國,該國國君問漢朝使臣是你們的漢朝大呢?還是我們夜郎國大,後來人們弄出了「夜郎自大」這個成語,用以比喻妄自尊大的人或事。「井底之蛙」的成語是指井底的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麼大,後以此比喻那些未見過世面、見識短淺的人。這裡人們需要搞清楚的是:「夜郎自大」這個成語用詞不當,(不是說應取消該成語,約定俗成,用慣了應該繼續用)。其實夜郎國的國君被人們冤枉了,他不過就是和井底之蛙一樣,只是孤陋寡聞,見稀識少而已,他並未自大!
  • 聽成語知典故|NO.29 夜郎自大
    【成語性質】 貶義詞 【近義詞】:自命不凡【反義詞】:自愧不如【成語出處】《史記·西南夷列傳》:滇王與漢使者言曰:「漢孰與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為一州主,不知漢廣大。【成語示例】要避免夜郎自大的毛病,就得擴大視野,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和經驗。
  • 「夜郎自大」這句成語被誤解了千年,竟是因為它……
    夜郎國之所以家喻戶曉,與「夜郎自大」這句成語關係頗大。
  • 葉小文:為什麼歷史上有「萬馬如龍出貴州」一說?我們如何進一步激活貴州文化的開放基因?
    說到與貴州相關的成語,有「夜郎自大」,「黔驢技窮」;與貴州相連的俗語,有「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與貴州相通的文化,乃封閉的「山地文化」。這是偏見、偏信。偏見比無知更遠離真理,偏信比萬水千山更阻礙溝通和交流。貴州文化中,有沒有「開放基因」?當然有!只要外人勿持偏見,自己不要偏信。貴州一度是「窮」過。
  • 成語不都很高大上的嗎,原來成語也能這麼不像成語?真的漲姿勢了
    一.成語不都很高大上的嗎,原來成語也能這麼不像成語?真的漲姿勢了【1】【2】【3】【4】【5】【6】3.有一位朋友買的一千股的股票又漲了。看指數大漲,再買一千股吧。過幾天又漲了兩元多。他看指數低頭要往下跑,趕緊 要將兩千股拋出時——傻眼了,原來那天撳錯了委託電話 一個鍵,早把原來的一千股給賣了。4.語文老師:「作業做了沒有?」二貨學生:「坐了!」語文老師:「做完了沒有?」二貨學生:「正坐著呢。」
  •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人無三分銀——貴州,我們來了
    形容貴州,很多人用三言兩語。所謂三言,即:「天無三日晴,地無三裡平,人無三分銀」;兩語是兩個成語——夜郎自大、黔驢技窮。
  • ► 成語故事:夜郎自大
    所以在原本的故事當中,夜郎國君並沒有自以為是、目中無人的貶義行為,這夜郎自大的本意指的是:夜郎國自以為國土很大。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才開始用夜郎自大來形容那些囂張跋扈、自以為是的人,這是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難免的事情,就像「難兄難弟」和「朝三暮四」,也和最開始的意思相去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