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網訊 7月9日,應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楊東江教授邀請,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華中師範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環境與應用化學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張禮知教授,在騰訊會議在線平臺作了題為《基於鐵循環的環境修復策略及材料》的學術報告。報告分為「芬頓反應機理」「控制芬頓反應中的鐵循環」和「芬頓反應用於有機汙染場地修復」三個主題。許多對環境修復研究方向感興趣的老師和學生參加了此次報告。
有機汙染場地土壤/地下水修復是國家的重大需求,開發高效、經濟、環境友好的有機汙染場地修復技術迫在眉睫。此次系列報告,張教授深入闡明了土壤鐵礦物的鐵循環調控機制和Fenton反應過程中H2O2轉化的調控機制,利用土壤中固有鐵礦物發展高效、綠色的有機汙染場地Fenton氧化修復新方法,實現石油烴和苯胺汙染土壤以及地下水汙染地下水綠色高效修復。同時,還設計和合成了兩種含氧酸根功能化零價鐵材料,闡明其去除Cr(VI)的機制,採用原位注入活化劑,發展基於鐵循環的原位再生還原-氧化耦合型PRB修復技術,有望解決傳統PRB效率低,材料鈍化、易堵塞等難題。報告最後,張禮知教授還簡單介紹了華中師範大學的一些基本情況,並深入探討了兩個學院進一步交流合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