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險情當前,越考驗責任擔當;越是面對災害,越需要勠力同心。
面對汛情,鄂城區廣大黨員幹部群眾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用實幹、擔當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築牢防汛的銅牆鐵壁。
人民至上 緊急轉移受困群眾
多輪暴雨襲來,城區低洼易積水區域牽動人心。
7月7日上午10時,儒學社區公汽小區,幾戶居民因積水被困家中。古樓街道蹲點工作隊隊員、社區工作人員、城管隊員準備送78歲的陳芝蘭老人轉移,可陳婆婆不同意,擔心家裡淹了,電器被損壞。社區工作人員做了好半天工作,陳婆婆才鬆口。
儒學社區住戶5000戶近15000人。下轄的10個小區中,多數是老小區,地勢低,周圍的新建小區地勢高,雨大時積水都往他們這裡流淌。
雨一直下,水位在繼續上漲。古樓街道蹲點工作隊隊員和社區工作人員等20餘人挨家挨戶上門,勸說大家投親靠友,或者由街道集中安置。隊員們和社區工作人員穿著膠鞋前行,雨水早已浸透他們的衣褲。
72歲的吳爹爹一直癱瘓在床,老伴也身體不好,兩人行動非常不便,正著急時,社區工作人員來到家裡,將他們背上身摸著圍牆慢慢轉運出去。
7月8日中午時分,一陣暴雨又襲來,62歲的張婆婆感慨:「幸虧搬來安置點了!」
7月9日,記者看到,身披黃色外衣的大功率抽水泵正開足馬力工作。
為在最短時間內排除道路積水和小區積水,區住建局及各街道組織社區、物業公司利用小型抽水泵抽排。另一方面對接市城管委,開啟城市排澇泵站抽排。
由於雨水覆蓋地面,路面上的沉井淹沒在水裡。「必須迅速摸清每一處沉井的具體位置和實際情況,並派專人值守,確保安全。」接到來自市城管委的命令,100餘名隊員在茫茫雨霧中,探尋著每一個沉井的位置,報告使用情況,拉設警戒線,引導行人出行……
至7月10日上午8時,城區65個進水小區、54處漬水道路全部消退。漬水消退後,城管部門和社區及時清掃衝洗和消殺漬水點路面和小區,保持城市環境乾淨整潔,確保災後無疫。
「防守力量,已進入常態化巡查狀態。」區住建局副局長童慶國說,該局聯合各街辦組織社區、物業公司每天開展巡查,出現積水及時報告市城管委搶排,並迅速組織人員轉移。
7月11日深夜,在城區堤杜溝村段,也經歷了一場爭分奪秒的大轉移。由於洪水兇猛,漫灌隨時可能發生,值守在15號哨棚的市紀委隊員和杜溝村幹部苦口婆心、反覆勸導,半小時內緊急轉移中國一冶員工230人和杜溝村一戶村民。
在險情處理過程中,鄂城區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積極疏散轉移安置群眾421人,緊急援助122人,有效控制險情104處。
眾志成城 築「人牆」建「鋼堤」擊退險情
壩內,一片汪洋;壩外,搶險正酣。
7月8日下午,汀祖鎮花馬湖談家渡堤出現險情。巡堤人員發現,因湖水上漲,不停衝擊,出現30釐米沙土流失險情。如不採取措施,將會逐漸形成缺口,出現潰堤的危險,直接威脅周邊400多戶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情況危急!
必須用沙袋填補缺口,用油氈布護牢堤坡。
誰去?
「我水性好,我下!」危急關頭,58歲的談華生挺身而出。
談華生是汀祖鎮的一名幹部。他跳入水中,風急浪大,腳下直打滑,他把油氈布鋪在水底,再用沙袋一袋袋壓實。
扛上肩、拖下水、搬起來、沉下去,一個沙袋重約30公斤,身板並不強壯的談華生一搬就是200多袋。
談華生的壯舉,激勵了其他黨員和群眾。
大家齊心協力,搬的搬,拉的拉,2個多小時後,險情化解。
險情一次次襲來,黨員群眾一次次向險而行。
7月11日18:30左右,緊鄰新港河的周鋪村夏興湖泵站發生險情:洪水通過攔水壩壩體底部大量倒灌至進水港,初步判斷為管湧。「我們組織了120多人,用了10000多條麻袋,調來5臺挖掘機堵口,奮戰30多個小時使險情基本得到控制。」鄂城區委常委、樊口街道黨工委書記楊光榮說。
夏興湖泵站,擔負著澤林鎮團結村、翁堖村,西山街道塘角頭村、七裡界村和樊口街道周鋪村近3萬畝農田的防洪排澇任務。
為了確保泵站安全度汛、險情得到妥善處置,街道防汛抗旱指揮部決定,在泵站與新港河之間緊急搶築一座新的攔水壩。
政府有號召,社會有響應。轄區內重點企業湖北萬華工程設備有限公司聞「汛」而動、連夜調度,出動技術工人和大型打樁機,用時一天半,打下鋼板樁68根,築起了一道長約15米、寬約6米的「鋼板堤」。
險情在哪裡,黨員突擊隊就出現在哪裡;哪裡最危險,哪裡就有共產黨員!面對變幻莫測的汛情,掛念著受災群眾的安危,黨員突擊隊的隊員們時刻準備著……
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溼透衣背。在堤上,這是值守人員的真實寫照。
7月9日,烈日當空,在長江幹堤城區堤得勝村段,藍色帳篷旁鮮豔的黨旗迎風飄揚,佩戴紅袖章的幹部群眾拿著鐵鍬,在雜草叢生的斜坡上仔細查看,不放過每一處疑似隱患。
周建國是得勝村的村支書,他和另外14名村幹部值守在16號哨棚。
除了參與守堤護堤,周建國還將自己掌握的防汛經驗,毫不保留地傳授給年輕一輩。
從7月8日上堤以來,周建國一次次帶著年輕人去巡堤查險,他的竅門是將堤身堤腳的草叢扒一扒,再就是用腳踩一踩,如果有水印子,就要注意,進一步確定有問題就要插上小紅旗。
此外,他傳授給年輕人的經驗是:看堤身滲出的水是濁是清,如果是濁水,不用說,馬上報險;如果是清水,則表示情況還好,但要持續進行觀察,一旦發現滲水變濁,則立即上報。
鄭軍是年輕的村幹部,周建國教授的防汛經驗讓他受益不少。「在這裡,出現一點險情,根本不用村幹部號召,村民們都會第一時間趕至現場參與搶險,這種團結一心的場景,最是讓人感動。」鄭軍說。
駐堤近半個月,頂著風吹雨淋日曬蟲咬他們沒有退縮,護衛著江河安瀾與萬家安寧。
初心閃耀 每一面黨旗下都有動人故事
「越困難時,越需要黨員帶頭。」11.8公裡的長江幹堤城區堤上,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
在城區堤洋瀾閘旁,市城管委值守點1號哨棚牆上張貼著入黨誓詞。「上堤時,我們組織黨員幹部重溫入黨誓詞,以鼓舞士氣、凝聚力量。」市城管委幹部說。
市城管委抽調的30人中有28名黨員幹部。7月12日,在值守點成立了臨時黨支部,並把黨支部會開到了江堤值守點。
每一面黨旗下,都有著動人的守堤防汛故事。
7月13日下午4時10分,市水務局巡堤隊員沿著長江幹堤城區堤洋瀾閘段的背水坡巡查,發現了一個不斷往外滲水的小泥坑,疑似管湧。巡堤人員迅速上報,經技術人員核查為一處散浸。
發現險情後,市城管委立即向區指揮部報告,並迅速召集20名城管突擊隊員帶上鐵鍬迅速到險情發生段集合搶險,防汛專家現場予以技術指導。
清理雜草、挖溝渠、填築砂料……經過3個多小時的努力奮戰,修好了一條寬0.4米、長12米的導流渠,成功處置該險情。
為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鄂城區成立燕磯堤、昌大堤、城區堤等7個分指揮部,各防汛抗旱分指揮部指揮長坐鎮責任區域科學調度、靠前指揮,率領責任單位到責任區域開展防汛工作。
50個臨時黨支部、110支黨員突擊隊、89個「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就地轉換為防汛救災隊。他們值守在花馬湖、三山湖、車灣港北大堤、8個水庫、46處重點圍垸和排澇泵站,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把防汛戰場作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實踐課堂。
「黨員幹部就要率先垂範!」區委書記劉厚文說,「要發揮好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對在防汛一線表現突出的入黨積極分子,可火線發展入黨。」
疫情期間,鄂城區是鄂州市抗「疫」的主戰場。鄂城人民用智慧和力量與疫情抗爭,同樣也有信心戰勝洪魔。
大戰當前,砥礪頑強鬥志;大考面前,更顯眾志成城。當前,防疫防汛形勢依然複雜嚴峻。任憑風雨再大,只要黨心民心心連心,就能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奪取防汛救災勝利,守護好美麗家園。
記者 戴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