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訊 湖南最大的省情就是水情,說到水情就不得不提到洞庭湖。洞庭湖上連三口四水,下接秀美長江,是湖南最大的調蓄湖區,特別是汛期,它更是一湖四水防汛抗洪的主戰場。
今年入汛以來,長江流域包括湖南在內遭遇了多輪集中性的強降雨過程,破壞影響大、致災風險高,一些地區、部分流域風雨侵襲、洪水肆虐,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正受到嚴重威脅,三湘大地正患上「連續性水腫」。危難時刻顯擔當,越是危急的時候,越是有這麼一群人始終堅守著一線、為水工程問診,協助著群眾開展一場場艱苦卓絕的家園保衛戰、繪就一幅幅可歌可泣的抗洪新畫卷,他們就是防汛搶險的「定海神針」——水利技術專家。
水災症狀——水位高漲、災險頻發。今年以來,全省累計降水量1196.2毫米,較多年同期偏多20.2%。特別是6月28日以來,湖南發生多輪連續性強降雨過程,加之長江1號、2號洪峰過境及剛剛形成的3號洪峰來水影響,洞庭湖區各水文站連日持續維持在超警的高水位,部分站點接近保證水位。堤防一旦受到長時間的高水位浸泡,就容易發生管湧、滲漏、漫堤等災險情,如果不能及時科學進行搶護處置,後果將不堪設想。自6月28日以來,全省已損壞大中型水庫1座、小型水庫117座,損毀堤防1306處200.3千米、護岸2550處、水閘514座等,水利設施損毀直接經濟損失18.1億元。
防汛藥方——專家指導、技術支撐。搶險技術支撐是水利部門水旱災害防禦三大職責之一,也是決勝防洪保衛戰的關鍵武器。為全力防範應對湖區洪水災害,截至27日,湖南省水利廳共派出61批次專家組、工作組赴一線指導。7月10日,省水利廳派出專家組赴益陽進行搶險技術指導,先後檢查排除10個堤垸和4處險工險段險情;7月17日,再次派出多批次專家組分赴益陽、常德、嶽陽3市開展技術指導,共處置搶護33處危急險情。隨著高水位持續保持,湖區災險情逐漸增多,形勢日趨嚴峻,省水利廳積極分析研判、科學謀劃,根據當前防汛壓力區域分布、災險情類別及特點情況,於7月25日對重點區縣、高風險堤段再次進行排兵布陣,連續派出多批專家組分赴益陽、常德及嶽陽華容、君山、嶽陽縣、臨湘等地,精準發力、靶向治理,切實保障防汛搶險工作始終在科學、專業的軌道上開展。
治理藥效——轉危為安、化險為夷。23日凌晨一點,南縣南鼎垸浪拔湖鎮突然出現沙眼流土險情,據現場人員介紹,沙眼迅速發展,從點發展成群,再由群發展成片,聯通面積猛然增致6100平方米。省水利廳益陽組專家向朝暉、李高文、劉添聞訊後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通過對堤防背水側的詳細情況查看、分析交流探討,及時為災險情的處置制定了搶護方案,為當地防指提供了科學決策依據,為現場近千人的搶險隊伍指明了奮戰方向,最終,在早上7時左右,險情基本得到控制。25日下午,省水利廳專家組(君山區)組長周自力和專家周志昌在巡查洞庭湖沿線堤段和華容河北堤時,發現堤角存在蟻穴滲漏群,當即現場召開「會商會」,採取應急措施對其搶護處置,通過專家和當地防汛隊伍的齊心合力,險情終於得到控制。其實,沿線瓦灣段自7月9日以來出現過大小管湧42處,通過技術專家日夜兼程的「把脈問診」,已採取沙石圍井壓砂導水、搭建防守棚和搭設照明線路、安排專人24小時密切觀察等方式搶護整改到位。截至27日,今年各市州累計上報險情的536處,已完成應急處置。
是什麼支撐著水利技術專家連續作戰。是因為他們堅定理想信念,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是什麼保障了洞庭湖區的安穩和人民群眾的安全,是因為他們的奮勇向前、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