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成功者,都是以眾多的失敗者為鋪墊的,金融投機市場更是如此,這是市場循環的基礎;市場眾多的是失敗者,有人說投資市場是埋葬精英的墳墓。究其根本原因,即使是精英人物在投資市場中也很難超越人性中的恐懼和貪婪。
投資市場折射人生映照人性。在市場做正確的事情都是違背人性的,要轉變固有的觀念,以精確的思維對繁雜的事物進行判斷。在交易中根深蒂固的舊思維難免會和新的思想產生激烈的衝突。我們要學會拋開雜念,拋開腦子裡舊有的思想,徹底的改變自己。從學習方法、生活習性、思維方式、飲食習慣到為人處事都要改變,達到領悟事物內在規律的境界。
投資沒有什麼複雜的技巧,最重要的是觀念,觀念正確就會贏,成功者只不過養成了一般人不喜歡且無法做到的習慣而已。 如果一個投資者不能超越自己的本能、改變自己的觀念、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就不可能在投資市場獲得真正成功。如果不改變內心外表的改變是徒勞的。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洛斯說過,心若改變,你的態度跟著改變,態度改變,你的習慣跟著改變,習慣改變,你的性格跟著改變,性格改變,你的人生跟著改變。捨去執念才能峰迴路轉。只有徹底的轉變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從紛繁複雜中尋求事物的關鍵。
「你不知道你是你,所以你是你」。有人終其一生不斷探索市場,卻從未花時間去了解自己。有人始終不了解失敗並非來自於市場,在市場中自己敗給了自己。人最大的敵人來自於其內心。投資市場不同於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當人們從事任何其他社會職業時,人性的弱點還可以用某種方法掩飾起來,但在投資市場上,每個人都必然把自己的人性弱點充分地表現出來。公開競價就是公開展示人性。一根K線,兩種顏色,三個部分,四種價格。是恐懼、貪婪、憤怒、猶豫、欲望、無知與審慎、智慧、知識、覺悟經過激烈的搏殺後在盤面上留下的痕跡。
在日常股票操作中,均線是十分重要的一個標準
第一、均線反映的是平均成本,比如5日均線反映的是5天的收盤價計算的平均成本,如果股價在均線上面,表示最近5日買進的都是盈利的,反之亦反;
第二、均線最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助漲助跌性,這一點大家都很明白,但是有時候要多深入挖掘一下均線的細節和副產品,比如:根據股價和時間,大概的估測未來的均線趨勢;
第三、均線也是重要的趨勢指標,所以無論是誰,如果需要藉助均線安排自己的交易系統的話,都需要注意一下,均線是重要的趨勢線指標,有時候低點連線的劃線不是那麼嚴格或者不是那麼明顯或有效;但是均線作為趨勢指標有著無可比擬的優勢;
第四、均線可以和確定性聯繫起來;長期均線走好走壞,都不是一朝一夕之力,所以長期均線走好的確定性要比短期均線的威力要大,確定性要高。
均線具有穩定性,是因為它的計算公式是算術平均,所以在偶爾的高價或低價出現時,它不會出現過於明顯的變化,除非這些高價或低價連續出現。
均線不會因為少數幾天的大幅變動而改變原有的趨勢,這就說明均線有很好的容錯性和穩定性。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投資者都喜歡使用均線指標的原因。
均線比較穩定,但同時穩定本身是優點也是缺點。
平均成本線和移動趨勢線
均線最重要的作用有兩點:平均成本和指示趨勢。其中平均成本是均線的根本所在,確認和指示趨勢是其最大的作用,其他特點和所有運用法則全部由此兩點衍生,所以有人稱均線為平均成本線和移動趨勢線。
1,平均成本是均線的本質
K線是趨勢最直接的載體。將K線的收盤價格移動平均,連續標註在坐標圖上,就是均線。可以這樣說,均線是更大時間周期和範圍內平均化和模糊化的K線,是K線形態抽象化、概括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K線是趨勢的載體,是趨勢的具象表達。均線以一種比K線更為廣闊和宏觀的視野,比K線更為簡潔和明了的方式,顯示趨勢的方向和軌跡。
趨勢、K線和均線三者的關係大致如下。
趨勢是一種規律,決定了K線和均線的方向和軌跡;K線是趨勢的載體,是趨勢規律的具體表現形式;均線是K線平均價格的連續記錄,反映了趨勢規律和K線價格的大致方向和軌跡比趨勢規律直觀,比K線簡單。
K線是趨勢的載體,決定K線漲跌的最根本動力來源於趨勢。當趨勢下降時,K線整體上成交的價格,也就是持倉者的平均成本必然越走越低,反之,必然越走越高。這個過程不取決於交易者的主觀意志,無論願意還是不願意,平均成本的升高和降低都必然追隨趨勢的方向。
何謂K線整體上的價格走勢?均線就是一定時間周期內K線整體上的平均價格。置身於交易之中,又想看清趨勢的方向,只要藉助於均線,通過觀察趨勢推動下的移動平均成本走向,就可以得到簡單而又直觀的幫助。
如圖1-54所示,中珠控股(600568)。圖中的長斜線是下降趨勢線,下降趨勢線表示股價正處在下降趨勢中。該股各周期均線的方向也向下,與趨勢方向一致。
均線向下,說明交易者越買越套。交易者越買越套,是因為趨勢向下。二者是一個互為表裡的關係。
在下降過程中,股價先後有三次較大的反彈。第一次收出收斂三角形,第二次和第三次收出下降旗形,整理形態完成時,都選擇向下跌破,因此後市看跌。
技術圖形跌破後,股價為什麼會繼續下跌呢?交易者可以觀察到,在技術圖形整理和形成期間,5日、10日和20日均線經過收斂、交叉,之後逐漸粘合,表明各中短周期的持倉平均成本趨於一致。當股價跌破技術圖形時,股價處在所有周期均線之下,意味著市場內所有持倉者悉數被套,這時就會有大量的恐慌盤以及止損盤湧出,導致賣盤增加,股價下跌。
可見平均成本不僅是均線所有功用的本源,也是技術圖形的內在動力之一。
2,確認和指示趨勢作用
從連續的過程看,是趨勢決定了K線運行的方向和軌跡,K線運行的方向和軌跡則決定了均線的方向和軌跡。在上述作用的過程中,K線和均線既是趨勢的載體,也是趨勢作用於市場的結果和現象。對於交易者而言,大家都想了解和把握趨勢,但趨勢看不見也摸不著。趨勢技術分析就是幫助交易者分析和研究現象,從而發現規律,認識趨勢。
當K線一直單向運行時,無論是誰都可以一眼看出趨勢的方向。但是當K線突然回檔,或者忽上忽下劇烈震蕩時,交易者就難免眼花繚亂,無所適從了。這時均線特別是中長期均線就派上了用場。如果中長期均線繼續向下移動,說明中長線交易者還在繼續拋售,市場成本繼續下降,這向交易者傳遞出一種明確的信息:現在是熊市,趨勢向下。
反之亦然,中長期均線一直持續向上移動時,表明中長期持倉者大多數都處於盈利狀態,這不是主力機構大發善心的結果,而是趨勢使然。
如圖1-55所示,大橡塑(600346)。股價上下巨幅震蕩,雖然時有新高和新低出現,但整體上處在一個大的價格箱體區間。如果僅僅使用道氏理論確認趨勢的方法,無法判斷股價的長期走向。即使配合波浪理論和趨勢線等技術分析方法,對長期趨勢的預判仍然束手無策。
有了均線情況就不同了。交易者可以觀察到,在股價創出新高再度回落,跌破240日均線時,240日均線開始由上升轉為走平。股價有效跌破240日均線,回抽240日均線衝不破時,240日均線已經開始下行。
股價在240日均線之下,240日均線下行,表明長線交易者對未來失去信心,不斷拋售股票而使該均線下行,股價由牛轉熊是大概率事件。股價跌破240日均線,240日均線走平時,是240日均線葛南維第六大法則賣出點,此時交易者可清倉賣出;股價回抽未能重新站上240日均線,240日均線下行時,是240日均線葛南維第七大法則賣出點,前期未及時賣出的交易者,現在應該清倉離場。
圖1-56是圖1-55同一時間段的周線圖,圖中的均線是60周均線。60周均線大致相當於年線,因此在研判趨勢和分析結果上,和圖1-55中的年線不會有太大的不同。但周線圖比日線圖更為簡潔明了,更易於交易者觀察和判,股價或指數運行的長期趨勢。
圖中股價跌破60周均線後,60周均線即開始由上行轉為走平,轉而下行。股價向上回抽60周均線無法突破,已經向交易者傳達了明確的信息:多方已彈盡糧絕,潰敗幾成定局。
規律的運行過程是本質決定現象,趨勢交易者判斷和預測趨勢的過程則是通過現象推斷本質。現象並不是由趨勢這一個因素決定的,交易者的投資理念和情緒、宏觀經濟發展狀態、上市公司經營情況、各種突發事件等,所有信息全都包容在K線中。K線、均線、技術圖形等技術形態演化的方式和過程,是上述所有信息與趨勢共同決定的。
技術分析理論得出的結論,無一例外是概率事件,因為技術分析看到的是現象和結果,並不是趨勢本身。所有的分析結論,都是根據現象做出的一種推斷,這種推斷正確與否,不僅取決於分析的科學性、縝密性、邏輯性,還取決於交易者的經驗、悟性、習慣以及自我約束的能力。
60日均線買入技巧
60日均線的重要意義:
股價在60日均線以上時屬於多頭市場,股價在60日均線之下時屬於空頭市場,投資者只有在多頭市場裡才能盈利。 因此,股價上升到60日均線以上的股票才是我們關注或操作的目標;股價跌破60日均線的股票是我們堅決迴避的目標。
60日均線的首要原則:
1、當股指有效突破60日均線時,買入;有效跌破60日均線時,賣出。
2、所謂有效,就是連續兩天站上或跌破60日均線,或者向上或向下突破幅度大於3%。
3、前提:買入時,60日均線必須走平或走高
1、60日均線向下
原則上不建議進行買賣,因為股市處於熊市之中。如果一定要進行操作,只有1個買賣點可以買,那就是買一,也就是MACD出現底背離,此時一般5日均線、20日均線都處於下行,然後就是見底信號出現(十字星、下影線等K線形態就是見底或見頂信號)。
2、60日均線打平
原則上同樣不建議買賣,因為股市處於盤整形態,沒有趨勢可言。如果一定買賣,那麼也只有一種情況,那就是在箱體運動的底部建倉,可以利用MACD盤整底背離(概念可查資料,價格創新低但是量也沒有創新低)。
3、60日均線向上
這種情況最為有利,也最容易盈利。牛市中同樣存在以上說的買一、買二、買三三類買賣點。
(1)20日 、 5日均線向下,MACD出現底背離,可利用60分鐘底背離的點位建倉,這裡強調一下本人操作方法為試倉-加倉操作手法。60分鐘底背離試倉1/4倉位進場,還是繼續精確,那就是利用15分鐘底背離後的買二或買三進場,60分鐘的買二、買三加倉。
(2)20日均線向上 、 5日均線向上。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買二,底背離出現後或者價格突破前期低點開始上漲,5日均線、20日均線第一次纏繞且5日均線上破20日均線,構成第二買點。同樣利用60分鐘的買一、買二、買三試倉-加倉。
(3)20日均線向上、5日均線打平。5日均線打平後繼續上漲,也就是盤整突破,這就是提到的買點三。這裡可以利用60分鐘的盤整底背離建倉,也可以利用60分鐘的買二和買三入場。
60日均線買法的絕技
1、耐心等待起爆點出現
(1)選擇20日均線和60日均線多頭排列的品種跟蹤分析
(2)耐心等待起爆點的出現,耐心等待不見兔子不撒鷹
(3)平均線、指標想、均量線三線共振才是最佳的買點
2、耐心等待盤整被突破
(1)選擇低位反覆盤整的品種跟蹤分析
(2)在向上挖坑的時候準備好進場資金
(3)在向上突破盤整的走勢的時候全力出擊
3、四渡赤水後發起攻擊
(1)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行情中還是不斷的被複製
(2)在反覆階段性築底的過程完成之後,梅度二開
4、把握龍回頭出擊時機
(1)選擇60日均線堅挺向上的品種長期跟蹤分析
(2)階段性縮量向下擊穿60日均線後往往有機會
(3)再度放量啟動常常給你帶來操作機會
5、龍伏蛇動經典走勢
(1)選擇60日均線堅挺向上拒絕下行的品種跟蹤分析
(2)耐心等待,突破的時機出現後全力重倉出擊
股價在60日均線以上時屬於多頭市場,股價在60日均線之下時屬於空頭市場,投資者只有在多頭市場裡才能盈利。因此,股價上升到60日均線以上的股票才是我們關注或操作的目標;股價跌破60日均線的股票是我們堅決迴避的目標。
最後,最重要的交易成功因素,並不在於用的是那一套規則,而在於你的自律功夫
在多數領域內,贏利交易者與虧損交易者之間沒有多大的差別,兩者對市場的基本規律都有很好的理解,均採用嚴謹的技術分析或某種市場研究,也都依據許多個人紀律進行交易。
贏利交易者和虧損交易者幾乎在所有方面都一樣,但有一樣東西迥然不同,它也成了兩者之間的分水嶺,這便是贏利交易者除其他技術外,還有一份交易計劃。贏利交易者知道,他需面對的不僅僅是市場與競爭對手,還要面對自己。如果一個交易者時刻提醒自己:一旦不小心,就可能弄得一敗塗地,那麼這個交易者一定有份交易計劃。
交易計劃不同於交易系統,後者用來尋找市場的不平衡點,以提供比其他時候更好的入市買賣機會,而交易計劃則是考慮入市以後的事。從捕捉到機會入市的那刻開始,我們如何操作決定了所有的不同。如果把交易計劃同樣看做是贏得交易成功的重要因素,那麼它就能更好地細化、完善你的交易方法。
交易計劃詳述了交易的許多環節,而這些環節大多在你的掌控之中。比如,你什麼時候、哪個點位進行市場研究或分析;你什麼時候、哪個點位設置或移除止損指令;你何時暫停交易,休息一下。基本上,交易計劃渙括了獨立於交易市場的、你應該做或禁止做的一切。
交易系統是用來尋覓市場不平衡點的,它不可能達到100%的準確率,也不可能在你交易的時間框架內發現每個「頂部」或「底部」所在。如果有一個交易系統能推翻這種論斷,那麼就無須再去討論什麼交易法則了。事實上,只要你進入市場,將自己置於風險之中,你也就步入了你所採用的交易系統的「領地」和「盲區」。作為單個交易者,你無法控制價格行為,只能控制你自己如何利用它來參與其中。交易一旦進行,「聽天由命」就成定局。在那個時刻,是贏是虧都超出了你的控制範圍。
正因為你的交易系統不能實時地發現每個可贏利的機會,才需要交易計劃來彌補不足。它可以防止交易者魯莽行事或置身低收益交易中;當意外情況發生時,它也會告訴你應該怎麼做。交易計劃需要詳細描述你的長處和不足,它既不是系統化方法體系的對立者,亦不是替代品。
你的交易計劃可以100%地按時執行,因為它闡述的是交易法則的「產出」。它控制著你的行為,促使你自律並樂意遵從法則。你的交易計劃在尋求獲利交易方面,預測準確率不會超過55%,而它卻可以幫你100%地執行交易法則。當你的交易方向出錯時,交易計劃會把你的損失降到最低;反之,交易方向正確時,交易計劃將幫你實現收益最大化。
完善的交易計劃應該是簡潔且靈活的。它隨市場狀況做出相應變動,並注重保護交易者。你可以將交易方向看做是「戰略」,而交易計劃則是「戰術」。借軍事事例來說明一下——「贏得戰爭」是目標,而戰略用於發現敵人弱點,戰術則是如何利用這些弱點。
將交易方向或方法體系比做是戰略,因為其目的是持續尋覓到市場弱點並加以利用。弱點本身是什麼並不重要,只要能有持續的發現即可。而交易計劃更像是「如果……,那麼……」的戰術,它隨市場實時變動而變,並隨你對某項交易的認識加深而變。你的交易方法用來幫你發現優勢,而你的交易計劃則用來幫你保持優勢,或者在某個特定的時刻讓你知曉你已失去優勢。
交易計劃是你的交易法則得以發揮的「疆域」。當財富之神垂青你時,它可以使你的收益最大化;而當你面臨虧損時,它亦能將你的損失降至最低。毫無疑問的是,贏得戰爭既需要戰略,也需要戰術;有時戰術挽救了戰略,有時戰略很少需要戰術。了解兩者間的平衡關係也很重要,因為所有的市場分析都有戰略優勢及戰略缺陷。你的交易計劃給予了你戰術上的優勢,使你知曉在何種情況下,哪種戰略將發揮最大效用;當你試圖將所有交易優勢持續轉化為贏利頭寸時,它告訴你最佳舉措可能是什麼。當然,交易計劃的主要目標就是:止損,讓利潤「奔跑」。如果你採用的是趨勢跟蹤策略,你需要想一想市場趨勢是不是沒再繼續發展下去?趨勢跟蹤策略在盤整期間便會遭遇「滑鐵盧」。
通常我們駕車都不會遇到意外。我們已經形成了一種很確定的感覺,認為每天都會照常度過,不會有什麼意外事件發生在自己身上。即使發生了,也只是偶然遇上。大多數人酒後駕車不認為自己碰到問題,而實際上,正是他們酒後判斷力下降,才提高了偶然事件發生的概率,看起來很意外的事就會在這種情形下發生。由於他們在95%的時間裡清醒駕駛,不會發生意外,所以就沒意識到在其餘5%時間裡,他們是不清醒的,之前95%的成功率此時變成了零。
沒有人願意賣出時,就表示底部正在形成。如果你不想在市場趨勢轉變時站錯隊,那麼你需要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時候、哪個位置走勢最可能發生變化?只有與市場保持同一方向,交易才能獲利,平倉的最好時機就是獲利方向結束時。
過度交易是多種原因造成的:沒有正確地理解自己的時間框架,開始交易時沒有遵從交易法則,或者沒有正確地執行交易系統。你採用的操作方法要求自己一天進行一次交易。要是你正確地執行了交易方法的要求,那麼在某一個市場裡,同一天內進行4次交易的情形就很難出現。
有一個現象可以幫助你確認何時為一宗建倉獲利的交易加碼。市場在預期方向上移動的時候,成交量上升。如果市場上未平倉量同時上升的話,那更好。觀察成交量是確定為贏利交易加碼時機的絕佳線索,如果它還伴隨著未平倉量的上升,你就知道市場還有大量的燃料供它奔跑,因而你可以接著加碼。
如果多重時間框架內的交易者都投身到市場中,你的成功機率會更高。平倉最佳時機,在你入市前制定一個贏利目標,這對你的交易方法體系和個人紀律大有裨益。贏利目標有助於你集中注意力,從贏利交易中獲得最大收益。
把贏利目標牢牢地烙在腦海裡,對你的持續成功非常關鍵。只要你的交易仍在掙錢,你就更有能力持倉等待;同時,你急須的個人紀律也日臻完善,可以任由「好事」奔騰。無論你的想法如何,沒有一個市場會向著或背著你的目標價位一飛沖天或飛瀉直下。而在市場價位達到你的目標前,總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
每個市場都是有生命的,漲落就如呼吸。如果市場仍停留在目標價位上或在其附近徘徊,但日交易量和未平倉合約數量卻上升了,那麼市場很可能還要向前跑一段時間。
交易者贏利的唯一原因就是所建立的倉位在贏利的一方。市場有三種趨勢:上升趨勢、下降趨勢、振蕩趨勢。別和市場爭執。我們需要學習的最重要的一條紀律便是:市場永遠是正確的。市場總是清楚地指出了哪種趨勢「坐莊」,並且不論哪種趨勢特徵明顯,從市場中取錢不需要太多的努力。這需要紀律。一旦你跟隨趨勢建立了頭寸,只要趨勢繼續,你儘管加倉就是了。不用理會市場價格已經達到當初的贏利目標,如果趨勢仍在繼續,價格將繼續向前發展,你只管為贏利方向加碼便是,直到趨勢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