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星翰,清華大學國際與地區研究院博士研究生,研究國家為馬達加斯加。
二十年前的一天,中午放學,甩掉書包端起碗,戳開電視機的同時已經準備摁下熟稔於心的頻道號碼。來了!伴隨歡呼與掌聲,視角從體育館中央吊燈下移,黃色SLAMDUNK映入眼帘,架子鼓和「噔——等噔,噔——等噔」前奏響起,我才安心開始吃第一口午飯。五年前,我和如今已是近畿大學經濟學部準教授的星河先生自駕從舊金山去洛杉磯,剛上一號公路,太平洋的霧氣撲面而來,我給他在汽車音響裡放了那首歌,他用興奮時才會發出的日語感嘆詞「唔喔——」,來表達對一部分青春回憶被擊中的驚奇。然後,他努力嘗試要用英文把歌詞翻譯給我聽,最後憋了半天只說出一句:「This song means…I like…very much, very very much!」如今,鎌倉江之電已是網紅聖地,旅日婚拍服務也出了灌籃高手主題款,今天偶然看到變成胖大叔的上杉升老師還在唱《直到世界盡頭》時,回憶起自己在世界上幾個地方關於籃球的一些往事。裡昂中法大學是個歷史意義厚重的所在,它背後的一塊籃球場似乎也沾染上一種歲月的氣息。當年從公寓去這裡打球要穿過一個隧道,因為球場被落葉喬木厚實地包裹著,春碧秋黃,所以每次鑽出隧道來到球場的時候也仿佛在問候每一個季節。
*圖1:中法大學後邊的籃球場 | 作者拍攝(2013年2月8日)
這裡有來自美屬加勒比島國的高手,一米八不到的控球大師,雙腿內置節拍器,練球的時候還時不時扣個籃,一對一我從來沒贏過他。有來自本地的背心猛男,寒冬臘月露著肩膀紅著脖子,鬥牛交換球權都能跟你置氣。有來自馬裡的光速後衛,滿場飛奔恨不得自己的襪子都追不上自己。有來自馬爾他的華裔射手,他告訴我,在馬爾他海邊成天沒事幹只有打球,所以練了一身好本領。當然,還有我和我哥們兒。籃球一開打,我倆就自然而然地學著用法語跟別人在球場上大聲交流——「Bien joué(好球)!」「A moi(給我)!」」Faute(犯規)!」……「你大爺的!」「傻X!」
後邊這兩句是用中文喊的,不過前提是馬爾他華裔不在對方戰隊的時候。
多年以後當我參加一次學術會議時,一個美國人類學家介紹他在尚比亞中資企業研究的僱主——僱員語言關係,他說發現當地僱員會利用本地俗語當面偷偷罵中國老闆。此時此刻,中法大學籃球場的激戰時刻突然閃現我的腦海之中。
除了中法大學球場,我每周還會去裡昂二大的新校區上一次籃球課。那可是每周最期待的活動,雖然要先坐公交下山,然後再地鐵轉輕軌,但每當看到籃球館時,鼻尖還是會冒著汗發顫——跟關了一天以後見到主人拿項圈和牽引繩的寵物狗有點像。
等等……今天體育館裡人有點多啊,烏壓壓席地而坐,圍成一個大圈,也沒穿運動服。圈子正中一個人在慷慨演講,講得好時下邊的聽眾會發出喝彩,同時舉起雙手十指朝天扭動,像是擰燈泡時觸電了。想起最近鬧學潮,合著這是學生們在體育館搞集會。這個時候籃球老師也從更衣室裡出來,戴著他的金項鍊遠遠站在牆角望著人群,一副見多不怪的淡定。
一下午的籃球課就這樣取消了。我看看身邊的Ryo,經常和我同路上籃球課的日本朋友。他還是掛著他招牌的日式微笑,有點像夢枕貘筆下的安倍晴明,也有點像東京道森便利店清晨快下班前見到客人的店員。但無論如何,你知道他肯定會選擇默默離開。這個時候很是懷念赤木剛憲,如果那個視籃球館為聖地的熱血男人在這裡的話,會把這幫傢伙轟出去嗎?
*圖2:裡昂大學籃球館裡的學生政治集會 | 作者拍攝(2007年11月12日)在斷斷續續的學潮裡,一年的籃球課只上了半年。我參加的基礎班,白人學生居多的學院式團隊籃球,稍微粘球時間長一點都會被老師呵斥,只好努力防守來提升存在感。後來馬裡光速後衛告訴我他在高級班,那邊的風格比較奔放,說得我有點心動。但有一次,一個高級班的大前鋒來基礎班技術扶貧,北非血統的空間型內線,動作兼具速率與柔和,在我們頭上切瓜砍菜進球的同時還一副「來陪你們玩玩」的表情。
從此,我決定還是留在基礎班吧。
回頭想想,不知不覺見證了法國籃球的時代轉型。2000年奧運會時,他們還靠裡加多的神奇三分逆轉中國隊,整支隊伍也是白人為主體,而在2013年歐錦賽奪冠時已經是託尼·帕克帶著黑人兄弟們來打江山了。在裡昂我的最後一節籃球課結束十年後,2018年世界盃男足決賽日,馬達加斯加小城街頭的人們狂歡至深夜,我的當地老師意味深長地說:「又到了非洲和法國最團結的一天。」
美國籃球是資本博弈、體育競技、文化推廣、教育體系加上人類智慧和精神糅合而成的利維坦,其中頂層殿堂是NBA,三十支球隊,奢侈稅、選秀、薪資條例和交易規則構築起一套富有生命力的制度,加上傷病和欲望的微妙擾動,實現了強者無法恆強的權力更迭。球星們每一條跟腱的斷裂、每一句負氣的言語都可能帶來王朝的崩塌。NBA的下邊是NCAA,全球最頂級的大學籃球聯賽,高中在各州展露鋒芒的少年們相會於此,懷揣著揚名立萬或是告別貧乏生活的願望,從九月廝殺到來年的瘋狂三月,所有NBA的球探們也在其間四處出沒,為球隊未來的選秀挖掘一切消息。
2016年2月6日, 哈斯球館(Haas Pavilion)的灣區德比,加州伯克利男籃坐鎮主場迎戰斯坦福。這是哈斯球館全年最重要的比賽,雖然下午五點開場,但兩三點鐘就有伯克利球迷穿著主隊的金黃和青色球衣在體育館周圍造勢。這一場比賽的球票是有特別說明的,請求每一個入場的主隊球迷按照自己座位區域的顏色穿著對應色彩的衣服,另外還附上一張彩色貼紙,讓你蒙在手機閃光燈上,在球員入場儀式時會有用處。我趕緊到學校周邊特產店抓了件主隊的黃T恤便早早進場,甚至來不及推敲衣服的價格。鼓號隊和啦啦隊今天格外賣力,王牌選手杰倫·布朗熱身時扣籃也少了兩個,一副大戰在即、保留實力的樣子。在金色和青色的浪潮中,有幾位斯坦福的擁躉點綴其間,絳紅色外套上的大樹隊標在主場氣氛裡感覺都縮水了兩寸。我前邊一位伯克利老太太對著身旁勇氣可嘉的斯坦福球迷一陣嘲諷,像是當媽的在調侃出糗的兒子。
*圖3:伯克利球迷賽前嘲諷斯坦福球迷 | 作者拍攝(2016年2月6日)
終於,燈光暗下來,球隊勁爆的宣傳片在場中心開播,全場手機點亮,一片片金青色躍動的光點如夢如幻。伯克利不負眾望拿下比賽,離當季主場全勝又近一步,球迷歡呼著不肯散去。雖然次日在舊金山還有第50屆號稱「美國春晚」的超級碗比賽,但這場勝利在伯克利鐵桿球迷心中的意義應該也非同一般。自傑森·基德離去後,哈斯球館已沉寂多年,這個賽季的復興如枯木回春般撩動著很多老球迷的舊日情懷。最終,那年伯克利如願主場全勝,之後杰倫·布朗在NBA選秀中成為探花,去往遙遠的波士頓,在北岸花園成功打出身價後籤下了4年1.07億美元的合同。不過在這之前,金州勇士在一個史詩般73勝賽季的結尾,被克利夫蘭逆轉丟掉了奧布萊恩杯。那天,舊金山夕陽下輝煌的期待和入夜後沉默的幻滅讓人難忘。
塔那那利佛有一群愛打球的中國朋友,大多數是來馬達加斯加做貿易的商人。大家每周日必約球賽,要麼早上六點,要麼下午兩點,有二十出頭的小年輕,也有四十多的老傢伙。這裡的球風粗糲直接,但因為很多福建人的緣故,又帶著南派籃球強調跑動和速度的影子。球賽散場時往往已經天黑,身邊沒家室的幾個會一起找地方吃飯,飯桌上還要把下午賽場上精彩的表現再狠狠地回味幾遍。這些打球的朋友一起時很少鬥酒,大家能者多勞開心就好,完全改變了我對當地中國式飯局豎著進橫著出的印象。
經常也會有馬達加斯加朋友組隊和我們對抗,他們很多穿著泛黃的球鞋和褪色的球衣,但是其中不乏高手。特別六點鐘的早場,草上的露珠都還剛剛凝結的時候大家已經呵著手來到場地。人很多,經常要分成四個隊以上打21分淘汰制,對抗強度非常高,因為輸家就只有在場邊站著看的份,天冷的時候一會兒就凍僵了。不過,雖然比賽激烈卻很少有嚴重的衝突,馬達加斯加中央高原文化裡那種關鍵時候忍耐平和的氣質滲透其間。有一次我和當地人在比賽時衝突頂牛,下場與對方和好後,一個當時在場的好友Mika主動來找我聊這件事,他跟我說:「打籃球嘛,主要還是為了健康和開心,大家都窮、平時都不容易不是嗎?熊啊,我們馬達加斯加人裡大多數可沒有錢買保險,不管因為打球還是打架,受傷了都沒人賠的,搞不好還要耽誤工作扣錢。所以,我們還是慢一點吧(Mora mora)。」(註:Mora mora,馬達加斯加最常聽見的日常用語之一,意為「別著急,慢慢來!」)
曾經聽到很多人批評馬達加斯加人動作慢、效率低,但Mika說完話的一瞬間,我又對馬達加斯加人的「慢」多了一點體會:吾之溝渠,彼之深淵。對於一件事情,不是每個人需要付出的成本都一樣,而顧慮多了,自然也就慢了。
*圖4:奪冠哨響之前 | 作者拍攝(2018年9月23日)
在塔那那利佛,每年籃球活動的高潮是中資商人自己籌辦的錦標賽。我參加的那次是四隊單循環賽制,前邊兩場由於在坦尚尼亞開會錯過了,最後一場的日期正好是我返回馬達加斯加的當天,隊友們為我特意更改了比賽時間,從下午第一場調到第二場。這之前的兩場比賽,我們隊和馬達加斯加當地人組成的隊伍都拿下了兩連勝,最後一場兩隊間的直接對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冠軍爭奪戰。於是,在坦尚尼亞會議結束後,我連夜北上趕飛至亞迪斯貝巴,在那裡轉機後又南下飛回塔那那利佛,整個旅程前後近二十個小時。出機場後我直奔籃球場地,居然沒有遲到。慌忙扔下行李箱,換上了隊友給我準備好的隊服,一看上邊居然還有贊助商的標誌。這是大學本科籃球賽北門外美髮店贊助我們系隊以後,我第一次穿有贊助商的球衣。簡單熱身後決戰開始,我們隊氣勢如虹,三節過後就讓比賽進入垃圾時間,順利拿下冠軍。晚上慶功宴和頒獎儀式上,隊裡的中鋒兼籃球群群主榮膺最有價值球員(MVP),他舉著獎盃,開心得像個二百斤重的孩子。
跨文化語言實踐、政治運動、後殖民主義、資本遊戲、校園體育以及馬達加斯加質樸的生存哲學……除了以上的故事,很難想像它們會被什麼串聯在一起;就像我們的手指和籃球刷網而過的美妙聲音,除了籃球你想像不到它們會如何發生聯繫一樣。
星河先生,你說的沒錯,關於籃球,I like…very much, very very much!
《田野觀察》欄目從地區研究學人的視角出發,再現田野生活圖景,注重可讀性、知識性或趣味性,兼具一定的學術性和思想性,供地區研究學人和對發展中國家感興趣的大眾閱讀。首期已於2020年10月刊載,每季度更新。如需轉載,須《田野觀察》編輯部授權,聯繫郵箱:zxnf2020@126.com。網址 http://iia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