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卓越的肅親王豪格,剿滅張獻忠後,為何被多爾袞害死?

2020-12-11 騰訊網

第一代肅親王愛新覺羅·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長子。生母繼妃烏拉那拉氏。白山黑水的孕育,父祖的薰陶,使他從小就練就了一身過硬的騎射本領。初次徵戰蒙古董夔、察哈爾、鄂爾多斯諸部便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貝勒。

01

1626年,為解除後金南下的後顧之憂,豪格隨大伯父代善徵討蒙古扎嚕特部,殺死扎嚕特貝勒鄂齋圖。

1627年5月,皇太極率15萬大軍攻打遼寧錦州,錦州守軍從城上扔下巨石,兩軍酣鬥多時,突然後金軍陣腳大亂,原來明軍援軍已經到達,城內明軍與援軍前後夾擊,皇太極只能下令撤退,在這次戰鬥中豪格由前鋒變為後隊掩護全軍突圍。

幾天後,盛京後金援軍趕到,皇太極下令新軍做前鋒,乘夜間寂靜,偷襲錦州,長途奔襲寧遠,在城外與明軍開始了一場混戰,明軍敗走,後金軍抵達寧遠城下。忽然,右側殺出一支明軍,為首的正是袁崇煥。敗退的明軍再次返身殺回,後金被迫撤退,這就是「寧錦大捷」。

1628年,皇太極命豪格與鄭親王濟爾哈朗討伐蒙古固特塔布昂,全軍大獲全勝,將其部眾收編,蒙古的通道被打通了。1629年10月,皇太極親自率領大軍入塞,他繞開袁崇煥的防區,取道蒙古,攻陷河北遵化,直抵北京城下。

明朝朝野震動,急忙調駐守山西的滿桂入援北京,袁崇煥也帶兵千裡馳援。在廣渠門外,豪格率領他所領的鑲黃旗迎擊寧、錦援兵。「敵伏於右,豪格以所部當之,衝擊至城壕,明兵大潰,偕嶽託、薩哈廉圍永平,克香河。」

1632年5月,豪格與其叔父多爾袞徵討蒙古察哈爾部,同時移師至明朝邊界,攻克歸化等地。6月,豪格被晉為和碩貝勒。

1634年,多爾袞出徵察哈爾林丹汗之子額哲,豪格作為副將也一起出戰,在託裡圖,額哲獻出元順帝的傳國玉璽。

回師抵達歸化城的時候,豪格順手牽羊的劫略了山西邊郡,摧毀寧武關,入代州、忻州。1636年4月,豪格被進封肅親王,掌管戶部。

此後,豪格參加了幾乎所有的關外對明戰爭,可以說在關外的戰爭中,豪格雖然多次出戰,但是,作為每一場戰役的執行者或者說是參與者,豪格只是忠實的完成著父親或叔父多爾袞的指示,並沒有展現出自己的軍事才能。

和碩貝勒阿敏等人由於功高跋扈而失勢,皇太極意識到要培養新一代的人才,他提拔了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等人,但是他對多爾袞兄弟始終放心不下,而他們的兩正白旗又是八旗中的精銳部隊,所以每次多爾袞出徵,豪格總是率領兩正黃旗隨行,作用是監視多爾袞,多鐸的兩白旗。

02

豪格與多爾袞雖然是叔侄,可卻比多爾袞年長,面對這個比自己年齡小但輩分高的叔父,他的心裡顯然是不服氣,加之多爾袞是主帥,處處節制豪格,二人由此開始積怨。

在皇太極時期,豪格作為長子,自然也受到眾人的擁戴與恭維,所以他是幸運的,但是隨著父親的辭世,豪格的順風路走到頭了,在以後與多爾袞集團的一系列鬥爭中,最終也敗了下來。

1643年,皇太極辭世,需要再立新君。清朝祖制規定,在皇位繼承權上是子憑母貴,豪格的額娘是繼妃烏拉那拉納拉氏,所以他雖是長子卻沒有資格繼承皇位,於是他便支持貴妃之子博木果兒,而多爾袞則支持莊妃之子福臨,這兩位阿哥當時年紀尚小,所以這場爭奪皇位的較量變成了豪格與多爾袞兩股勢力之間的較量。

但是豪格集團卻遠沒有多爾袞集團的勢力強大,多爾袞不但有自己親兄弟阿濟格,多鐸的支持,更籠絡了一族之長禮親王代善支持自己。

相比之下支持豪格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結果當然是多爾袞集團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福臨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多爾袞順理成章地成為了輔政親王,雖然豪格的力爭也將濟爾哈朗推舉成另一位輔政親王,但是軍政大權卻從此掌握在多爾袞手中,雙方的第一回較量還是以多爾袞的獲勝而告終。

03

1644年,明朝的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李自成的軍隊攻陷北京,明王朝被推翻了。消息傳到關外,多爾袞親率10萬大軍向山海關進發。

山海關一戰,清軍和吳三桂聯手擊敗了李自成的雜牌軍。1644年9月,順治皇帝遷都北京,從此開始了大清王朝嶄新的一頁。

這裡有個小的插曲,在定都北京以後,代善之子碩託,孫子阿達禮曾勸多爾袞稱帝,此事被豪格知道後,告發了碩託和阿達禮,多爾袞無奈只得將此兩人處死。這兩人是多爾袞的心腹,多爾袞自然對豪格更加恨之入骨,暗中謀劃要剷除豪格。

當時清朝面臨的敵人還很多,最主要的是南明弘光政權,敗退湖北的李自成農民軍和四川的張獻忠大西政權。於是多爾袞決定三路出擊,由和碩豫親王多鐸攻南明,和碩英親王阿濟格攻李自成,而把最難打的張獻忠交給了豪格。

多爾袞此舉無疑是想借刀殺人,因為四川路途遙遠,張獻忠以逸待勞,豪格肯定不敵。豪格心裡當然知道多爾袞的用心,但是將令難違,雖然徵西的前方危機重重,卻成為了豪格一生中最為壯烈的時刻。

1646年,豪格被任命為靖遠大將軍,率領衍禧郡王羅洛渾,貝勒尼堪,平西王吳三桂等人開始了西徵。大軍行至陝西,當時明朝的舊將孫守法,王光恩,武大定,賀珍等人,起兵興安、漢中等地,後來勢力作大,居然攻陷了西安。

豪格下令都督孟喬芳與章京洛輝攻西安,自己率主力攻漢中、興安,蔣登雷、石國璽、王可成、周克德紛紛投降,陝西平定。豪格留下固山貝子滿達駐守陝西,繼續掃平餘孽。自與吳三桂等人進軍四川。

這時候的四川人民,已經被張獻忠殺了大半。傳說張獻忠自從得了四川,沒有一天不殺人,其手下兵將以殺人多少論功,張獻忠的殘暴使部下人人自危,川北保寧守將劉進忠得知清軍到來的消息,率領所部兵馬到漢中向豪格投降,表示願為先導。

豪格命正黃旗巴雅喇昂邦鰲拜與劉進忠先行。這時候,成都的張獻忠得知劉進忠降清的消息後大怒,下令拆毀成都的宮殿,親率大軍出川北,想一舉消滅劉進忠後再與豪格決戰。

這邊的豪格也率領大軍向川北進發,日夕催趲,直達四川西充縣境內,清軍紮下營盤,探馬回報,張獻忠正在西充,豪格知道這正是消滅張獻忠的大好時機,於是下令拔營,催動全軍向鳳凰山挺進。

這時正是漫天大霧,曉色迷濛,豪格下令全軍逾山而進,大霧中,豪格與張獻忠兩軍突然相遇,兩軍開始混戰,雙方都不知對方有多少兵馬,濃濃的大霧中只有震天的喊殺聲……

霎時間日光微逗,大霧漸開,張獻忠左右四顧才發現手下兵馬已經所剩無幾,滿眼都是黃白藍紅的軍旗與留著辮子的清兵,連義子孫可望,劉文秀,李定國等人也不知去向。

張獻忠到底也算是一代梟雄,從起兵以來也經歷了無數的廝殺,他大吼一聲,硬是從無數清軍中殺出一條血路,望西而逃就在這時候,最精彩一幕出現了,鑲黃旗章京雅布蘭見張獻忠要逃走,抽弓搭箭,窺住張獻忠直射過去,一聲喝著,張獻忠翻身落馬。雅布蘭縱馬上前,揮刀直砍張獻忠,後面的鑲黃旗清兵踴躍隨上,刀斬槍戳結果了張獻忠的性命。

沒有了張獻忠的大西軍如同一盤散沙,豪格乘勝前進,克遵義、夔州、茂州、榮昌、隆昌、富順、內江、寶陽諸郡縣,四川平定。

四川的平定,是豪格優秀軍事才能最淋漓的發揮,他為川民戳殺張獻忠,可以說是清朝諸將中最得民心者了。

04

豪格平定西部,為清王朝立下了頭等功勳,可等待他的卻是悲慘的結局。回到北京後,順治皇帝親自為豪格接風,賜宴回府。

可是豪格剛剛回府就被多爾袞派人牽入宗人府羈押,輪番審訊,無端地羅列出他在徵西時剋扣軍餉、浮領軍費、包庇部下等罪狀,豪格想上書為自己辯解,可是他的摺子根本出不了宗人府,又得知他的福晉居然被多爾袞招到攝政王府,日夜留住,豪格羞憤交加,後精神錯亂,活活被氣死在獄中。

豪格死後,其福晉為多爾袞所納。豪格的一生功勳卓著,不遜於多爾袞、多鐸和阿濟格,然而最終卻成了多爾袞陰謀下的犧牲品。

1650年,多爾袞意外身亡。1651年,順治皇帝親政,掘了多爾袞的墳,鞭屍洩憤,為兄長豪格平反昭雪,恢復了他和碩肅親王的爵位,立碑為他表功。

1656年,豪格被追諡,成為清朝第一個被追諡的親王,稱「肅武親王」。此後,豪格子孫均以顯親王襲封,至1778年,恢復肅親王封號世襲,共傳10位王爵。

清初第一代肅親王豪格統兵追殺張獻忠,立下大功,為此,他得到的財富也多於一般的王公。但眾人都知肅王府銀子多,王府內的銀子如何收藏卻鮮為人知。

肅王府的藏銀方法很奇特,是用整張剛剝下的鮮牛皮將銀子包好,再用牛筋縫嚴,待牛皮風乾後堅固無比,若想取出銀子,必須用刀割破牛皮。這不但使竊賊無法偷竊,即使府內人等也休想打它的主意。這種方法非常有效,歷代肅親王都使用它。

相關焦點

  • 皇太極長子豪格軍功累累,為何不到40歲就冤死獄中?
    27歲的豪格作為皇太極的長子,被封為和碩肅親王,簡稱肅親王。清朝有八大開國鐵帽子王,肅親王即其中之一。 豪格被封為肅親王后,還負責戶部事宜。戶部為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相當於國家的錢袋子。皇太極將如此重要的職務交給豪格,可見對他的信任和重視。 按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假以時日,豪格有很大的機率被皇太極立為皇位繼承人。
  • 皇太極暴亡後豪格為何沒能登上皇位?又如何被多爾袞清算死於非命?
    準確地說來,豪格要繼承大統本就沒有多大可能性,因為有一個多爾袞在,論輩分、地位和戰績,多爾袞都遠在豪格之上,如果多爾袞當不成皇帝,那麼豪格更不用想。清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極因心血管病猝然病死於宮中,因為皇太極生前並沒有明確指定皇位繼承人,所以一時間展開了對皇位的爭奪之戰,主要參與方是兩大對立的權力集團:一派是兩白旗和鑲紅旗極力擁戴的睿親王多爾袞,多爾袞的同母兄弟英親王阿濟格和豫親王多鐸是他的堅定支持者,另一派以兩黃旗和正藍旗支持的肅親王豪格。雙方勢力不分伯仲,一時間僵持不下。
  • 攝政王多爾袞,為什麼要迫害皇太極的長子豪格,還佔了他的妃子
    豪格,清朝開國皇帝皇太極的長子,戰功赫赫,在朝中勢力極大。 但是在順治帝即位後,卻屢屢遭到攝政王多爾袞的迫害,並很快死於幽禁之中。
  • 皇太極長子豪格: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
    松錦大戰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因為語言中傷睿親王多爾袞,被固山額真何洛會所告發,議罪被削爵。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攝政王多爾袞和順治帝大封諸王,念豪格跟從清軍平定中原有功,恢復原封和碩肅親王。這一年冬天,豪格領軍進入山東,平定山東濟寧滿家洞的土寇。《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傳六》:順治元年四月,以語侵睿親王多爾袞,為固山額真何洛會所訐,坐削爵。十月,大封諸王,念豪格從定中原有功,仍復原封。其年冬,定濟寧滿家洞土寇,堙山洞二百五十一。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在多爾袞與豪格的爭權鬥爭中,豪格雖然實力比較雄厚,可惜政治手腕遠遠不及多爾袞,所以註定最終只能是失敗的一方。至於多爾袞是怎麼一步一步收拾豪格的?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不過在分析問題之前,我們似乎就已經可以得出結論,在豪格被收拾的過程中,至少孝莊是沒有直接參與的,至於私底下有沒有參與,我們不得而知。
  • 豪格實力最強,為何皇位爭奪還是敗了?多爾袞:該強硬時他軟弱了
    當時最有實力爭得皇位的有兩個人: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努爾哈赤兒子、皇太極的十四弟睿親王多爾袞。作為皇太極長子,豪格戰功赫赫,八旗中正黃、鑲黃、正藍三旗的支持,外加一幫皇太極的重臣。更重要的是,漢族皇權「嫡長子繼承制」的觀念已經逐漸影響滿清八旗,而且威望最高的禮親王代善也支持豪格。
  • 好叔叔多爾袞和好侄子豪格共爭大統,信心滿滿,為何福臨成贏家?
    1636年的時候,豪格還被晉封為肅親王,掌管戶部。從此以後,豪格幾乎參與了所有的對明戰爭,對父親皇太極和叔叔多爾袞的戰爭命令,也都執得得不錯!如果沒有父親皇太極的突然去世,想必他和叔叔多爾袞的關係也能一如既往的融洽下去!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多爾袞將福臨迎至紫禁城後,被加封為叔父攝政王,賜貂蟒朝衣,並且命禮部建碑以紀念其功績。據《清史稿》記載,多爾袞攝政後位崇功高,時時告誡諸臣要尊事主上,說:「等皇上春秋鼎盛,我就要歸政於他。"他在25歲的時候就因為徵戰沙場、戰功連連而被皇太極封為肅親王。這與當時同樣軍功顯赫的多爾袞形成了權力的水火不容之勢。兩方勢力都在暗中較勁。本來皇位之選已經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在宣布正式的皇位繼承人之前,皇太極突然病逝歸天,這讓皇位的爭奪成了叔侄兩人鬥法的開始。
  • 多爾袞執政時期的索尼、鰲拜等人在幹嘛?原來他們掙扎在生死邊緣
    皇太極去世後的皇位爭奪戰,為多爾袞之後的「報復」埋下了深深的伏筆。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極去世,由於其生前並未就繼位人的問題做出任何的安排,隨之而來的便是長達十七天的皇位爭奪戰。起初皇位是在睿親王多爾袞與皇太子的長子、肅親王豪格之間展開。
  • 射殺張獻忠的清軍將領,後來怎樣?兩個冒牌者慘死,正主得到善終
    1646年9月,張獻忠殺盡妻兒,率軍北上抗清,從他出徵前的做法來看,他的抗清之志無疑非常的堅決。而當時,清軍對張獻忠也非常重視,任命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出徵四川。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在清朝入關後掌管戶部,位高權重,而且帶兵打仗也很有一套。這預示著張獻忠面對的,將是一場惡戰。
  • 皇太極駕崩,長子豪格本該成大清皇帝,為何成悲劇人物?
    在皇太極繼位之後,依靠自己的見解和軍功深深地打動了自己的父親皇太極,一度將其作為接班人進行培養。但是事有不巧,愛新覺羅·豪格就像大多數有才華的人那樣,性格上總有一點缺陷,而這些缺陷在平民家裡可能算不了什麼,但是在皇宮裡面,這些缺陷就被放大了,讓他的政敵多爾袞有了可乘之機。
  • 皇太極突然駕崩,長子豪格在有八旗中的六旗支持下,怎麼沒成為清朝...
    且長子豪格尚在,當時34歲,正是年輕氣盛的年齡。豪格曾跟隨皇太極親徵朝鮮王朝,後又跟隨多爾袞徵討明朝,戰功也是顯赫的。按理說,豪格作為皇長子繼承大清皇位是毫無懸念的,但是他為何與皇位失之交臂呢? 估計很多人知道「宗法制」,在宗法制當中有一條很核心的規定,就是嫡長子繼承制。如果按照嫡長子繼承制,皇帝沒有立太子,毫無疑問,皇位肯定是豪格莫屬。
  • 多爾袞死後為何被掘墳鞭屍?順治為何如此恨成就自己的皇叔?
    多爾袞與順治皇帝的關係對內兩個人情同父子,對外兩個人又是師徒關係,血緣上兩個人是叔侄關係,封建禮制上兩個人又是君臣。但是這位攝政王多爾袞生時風光無限、權傾天下,死後卻被掘墳挖屍、銷首鞭屍、剝奪了所有的封號,而一手操作這件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多爾袞的親侄子順子皇帝,多爾袞作為堂堂一代攝政王為何下場如此悲慘?
  • 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引言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極負盛名的一位政治人物,無論是清軍在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還是建立清朝的基業中,多爾袞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清朝建立後,主少國疑,多爾袞身為攝政王,前來輔佐皇帝。待到順治帝掌握大權之後,多爾袞退出。
  • 最精明的大汗丨攻打察哈爾時,皇太極為啥非要派上鰲拜和豪格?
    那麼,皇太極又為何讓豪格也跟著一起去打察哈爾呢?2.豪格何許人也豪格的全名是愛新覺羅·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其母親為烏拉那拉氏。在剛剛23歲的時候就被封為和碩貝勒,如果他攻打察哈爾有功的話,那還有可能繼續晉升。
  • 清朝歷史上原本有過13位皇帝,為何有1位會遭到「開除」?
    起初,皇位的爭奪是在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以及皇太極之弟、睿親王多爾袞之間展開。 此時的豪格,除了其本身坐擁的正藍旗外,還獲得了皇太極生前親領的兩黃旗的支持;由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統領的兩白旗則是全力支持多爾袞。從力量對比上來看,雙方是勢均力敵、旗鼓相當,同為繼承皇太極皇位的熱門人選。
  • 皇太極去世後,多爾袞為何當上攝政王而不是皇帝,他的權力多大?
    多爾袞和夫人之後,多爾袞降服了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並獲得了傳國玉璽,被封為和碩睿親王。皇太極命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的家屬。在松錦大戰中立下卓越戰功。多爾袞不得已擁立福臨皇太極突然去世,還沒有立下誰繼承位,此時分為了幾種派別,分別是以代善為首的兩個紅旗的勢力,以兩個黃旗為勢力的皇太極長子豪格,還有就是,身後兩白旗為後盾的且有部分其他宗室支持的多爾袞,最後矛盾集中在了以豪格為首的兩黃旗和以多爾袞和多鐸為首的兩白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