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爾袞擁立順治繼位,除掉豪格、建立大清,死後為何被挖墳鞭屍?

2020-12-17 洞鑑五千年歷史

引言

多爾袞是清朝歷史上極負盛名的一位政治人物,無論是清軍在進入山海關,問鼎中原,還是建立清朝的基業中,多爾袞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清朝建立後,主少國疑,多爾袞身為攝政王,前來輔佐皇帝。待到順治帝掌握大權之後,多爾袞退出。按理來說,多爾袞是功臣,但在他死後,順治帝為什麼還要將他的墓給挖出來,對其鞭屍,有什麼深仇大恨嗎?

皇太極的死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皇太極的弟弟,他的母親是阿巴亥,多爾袞從小就非常聰穎,習得一身武藝,極具軍事才華。父親起兵造反之後,皇太極也跟隨軍隊在戰爭中浴血奮戰,受到父親的看重,將其封為了和碩睿親王

雖然說多爾袞很優秀,但是兄弟眾多,他並不是最受喜愛的哪一個。皇位最終被皇太極繼承,公元1643年的8月9日的晚上,皇太極好好端端的突發腦溢血駕崩了,只活到50多歲就去世了,也沒有看到清朝統一的盛世。

皇太極的死很倉促,在他死後,並沒有留下任何的遺囑,指定下一位繼承人。待到大家從悲傷中緩衝過來的時候,便將注意力轉移到了下一位繼承人的爭奪之中。皇位的最佳候選人就是多爾袞還有豪格,這兩人是熱門候選人。

豪格有的人可能不熟,他是多爾袞的長子,不僅武藝高強,文採也是一流。在隨軍作戰的時候,深受努爾哈赤倚重,還被封為貝勒。皇太極在位的時候,將其封為碩肅親王,掌管八旗下的正藍旗

皇太極去世的時候,豪格才35歲,多爾袞才32歲。在各方面來說,機會要比多爾袞要高。當時以鰲拜、索尼等大臣都以豪格馬首是瞻,時時刻刻等待著擁立其上位。豪格在得到大臣的擁護之後,也加快了稱帝的步伐。

按照滿人的傳統,選定下一位繼承人要經過內部召開的皇族會議,才能選定下一位繼承人。中原繼承人的標準是父死子繼,而豪格還有多爾袞就屬於是兄終弟及,並且在當時深入人心,多爾袞繼位的機會是很小的。

多爾袞自己還提到:若果真所言,予即當自刎,誓死不從。

皇位之間的博弈

雖然說多爾袞還有豪格是當時重要的候選人,皇太極膝下還是有兒子的,年紀都還小,最大的便是福臨。福臨的母親就是當時著名的孝莊太后。這時的孝莊是皇太極的莊妃,在聽聞這件事之後,他召見了多爾袞。

在經過一番交易之後,多爾袞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擁戴福臨的作為下一任繼承者,這樣豪格也要靠邊站了。皇太極死後一周之後,王室便召開了會議,討論關於下一任君主的事宜。天剛剛亮起來,護衛兵便在宮殿中候著。

會議召開,代善便先發制人,提出豪格是努爾哈赤的長子,理應繼承皇位。豪格並沒有順水推舟,反而說道:自己的福氣不好,當不了皇帝。多鐸這時候也出風頭,為自己拉票。在討論一番之後,多爾袞提議讓福臨來當皇帝。

福臨是皇太極的長子,雖然說年歲還小,才7歲,但是只要有兩位大臣在旁輔佐。等到福臨長大之後,再將皇權交還也是可行的。最後商定由努爾哈赤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同年,福臨繼承大統。

從此,多爾袞走上了人生的巔峰。從攝政期間,到駕崩之後,多爾袞的命運軌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多爾袞想不想當皇帝呢,應該是想的,在這場博弈中,他深知自己所處的位置,所以選擇了妥協。

在七年當中,多爾袞雖然被加封,權勢滔天,但是只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多爾袞並沒有稱帝,僭越皇權。在清朝問鼎中原的過程中,多爾袞也是其中的關鍵人物,但死後為什麼會順治帝被掘墳鞭屍了呢?

公元1644年,多爾袞率領軍隊攻下了北京,入主中原。順治帝成為皇帝。這一年的10月份,國家在南郊舉行大典,詔告天的。而多爾袞也被封為「叔父攝政王」,權勢滔天。

多爾袞為啥被挖墳鞭屍?

我們來看看多爾袞在攝政之後,幹了些什麼事兒吧。在他攝政之後,先是稱攝政王,而後稱為是皇父,還私自製造龍袍,藏了許多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金銀珠寶,儼然是把自己當成了真正的帝王。

多爾袞還要求當時朝中的大臣,見到他的時候還要像見來皇帝一樣,跪著接送。過節的時候,還要求文武大臣,又是請安,又是送禮。面對順治帝也是非常不屑,極其不尊重。還以自己身體不方便的原因,拒絕跪拜,這也深深地刺痛了順治皇帝的心。

那麼,多爾袞有沒有動了當皇帝的心思呢?其實是沒有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膝下沒有一個兒子,即使是當了皇帝之後,並沒有合理的繼承人。在打仗的過程中,可能是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他有十多個老婆,最後只有一個閨女。

要知道,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順治登基之後,和多爾袞爭奪皇位的豪格去哪兒了呢?順治登基之後,兩人之間的爭奪並沒有停止,反而是愈演愈烈。多爾袞掌握主動權之後,便立即將豪格的勢力各個擊破。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最終,多爾袞找了一個他隱報功勞的理由,就將其整死了。都說殺人誅心,多爾袞還讓強行霸佔了豪格的老婆。在處理豪格之後,多爾袞便沒有了競爭對手,大權在握。

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還自稱是皇父攝政王,基本上是要和皇帝平起平坐了。至於他和孝莊之間有沒有緋聞,但是這個稱號也是對皇權的挑釁。順治年紀小,還沒有還手之力,但內心已經是對多爾袞恨得是牙痒痒。

結語

公元1650年,多爾袞死去,但是在他死後,順治立即就馬上摘掉了他的爵位,給他定了十幾條罪名,其豪華的墳墓給拆了,挖墳鞭屍,可見順治心中的積壓的仇恨是相當深。

參考文獻:

蔣良騏:《東華錄》

宋國強:《多爾袞爭位質疑》

孫德昌:《也談攝政王多爾袞》

衛匡國:《韃靼和議》

作者

錦年,自由撰稿人,歷史學愛好者,致力於研究歷史。期望用歷史垂訓鑑戒,塑造集體記憶,鑑往知來。

相關焦點

  • 多爾袞死後為何被掘墳鞭屍?順治為何如此恨成就自己的皇叔?
    但是歷史上卻出現過權力大過皇帝的臣子,這位便是我們下邊要介紹的大清王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多爾袞與順治皇帝的關係對內兩個人情同父子,對外兩個人又是師徒關係,血緣上兩個人是叔侄關係,封建禮制上兩個人又是君臣。但是這位攝政王多爾袞生時風光無限、權傾天下,死後卻被掘墳挖屍、銷首鞭屍、剝奪了所有的封號,而一手操作這件事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多爾袞的親侄子順子皇帝,多爾袞作為堂堂一代攝政王為何下場如此悲慘?
  • 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將其福晉納入王府
    順治五年,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豪格死於獄中,時年40歲。之後攝政王多爾袞,便將其福晉納入王府。多爾袞與豪格是叔侄,為何豪格死後,多爾袞要將其福晉,納入自己王府呢? 多爾袞是皇太極的弟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論輩分,多爾袞是豪格的叔叔。不過實際上,豪格還要比多爾袞大3歲。
  • 豪格妥協成就了順治的皇位,也讓多爾袞步步緊逼,導致豪格的悲劇
    ,可是皇太極死得太匆忙,根本還沒有來得及立儲君,因此在皇太極死後,一場關於皇位的爭奪大戰,正式拉開序幕。至此為止,濟爾哈朗這個豬隊友算是徹底涼涼了,接下來豪格就成為了多爾袞與多鐸案板上的魚肉,只能任他們宰割了。只是因為有順治的庇護,所以多爾袞也沒有辦法明目張胆收拾豪格,只能採取一些比較陰暗的手段。
  • 大清最悲催的帝王:生前被捧上了天,死後卻被開棺鞭屍、挫骨揚灰
    可是皇子豪格的勢力也不容小覷,手握正藍旗,加上皇長子的身份,更重要的是,原先皇太極親掌的兩黃旗也力挺豪格。 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選擇接受立皇九子福臨繼位,由鄭親王濟爾哈朗和自己共同輔政,迎立福臨繼位,即後來的順治皇帝。 要說這一波操作多爾袞還真是佔了大便宜,他雖然沒有登上皇位,但至少從形式上將豪格踢出了局,而多爾袞自己則成了輔政大臣,離權力中心又近了一步。
  • 多爾袞死後兩個月就被掘墓鞭屍,順治皇帝為何對他如此仇恨?
    順治先是褫奪了多爾袞生前及身後的一切爵位和恩俸,後來又對其挖墳掘墓,鞭屍、梟首示眾。只有一個人恨極了對方,才會做出這樣的事來吧!想當年,順治帝能順利登基、入主中原,全賴多爾袞的一手扶持,那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他對多爾袞如此仇恨呢?
  • 多爾袞死後,孝莊太后為何對他做無情之舉?背後有不得已的苦衷
    她知書賢德、精通政治、善於韜略,歷經三朝君主,輔佐了兩朝幼年皇帝, 為大清開創康乾盛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孝莊在清兵入關前便嫁給了皇太極,因為為人謙和,處世老練,很快他成了後宮的「二號人物」,而當時的「大姐大」是她的親姑姑哲哲大福晉。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後,孝莊的身份變成了莊妃。
  • 多爾袞死後,順治對他及其餘黨,是如何處理的?竟然是掘墓?
    我們都知道在順治初年,由於順治年齡較小,是由多爾袞和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攝政的。說是攝政,其實就是主政,真正的皇帝順治此時是沒有一點實權的。大清入主中原後,由於農民起義軍的大規模興起,此時政權極不穩定。多爾袞在此時充當了「平亂者」。
  • 皇太極暴亡後豪格為何沒能登上皇位?又如何被多爾袞清算死於非命?
    據史書記載,皇太極死後的第五天,睿親王多爾袞即召見內大臣索尼(正黃旗人)商議冊立之事,索尼等人堅持繼位的必須是皇子,其言曰多爾袞(劇照)此時,出現了一位比豪格更適合繼位的皇子。多爾袞是豪格的死對頭,既然多爾袞已繼位無望,那麼他便想扶植一位皇子登基,再讓自己手握實權,於是他看中了永福宮莊妃生的第九子福臨。
  • 孝莊太后為何如此痛恨多爾袞?在他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
    努爾哈赤多爾袞的一生是悲情的一生,他是一個戰鬥英雄,為後金政權順利入關,並問鼎中原,建立大清朝,取得了決定性的作用,然而,多爾袞最終卻死在自己一生所深愛的女人手裡,而且死後兩個月就被毀墓掘屍皇太極繼位後,對十四弟多爾袞也是非常的關照,多爾袞也不負皇太極所望,屢立戰功,深得皇太極的厚愛。多爾袞也成為皇太極手下不可或缺的一員猛將。
  • 多爾袞死後2個月,就被鞭屍掘墳,孝莊太后為何這麼恨多爾袞?
    但是突然多爾袞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開始支持皇太極第九個兒子稱帝,這時支持豪格的大臣們,也因為尚未解密的原因紛紛倒戈。六歲的順治帝便成為了少年天子,而多爾袞也成了輔政王,福臨的親生母親莊妃搖身一變成了孝莊太后。
  • 多爾袞至死也沒當過皇帝,為什麼被叫成清成宗?
    作為大清攝政的王多爾袞,是滿清入關和鼎定中原的第一人,功勳卓著,立下汗馬功勞。攝政王多爾袞至死也沒做皇帝,為什麼被追封為「清成宗」呢?一生沒做過皇帝,那為何又成了大清皇帝「清成宗」?他們的理由很簡單:第一,擁立誰都不能擁立多爾袞。如果沒有多爾袞的媽媽和代善傳了那段不明不白的「緋聞」,代善早已經是大汗了。對多爾袞,那是一個恨啊。第二,皇太極雖也是算不上自己人,但權勢最弱,以後還可以徐徐圖之。於是父子三人合力助皇太極繼承了汗位。
  • 多爾袞為清朝戎馬一生,只留下一個獨女,為何卻被順治記恨在心?
    清朝早期有一位非常厲害的人物,這個人從小就參與朝政,一生輔佐三代皇帝,可以說是看著清朝成長起來的,這個人就是多爾袞。愛新覺羅·多爾袞是清朝皇室的一個異類,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孩子,也是努爾哈赤最喜歡的孩子。努爾哈赤為了讓多爾袞參與朝政,在他八歲的時候就讓他參與八旗議會,可沒想到的是,最終上位的卻是他的大哥皇太極。
  • 濟爾哈朗:站在孝莊太后身後的男人,多爾袞的真正對手
    如果說擁立皇太極只是小試牛刀的話,那麼在皇太極死後擁立順治,則深刻反映了濟爾哈朗的老謀深算。皇太極死後,其弟多爾袞與其子豪格爭奪帝位。當時的八旗中,多爾袞兄弟握有兩旗;豪格握有一旗,同時受到皇太極嫡系兩黃旗的支持。幾乎勢均力敵。鑲藍旗旗主濟爾哈朗和手握兩紅旗的代善,則基本中立,但略微偏向於豪格。他們偏向於豪格,是因為豪格是皇太極的兒子。
  • 性格影響人生:人生相似,韓德讓壽終正寢,多爾袞死後被掘墓鞭屍
    在歷史上,有不少人的人生就驗證了這個結論,比如遼國的韓德讓和清朝的愛新覺羅多爾袞。因為前段時間播出的電視劇《燕雲臺》,來自遼國的韓德讓被世人所了解。生於公元941年,死於公元1011年的韓德讓,是遼國重臣,他有勇有謀,最後從一個漢人成了遼國的「攝政王」,撐起遼國發展的重任。
  • 軍功卓越的肅親王豪格,剿滅張獻忠後,為何被多爾袞害死?
    但是豪格集團卻遠沒有多爾袞集團的勢力強大,多爾袞不但有自己親兄弟阿濟格,多鐸的支持,更籠絡了一族之長禮親王代善支持自己。 相比之下支持豪格只有鄭親王濟爾哈朗,結果當然是多爾袞集團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福臨繼承皇位,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
  • 順治有八個兒子,卻讓不得寵的庶子繼位,多年後發現這是明智之舉
    多爾袞在努爾哈赤死後完全不是皇太極的對手,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就聯合四大貝勒逼著努爾哈赤的正妃阿巴亥為努爾哈赤殉葬,而阿巴亥的三個兒子包括阿濟格、多爾袞和多鐸都因為年齡小,即便是聯合起來也無法改變這一切。 於是皇太極登基,而在皇太極在位期間,多爾袞迅速成長起來,立下赫赫戰功。加上他的兩個兄弟,儼然是朝中一大很難撼動的勢力。
  • 順治皇帝那麼恨多爾袞,挖墓鞭屍,但為何不殺了他唯一的孩子?
    雖然說,清朝建立的最大功臣是努爾哈赤以及皇太極,但是,清兵入關的第一功臣卻是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 順治皇帝對於多爾袞的厭惡,最明顯,也是最直接的,就是多爾袞意外死亡之後,在多爾袞安葬之後,順治皇帝不顧別人的勸阻,挖了多爾袞的墳墓,將死後的多爾袞鞭屍......
  • 康熙十五歲就擒住了鰲拜,可為何沒殺他,而是選擇了終身監禁呢?
    皇太極死後,誰來執掌大清江山以圖入主中原就成為提上日程的大事。最有希望也最想當皇帝的人中有四位,分別是努爾哈赤的第二個兒子禮親王代善、皇太極堂弟濟爾哈朗、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長子肅親王豪格。四人之中又屬豪格實力最強,是最有希望繼承大統的人選。在皇權爭奪的關鍵時刻,無意爭奪皇位的禮親王代善立場發生變化、開始轉而支持睿親王多爾袞。
  • 多爾袞與豪格的叔侄鬥法,卻順水推舟幫助順治帝登上皇位
    清兵入關自清太祖努爾哈赤打敗了明朝的李自成後,建立了大清王朝,他死後傳位皇太極,是他的第一個大兒子。皇太極有一個弟弟,叫做多爾袞,是個很厲害的人物,有著赫赫戰功,在軍中的威望很高。皇太極有一個嫡系長子,叫豪格,在當時是皇位的順位繼承人,也是皇太子。當然皇太極還有一個小兒子福臨,也就是後來的順治皇帝。那麼為什麼豪格最後沒有繼承皇位,年僅六歲的福臨順利登基了呢?
  • 多爾袞去世2個月後,被掘開陵墓鞭屍,孝莊太后為何如此憎恨他?
    多爾袞生於遼東赫圖阿拉,當時父親還在統一女真各部,自幼便在戰火中長大。8歲時,聰穎的多爾袞開始參與國政;16歲時,跟隨兄長皇太極北徵蒙古各部,建立起卓越功勳。他在屢次對明戰爭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為清朝入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多爾袞聞名於世的不僅是其卓越的功勳,還有其與孝莊太后之間的糾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