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及時公正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才能鼓勵更多人挺身而出

2021-01-13 澎湃新聞
媒體:及時公正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才能鼓勵更多人挺身而出

張建偉/法治日報

2021-01-13 07:16

法治日報1月13日消息,最早聽說「正當防衛」這個詞,還是筆者當年看日本電影《追捕》之時。影片高潮是矢村警長會同杜秋檢察官去抓捕幕後主使長岡董事長,長岡拒捕,與矢村扭打在一起,杜秋開槍將其擊斃,矢村接過槍道:「我打死他是正當防衛」,又補射四槍。幾個警察聞聲衝進來,矢村道:「不要慌!長岡是我打死的,正當防衛。」

後來才想到,無論杜秋還是矢村的開槍行為,都算不上正當防衛,那時候看到壞人被正法,只覺得心情舒暢,不去細想,但是「正當防衛」這個法律名詞算是深深扎進腦海裡了。

之後親近司法,才知道「正當防衛」並非易事。一是刑法規定的正當防衛有明確的條件,防衛的對象必須是正在進行不法侵害的人,防衛還不能超過必要限度。如果侵害的人不是正在實施不法侵害,或者防衛超過必要限度,或者針對不法侵害以外的人進行「防衛」,要麼屬於防衛過當,要麼屬於故意傷害或者故意殺人,就此攤上官司,後果堪哀。

仔細瞧瞧,正當防衛的關鍵是「正當」二字。怎麼算是正當,紙面上討論可以說得頭頭是道,算不上什麼難事,可一接觸實際案例,這些紙面上的討論可能就難以派上用場,因為防衛既然是一種緊急情況下的應對,自然來不及精準計算。防衛中要制服對方,使之不具有攻擊性,出手輕重就很難把握好分寸。案件一旦成訟,司法人員在辦公室裡冷靜分析防衛是否超過必要限度,由於脫離了案發時的情境,要做到設身處地分析研判案情未必容易。因此,不少可以認定為正當防衛的案件,被以故意傷害乃至故意殺人治罪,運氣好點的,也是防衛過當,吃上牢飯。

要不是網際網路,這種局面不知還要維持多久。2018年,崑山反殺案發生,網際網路將這一事件推入公眾視野。後檢察機關介入,作出正當防衛的認定,使已經啟動的刑事追訴以人民群眾滿意的方式落幕。由崑山反殺案帶入社會輿論的「正當防衛」,隨即成為近年來一個熱詞。最高人民檢察院亦通過一系列正當防衛案例為司法機關辦案提供指導,並向社會釋放明確信號:「法不能向不法讓步。」2020年8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聯合發布了《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維護公民的正當防衛權利,鼓勵見義勇為,弘揚社會正氣,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刑事司法工作」,並提出了認定正當防衛的許多具體標準。

不過,儘管正當防衛成為司法機關乃至社會高度關注的對象,有的案件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仍然存有爭議。近來便有一起發生在中部某省的「17歲男生王某反擊猥褻少女者被批捕」事件:王某因在幫助女生的過程中導致猥褻少女的和某豪鼻子骨折,於2020年12月15日因故意傷害罪被批捕,後被羈押21天轉為取保候審。而和某豪直到此案被曝光之後,才被當地公安機關處以治安拘留9天的處罰,且因他當時未滿18周歲,對其行政拘留不予執行。目前,當地檢察院對此案已啟動複查,尚未給出結論。

這起案件,與筆者幾年前評論過的一起案件頗為相似:大學生小塗從四川來深圳謀職,順便到世界之窗主題公園遊玩,正巧遇有女子呼救,原來是一男子宋某(系公園保安)正在糾纏一名女子。小塗聞聲立即和他一位同學上前解救該名女子後離開。在此過程中,宋某腿骨骨折(後來有人提供證言說小塗踹了宋某一腳,小塗否認),遂報警。警察將小塗拘留,7天後報請檢察機關批准逮捕,理由是小塗防衛過當,構成故意傷害罪。

這起案件一經媒體曝光,輿論譁然,不少人疑惑:這都構成犯罪,以後還有正當防衛嗎?令人慶幸的是,在形成輿情之際,檢察機關審查批准逮捕中認為小塗的行為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不過,小塗從看守所中走出來,已經是被關押14天之後了。他不禁嘆息:以後再遇到這類事,我只報警,不會身體力行上去相助。

這兩起案件除了案情十分相似之外,是否還有實質相似之處,當事人俱在,案情不難查清。如今檢察機關已經在複查當中,相信不久就會給出一個結論。

現在都講求類案查詢,希望司法機關辦案時都進行一下類案查詢,看看以前辦理的案件都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鑑。

這些頗受輿論關注的案件是否屬於正當防衛,期待司法機關給出一個清晰的結論。及時公正辦理涉正當防衛案件,才能讓好人有好報、鼓勵更多人在危難關頭挺身而出。畢竟,見義勇為是我們這個社會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原題為《既然正當,何懼防衛》)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正當防衛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男子重傷殺人兇手,屬正當防衛還是故意傷害?
    案件辦理過程中,檢察長親自接訪申訴人了解其訴求,辦案檢察官多次赴雙方當事人家中了解情況並進行釋法說理。最終,檢察機關決定通過公開聽證的形式,化解雙方積怨,讓所有涉事人員開啟新的生活。聽證員認為男子「無罪」屬於正當防衛7月28日,霍州市人民檢察院針對趙某某正當防衛刑事申訴案舉行公開聽證,用公開聽取各方意見的方式對案件公開審查,以公開促公正。
  • 「兩高一部」出臺《意見》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全面...
    或許,許多人已經忘記防衛人於海明是誰,但公眾對正當防衛案件所要體現出公平正義這一樸素期盼卻從未停止。這一天,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聯合印發《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用二十二個條文,對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作出了較為全面系統的規定。
  • 最高法發布涉正當防衛典型案例 一男子被扇耳光後持刀傷人獲刑
    封面新聞記者 代睿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舉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新聞發布會,同時發布七起涉正當防衛典型案例。封面新聞記者注意到,其中一起典型案例中,一男子被扇耳光後持刀傷人行為未被認定正當防衛,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
  • ...檢察院:正當防衛!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
    ,統一司法標準,準確理解把握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今年9月聯合發布的《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為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提供有效指引。高某波被騙至傳銷窩點,面對多人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對其圍攻,強制其加入傳銷組織,為擺脫困境實施防衛,持刀反擊,其行為雖然造成一人死亡、二人輕微傷的客觀後果,但從防衛人面對多人圍毆的場景和情勢急迫狀況來看,持刀反擊的行為並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此案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嚴格依法規範辦案,注重釋法說理,提升辦案質效,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 法不能向不法讓步——正當防衛制度的準確適用與未來發展
    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險不一樣,緊急避險是犧牲較小的合法權益來保護較大的合法權益,也就是說所犧牲的權益是合法的,只是在緊迫情況下,基於法益權衡而採取的一種不得已措施。但正當防衛是防衛人受到了不法侵害,侵害行為屬於不法,防衛行為具有正當性。也即,作為一種正當性權利,法律鼓勵公民積極行使正當防衛權。所以,用「法不能向不法讓步」這種思想理念指導司法機關正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 最高法談於歡案、崑山龍哥案:要把防衛人當普通人
    最高人民法院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和典型案例。在回答記者提問時,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表示,正當防衛制度與人民群眾的正義觀、安全觀密切相關。  姜啟波指出,近年來,「於歡案」「崑山龍哥案」等涉正當防衛案件引發廣泛關注,億萬網民參與討論。
  • 最高檢發布第十二批指導性案例 明確正當防衛界限標準
    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必須高度重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辯護人所提正當防衛或防衛過當的意見,對於所提意見成立的,應當及時予以採納或支持,依法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利。認為「於海明與劉某的傷情對比不相適應」的意見,只注意到了實害行為而忽視了危險行為,這種意見實際上是要求防衛人應等到暴力犯罪造成一定的傷害後果才能實施防衛,這不符合及時制止犯罪、讓犯罪不能得逞的防衛需要,也不適當地縮小了正當防衛的依法成立範圍,是不正確的。
  • 最高法公布7起涉正當防衛典型案例 含福州趙宇案等
    中新網9月3日電 據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消息,最高人民法院3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和七起涉正當防衛典型案例。具體案例如下:汪天佑正當防衛案——正當防衛起因條件的把握基本案情被告人汪天佑與汪某某系鄰居,雙方曾因汪某某家建房產生矛盾,後經調解解決。
  • 男子持刀砸門被90後女孩反殺:正當防衛的界限到底在哪?
    這件事被媒體披露後,圍繞唐雪是否屬於正當防衛,在輿論和法理上開始了多輪爭議。「反殺」案中,正當防衛的界限到底在哪? 審理 案件已經進入審理階段,唐雪以涉嫌故意傷害罪被永勝縣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8月26日,官微「永勝宣傳」通報案件進程,表示「該案正在立案辦理中,將擇日公開開庭審理」。
  • 防衛行為正當化進一步為正當防衛「解綁」
    最高檢在發布上述6起典型案例時的解釋中稱,在認定防衛行為實施人的防衛行為正當性時,「應體現有利於防衛人的原則」,亦即「要充分考慮防衛人面臨不法侵害時的緊迫狀態和緊張心理,防止在事後以正常情況下冷靜理性、客觀精確的標準去評判防衛人」。這個原則和認定標準,應該適用於所有涉及因受到不法侵害而實施防衛行為的案件中。
  • 正當防衛!不批捕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再次表明檢察機關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其中,河北省辛集市耿某華正當防衛不批捕案格外引人關注,因為這是一起對非法入侵住宅暴力強拆的防衛案件。
  • 最高檢發布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
    雖然強制帶離和圍毆也是對耿某華夫婦人身的傷害,但是,綜合案件具體情況,不法侵害行為不屬於刑法第二十條第三款規定的「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應當適用一般防衛的法律規定。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因暴力拆遷引發的矛盾和衝突時有發生,在這類案件辦理中,司法機關要查明案件事實,弄清強拆是否依法合規正當,依法懲治犯罪、保障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處罰。
  • 兩高一部:非法限制人身自由、侵入他人住宅可正當防衛
    南都訊 記者劉嫚 發自北京 近年來,涉正當防衛案件常引發廣泛關注,正當防衛制度適用有了新標準。9月3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發布,《指導意見》提到,對於非法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等不法侵害,可以實行防衛。「正當防衛的起因是存在不法侵害,要準確把握正當防衛的起因條件。
  • 6起涉及故意傷害、強姦等正當防衛...
    高某波被騙至傳銷窩點,面對多人非法限制其人身自由、對其圍攻,強制其加入傳銷組織,為擺脫困境實施防衛,持刀反擊,其行為雖然造成一人死亡、二人輕微傷的客觀後果,但從防衛人面對多人圍毆的場景和情勢急迫狀況來看,持刀反擊的行為並沒有明顯超過必要限度。此案辦理過程中,檢察機關秉持客觀公正立場,嚴格依法規範辦案,注重釋法說理,提升辦案質效,具有典型示範意義。
  • 「兩高一部」: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可實行防衛,認定防衛過當有兩個條件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姜啟波介紹,1997年刑法施行以來,有的案件對正當防衛制度的適用,存在把握過嚴甚至嚴重失當等問題,近年來「『於歡案』『崑山龍哥案』等涉正當防衛案件引發廣泛關注,億萬網民參與討論。電梯勸阻吸菸猝死、私自爬樹摘楊梅墜亡等事件之所以會成為訴訟案件,明顯是受到這一觀念的影響;有的涉正當防衛案件在處理時之所以出現偏差甚至嚴重失當,也與此有關。這種不問是非、不分對錯一味強調「人死為大」的觀念顯然與法治原則不相符。
  • 檢察院:正當防衛不起訴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因暴力拆遷引發的矛盾和衝突時有發生,在這類案件辦理中,司法機關要查明案件事實,弄清強拆是否依法合規正當,依法懲治犯罪、保障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處罰。同時,妥善處理拆遷中的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穩定有序。要引導房地產企業依法文明規範拆遷行為,教育被拆遷業主要參與協商,依法維權,避免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發生。
  • 6起涉及故意傷害、強姦等正當防衛...
    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因暴力拆遷引發的矛盾和衝突時有發生,在這類案件辦理中,司法機關要查明案件事實,弄清強拆是否依法合規正當,依法懲治犯罪、保障無辜的人不受刑事處罰。同時,妥善處理拆遷中的矛盾糾紛,促進社會穩定有序。要引導房地產企業依法文明規範拆遷行為,教育被拆遷業主要參與協商,依法維權,避免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的發生。
  • 人物丨正當防衛不是放縱犯罪
    金昌偉介紹,刑庭負責辦理暴力傷害類刑事案件,案件審理中經常會碰到「正當防衛」問題。「被告人及其辯護人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經常會辯稱被害人先動手有過錯,被告人是迫不得已實施的反擊,屬於正當防衛。」在長時間的案件審理處理過程中,金昌偉對正當防衛制度漸漸有了自己的思考。
  • 為阻強拆致人重傷,屬正當防衛
    引2020年11月27日,最高檢發布了6起正當防衛不捕不訴典型案例,6起典型案例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案件類型全面,包括不批捕案件2件,不起訴案件4件;二是指導意義典型,6起案例,雖然都是正當防衛,但突出的重點各有側重;三是案件起因多元,既涉及故意傷害、強姦、非法侵入住宅等,也涉及道路行車糾紛、暴力拆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