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連載,講述舊社會「上海灘三巨頭」之一,杜月笙的師父黃金榮的奮鬥、發跡、巔峰、衰落史,敬請關注與訂閱。
本文為第七十四章,持續更新中。更多精彩內容,盡在下方專欄中,閱讀全套故事,請點擊下方「購買」橫條。
人,分三六九等,拋掉職業的不同不說,有的人天生在富貴人家,有的人生下來就落入窮窩子;有的人由裡而外的善良,有的人從頭到腳的壞水;有的人表裡如一的作派,無論邪也好,善也罷,活得非常純粹,而有的人,卻是明裡一套,暗裡一套,大搞「兩面派」,人前扮善人,人後禍害人,是壞種。
解放前,舊社會的上海灘黑社會,有「三巨頭」: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
當時的人都說:黃金榮愛財,杜月笙好義,張嘯林鬥狠。其實,三個黑社會頭子,都愛財,都幹著禍國殃民的事兒,才有了發達的身家。
他們的區別在於:杜月笙是非常善於樹形象、搞人脈的,往往會舍一小部分利,而得到大讚美;張嘯林則是一個較簡單的人,從不會掩飾什麼,就是「狠碴子」、「惡虎子」;黃金榮呢,作為「三巨頭」之中,最早在上海灘的混沌江湖中立下足、紮下根的人,缺德事兒沒少幹,但他也做慈善的事兒,也會刻意地去搏好名聲。
本章不再過多地講述黃金榮的罪惡(專欄《黑幫江湖風雲錄:杜月笙的領路人,青幫頭子黃金榮的成功故事》其餘篇章均有論述),而要好好說說身為「大哥」的黃金榮,究竟是如何樹立好名聲的?
重修城隍廟上世紀二十年代的舊上海,在大清滅亡十餘年後,人們的裝扮改了,辮子剪了,但舊有的拜神習俗仍然旺盛。承載著廣大人民美好心願寄託的,便是那座龐大的城隍廟。平日裡,都有絡繹不絕的善男信女們前來燒香磕頭。
民國十三年(公元1924年)的中元節,更是有數萬計的香客們,蜂擁至城隍廟燒香許願。
正當人們還沉浸在虔誠的磕頭燒香儀式中時,正殿突發大火。別看上海是當時中國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但時局的混亂,導致消防救援力量異常薄弱,可以說「消防」並不被人們所重視。
人們基本上只能依靠人力提水撲火,效果肯定是杯水車薪。
就這樣,巍巍城隍廟,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消失在烈焰之中。廟毀了,精神的寄託沒有了,對它的重修是必然的。於是社會上「重修城隍廟」的呼聲越來越高,而黑社會青幫老頭子黃金榮反應最快。
他聯合杜月笙、張嘯林、範回春、錢新之、劉鴻生等上海幫會界以及工商界的重要人生,組成「上海城隍廟董事會」,著手籌劃重建。而黃金榮非常慷慨地捐出二十萬銀圓,遠遠超出其他人的捐贈數額。
重建工作從1926年4月開工,歷時20個月,於1927年11月竣工,建成全鋼骨水泥結構的仿古廟宇,輝煌壯麗,為上海所未曾有。
人們重新踏入重修的城隍廟,感嘆它壯麗的同時,更是對黃金榮交口稱讚,專門給他刻下功德碑文:
「邑廟本是地方神主,保境安民,鹹仰德澤。不幸重遭大火,廟宇毀於一旦,致神無所依。籌金無措,欲興無力,蒙慈善家黃金榮先生樂善好施,慷慨解囊,捐助二十萬重建廟殿。特勒石以志其功德。」
可以說,重修城隍廟,給黃金榮帶來了巨大聲譽。
但是,如果想博得好名聲,僅僅修建一座城隍廟是遠遠不夠的。黃金榮還刻意做了其他幾項慈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