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前方「彈幕」越來越大

2020-12-11 瀟湘晨報

文化觀察|前方「彈幕」越來越大大眾日報記者 戴玉亮

2020-06-20 06:35:26 發布來源: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彈幕文化正在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熱衷於使用彈幕這一網絡文化語言的年輕人也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群體,即數字新青年——

前方「彈幕」越來越大

6月16日,懸疑網劇《隱秘的角落》上線。該劇開分9.1,堪稱上半年最佳,吊打同類型的所有劇集。該劇在某視頻平臺播出時,在男二號王景春出現的一個鏡頭裡,屏幕上出現了一條評論性彈幕:這完全是電影的質感啊。

在這裡,我們不談《隱秘的角落》,單說目前在各大視頻平臺上流行的一種特殊網絡語言形態:彈幕。請注意,彈幕,應該讀作:dnm,而不是tnm。

從小眾走向臺前

彈幕,這個流行時間不長的中文詞語,指的是在網絡上觀看視頻時彈出的評論性字幕。彈幕(日語稱danmaku),最早源自日本彈幕視頻分享網站niconico。原意是,大量吐槽評論從屏幕飄過時的效果,看上去就像飛行射擊遊戲裡的彈幕,所以niconico的網民將這種有大量吐槽評論出現時的效果叫做彈幕。彈幕的本意是軍事用語:炮火射擊過於密集,以至於像一張幕布一樣。英文稱「BulletHell」(子彈地獄)或「BulletCurtain」(彈幕)。

有人考證稱,2014年起,彈幕從小眾走向臺前,逐漸登上部分主流平臺。用戶可通過彈幕尋找到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其他用戶,搭建有別以往的興趣圈子。在中國,本來只有大量評論同時出現才能叫彈幕,但是隨著誤用,單條評論也能叫彈幕了。國內最先引進彈幕的是AcFun,以及現在紅極一時的bilibili,俗稱B站。現在,彈幕已經成了許多視頻播放平臺的標配,受到了大量年輕人,尤其是90後和00後的追捧。

記者打開B站,點開一部美國經典西部老片《黃金三鏢客》,點擊播放鍵,瞬間一片彈幕砸過來,既像突然一陣強降雨,又像一排子彈橫飛而過。請感受一下:「哇、哇、哇」「音樂無敵了」「齊活!膜拜B神!」「嚇一哆嗦」「捨不得跳過片頭的電影」「三刷!」「他來了他來了,長得和老鷹一樣的那個人」「前方高能!」「長達10分鐘,第一句臺詞」等等,不一而足。

有人將彈幕作了一下分類,大體上有以下幾種:提示型、惡搞型、翻譯型、解說型、問題型、表達情緒型、讚揚型、聯想型、評論型、誤導+提示型等。有媒體學者表示,看似簡單的寥寥幾句彈幕語,卻是無數年輕觀眾在那一刻用自己的方式最想要傳達的感想和力量。彈幕文化正在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重要方式。熱衷於使用彈幕這一網絡文化語言的年輕人也正在形成一個新的群體——數字新青年。騰訊的經理賀颺說,當下年輕人正在構建出一套全新的語言縮寫體系。

展現自身獨特的社交屬性

記者採訪了兩位從事文化工作的90後網友。網友張大寶說:「之所以喜歡彈幕,第一是陪伴感。大家一起看網劇或網綜時,可以討論某處內容和劇情,發彈幕,產生共鳴。還有很多人抖機靈、拋梗、說段子,讓觀看體驗更有趣。第二是『前方高能』。接下來比較刺激的劇情,比如恐怖、爆笑情節等等,會有之前看過的人留下彈幕,提醒後面看的人,『避雷』或者重點關注。第三是高質量的內容吸引高質量的彈幕。一方面彈幕可以看作視頻的一部分,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另一方面,發彈幕的人可以發表言論,實現一種個人價值,話語權也得到充分表達。彈幕也是可以被點讚的,精彩彈幕會獲得高贊。」

網友劉麗麗認為:「通過彈幕,能學到很多知識。高手在觀眾,有些觀眾的知識儲備很豐富,能夠讓其他觀眾跟著受益。」如果說年紀偏大的人使用社交平臺更多是進行一種信息交換,希望社交平臺簡潔有序,那麼現在的年輕人的社交平臺則更偏向於豐富有趣。年輕人正在通過信息技術展現自身獨特的社交屬性,彈幕文化、各種縮略語恰恰是這樣的體現。

業內人士分析,除了彈幕本身是視頻內容的良好補充外,很多時候一些視頻裡吐槽的質量遠遠高於作品本身,此外,人們在看視頻時的社交需求和自我認同需求也是使得彈幕網站紅火起來的原因之一。湖南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肖贊軍分析,彈幕是新媒體時代的一種新的視頻體驗方式,能否成為主流還有待觀察。肖贊軍表示,新媒體時代,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和Mobile(移動)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而新媒體的本質就是善於將以往一對一(如電話)、一對多(如傳統視頻網站)的傳播方式轉化為更加多元、立體的多對多方式。

彈幕最大的特點之一是,可以給觀眾一種「實時互動」的錯覺。雖然不同彈幕的發送時間有所區別,但是其只會在視頻中特定的一個時間點出現,因此在相同時刻發送的彈幕基本上也具有相同的主題,在參與評論時就會有與其他觀眾同時評論的錯覺。而傳統的播放器評論系統是獨立於播放器之外的,因此評論的內容大多圍繞在整個視頻上,話題性不強,也沒有「實時互動」的感覺。

有學者認為,相比點讚、評論、轉發等方式,彈幕的「共時性」打破了觀眾之間在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滿足了年輕觀眾們的即時互動與社交需求。此外,作為刷劇標配的彈幕,實際是對內容的補充和再傳播。彈幕不僅激勵內容創作者進行優質內容的再創作,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內容觀看的趣味性,逐漸成為內容的一部分。

先審後播

如今,彈幕已成為各個視頻網站的標配。各大平臺之所以大力發掘和引入彈幕文化,是因為他們關注到了95後甚至00後這個龐大的消費群體。彈幕是這批網絡新生代青年的語言,選擇彈幕便是擁抱這一人數眾多的新生代消費群體。以B站為例,雖然它沒有使用視頻貼片廣告,卻可以設置彈幕池廣告。彈幕文化的盈利模式,也初見雛形。

彈幕齊飛,不會影響觀看質量和效果嗎?80後劇迷張爽說:「我喜歡的劇,一定不開彈幕,即使二刷三刷也不開。但如果劇情比較無聊或者有的情節拖沓,我就會去看彈幕。而且,很多彈幕都是粉絲給自己愛豆搖旗吶喊,這種很討厭。所以有一種說法叫,關彈幕保智商。總之,我看綜藝時喜歡開彈幕,看緊湊的電視劇電影肯定不會開。當情節不吸引你的時候,才會去看彈幕。」

正在讀大學的李青表示:「彈幕,確實存在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也會有很多垃圾。我現在看電視劇或者綜藝節目時,一般都開彈幕,但是只開1/4(有人開滿屏的,全是字),既不影響觀看,又像有人陪著你一起看。」

當然,也有網友直言反對彈幕:大量的字幕充斥在屏幕上,給觀看視頻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其中很多評論和吐槽都是言之無物,沒有什麼意義。

有專業人士也表示,由於基於破壞的大量遮蔽性彈幕會嚴重影響需要正常觀看的觀看者,而且會對觀看者的計算機CPU造成極大的運算壓力,尤其特定時間點突發性的大量彈幕更為明顯。所以,如有礙觀看的,觀看者可選擇暫停顯示彈幕或者根據彈幕字眼進行特定屏蔽,而視頻上傳者或管理者也可以對這類幹擾性的字幕予以清除。同時,一些彈幕系統利用腳本語言能提供特定的彈幕形式,如彈幕特定位置出現或消失,控制彈幕彈出速度、彈幕位置等。

無論如何,彈幕文化具有很強的大眾傳播屬性。因此,如何讓新興的彈幕文化健康規範發展,需要各大網站平臺的不斷探索、網友的自律,更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引導、規範和治理。

去年,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發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範》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對短視頻的發布者和平臺方提出詳細要求。其中一大亮點,是將彈幕劃入先審後播的範圍,進行「實時管理」。國家層面對規則的制定,既是對彈幕文化的行為規範,同時也是對彈幕文化的重視和肯定。

肖贊軍說,彈幕歸根結底是一種新的網際網路體驗方式,如果想要成功,必須獲得更多的受眾認可,這也意味著有一定的風險。目前現有的彈幕網站一定程度上已經掌握了先機,一旦這樣的方式被更多的人接受,他們就將佔有優勢。但如果這樣的方式無法被大多數人接受,那麼彈幕網站就只能在現有的資源條件下凝聚人氣,並接受市場檢驗。

事實上,不僅在動漫和遊戲領域,在劇集、綜藝、電影等領域,彈幕也已成為年輕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作為一種強開放性、強包容性的動態交流媒介,彈幕備受年輕人青睞,彈幕中的熱詞也時常成為流行語。數據顯示,過去一年中,B站的用戶總共發送超14億次彈幕,其中「AWSL」(啊我死了,表示激動)、「淚目」「名場面」等彈幕被評為年度彈幕熱詞。

【來源:大眾報業】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記者觀察丨前方高能,B站彈幕禮儀來襲
    所以這次的暫停發生之後,各大直播平臺的彈幕均不堪入目,難聽的「滑鼠隊」和下流的言論在暫停之後迅速佔據了滿屏的內容,一枚枚語言子彈將整個屏幕圍的水洩不通。 對比起其他平臺而言,國內知名視頻彈幕網站bilibili(以下簡稱「B站」)的彈幕顯得十分友善,除了玩笑似的調侃「滑鼠事件」之外,彈幕除了發發牢騷之外,沒有出現任何下流的語言,更又一部分網友自發的刷起彈幕——「你們儘管黑,B站怕過誰」。另外還有一些「鬼畜」的梗飄過,夾雜在彈幕裡的還有許多可要的顏文字,整個氣氛一片輕鬆和諧。
  • 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孫振虎、趙甜在《參與式文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分析》一文中提到,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態的變革,彈幕作為一種全新的影像語言表達方式,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呈現燎原之勢。彈幕闖進這屆年輕人的生活廣西一所高校的黃瀟蓓第一次接觸彈幕是在看電影《小時代》的時候,「網頁關不了彈幕,所以就被迫跟著看彈幕。」而這次經歷,讓黃瀟蓓對彈幕的感受從「很討厭彈幕,覺得好煩,看著眼睛花」轉變為「覺得這個形式挺有意思」。黃瀟蓓坦言:「覺得寂寞,一個人看視頻覺得沒勁,所以後來越來越喜歡開彈幕。」
  • B站中的五種暖心彈幕,這才是彈幕正確的打開方式!
    B站能有今天,彈幕功不可沒,正是憑藉著獨特的彈幕文化,才讓它從一個小網站走到如今堪比巨頭的程度。B站的彈幕文化,講究的是和諧,友愛,即使是表達不滿也往往是使用吐槽的方式委婉的進行。隨著如今彈幕的風靡,其他視頻網站也有了彈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彈幕,彈幕的內容變得良莠不齊,B站的彈幕也受到衝擊,出現越來越多不和諧的言論。但是從這幾種暖心的彈幕之中,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曾經和諧友愛的氛圍。第一種:空降指揮部幾乎在所有番劇的片頭都能看到這類彈幕,格式一般是:「坐標:XX分XX秒」,這種彈幕的作用就是讓人精準的跳過OP,直接到達正片開始的地方。
  • 共享單車變身「行走的彈幕」 催熱高校騎行文化
    新民晚報訊(記者 金志剛)「爺青回」「下次一定」「前方高能」……當這些時下最流行的彈幕出現在共享單車之身,會引發什麼樣的化學反應?正值新學期伊始,在又一年「917世界騎行日」到來之際,美團單車聯合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在全國17所高校投放「實體彈幕」車,圍繞彈幕文化與大學生群體開展互動。圖說:彈幕車在高校現身 來源/採訪對象提供時隔近八個月,數千萬大學生近期陸續重返校園。
  • CSGO的彈幕文化:人均大地球,雲玩家最牛
    隨著CS:GO圈子慢慢變大,越來越多有趣的彈幕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剛打開視頻的你帶著彈幕看了幾分鐘,感覺眼睛有點花,接著你又堅持看了一會,一邊看著flusha天秀操作,一邊瞥見彈幕說:「flusha,老掛比了」,這時你發現,你的眼睛已經可以將彈幕和視頻分開了,想看視頻看視頻,想看彈幕看彈幕。各種玩梗和互動鬼才讓你愈發覺得CS:GO比賽和彈幕變得如此自然。
  • CSGO的彈幕文化:人均大地球,雲玩家最牛!
    、雲玩家群星璀璨隨著CS:GO圈子慢慢變大,越來越多有趣的彈幕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剛打開視頻的你帶著彈幕看了幾分鐘,感覺眼睛有點花,接著你又堅持看了一會,一邊看著flusha天秀操作,一邊瞥見彈幕說:「flusha,老掛比了」,這時你發現,你的眼睛已經可以將彈幕和視頻分開了,想看視頻看視頻,想看彈幕看彈幕。各種玩梗和互動鬼才讓你愈發覺得CS:GO比賽和彈幕變得如此自然。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CS:GO中獨特的彈幕文化。
  • 彈幕文化註定只適合東方,西方人看彈幕很痛苦?英文彈幕很難用
    但在我的認知中彈幕文化來源於國外在中國網絡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外國的N站和油管就已經發展得很好,為什麼在別人先起步的情況下我們國內的網站反而發展得最後導致後來居上?其實這並不以外,除了我國民眾基數多、用戶屬性沙雕助長彈幕環境成長以外更重要的是跟我們本身的文化也有一定關係。
  • 視覺文化的新生力量——關於彈幕的幾點認識
    它最早出現在彈幕視頻網站,又陸續現身於主要視頻網站,並用「彈幕電影」的新身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電影大銀幕,形成一種新的觀影形式和評論樣態,成為繼點擊率、收視率、上座率之外的又一隱性評價體制。  彈幕評論不再是二次元文化的專屬名詞,而成為大眾傳媒時代的標準配置。
  • 傳統與現代對話:當四大名著電視劇遭遇彈幕文化
    原標題:當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遭遇彈幕文化彈幕文化下的86版《西遊記》最近,彈幕視頻網站B站購買了老版四大名著電視劇的版權,一時間引起大量網友的關注。這次,早期版本《西遊記》得以重見天日,令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網友大呼過癮,也增加了與彈幕的互動意願。耐人尋味的是,在B站彈幕文化的影響下,觀看四大名著電視劇成為一種互動遊戲。很多年輕網友一邊享受著重溫童年經典的快樂,一邊通過彈幕互動與「玩梗」實現精神消費,這共同構成了網際網路文化的奇詭景象。
  • 產品功能分析:如何看待B站的彈幕功能?
    為什麼寫這篇文章筆者在大三暑期的畢業企業實訓中做的項目名稱就是B站視頻彈幕數據分析,通過這個項目對B站的彈幕功能有了更強烈的興趣。因此想研究一下為什麼大家說到彈幕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起B站呢?B站的彈幕功能給B站帶來了什麼呢?還有什麼值得優化的地方嗎?
  • 近幾年的b站彈幕是不是越來越差了?
    我忘不了自己發的第一條彈幕是在一個MAD視頻裡敲下那句懵懂無知的「我好像看到智爺欸」,現在看起來的確很傻,但時候的確我是懷著激動的心情鼓起勇氣發出這麼一條傻傻的彈幕。我忘不了我當年翻了無數個第一部數碼寶貝相關視頻,也跟著別人刷無限大,很快樂,樂此不疲。我忘不了當年我在很多個番劇做的空耳,儘管那些空耳質量並不高。
  • B站1年發彈幕超14億次 年輕人的「AWSL」你看懂了嗎?
    繼「囍」「真實」後,12月5日,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發布2019年年度彈幕——「AWSL」,這也是B站第三年進行年度彈幕盤點。此外,「淚目」「名場面」「妙啊」「逮蝦戶」「歡迎回家」等彈幕也入選今年十大彈幕熱詞。事實上,不僅僅是二次元領域,在劇集、綜藝、電影等領域,彈幕也越來越成為年輕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方式。
  • B站用戶常用的流行彈幕,「2333」還沒過時,其他新梗你知道嗎?
    俗話說:「自古彈幕出鬼才!」,經常在B站上追番的小夥伴們,總會習慣性地將彈幕打開,欣賞一下觀眾們所發的有趣評論或是寶藏彈幕。作為B站看視頻最有趣的「功能」,彈幕文化的興起,不僅讓許多觀眾能直接在屏幕上表達出自己最真實的感受,還能讓大家接觸到許多流行又有趣的新「梗」,簡直不要太歡樂!
  • 彈幕的文化就是梗的文化,盤點那些動漫中的火出圈外的名梗!
    在信息爆炸的當下,喜歡看動漫的不再是多年前圈地自萌的小團體了,特別是彈幕文化與梗文化的快速發展,一些動漫中的梗也成了火出圈外的存在,一時間在各種地方都可以看到這些梗,讓我們來盤點一下吧!1:因為你戴了黃色的眼鏡看到的才是黃色的——《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第二季這句話出自《輝夜大小姐想讓我告白》第二季的第一集,白銀會長與石上真男人談論柏木與她男朋友之間的問題時所說出的一句話,第二天這句話便火遍了整個B站,只要是在任何讓人浮想翩翩的畫面出現時,這句話就會充斥在彈幕中。
  • B站年度彈幕「AWSL」,蘊含著怎樣的文化深意?
    不同時代的網絡語言,即是年輕文化發展的縮影當我們提及「彈幕」,相信絕大多數中國的年輕人現在都不會感到陌生。這種最初起源於二次元文化的視頻互動功能,隨著近些年來大量視頻網站功能的實裝,早已成為了眾多中國年輕人表達自己內心情感和真實想法的重要途徑。也因此,彈幕內容的流行變化趨勢,本身就是年輕流行文化風向的最佳體現。
  • 彈幕:一個奇特的屏幕現象
    即時評論的內容五花八門,從崇拜、感嘆、喜悅、劇透,到不解、調侃、吐槽,其中包含了許多彈幕文化的暗語行話,例如「前方高能反應」「大豬蹄子」「勸你善良」,如此等等。還有一些彈幕字符僅僅記錄一時的情緒反應,藉助「美爆了」「帥」「好想你」這些詞語打卡。儘管彈幕被納入「評論」範疇,但是,彈幕文化與傳統的文藝批評存在巨大的鴻溝。
  • 陰間、詐屍、NTR,被梗小鬼搞得烏煙瘴氣的彈幕文化
    說起彈幕視頻網站你會想到什麼呢?是B站還是A站,亦或者是N站,視頻彈幕文化在二次元圈已經紮根生長了很多年,是不少人看番必點開的功能。而梗文化同樣在二次元文化中生長了很多年,如今只要是個稍微了解二次元的人基本都懂得一兩句梗。
  • B站年度彈幕出爐,「爺青回」如願登頂,你臉紅個泡泡茶壺啊?
    與去年以AWSL為代表的「首字母短語」不同,今年的年度彈幕前五名都是「新興的中文短語」,從第五名到第二名分別是:禁止套娃、雙廚狂喜、有內味了和武漢加油,而一年內作為彈幕,在B站出現了超過540萬次的「爺青回」如願登頂。
  • 彈幕文化了解一下
    彈幕文化了解一下時間:2020-02-25 16:3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空難現場什麼意思什麼梗?彈幕文化了解一下 是彈幕文化的一種 空降成功的衍生彈幕 指跳時間過多或過少,錯過了或者沒有到達想看的劇情/看點。 同義的還有:空降失敗,盲降失敗。 舉個慄子: 空降成哎這是哪兒?我的兵長呢?
  • CSGO彈幕文化2:各種表哥、各種院長、各種男孩
    太長不看版CSGO彈幕文化2來咯,看看有哪些喜聞樂見的彈幕各種表哥、各種男孩、各種老六你能說出幾個呢上期的CS:GO彈幕文化(一)為大家介紹了發源於CS:GO中一些特有的彈幕,此篇就繼續介紹其他CS:GO彈幕中有趣的梗。點擊回顧:CSGO的彈幕文化1:人均大地球,雲玩家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