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2020-12-15 瀟湘晨報

「既是調節情緒的一劑良藥,亦是陌生世界的情感共鳴」

超八成Z世代享受彈幕文化

「易烊千璽女朋友打卡第一天」「王俊凱女朋友打卡第二天」「白敬亭女朋友打卡第十天」……這是邵術術對彈幕的第一印象。邵術術的彈幕之旅從B站的健身視頻「美麗芭蕾」開始,「一個學姐推薦給我的,在B站很火的健身視頻。每次堅持不下去的時候,我就會看看這些彈幕,覺得很有意思。」經過了這樣的彈幕洗禮,彈幕成了邵術術生活中的「常客」。

作為一名「資深吐槽君」,現實生活中的田磊和網絡世界的他存在很大反差。旁人眼裡的「話題終結者」一旦點開視頻網站就彷佛被打開了「任督二脈」,「彈幕世界裡,有很多有趣的靈魂。」

孫振虎、趙甜在《參與式文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分析》一文中提到,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和媒介形態的變革,彈幕作為一種全新的影像語言表達方式,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呈現燎原之勢。近日,中青校媒就「Z世代彈幕文化」面向全國1976名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1.34%被調查者觀看視頻內容時經常選擇開啟彈幕,另有38.66%不喜歡彈幕,主要原因在於彈幕遮擋畫面,影響視覺體驗。最受歡迎的彈幕形式為「字幕君」等功能性彈幕(73.07%),其次是「吐槽」「造梗」等互動型(57.40%)、評論型(45.32%)、「名場面打卡」等狂歡型(38.59%)。

彈幕闖進這屆年輕人的生活

廣西一所高校的黃瀟蓓第一次接觸彈幕是在看電影《小時代》的時候,「網頁關不了彈幕,所以就被迫跟著看彈幕。」而這次經歷,讓黃瀟蓓對彈幕的感受從「很討厭彈幕,覺得好煩,看著眼睛花」轉變為「覺得這個形式挺有意思」。黃瀟蓓坦言:「覺得寂寞,一個人看視頻覺得沒勁,所以後來越來越喜歡開彈幕。」

「神奇,但是速度太快了」是南京師範大學的周緣對彈幕的第一印象。她記得自己看懸疑片《致命ID》的時候,有一處細節沒看懂,彈幕中有人作出解釋,她才理解了導演的用意。「雖然在B站的會員正式考試中不提倡劇透,但有時候看劇很想知道後面究竟怎麼樣了,適度劇透我還是挺喜歡的。」

上海師範大學人力資源管理專業的大三學生彭鑫第一次接觸彈幕的時候還在讀初中,「用手機App追劇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彈幕功能。」他特意去了解彈幕文化,知道「彈幕」一詞來源於日本,從A站傳至B站,再擴展到現在各大視頻播放平臺。「當時大家對於『彈幕』的讀音還存在爭議,後來才理解了彈幕是指像子彈一樣射出。」今年疫情期間,彭鑫偶然在B站刷到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羅翔講刑法的相關視頻,「從下午到晚上我一直在『刷』羅翔老師的視頻,每次老師拿張三舉例,大家就會齊刷刷地發『法外狂徒』,覺得很有意思。」

黃瀟蓓用「爆米花式的句子」形容自己對彈幕的感受。「彈幕通常適合比較短的表達,深層次的表達不是很合適。像爆米花,沒什麼營養,但是很甜、很好吃,適合解悶。」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86.43%受訪大學生享受互動和集體觀看的感覺,以及彈幕「名場面」營造的氣氛(名場面指在影像世界中為人熟知的經典片段——編者注),75.13%認為有趣的彈幕能帶來新的意義和快樂,67.27%將發彈幕看作一種表達觀點的方式,63.05%認為彈幕是視頻內容的良好補充,53.19%表示通過彈幕可以穿越空間、時間,找到世界各地和自己志趣相投的人。

蘇州大學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馬中紅介紹,彈幕在經歷了一定時期的發展變化後,已經成功「出圈」,被主流視頻網站廣泛採用,是大眾接受度、認可度較高的一種互動交流方式。「現在各大平臺的視頻類節目都會有彈幕,彈幕已經超出了二次元的範疇,被廣泛使用,從最初的工具性質,逐漸形成特有的彈幕文化。」

「爆米花」式彈幕很甜很解悶

馬中紅認為,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網絡原住民,Z世代對彈幕的使用屬於伴隨性行為,「他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不需要過多的思索,我為什麼要用?這是一種自然而然發生的行為。」

對於來自上海某高校的申思怡來說,彈幕像是一把佐料,在合適的時候加入合適的量,才能更好地「提鮮提味」。申思怡是電視劇《甄嬛傳》的忠實愛好者。在她看來,沒有這部「下飯劇」陪伴,吃下的外賣「都是不香的」,而一個個伴隨著「名場面」出現的「神彈幕」,更是為本就精彩的劇情「加了一把好料」。比如劇中沈眉莊與甄嬛悄悄談論偏方時,彈幕上出現的「有什麼悄悄話是我們Vip不能聽的」,讓申思怡忍俊不禁。在她看來,趣味性的、科普性的彈幕是原劇情的補充,一些經典的評論甚至能起到「畫龍點睛」或「錦上添花」的效果。

在田磊看來,彈幕的即時分享很大程度上緩解了觀眾的孤獨感,教程視頻片尾的一句「謝謝老師」或是片中劇情達到高潮時,滿屏飄過的「某某發來賀電」,都能讓田磊感覺「我並不孤單」。「發現有很多人在和自己一起追劇是一種很治癒的感覺。」在田磊眼裡,在紛雜的「彈幕世界」裡,一句句讓他「拍案叫絕」的評論背後,都有一個他在現實世界裡可遇不可求的有趣靈魂。

作為彈幕愛好者,黃瀟蓓不僅愛看彈幕,也喜歡發彈幕,是資深的「前方高能」彈幕選手。黃瀟蓓之所以喜歡發彈幕,是因為以往的彈幕經歷讓她體會到了一種「我不是一個人的感覺」。大多數時間一個人看視頻的黃瀟蓓,每當視頻中的彈幕「譁啦啦一堆東西飛過去」的時候,她就覺得像是有人和自己一起「嗑瓜子、吃爆米花,看電視」。

「我們通過電視看演唱會和在現場看演唱會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在現場可以跟著音樂的節奏跳舞、歡呼,環境會對我們起到刺激作用。彈幕的存在就給了觀看者一種『我在現場的感覺』,形成了影響觀眾的視覺刺激,實現了青年人去除孤獨感的需求。」馬中紅說。

中青校媒調查發現,受訪者中有5.34%是經常主動發布彈幕,62.28%偶爾發布,在「名場面」進行打卡,另有32.37%不發布彈幕。

常常反覆刷劇的田磊偶爾也會充當「高能君」的角色,每當臨近精彩橋段或是即將出現驚悚畫面時,田磊都會「親切地」用彈幕提醒:「記住這個細節,圈起來一會兒要考」「前方高能」。

馬中紅表示,與其他形式相比,彈幕的存在降低了Z世代青年的表達難度,他們可以通過彈幕表達自己當下的情緒和觀點。彈幕的操作方法簡潔,可使用度更高、可操作性更強,「只需要發一句哈哈,或者一個表情,就能在特定的語境中產生意義。」

中青校媒調查顯示,受訪大學生對不同類型的「彈幕君」喜好程度不一,其中「科普帝」以59.66%位列排行榜第一,「真·高能君」佔52.77%,「字幕君」佔52%,之後依次是「吐槽君」「激燃刷屏團」「空耳君」「打碼君」,分別佔42.7%、19.06%、12.13%和7.86%。

「鬼畜」視頻和「鬼畜」視頻中的彈幕,總能讓愁眉不展的嘉樂喜笑顏開。「『鬼畜』視頻本身就很好笑,打開彈幕發現更有趣。」嘉樂用「情緒調節劑」形容彈幕對他的意義,「彈幕可以將自己從壓抑的情緒中抽離,是排解情緒的一劑良藥,看完後會覺得很放鬆,完成之前影響自己情緒的事情時會更有動力,更有信心做好。」

實現身份認同,獲得情感共鳴

馬中紅指出,當前Z世代青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機會能找到與自己趣味相投的群體。但是,通過彈幕他們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歸屬群,同時達到消除孤獨感的目的。

「我會偶爾在與其他彈幕有強烈共鳴的時候發彈幕,類似於動漫、音樂視頻的整合,或者一些作品有特定的梗,在視頻進入高潮的時候我可能會發。」有時候彭鑫覺得在現實生活中很難找到和自己喜好相同或者觀點相似的人,但是通過彈幕可以很快找到自己的「同道中人」。

對於嘉樂而言,彈幕則是和「同類人」的隔屏互動。 2018年英雄聯盟全球總決賽——中國賽區的比賽實況讓嘉樂印象深刻,滿屏的『IG真牛』,(IG為一電子競技俱樂部名稱——編者注)讓嘉樂第一次感受到了彈幕儀式的狂歡。身邊是沸騰的男生宿舍樓,電腦顯示器裡是密密麻麻的重複性祝福,「當時看到滿屏都是這幾個字,覺得特別的自豪。」心儀隊伍獲勝的那天,嘉樂在網絡世界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社群,「感覺穿越世界各地的人因為共同的喜好聚在一起」,他通過彈幕的形式完成了自我身份認同,尋求到了網絡世界的情感共鳴。

嘉樂坦言,他希望自己發的彈幕能被一同看視頻的陌生人點讚,「自己發表的觀點被他人認可,這種感覺很好。」在以往的經歷裡,有人用「前方這位仁兄說的對啊」來表示對嘉樂觀點的贊同,聽到對方這樣的評價,嘉樂打心眼兒裡開心,「覺得英雄所見略同。」

在馬中紅看來,Z世代青年人是渴望認同的一代,「與其他年代的青年人相比,Z世代青年更樂於分享,並且渴望在分享過程中得到他人,尤其是同齡人的認可,從而獲得共情。」

《參與式文化視角下的彈幕視頻分析》一文中提到,彈幕文本的被認可程度決定了自身身份認同的實現程度。

邵術術心裡對是否開啟彈幕有著嚴格的標準線,「需要考慮彈幕數量和視頻內容」。但這並不影響她在彈幕世界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地」。作為小眾文化愛好者,身邊鮮少有人和她興趣相同,而彈幕的存在讓她在網絡世界找到了自己的群體。「可能我不認識他,我不知道他在哪裡,但我知道他和我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

「祝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中考加油」「高考600分」……對於喜歡看治癒類視頻的邵術術而言,一句句飄在屏幕前的彈幕,藏著不同人的故事,總能讓她感同身受。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嘉樂、田磊為化名)(記者 程思 羅希)

【來源:中國青年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Z世代逛嗶哩嗶哩,更會嗶嗶嘀嘀
    1、而為什麼Z世代為什麼愛逛嗶哩嗶哩?這裡有屬於他們的內容和文化,比如充滿想像力的動漫內容。騰訊統計顯示,動漫愛好者目前為3.3億,65%分布於Z世代。艾瑞統計顯示,85%的動漫愛好者來自B站。B站不僅僅動漫用戶多,本身也是國產原創動畫的重要平臺。Z世代的文化充滿創造力,這一群體除偏愛欣賞優質文化內容,還樂於創造自己喜歡的內容。
  • 酷狗音樂「豎屏MV」全新改版,Z世代玩轉音樂彈幕
    一邊聽無損音質音樂、看全屏MV,一邊發送實時彈幕——這種新型的的音樂視頻社交方式,你想過能夠在音樂APP上實現嗎?最近,酷狗音樂APP升級改版「豎屏MV」,支持實時彈幕,突破了音樂產品用戶的想像力。在延續音樂APP聽歌優勢功能的基礎上,酷狗音樂「豎屏MV」完美適配Z世代用戶的手機觀看習慣,無需橫屏放置就能播放MV,營造類似「音樂+短視頻」的使用感,帶給用戶沉浸式的視聽體驗。而經過此次升級,酷狗音樂則將「豎屏MV」的社交屬性發揮到了極致,讓用戶在滿足感官需求的同時找到自我表達的窗口,搭建音樂社區氛圍。
  • 便利蜂首次披露「Z世代」用餐數據:熱餐峰值人次佔比超三成 消費...
    南方網訊 超九成的「Z世代」品嘗過便利店的熱餐,超過八成的「Z世代」已多次或在首次嘗試後願意繼續在便利店體驗熱餐,「無辣不歡」同樣是不少「Z世代」的首選口味——這是新型連鎖便利店便利蜂在最新的《「Z世代」熱餐調研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披露的信息。
  • Z世代的年輕人身上有哪些特質?
    原創 應園 新周刊Z世代,特指1995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人群,你也可以稱呼他們為「後浪」。像曾經流行於美國的「千禧世代」,以及流行於日本的「寬鬆世代」那樣,人們渴望用一個簡單的詞,去概括當代新青年的群體特點。Z世代在當今社會的存在感越來越強。
  • 你真的了解Z世代嗎?
    最近新發布的Z世代營銷報告為我們構建了一幅Z世代用戶畫像,Social Stories對此進行了編譯,希望對您有所幫助。85%的Z世代最喜歡YouTube,32%的人在社交媒體中使用YouTube最多;69%的Z世代最喜歡Snapchat,35%的人在社交媒體中使用Snapchat最多;72%的Z世代喜歡Instagram,15%的人在社交媒體中使用Instagram最多。
  • 今年收益最高的「資產」竟是盲盒,Z世代主導39倍飆升
    在盲盒消費、炒作熱的背後是,是數量龐大的z世代,95-05年的年輕人,他們每月可自由支配收入超過全國人均,娛樂消費、明星周邊、IP手辦和潮品服飾等成為他們的最愛。漲了39倍的「資產」所謂盲盒,就是一個不透明的盒子,裡面裝著玩偶。區別於普通玩偶,盲盒在打開前,你並不知道裡面到底是哪一款玩偶。神秘感也正是購買盲盒的樂趣所在。
  • 關於「Z世代」你不可不知的21個真相
    「消費者試用和多種體驗活動」是Z世代最喜歡的品牌線下展示形式,佔比達到53%,其次是「熱鬧的當季促銷活動及簡單直接的大幅陳列」。「品牌在線下實體店的藝術展覽」、「設計獨特新穎的主題快閃店」以及「品牌店內進行短期跨界設計和聯名產品發售活動」等形式均達成了三成以上的喜好度。8.
  • Z世代群體活躍的主要圈子有哪些
    當然,知道z世代的主要圈子,可以有效地決定品牌,除了kol攜帶的商品,還有其他垂直領域,許多品牌不理解。對於z世代來說,他們活躍的主要圈子是什麼?這項活動已經成為每天必不可少的項目之一,因此電子競技產業的發展也是一個先決條件,重大電子競技賽事的興起吸引了Z世代粉絲的廣泛關注,許多遊戲都得到了Z世代消費者的大力支持,我們可以發現Z世代群體在電子競技消費中的消費意願仍然很強。
  • B站「出圈」,Z世代的注意力經濟怎麼做
    伴隨從天而降的金色彩帶和線上粉絲的彈幕霸屏,百位B站(嗶哩嗶哩, bilibili)UP主從幕後走向臺前。在過去一年,二次元起家的B站,開始實施積極的用戶增長、拉新策略和多元商業化試水,跨年晚會的意外走紅,讓越來越多的人想要讀懂B站,更想讀懂Z世代文化消費新趨勢。作為B站的核心資產,UP主的內容創作生態變遷成為一個很好的觀察樣本,他們既折射出年輕一代獨具個性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也承載著視頻江湖角逐背後,內容創作者永恆的焦慮。
  • 致零售金融:關注「Z世代」,事不宜遲
    十年來,從一個小眾的ACG(Animation卡通動畫、Comics漫畫、Game遊戲的簡稱)視頻網站,變成了涵蓋眾多垂直內容,超7000個興趣圈層,月活過億的多元文化社區。其戰略核心就是打造「Z世代」樂園。 2019年12月31日晚, B站舉辦了一臺線下跨年晚會,秒殺各大衛視後,實力「出圈」。
  • 表情符號的設計啟示:面向Z世代群體的流行文化和情感表達方式
    通過這些不同的載體也衍生出許多流行的輸入方式,比如縮寫詞、表情包、彈幕、顏文字,等等。由於Z世代一出生就開始接觸網際網路,習慣享受社交媒體的娛樂化,也深受二次元的影響,對Emoji、顏文字、表情包這類網際網路社交情感表述方式深有共鳴,圖像表情符號已經成為能夠體現他們獨特話語體系的表達方式:1.
  • Z世代的年青人,他們都熱愛什麼?
    (是不是暴露年齡了)如果說之前Z世代的消費得益於父輩,那麼隨著近幾年Z世代逐漸進入職場創造勞動價值獲取報酬,消費能力大幅提升;最終Z世代給實體消費與虛擬消費帶來了變革,商家越來越考慮Z世代的體驗,Z世代文化也逐漸地被理解和搭上網際網路傳播。
  • 華為nova 系列新成員nova 5z硬核來襲,為Z世代而生
    今日,華為終端官方發布了nova系列新一代產品華為nova 5z的預熱海報,喊出"硬核Z世代"的響亮口號,同時宣布將在21號開啟預售。華為nova 系列定位一直瞄準的是年輕時尚的潮流人群,其旗艦數字系列以及字母系列也一直受到年輕人群的追捧和喜愛。
  • 拿下Z世代的錢包,這5隻股坐實未來贏家?
    這些日益重要的 z 世代消費者今天花了很多錢在產品和服務上,那麼,只要他們在這一人群中保持良好的定位,他們可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關鍵問題是: 我們如何知道哪些產品和服務在 z 世代消費者中獲勝?
  • Z世代出沒!
    根據企鵝調研,截至2019年6月,充值產品/APP會員(64.2%)及遊戲/平臺貨幣(58.2%)是Z世代最常見的兩種虛擬消費。其中接近70%的男性Z世代用戶進行過遊戲/平臺貨幣的充值,接近50%的女性Z世代用戶曾為在線小說讀物/周刊雜誌消費。
  •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時間:2020-12-22 19:3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Z世代是什麼意思? Z世代簡單介紹 Z世代是什麼 對於大多數女性來說Z世代是什麼,一起跟隨小編看看吧!
  • 中信證券:網易(09999)年輕向遊戲儲備豐富,有望享受Z世代結構性紅利
    遊戲行業迎來Z世代的結構性人口紅利,我們預計2025年Z世代移動遊戲市場空間將突破2000億元。玩法和內容出眾的遊戲更能贏得Z世代群體的青睞,內容優質且創意獨特的年輕向遊戲料將持續迎來發展空間。我們看好未來網易在年輕向遊戲領域的持續內容創新和突破,未來有望享受Z世代結構性紅利,維持「買入」評級。12月17日,中信證券研究部傳媒組與網易舉辦了「網易投資者線上交流會」。
  • 百萬直男看電影首選虎牙八點檔,彈幕梗與撕逼讓人拍案叫絕
    來源標題:百萬直男看電影首選虎牙八點檔,彈幕梗與撕逼讓人拍案叫絕 電影院已經160多天沒開門了,關於復工的小道消息滿天飛,幾乎一天一個新版本,卻始終沒有官宣的消息。
  • 「Z世代」的衝擊力
    最近不少西方媒體關注了「Z世代」在這次由於喬治·弗洛伊德的死所激發的持續示威中的影響力。他們一直是示威活動的主力,始終積極參與,甚至在很大程度上主導事態的進程。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的文章認為他們所形成的新青年文化在這次疫情背景下示威中形成了很大的作用。這值得我們高度關注。
  • Z世代·潮出圈!潮流鞋圈文化正式登陸濟南
    這是一場規模空前的潮流文化及sneaker文化相結合的大型文化展會!  這是一場喜愛潮流及sneaker文化的年輕人不可缺席的潮流party!為積極推動復工復產,活躍商圈夜經濟,打造面向世界的文化秀場,由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明府城文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中信泰富地產主辦,濟南日報報業集團愛濟南客戶端承辦的潮流街頭球鞋展&東亞國際文化交流展將於2020年9月12日-13日,9月19日-20日在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4樓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