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崇尚大炮與巨艦的年代,各海上強國都不斷研發,改善,升級自己的戰列艦用來增強自己的海上實力。1906年下水的英國「無畏」級戰列艦重新劃分了戰列艦的標準,同時也開創了新的「無畏艦」時代。而當時的日本的河內級戰列艦由於自身用途不明確,再加上其他的海上強國如英國,美國都已經開創了無畏艦的更深一層次的「超無畏艦」,從而使日本也不甘落後的開始了超無畏艦的研發。
河內級戰列艦雖然統一了主炮口徑但由於炮管長度不一從而導致了地位和用途上的混淆
為了擁有自己的超無畏艦,日本還派人到英國進行了學習與研究,英國也對當時人員進行了培訓,同時也同意了為日本建造一艘全新的戰列艦。在早期的金剛級設計了類似河內級的10門12英寸305mm口徑的火炮戰列艦,但由於當時英國已經建造了使用13.5英寸343mm口徑的俄裡翁級超無畏艦。同時美國也開始建造了14英寸356mm口徑的紐約級戰列艦,為了避免發生建造出來就落後的情況,日本也決定安裝14英寸了356mm口徑火炮作為金剛級戰列艦的主炮,最後定型的金剛級採用了8門305mm口徑火炮,成為了日本海軍的第一艘超無畏艦。
早期的金剛級戰列艦,為了達到更高的航速,金剛級採用了獨特的雙曲線型艦艏,從而達到了26節的高航速。
金剛級戰列艦的主炮性能在當時非常強大俯仰角在-5°至+20°之間。其主炮發射穿甲彈的最大射程達到了35450米,穿甲彈彈重673.5千克,炮口初速為775米/秒,射速為2發/分鐘。金剛級的蒸汽輪機設計功率達到64000馬力航速26節事實上,它的蒸汽輪機最大功率可以達到了78275馬力,航速27.54節。金剛級的續航能力非常強大,它能裝載4300噸煤炭和1000噸重油以14節航行速度,金剛級能夠航行長達8000海裡。
第一次改裝與1931年完成,仍然保持了三根煙囪,但高度增高和排煙影響進行了改善,艦島增加了高度,也就成為了家喻戶曉的「違章建築」的雛形。
這次大改改善了防禦能力,增強水平防護,在核心區域上增鋪裝甲板。新增艦體防雷縱壁、舷側防雷凸出部。改裝鍋爐,撤除了臨近艦橋的煙囪,前桅增設艦橋設施。利用3、4號主炮塔之間的空間搭載水上偵察飛機。改裝後由於重量、排水量和阻力增加,最高航速降至26節,金剛級從1931年起改為戰列艦。比睿號因倫敦海軍條約的規定終止第改裝,拆去一座主炮塔和部分動力設備,艦體舷側裝甲帶,改裝成訓練艦。曾多次擔任日本天皇檢閱海軍的「御召艦」。
第二次改裝後的金剛級戰列艦,艦島高度再次增加,煙囪由原來的三個變成了兩根(為了改善艦島環境而取消了離艦島最近的一根煙囪)側面裝甲防護和水平裝甲防護都有所增加。
在第一次改造後沒多久,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戰爭,日軍又對金剛級戰列艦進行了第二次改造。比睿號第二次大改裝工程於1933年8月開始,至1936年全部結束。此時的金剛級戰列艦已經是艦齡20餘年的老艦了。這次改造更換了新型蒸汽輪機,輸出功率大幅度增加,最高航速提高到30節,增加燃料裝載量,提高續航距離。艦艉加長7米因此此時的金剛級戰列艦的全長達到了221米,上層建築改成了日本標誌性的三角支柱的塔式結構,艦橋高大且結構複雜。主炮最大仰角提高到43度,(主要是為了增加射程和防空……大炮打蚊子)。
在第二次改裝後數據艦長:221米 艦寬:31.02米 吃水:9.6米
標準排水量:32200噸 滿載排水量:36314噸
武器系統:4座雙聯裝14英寸45倍徑主炮,14座單裝152毫米/50倍徑副炮,4座雙聯裝 127毫米/40倍徑高射炮,10座雙聯裝25毫米/60倍徑機炮
到了第三次改裝時,由於日本沒有繼續延續倫敦海軍條約,從而增強了比睿號戰列艦,由三座炮塔再次變成四座。但整體防護力度不佳,成為了她們最大的弱點,但可以利用高航速的優勢來爭取一些戰場生存時間。
最終金剛級戰列艦的結局
炮轟美軍亨德森級機場的金剛號戰列艦和榛明號戰列艦,二者都屬於金剛級戰列巡洋艦(油畫)
北卡羅來納級華盛頓號戰列艦擊沉金剛級霧島號戰列艦(油畫)
最終她們雖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取得了一些戰果,有奈何自身艦齡太大,技術已經落後。再加上裝甲防護的不佳和作為軍國主義的犧牲品,最終沒能逃過被擊沉的最終宿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