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拉重量上不去?試試這5個技巧

2021-02-12 體能網

硬拉是一種非常具有功能性的動作,能夠舉起很大的重量,在健美、大力士比賽、各種競技運動員,甚至是下背部受傷康復常見的訓練主動作。

因此,對於這一黃金訓練動作,帶給我們的身體不斷地進步,以下介紹這5個實用技巧,能有效地幫助你提升硬拉的絕對重量,趕緊收藏起來!

1、在硬拉之前先激活你的背闊肌

激活強有力的背闊肌有助於你的硬拉動作。

從解剖特點來看,背闊肌從肩膀連接到脊椎,從肩胛骨底部一直到骶骨,幫助穩定下背,同時也拉住脊椎,讓脊椎產生伸展動作,減少從地上拉起很大的重量時脊椎屈曲的動作,他們幫助維持住整個脊椎的張力。

基於以上這些原因,在硬拉前先激活背闊肌,會讓你有更強壯的「拉力」。可以使用彈力帶模擬硬拉的動作來幫助你在硬拉前啟動背闊肌。
這個動作的關鍵就是保持你的手臂垂直,就像在做硬拉一樣。在動作中保持臀部收緊和腹部支撐,有助於加強核心和骨盆穩定。你可以在硬拉前,做5下看看,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感受。輪胎是車子接觸地面的部分,他們是否能夠正常的工作(是否磨損)和剎車是一樣重要的。如果你剎車時車輪鎖死但胎面沒有與地面產生摩擦,你就會繼續滑行。也許對小車可能問題沒有那麼嚴重,但對於拖著很重的重量的卡車,輪胎打滑結果將會非常嚴重。道理相似,你的腳底是在硬拉時身體唯一與地面接觸的部分,而你腳底的結構將會影響在它上面所的關節排列。如果你是扁平足(flat foot),拉起很重的重物時,會傾向於脛骨和股骨內旋,造成髖關節壓力增加,把骨盆拉向前傾,並且造成動作過程中,下背穩定度減弱。相反,高足弓(high arch)將較多重量放在腳掌的外側,這會增加腿的外旋,造成骨盆後傾。只要一點小小的改變就能夠對你的動作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那些扁平足,試著主動的收縮讓你的足弓保持生理彎曲,可以產生積極、穩定的張力,啟動後背鏈,產生堅實穩固的基礎,讓你更有效率的拉起重量。高足弓會將重量放在腳掌外側,可以提醒他們的腳趾用力抓緊地面,來改善重心放在外側的問題。在更深入討論這個問題之前,要先來討論一下相關解剖的構造才能夠了解為什麼會考慮這個點。骨盆依據寬度、廣度和坐骨結節(就是坐骨)的夾腳角度,而分成4種不同的類型的骨盆。這非常的重要,因為較寬、較短的拱型就越不可能維持非常瘋狂的重量。能夠支撐垂直重量最好的骨盆是窄而深的骨盆。
Android和Anthropoid這兩種骨盆的位置[窄且深(指坐骨的夾腳那邊深)]最適合硬拉拉起非常大的重量。此外每個人在股骨頸(femoral neck)到大轉子(femoral shaft)和股骨頭(femoral head)的夾腳也是不同的,一個正常的角度通常是120-135度,但也有可能小於120度或是大於135度,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不同的能力,較垂直的股骨頸角度有助於承受重量,較水平的角度則提供了較佳的關節活動度。(A)正常角度(B)較水平的角度 (C)較垂直的角度股骨頸除了正常的位置也可能轉向前或向後(rotated forward or backward),有較前轉股骨頸的人較容易將重量從地上拉起來,但在動作頂端要鎖緊(lockout)會較不容易。而股骨頸較多向後轉的人要將重量從地板拉起時會比較掙扎,是因為增加了臀肌被拉長的幅度,但是在鎖定的位置就會非常的穩定,因為臀肌縮短後產生足夠的力量。有趣的是,不同的骨骼形狀和角度帶給人們不同的功能。許多來自於蘇格蘭的凱爾特人(Celtic)和大麥町人(Dalmatian)的髖關節結構,往往有較深的髖臼和較厚的髖臼環,這有助於垂直的姿勢,但會明顯的限制髖關節的活動度。另外那些來自東亞和東歐國家人種的髖臼較橫向且較淺,這代表他們在蹲或是"臀部鉸鏈"式硬拉之類的動作,有很好的髖關節活動度,但是在處理衝擊和最大負荷時就沒有蘇格蘭人種那麼輕鬆。這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在動作的啟動時我們可能都會和身邊的人略有不同。而且同樣的我們左右兩邊的髖關節結構可能也是不同的,所以不對稱的啟動和動作方式可能是更合適的。大多數人會試圖要完全對稱地去硬拉,這樣做的缺點是我們的身體設計在執行動作時並不是完美的對稱,我們在開始動作時通常會有一隻慣用手、慣用腳和偏好的骨盆位置。在我自己和我的運動員身上,發現大多數人的左腳有較好的力量和穩定性;而右腳有較好的關節活動度,但右腳的動作控制能力較差,右膝比較容易外翻valgus (也就是膝蓋內夾),尤其是在兩腳平行、腳尖朝前的時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評估還是要交給專業的物理治療師來幫你哦!比起兩腳平行,只要在腳尖的位置有小小的改變,就可以有很大的不同。能夠增加臀肌的激活、膝關節的穩定性、足弓的結構和核心穩定。你需要做的就只是把腳尖朝外10-20度,這只是一件小事情,但它造成很巨大的差異。歌手們很早就已經知道舌頭的位置在歌唱中的作用,不僅會改變聲音的輸出,而且還會改變更有控制和有力地讓橫膈膜產生力量。記住,只是讓舌頭在嘴裡隨便翻攪,會降低頸部周圍肌肉的張力,而肩胛骨是掛在頸椎上的,頸部需要一定程度的穩定。鬆弛的舌頭會導致降低橫膈膜產生腹內壓的張力,因為在做大重量的硬拉時,需要產生腹內壓來提供脊椎穩定。具體的來說,核心被啟動到最高水平時是在舌頭頂住上顎時。有趣的是,舌頭下壓下顎跟啟動骨盆底肌有關,這對於有骨盆底肌相關問題的女性在運動時有幫助,尤其是在分娩之後。在瑜珈裡舌底下顎被稱為Jiva Bandha position。總結來說,在啟動時,拉起重量前,在呼吸之後舌頂上顎,來增加整個系統的張力。簡單來說,在產生動作之前,把槓往上拉:只是出力讓身體產生緊繃,但沒有產生動作的位移,以增加額外的張力。我們要避免猛然地將重量從地上拉起,這像是在車子上綁著繩子要拖一個重物,如果繩子是鬆弛的,車子猛然往前開,繩子就很有可能會被扯斷,而你的脊椎就像是這條繩子一樣。以上翻譯自 https://www.jtsstrength.com/5-tips-take-deadlift-next-level/

關於體能網

始於2012年,體能網(www.tinengwang.com)是國內體能訓練的先驅倡導者,致力於分享大眾健身資訊和體能訓練知識。我們沉澱有價值、有營養的內容,提出新穎同時又有充足立論的大眾體能健身視角下的觀點,一起構築體能健身專業內容的堅固知識城堡。(小編微信:zzmfitness)

長按二維碼關注公眾號

相關焦點

  • 做槓鈴硬拉時,使用這2個技巧,幫你拉起更大重量
    小編我之所以會說槓鈴硬拉是一個比較困難的動作,是因為我們有很多的朋友,在做槓鈴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各種各樣的問題。就比如這樣的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在做槓鈴硬拉的時候,如何才能夠去拉起更大的重量,如何才能夠提升自己的硬拉水平。對於這個問題,小編我想說的是,雖然能夠提升我們槓鈴硬拉水平的方法和技巧有很多,但是其中較為重要的還是不多的。
  • 臥推重量總是上不去?很有可能是因為你沒做到這5點!
    但是小編還是要多嘴一句,每個人和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不一樣,適合於我的,並不一定適合於你,至於對你究竟有沒有幫助,還得你使用了之後看效果怎麼樣。第一點就是你要推得更加頻繁,硬拉深蹲你可以每周都蹲一次拉一次,但是如果臥推的話個人建議至少推兩次。
  • 硬拉的動作技巧,注意這2點,拉起更大重量
    很多人在硬拉的時候動作都存在問題,而且很多時候雖然不會受傷,但是會讓硬拉的人沒有辦法發揮出自己應該有的硬拉實力,比如有一個人,可以硬拉一百五十公斤,但是因為發力技術不對,只能拉起一百三十公斤。硬拉的時候,發力技巧是很重要的,所以我們在進行硬拉的時候需要注意這個地方,使用下面兩個技巧增加硬拉的時候發揮的力量。第一點,硬拉的時候把槓鈴貼近身體,重心保持穩定。
  • 改善彎腰駝背的腰椎痛,深蹲硬拉重量上不去,你急缺個漸進動作
    小重量體前屈動作,增強核心肌肉群,改善深蹲、硬拉大重量上不去導語:小編將為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適合男女都能練的動作,對於男性朋友來說,它能立竿見影地提高軀幹的堅韌程度、從而帶來顯著的對於上班族不經常鍛鍊人群。還可改善工作中久坐的彎腰駝背現象。
  • 重量總是上不去?或許你該試試這套計劃
    線性計劃與周期性計劃相信有不少健身的小夥伴在健身訓練一段時間後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訓練重量卡在某個點上總是突破不了,增肌速度緩慢效果不理想,練了幾個月感覺就在原地踏步,毫無進展。而針對這一問題啊鍋為大家帶來了一套進階訓練計劃,幫助小夥伴們突破瓶頸繼續增肌增力持續進步。
  • 這3個方法,立刻幫你提升硬拉重量,突破時可以使用
    我們在增肌訓練的時候三大項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這三個項目是深蹲硬拉和臥推,我們今天需要講得就是硬拉這個動作,我們在進行硬拉的時候,可以嘗試著進行力量突破。硬拉的力量突破是非常困難的,往往我們在鍛鍊了幾個月之後,還是看不到明顯的力量進步,尤其是力量水平本來就比較高的的人,進步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在進行硬拉的時候,需要利用一些小技巧,幫助我們完成更大重量的硬拉,這樣我們可以非常有效的刺激身體,在不使用這些小方法的時候,也可以拉起這麼重的重量。第一個方法,雙手正反握。
  • 「硬拉」200kg不如硬拉80kg,這6個細節才是關鍵
    2019年,你定下的硬拉目標是多少kg?他「硬拉」好重啊,起碼200kg。但是仔細一看,提杆的時候腰已經彎了,身體在晃動,先不說動作很危險。這時候可能80kg的訓練效果比它強。真的要上重量,首先把關鍵的細節都掌握了,不然幾乎是白練。接下來,你回憶一下自己的硬拉,看看有沒有注意下面的細節,因為高手們都是靠這些細節讓自己的身材出類拔萃!
  • 還在苦練硬拉?教你掌握正確進階技巧,輕鬆突破極限
    今天來給大家介紹的動作是硬拉。因為上次寫的硬拉教程有的朋友反饋說:傳統拉和相撲拉每一個步驟的注意事項很明了,每一步也都配圖了,通過大量的練習已經養成好的動作習慣了。但是硬拉的重量卻一直不增長,該怎麼辦?那麼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如何提升你的硬拉重量,如何幫助你增長更多的肌肉。
  • 掌握三個技巧,讓硬拉更精確的刺激背闊肌
    沉肩就是不能聳肩,不能把頭縮緊脖子裡面去。基本的安全標準都是一樣的,但是練背硬拉有它獨有的一些訓練技巧,這些技巧可以幫助玩家用硬拉更為精準的刺激背闊肌。硬拉起身時,肩部後撤,手肘後撤背部訓練的動作過程,就是划船,但是練腿的時候,一般上身是固定的,基本上不會有划船動作。
  • 如何提高硬拉的重量?嘗試相撲式硬拉,讓你提升力量水平
    而當我們在硬拉上到一定重量的時候,每一次拉起一個更大的重量,我們都會有一種滿足感以及成就感,就好像我們平時在玩遊戲衝關一樣,每一次多加一點重量。 相撲式硬拉不像傳統硬拉,傳統的硬拉我們可以利用背的力量硬幹重量,所以,相撲式硬拉對於我們股四頭的一個力量加強,會有很大的幫助。
  • 視頻乾貨 | 了解硬拉(5)
    這時候槓鈴也就被拉緊了,前面提到臀高,也就在這個時候自然的就被確定了在多數情況下面,如果這時候槓鈴的重量過輕,它就會被你拉離地面如果你沒有做到拉緊槓鈴,你會在將槓鈴拉離地面的一瞬間,聽到槓鈴杆撞擊槓鈴片的聲音(視頻裡去聽聽)通常有兩種方式去完成拉緊槓鈴1、自下而上,這也是最常見的建議你們兩種都可以去試試
  • 硬拉完腰酸背痛?正確且高效的硬拉訓練,需要規避這三個錯誤
    在硬拉動作中,當負重較大核心不穩定,脊柱不能維持在中立位置,背部以及腰椎的受傷的風險大大增加。 從本質上講,硬拉上升過程的重點應該是:通過堅硬的腹部收縮將腰椎鎖定在適當的位置(中立位置),然後僅從髖部產生所有運動,從而將硬拉上升過程中腰部的運動減至最少。
  • 硬拉容易傷腰,最好別練?要領沒掌握,還上大重量,不受傷才怪!
    而當我們搬起重物時,往往也最容易發生扭腰、傷腰的情況,這和我們錯誤的發力方式緊密相關。硬拉容易受傷,同樣存在這樣問題,這也正是說「錯誤的硬拉是潛在危險」的原因所在。和深蹲、臥推相比,硬拉的技術難度相對較高,也較複雜。比如,它對站距、握姿、膝關節動作、拉起過程中的背部姿勢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而這些要求不經過專門的、長時間的訓練,是不可能掌握的。
  • 「胡一說」大重量硬拉,到底有沒有必要?
    前言:普遍認為,5RM以內的重量,都算是大重量。 (RM:額定次數下的最大重量/額定重量下的最大次數,如5公斤最多做10次,得10RM=5公斤。) 以前看誰健身練得好,都會比身材,看誰的身材更好看。
  • F杯妹子硬拉110公斤,硬拉這重量,一般爺們頂不住!
    硬拉能調動全身的每一塊骨骼肌,刺激男性分泌更多的睪酮素,提高臀部力量和下肢肌肉力量以及硬度。而女性練硬拉能有效刺激臀部肌肉,讓你擁有飽滿蜜桃臀。在健身房如果你能硬拉110公斤的重量,基本能打敗健身房80%的人了,如果你是女性能拉110公斤的重量,稀罕程度不亞於國寶,畢竟大部分妹子都在跑步機上,擼鐵的都沒有幾個。
  • 在腿部練習當中,想要選擇自由重量練習,直腿硬拉訓練動作不可少
    導語:當我們認真觀察的話,會發現反而一些專業的健身人士會比較願意使用一些自由重量的聯繫方式,因為對於健身老手而言,自由重量的聯繫方式能夠根據自己的運動能力去提高相映的運動重量,並且對肌肉的刺激效果也會更好一些。
  • 「臀神」羅馬尼亞硬拉、美式硬拉、直腿硬拉和老式直腿硬拉間的區別
    然而我認為這三個是截然不同的動作,接著就是我的區分方法(注意: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每個教練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由於我前面已經談過RDL和ADL,現在談下直腿硬拉和它老式的做法。直腿硬拉簡單講就是髖位更高的硬拉,目的是針對膕繩。理想情況下,你會從架上出槓且用相對普通硬拉較輕的重量。
  • 如何提高槓鈴硬拉的能力?你需要知道這些有用的技巧
    在所有的健身訓練動作中,槓鈴硬拉可能是測試男子氣概的終極動作了,它也通常被認為是「動作之王」。槓鈴硬拉非常簡單---看到地上那根很重的槓鈴了嗎?走過去,把它拿起來。不過從表面上看,硬拉可能好像比較輕鬆,不需要什麼技巧。但實際上,硬拉可能是最複雜的動作之一,而且非常難掌握。不過如果你能做好它,那麼帶給你的價值將是巨大的。
  • 硬拉增強體型的王牌,為什麼不適宜經常練?
    都說硬拉是展現實力的動作之王,回顧一下一年來的訓練,硬拉的成績有在提升嗎?訓練終須有效才能叫訓練,不能把健身房當做競技場,這些硬拉的技巧,不知道你掌握了多少?大多數小夥伴會告訴你,這是因為雙手直接握在槓上,對脊柱和中樞神經系統有刺激的動作。他們還相信這會對交感神經系統造成高度的刺激,抑制副交感神經系統,導致大量的肌肉刺激,從而恢復。所有這些都只是理論,但這感覺是真的,尤其是在一輪硬拉之後。拋開理論不談,科學告訴我們,訓練量實際上並不是力量增長的驅動力。神經上更適應以更快的速度拉起負重,或在硬拉中有更大強度,這是提高力量的主要驅動力。
  • 硬拉重量上不去?引體向上做不起來?你的手掌阻礙了進步!
    對於經常做大重量訓練的人來說,握力不夠以及肘關節疼痛是常有的事,這會大大增加訓練風險,還會阻礙你的進步,這時,有人就會選擇助力帶,但實際上,這是治標不治本的,因為不正確的握槓姿勢還是會影響你的訓練,尤其是在關節疼痛方面,任何外界輔助都是無法解決的,只有掌握正確的方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