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第三卷:【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夢參老和尚講解《楞嚴經》節選整理
染業跟淨業不同,眾生迷的深與淺不同,修證的進度就不同。所有的一切都是循業發現,循著染業發現一切染法,循著淨業就修行一切淨法。這個業非常的複雜、非常的深。在華嚴經講五十三參的五十三位,那就是循業發現,善財童子是轉染成淨,一位一位的轉,一位一位的淨。 所以我們修行的時候要圓修圓觀,思惟這種微妙的、甚深的道理。智慧淺劣的眾生,隨著業所發現的,他斷不了。如果我們隨著自己的惑業發現一些障礙(障礙有順緣、有障緣),你怎麼隨這個緣? 咱們舉事實說吧!現在你的功夫用得很好,但業障來了,幹擾來了。雖然表面看著是好事,實際是障緣。如果你沒修行,這個障緣還不來、不應。感應!感應!當你一修行,用功用到將要成功的時候,障緣來了。
這樣例子很多了,像住山獨修的道友。我一個師伯,同一個法門的,他幾乎要成道了,業障來了。從來沒人請他,也沒人跟他來往,等他要成道的時候,業障來了,人家來請他到一個大廟作方丈。這是好事,一個山裡的和尚,人家請你作方丈,而且廟很有名的,那他很高興地做方丈去了。但人家找他只是借他的名望,方丈做不到一年就把他攆了。他等再回山上修道時,以前那個境界沒有了,以前那個進度也沒有了。這就像我們做一鍋飯,快熟了,一個岔曲,你去忙著做別的事,這個火斷了,飯沒煮熟,夾生了,回來你再想吃,是生飯。那你回來再想修行,從頭來吧!還不曉得產生什麼障緣。 這叫什麼呢?循業發現。有的循業發現是成就的循業發現,例如,當你要墮落了,突然遇見善知識來啟發你。但是我們沒智慧,掌握不了。如果你自己能掌握住,那就好了,絕對能成道。
把一件事當作因緣,當作自然,全是錯誤的。那叫識心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理的思惟,以你的智慧去觀照合不合理。合乎什麼理呢?合乎佛教導的。 世間無知。無知就是不解悟,不知道生死,也不知道修行的根本,把一切事情都認為是自然的、是因緣所生的,這個不合乎圓解。學楞嚴經就是教你從初知到圓解圓悟,你應當拿經來對照自己的行為。一切惡業不讓它循業發現。那你認識到了,惡業的成長就不靈了。你要知道:哎呀!我這是業現前。你能掐斷,那你就不隨業轉。
有兩句話,「心被境轉」,你的心被一切境界相轉了,那就是凡夫了。「心能轉境」,一切逆緣的境界,我能都把它轉成順緣,即同如來。 但是我們在這境界現前的時候沒有這個智慧,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你這個智慧得產生力度。你明白,但力量不夠,就轉不動這件事情的現相,就會被現相給轉了。若力度要夠,那就轉過來了。所以我們經常說求佛菩薩加持,求三寶加持,到這個關鍵時刻,這也是最重要的時候,這是真正的求三寶加持!你產生力度,智慧增長了。智慧長了,煩惱就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