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功臣憤而辭職,10nm晶片又被「卡脖子」!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2020-12-23 騰訊網

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催生出了5G、AI、雲計算、無人駕駛等種種行業,行業雖不同,但都需要晶片作為驅動。在晶片領域,我國其實並不算落後,華為海思,聯發科,都能稱得上是美國領頭晶片企業的競爭對手。但是在晶片製造領域,確實與採用美國技術的臺積電、三星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靈魂人物辭職

在國產晶片製造企業中,中芯國際是內地最大的晶片製造商,市值高達4260億元,承載國產晶片打破美國晶片技術壟斷的希望。早在2019年,中芯國際就突破了14nm工藝晶片的量產,同時,目前等效7nm工藝的FinFET N+1工藝也已經進入到了客戶導入階段,並在短期內有望實現小規模量產,而這與中芯國際的靈魂人物梁孟松有著密切的關係。

提到梁孟松,這可是國產晶片的功臣,在2017年之前,中芯國際的晶片工藝還處於28nm階段,梁孟松的加入,讓中芯國際從28nm發展等效7nm的N+1工藝,僅僅用了3年的時間,完成了一般公司需要10年才能完成的任務。然而就在緊要關頭,中芯國際內部卻出現了「人事變動」!

12月15日,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隨即梁孟松提交辭呈,宣布離開中芯國際,給出的原因也很清楚「沒有受到尊重,沒有徵求個人意見」,因為蔣尚義與梁孟松之前同時在臺積電任職,並且為上下級關係,雙方在技術規劃方面都有自己不同的主張,而蔣尚義的入職,必然會打破梁孟松原有的晶片計劃。梁孟松的辭職,對於中芯國際、甚至國產晶片行業來說,確實是一大損失。

10nm晶片被卡脖子

12月20日晚,中芯國際又迎來了「壞消息」,美國商務部正式宣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這也意味著,不管在晶片製造設備,還是在光刻材料等方面,中芯國際都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中芯國際不設計晶片,也不做5G運營業務,但還是沒能避免美國延續了對中國科技企業打壓的做法。針對上了美國的「實體清單」,中芯國際也正式做出了聲明「10nm及以下先進工藝將會有重大不利影響!」

在我們面臨高端晶片被卡脖子的現象,雖然蔣尚義的能力不在梁孟松之下,但面對著美國方面的卡脖子,如何引進人才,如何使用人才,成了大家關注的話題。在這點上,還是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有遠見!

要知道,華為全球員工數量近20萬,研發人員佔比50%左右,龐大的團隊,卻很少出現人才的流失,同時還在全球不斷招納物理學家、化學專家,少年天才等。任正非表示「避免行政管理團隊的權力過於壟斷,賦予專委會一定的人事權」,也就是說,在人才管理方面,並非一定要聽從董事長的,也要尊重專家的評價和意見。而中芯國際則出現了一個問題,董事長的權力太過於壟斷,副董事長及研發靈魂人物梁孟松完全不知情,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知道,晶片的製造不僅需要長期以來技術的積累,更需要晶片製造人才。光刻機巨頭ASML曾公開表示「即便公開光刻機的全部圖紙,別人也模仿不了!」並不是ASML對其他晶片企業的「恥笑」,而是晶片的製造,並不是完全體現在製造零件方面,而是在於零部件的組裝、校準,精度及良品率的提升,而在這些過程中,人才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

當然,我們也希望蔣尚義能順利接下來,希望中芯國際依然能扛起起國產晶片的大量,繼續朝著7nm、5nm工藝前進!

相關焦點

  •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晶片功臣憤而辭職,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4000億巨頭上演「甄嬛傳」,晶片功臣不堪「受辱」,憤而辭職據媒體報導,12月15日,中芯國際召開臨時董事會,宣布委任蔣尚義為公司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自2020年12月15日起生效然而話音未落,中芯國際CEO梁孟松突然當場提出辭呈
  • 高通晶片這次穩了,榮耀傳來新消息,還是任正非有遠見!
    由於美國修改了半導體行業的管理規則,全球晶片企業也因此受到影響。即便是臺積電、三星、高通這樣的巨頭公司,在面對美國禁令也無法做到自由出貨。受到影響最大的企業就是華為,由於麒麟9000系列處理器無法繼續量產。華為智慧型手機的出貨量,開始出現下滑。在這樣的局面之下,任正非做出了一個明智的決定,將子品牌榮耀以400億美元的價格對外出售。
  • 10nm以下晶片被「卡脖子」,技術突圍或成中芯國際戰略重點
    作者:時代財經 莊俊朗 編輯:王薇薇中芯國際頭頂的「達摩克裡斯之劍」,終究還是落下了。12月20日晚,中芯國際正式對外確認已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被列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早有預期。今年9月份起,就有媒體爆料稱,美國正計劃將中芯國際列入「實體清單」。據中芯國際公告顯示,該公司一直與美國商務部溝通,以期得到公平、公正的對待。但現在的結果顯示,美國政府延續了無端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行徑。這也意味著,在中芯國際,乃至中國晶片的研發上,一道壁壘已擋在了10nm的節點上。
  • 任正非果然有遠見!俄羅斯傳來新消息,中國晶片彎道超車或成現實
    其實光子晶片也屬於晶片的一種,但是與傳統晶片有本質的區別,而且優勢非常明顯,華為選擇研發光子晶片可以說是現階段最明智的選擇。大家都知道,傳統晶片採用的是電子傳導能量的方式,本質上是電子晶片;而光子晶片就不一樣了,它不需要通電,只要有光就能完成能量傳輸。由於光傳導的速度和效率比電傳導高得多,所以光子晶片的性能和功耗相較於電子晶片而言都有質的飛躍!
  • 任正非做出決定!華為或轉型IDM模式,國產晶片不再遙遠
    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就有接近一萬家企業,轉型進入到半導體領域。在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國內半導體產業的局面下,任正非也做出了最終的決定!結合任正非到訪中科院的消息來看,華為現如今正在全面的布局半導體產業。與此同時,國內晶片製造產業也有其他的好消息傳出,國內頂尖的IP晶片生產商芯動科技,在前段時間完成了N+1工藝下的晶片試產和測試。
  • 中芯國際回應來了,10nm以下晶片或將無望,我卻看到了冷嘲熱諷
    本來最近的中芯國際內部人員走動就動蕩起來,晶片功臣梁孟松離職,不少業內人士開始擔心今後中國芯的發展,而中芯回應來了,10nm以下晶片或將無望。或許這是在制裁之下的說法,但是網上有不少聲音,可以說是相當的"冷嘲熱諷"。
  • 華為晶片2023見?任正非已發話,華為在路上,要打贏殲滅戰
    1、晶片「卡脖子」,是兩三年的工程問題就在美國第三輪實體清單正式生效後不久,任正非馬不停蹄連續走訪了國內頂尖的工科院校清華、北大、上海交大和中國科學院,一個月之後,這些高校校長們聯合回訪了華為總部任正非在10月16日和C9高校聯盟的座談會上表示,「頂尖大學不要管眼前的『卡脖子』,不要被這兩、三年工程問題受累,要著眼未來二、三十年國家與產業發展的需要,你們去搞你們的科學研究,我們搞我們的工程問題。」
  • 難以置信,4000億國產晶片龍頭人事任免如此唐突,CEO憤而辭職!
    雖然空降領導會讓員工不太舒服,但是大家還是會配合新領導完成任務的。可是你聽過公司專門給CEO空降一個領導的事情嗎?這件事恰恰就發生在了國產晶片龍頭中芯國際身上。12月16日,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公司的執行董事、聯席CEO梁孟松擬辭任本公司職務。此消息一出,中芯國際股價大受影響,最大跌幅超過9%。
  • 晶片斷供倒計時!還有不到4天的時間,任正非和華為準備好了嗎?
    距離美國政府的晶片禁令生效,還有不到4天時間,華為正趕在9月15日之前盡力增加晶片庫存,為「斷供」做準備。晶片斷供倒計時據悉,華為已經計劃從聯發科採購用於5G手機的半導體晶片,數量相當於過去數年交易量約3倍,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聯發科是它的最一選擇也是它的唯一選擇。
  • 華為新機上市,任正非果然有遠見
    新機上市華為在各大領域都是有非常深入的布局,比如5G、手機、晶片、通信、系統等等。每一項業務的發展,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以硬體為主,軟體部分或許只有鴻蒙OS。所以華為是一家具有硬實力的科技公司,多次發布的新品都沒有讓大家失望。比如臺式機HUAWEI MateStation B515,手機Mate40和智慧屏S系列等等。
  • 除了晶片,急需攻克的「卡脖子」領域還有這些!
    要統籌推進補齊短板和鍛造長板,針對產業薄弱環節,實施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儘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在產業優勢領域精耕細作,搞出更多獨門絕技。2021年,將是解決「卡脖子」問題的重要年份!一、除了半導體,這些核心科技領域也被「卡脖子」!
  • 進口晶片最大隱患不在於「卡脖子」,在於引狼入室
    1晶片之爭不僅在於「卡脖子」與高利潤,更在於終極控制權目前我們生活中所用的大部分物品,都有兩個特點:一是具有現實可行的檢測手段,二是不具備遠程控制功能。這兩個特點,決定了當別人想借刀殺人、利用你的物品來搞你的時候,往往要挑戰極高的難度、冒著極大的風險、付出極大的代價。
  • 除了晶片,中國還有哪些技術,會被美國「卡脖子」?
    有一個有趣的參考資料,在2018年,科技日報總結了我國目前被美國「卡脖子的技術」,一共有三十五項。當然這並不意味著只有這三十五項技術是掐脖子的,不過他們確實有相當的代表意義。這三十五項中最多的就是與晶片相關的技術,包括:晶片,光刻機、光刻膠、射頻晶片、超精密拋光工藝、工業軟體,這種分類的標準顯然並不統一,有晶片這樣的大類,也有射頻晶片這樣的小類。如果我們願意多分,可以增加許多小類。
  • 華為晶片2023見?華為在路上,戰略攻關要打贏殲滅戰
    2019年穀歌GMS斷供的時候,任正非就說過:「給CBG兩三年時間,重新振作起來。」 2019年7月31日,華為舉行「千瘡百孔的爛伊爾2飛機」戰旗交接儀式上,任正非認為,CBG(消費者業務)可能會遭遇艱難的「長徵」,但任正非卻很有信心的表示:「我們給CBG兩、三年時間,重新振興起來。」
  • 突圍晶片「卡脖子」!我國再添「猛將」:12吋晶片廠正式投產
    在美國新規之下,我國晶片製造屢遭「卡脖子」。但中國晶片行業化壓力為動力,在高新技術領域不斷突破。繼中芯國際晶片製造技術逐步追上臺積電、三星等全球頂尖晶片巨頭後,我國晶片製造行業又添一員「猛將」。據悉,該項目主要是規劃建設兩條12吋特色工藝功率半導體晶片生產線,生產產品以功率半導體晶片、MEMS傳感器晶片為主。據介紹,士蘭微是國內為數不多的IDM(設計與製造一體化)公司,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有能力為華為、小米等主要手機廠商提供所有傳感器產品(除攝像頭和指紋傳感器外)的企業。此次,該公司正式投產12吋晶片生產線,其技術也將更上一層樓。
  •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任正非也拿晶片製造沒辦法
    雖然我們都在不斷地給國內半導體加油打氣,但是差距依然存在,難度依然存在,困難依然存在,現在不僅是華為面臨的問題,是國內半導體共同面對的問題,海思能夠設計晶片,但是國內工業製造不出來。之前餘承東還在後悔華為只做了晶片設計,沒有做晶片製造,說實話這並不是後悔的事情,華為一個人可能也做不到。現在國內半導體跟世界頂尖的水平差距依然很大,所以說國內半導體要崛起,要能夠支持華為,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 晶片破局!華為「三箭齊發」,美同行感慨:速度太快了
    ;但是在最難的晶片製造領域,我國確實落後較多即便如此,美國似乎還不放心,為了遏制華為等中國科技企業的進一步崛起,美國接連發布了實體清單和「晶片禁令」等政策進行惡意打壓,任正非表示,美國連續幾個大棒打下來,我們才明白不是自己的問題,而是美國有些政治家希望華為死不過讓美國沒想到的是,面對這場「百年罕見的打壓」,任正非一如既往的臨危不亂,不但有條不紊的組織20萬華為人給飛機補漏洞
  • 俄羅斯也沒有自研晶片,為何不怕被卡脖子?這個辦法讓美國嘆服
    這兩年來,關於晶片的話題不絕於耳,此起彼伏。你在某個領域的欠缺有一天卻成為對方攻擊你的軟肋。晶片的體積非常的小,如同指甲蓋大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小東西卻成為了我們發展道路上的絆腳石。因為晶片所蘊含的能量是巨大的,有人將晶片形容是智能設備的「心臟」。即便在高端的設備,都需要搭載高端的晶片。
  • 華芯暢想曲:任正非三顧茅廬,梁孟松協手任總,中國晶片指日可期
    引言:梁孟松2020年12月離職中芯國際,任正非三顧茅廬,2021年梁孟松協手任正非成立華芯,2030年華芯超越臺積電,成為全球晶片最大生產商。如果世間有預言,真希望此夢想可以成真,中國芯不再被人掐脖子,我們可以自豪的說,中國有華芯,世界有華芯。
  • 限制10nm晶片技術提供中芯國際,卻不小心將了自己一軍
    自從臺積電宣布停止代工華為設計的麒麟晶片後,另外一家本土最領先的晶片廠商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它便是中芯國際。如果臺積電還在幫助華為生產麒麟晶片,那麼很少會有人知道原來我們還有這樣一家晶片廠商。近日,他們繼續向中芯國際施壓,將中芯國際列入了「Entity list」,還將限制相關的晶片技術提供給中芯國際。更是在禁令當中直言不諱地將10nm以下的設備與技術禁止出口給中芯國際,防止這樣類似的技術對他們自己造成威脅。毫無疑問,這或多或少會對中芯國際造成影響,業內的知情人士也透露了此次施壓的後果「對於中芯國際最大的影響是製程的推進,但是對於業務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