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初創音樂公司,憑什麼拿到華納音樂、騰訊音樂的投資?

2020-12-27 站長之家

聲明:本文來自於微信公眾號 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範志輝,授權站長之家轉載發布。

10月28日,據外媒報導,由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A&R監測公司Instrumental近期將少數股權出售給了騰訊控股和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即TME)。而早在2015年,華納音樂集團就對Instrumental進行了投資。2018年,它還獲得了由英國數字風險投資機構Blenheim Chalcot牽頭的300萬英鎊投資。

除資本合作外,這筆交易還將促使Instrumental與TME在中國建立獨家發行合作夥伴關係。對此,騰訊音樂娛樂副總裁侯德洋評價道:"與Instrumental的合作將為TME在AI技術應用中的創新帶來更大的推動力,這對為用戶提供更好服務、為成長中的音樂人提供良好推廣、推動整個在線音樂產業健康發展來說,都是雙贏。"

作為一個創建時間才7年的年輕公司,Instrumental何以讓華納音樂、騰訊音樂等音樂巨頭都爭相下注,它有著怎樣的商業秘密?

數10億個數據點,

每周檢測5000名新興音樂人

Instrumental創建於2013年,其創始人Conrad Withey曾擔任華納音樂總裁,他認為"以越來越聰明的方式使用數據是新音樂業務不可迴避的一部分"。Instrumental在2018年3月28日獲得300萬英鎊融資的那一天,Conrad Withey的前僱主華納音樂收購了一家同樣依託於人工智慧技術而快速成長的A&R初創公司Sodatone。

Instrumental第一次登上新聞頭條是在2016年。當時,它通過TalentAI所發掘的單曲《Dancing On My Own》在iTunes上衝進了美國和加拿大地區前5名,這首由Calum Scott翻唱的單曲走紅是Instrumental在YouTube上進行數據洞察的開端。推出這首歌前的6個月,Scott的團隊與Instrumental合作開展了一項基於數據分析的預測活動,以推動社交媒體的發布。

在2015年獲得華納音樂的投資之後,Instrumental又在2018年獲得了300萬英鎊的融資,此後公司進入高速發展階段。而真正推動增長的是Instrumental在2017年的成功擴張,公司業務開始由單純的音樂人發掘拓展為銷售TalentAI授權許可協議的全面SaaS(Software-as-a-Service,即通過網絡提供軟體服務)服務。

這一業務擴張為Instrumental打開了一個全球性的市場。目前,Instrumental不僅與華納音樂、索尼音樂娛樂和環球音樂、演出巨頭Live Nation、演出經紀公司paradigm保持著密切合作,也與其他來自全球的獨立廠牌有著業務往來。

2018年獲得融資後,Instrumental大幅增加了用於機器學習的投入,以"更快地確定高潛力的新興藝術家"。如今,TalentAI每天監控著來自Spotify等流媒體以及社交媒體等來源的數十億個數據點,每周能夠監測出約5,000名知名度開始飆升的新興音樂人。此外,Instrumental還於2018年開設了自己的音樂廠牌frtyfve,希望能夠將自己所挖掘的音樂人轉化為公司資源,為業務拓展做更長遠的價值布局。

可以看到,Instrumental以數據分析為基礎,在不斷探索著AI技術在A&R角色的應用邊界。它不僅為這一行業的運作方式提供了科技創新模板,也通過引入創新的商業模式,將自己從最初的數據公司拓展為一個全球性的SaaS服務平臺。

提前發掘出Lil Nas X,

Instrumental是如何辦到的?

如果說2016年Calum Scott翻唱版《Dancing On My Own》的走紅,是Instrumental在音樂人監測上的曇花一現,那麼去年經由Instrumental之手發掘標記的3張全球熱門單曲,在很大程度上印證了Instrumental在推動音樂產業轉型過程中的重要角色。

Lil Nas X的《Old Town Road》,在2018年年底一經發布便在Spotify上收穫了超過了6000萬的播放量,其爆棚的流量也溢出到了Billboard這樣的主流榜單上。它先是在鄉村音樂榜上躥升到了第19位,後又在狂潮般的TikTok流量助推下成了Hot100的冠軍單曲,並成為史上連冠時間最長的Hip-Hop 單曲。之後,歌手Lil Nas X被哥倫比亞唱片籤下,但在歌曲發布時,他還只是一個網絡素人。

無獨有偶,哥倫比亞唱片在去年3月份籤下Lil Nas X後,又在去年年底用千萬美元籤下了同樣一位因為一首《Roxanne》火爆全球的素人歌手Arizona Zervas。同樣憑藉爆紅熱單與唱片公司籤約的還有Tones And I,她因原創單曲《Dance Monkey》在TikTok上爆紅,並於2019年8月29日與Warner Chappell Music籤約。籤約時,這首歌在Spotify上的播放量超過10億,已連續五個月在Spotify的全球排行榜上排名第一。

這三首大熱歌曲之所以被認為是定義了唱片業轉型的大熱唱片,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在走紅之前就被Instrumental標記發現。Instrumental的算法將三位脫穎而出的音樂人標記為數月"熱門",甚至是數年,然後各大唱片公司開始在他們的合同上加上零。

2018年12月,Instrumental將Lil Nas X標記為"熱門",比哥倫比亞唱片大肆宣傳早了三個月;而Tones And I在2019年3月就被標記出來,甚至比《Dance Monkey》在澳大利亞正式發行還要早2個月;2017年12月,Instrumental將Arizona Zervas標記為"炙手可熱",比哥倫比亞唱片籤下Roxanne快了整整兩年。

這不得不讓人好奇:Instrumental到底是如何辦到的?

據悉,每天有40,000多首歌曲上傳到Spotify,每分鐘有約500個小時的視頻上載到YouTube。面對如此浩瀚的音樂樣本,為了更好地運用算法,Instrumental採用了30,000個有影響力的Spotify歌單和數百個"最多參與"的YouTube上傳頻道中的數據。

這項"捕魚活動"的結果,便是Instrumental可以將每周發現的約5,000名新興音樂人與4,000多種"細分流派"進行匹配,以幫助唱片公司、經理、經紀人等發現在其專業領域運營的熱門音樂人。

為了進一步服務這些需求方,Instrumental最近還推出了自己的"監測列表",由唱片公司在內部進行管理。列表數據每天都會刷新,主要通過兩個指標對音樂人進行排名:Gx是追蹤動量的增長得分,Ix是用來衡量人氣的工具評分。狀態的任何尖峰都會自動生成電子郵件,發送給A&R團隊。

在真實世界中,有無數的變量和因素互相關聯,而算法更擅長解決同一層的問題,因此不同層次的問題還需要多維度數據的有效收集。在運用算法監測音樂人時,Instrumental注意到這一點,通過儘可能地涵蓋多種數據,建立一組更為完整立體的分析指標。

為了準確地標記出"熱門"音樂人,Instrumental的算法尋找的是一系列同時發生的增長需求,其中涵蓋了流媒體表現(播放列表和關注者的增長)和社交參與(由共享、訂閱等驅動的更廣泛的流行度)。Conrad Withey稱:"當所有這些事情以特定的方式一起發生時,這就成為了新興和持續的商業潛力的可靠指標。"

然後,重要的便是跟蹤藝術家是否保持熱門狀態。以Tones And I為例,在她的第一張單曲《Johnny Run Away》發行7天後,她在Spotify上還只有900個關注者時,Instrumental就將她標記為了"熱門"。從那以後,她每周都保持"熱門"狀態,觀察到接下來幾周她的火爆場面,唱片公司將對籤下協議會充滿信心,而距離她真正在國際上爆發還需要好幾個星期。

數十億個數據點,每周5000個新興音樂人,數據每天更新,長期監測,Instrumental在數量、維度和時間上都儘可能追求其廣度。因為算法機器相對於人的優勢,並不是它們對產業、社會的了解更多,而是因為它們計算能力更強,只有當數據量足夠大,就可以比人更快速地得到優化效果。而對於機器學習的輔佐角色有著清晰認識,或許就是Instrumental的商業秘訣。

音樂巨頭為何爭相入股這類公司?

從上述觀察可以看到,Instrumental的商業核心在於從算法切入交易,利用的是數位化時代中,算法在提高匹配效率方面的絕對優勢。市場是供需雙方匹配的場所,在數位化時代,幫助買賣雙方處理海量信息,快速找到交易對手方,算法匹配是必不可少的功能。這在A&R行業中也是同樣的道理,即幫助音樂人和唱片公司匹配到最佳交易方。

而在通過算法切入交易的過程中,Instrumental同樣注意到,數位化時代中,決定市場交易的旋律不再是某一指標,而是多維數據的綜合結果。如今的在線交易平臺,為了匹配算法能得到更高的點擊率和轉換率,不斷完善商品信息以及用戶畫像的同時,也促進了市場更多維的信息傳遞。與此同時,機器學習在面臨更大的挑戰,也在承擔更重要的功能。

所以,炙手可熱的不光是Instrumental這一個例,而是它所代表的這一類數據公司。除了華納音樂和TME,其他音樂巨頭也紛紛入股這類人工智慧驅動型A&R公司,蘋果公司在去年10月收購了Asaii(技術上被收購);華納音樂集團則在去年3月搶先收購了Sodatone。而數據分析公司也早早就被音樂平臺看中,Spotify在2014年就收購了數據分析公司The Echo Nest,緊接著又在2015年收購了Seed Scientific。

除了科技進步推動產業轉型這一背景下的時代因素,音樂巨頭紛紛入股這類公司也有著市場考量,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發行音樂市場的來勢洶洶。據MIDIA的報告顯示,2019年,依託Amuse、TuneCore、 CD Baby和Ditto等第三方服務平臺的音樂人自發行市場份額為8.21億美元,相比2018年的6.43億,增長了25%,約佔全球錄製音樂市場的3.9%。換句話說,這一市場份額相當於三大之外的第四大唱片公司,比華納音樂集團小,但比BMG多,這也意味著拋開傳統機構發行模式的獨立音樂人力量將越來越強大。

自發行音樂市場的日益崛起,必然使得唱片公司陷入一種焦慮之中,它們既擔心明日的超級巨星被淹沒在DIY歌曲的海洋裡,也擔心競爭對手先於他們把明日之星籤走。對於音樂平臺而言,加快數據分析業務的布局則是為了優化對第三方內容的推薦。當然,掌握渠道優勢的平臺們也並不甘於只是做歌曲的分發渠道,而是開始直接介入內容生產,不僅可以降低內容成本,減輕版稅負擔,搶奪熱門音樂人還可以提升其在音樂產業中的話語權。

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人工智慧還處在"大力出奇蹟"的階段,技術突破會是很大的一筆開銷,數據分析的加入可能會使得A&R這門生意越發昂貴。但數據變革的號角已經吹響,音樂巨頭對這類公司收購頻繁的背後,也昭示著數據將成為未來音樂產業的又一新戰場。

相關焦點

  • 入股華納音樂,騰訊能收穫什麼?
    華納音樂旗下擁有Ed Sheeran、Bruno Mars、Cardi B等頂級明星,2019財年音樂唱片業務的收入達到38.4億美元,佔營收86%,另外14%的收入來源於音樂發行業務。在華納音樂謀求上市的過程中,少不了老朋友的身影,華納音樂通過華納音樂(中國)持有部分騰訊音樂股份。有外媒報導稱,騰訊擬向華納音樂集團投資2億美元,交易正在談判當中。
  • 華納音樂老闆萊恩•布拉瓦特尼克到底多有錢?
    4月27日,這家英國媒體發布了年度「富豪榜」,華納音樂老闆萊恩•布拉瓦特尼克(LenBlavatnik)憑藉131.7億英鎊的資產成為英國首富。 據音樂財經了解,現年58歲的拉瓦特尼克出生於俄羅斯烏克蘭一個猶太家庭,從哥倫比亞大學獲得碩士學位,1989年在美國獲得哈佛大學MBA學位。1986年,他創辦Access Industries,任董事長,他的投資觸角深入到金屬、石油、音樂出版和數字媒體等多個領域和行業,他還是一位重量級的電影投資人。
  • 透視|續約合作+共建廠牌 騰訊音樂攜手環球音樂釋放行業利好新信號
    有可靠業內消息源透露,騰訊音樂與環球音樂此次戰略合作的續籤,最大的亮點在於,雙方將以「對等股比」的合資模式共同打造這家全新的音樂廠牌,但並未得到官方證實。 作為全球最大的唱片公司,這是環球首次在中國市場開放此類合作,代表了內容方與平臺方的合作模式與開放關係獲得了裡程碑式的提升。
  • 庫客音樂系騰訊音樂及網易雲音樂上遊,授權許可業務市場排名第一
    從市場方面來看,將庫客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這樣的流行音樂平臺對比並不客觀。細看庫客音樂的版權商業模式及盈利能力,與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產業上遊端——華納音樂集團更為相似。作為版權上遊的產業鏈,音樂平臺對上遊版權資源的依賴性越大。上遊話語權,即是優勢。如同華納音樂,庫客音樂集團是中國在線音樂平臺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長期版權提供方,且保持著多年穩定的合作。
  • 騰訊音樂二次上市,蝦米音樂黯然關停,音樂APP背後的十年變遷
    1月13日,騰訊音樂被傳即將在香港二次上市,計劃籌集35億美元。對此,騰訊音樂向經濟觀察網回應:不予置評。騰訊音樂當前市值354億美元,是國內在線音樂第一名。而在1月5日, 另一個在線音樂公司蝦米音樂,宣布播放器業務將於2021年2月5日停止服務。
  • 華納音樂重返美股,靠流媒體能否走好上市之路?
    曾因業績不佳,被私有化退市公開資料顯示,華納音樂的前身為華納兄弟於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主營業務為購入音樂版權以此向電影提供廉價音樂。1930年,該公司購入Brunswick唱片公司而正式進軍唱片業。
  • 先聲周報|環球音樂將接受騰訊投資,Spotify與Vice合作
    TargetSpot是一家初創公司,為廣告客戶提供在線的電臺、視頻廣告服務。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人口屬性、收聽喜好,廣告商能鎖定目標客戶,還能對數據進行實時分析。10月11日,CD Baby與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合作,向QQ音樂、酷狗音樂、酷我音樂授權其音樂。CD Baby擁有超過75萬音樂人,17萬詞曲作者,800多個流派的超過900萬歌曲。· 10月16日,Sony公司宣布即將正式推出今年年初 CES 2019 上發布的沉浸式聆聽技術 360 Reality Audio。
  • 快手與華納音樂達成合作百萬首歌曲成熱門背景音樂BGM
    中新網10月13日電 近日,快手宣布與國際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達成深度合作。此次合作是以短視頻背景音樂(Background Music)正版授權為基礎。在此框架下,雙方將在音樂產品、歌曲宣發等層面展開全方位合作。據悉,此次合作意味著,有超百萬首經典及熱門歌曲都將成為快手用戶短視頻創作的熱門背景音樂(Background Music)。
  • 連籤華納、少城時代,網易雲音樂會在版權市場逆襲騰訊嗎?
    文|數娛夢工廠  楊 雪編輯|蟹老闆在接連拿下華納音樂、少城時代的版權後,人們發現,成立七年的網易對音樂的那份熱忱並沒有因時間而減退,七年之癢的寡淡和無味或許並不會發生在這家雲音樂平臺的身上。而在4天前,網易雲音樂剛與全球知名的華納版權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曲庫內容、在線K歌、音樂IP開發等音樂產業上下遊領域展開全方位合作。據悉,該合作達成後,網易雲音樂將獲得華納版權130萬首音樂詞曲版權。
  • 華納音樂上市 唱片業找尋「失去的十年」
    這已經是華納音樂第二次IPO了。  16年前,由於母公司時代華納併購後的巨額虧損,華納音樂被賣給了布隆夫曼投資集團,價格為26億美元。一年後的2005年,華納音樂亮相紐交所。  但隨後的七年間,唱片業江河日下。華納音樂再度易主,被美國工業集團Access Industries以每股8.25美元的價格私有化,作價33億美元。
  • 流媒體拯救音樂巨頭,華納再啟IPO,看好中國市場
    華納、索尼、環球,這些國際唱片公司一直是最受關注的對象。2月7日,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集團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2019年8月,外媒曾報導騰訊計劃收購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10%的股份,報價30億歐元,以此計算環球音樂估值約300億歐元,相當於其2018年的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9.02億歐元的33倍。而華納音樂2019財年調整後的OIBDA(折舊和攤銷前的營業收入)數據為6.25億美元。若同樣以33倍計算,華納音樂集團的估值為206億美元。
  • 騰訊音樂剛剛推遲IPO,百度就馬上投資了網易雲音樂
    中國在線音樂市場目前幾乎是騰訊一家獨大,用戶量最大的酷我、酷狗和QQ音樂都是屬於騰訊音樂集團的。唯一的追趕者網易雲音樂也是靠著走差異化的路線求得了一線生機,勉強在和騰訊音樂抗衡,但是無論從用戶數量還是版權數量,都遠遠不及騰訊音樂。
  • 騰訊音樂IPO 12日紐交所上市 估值250億美元左右
    騰訊持有騰訊音樂58.1%的股份,是第一大股東,由於持股比例超過51%因此具有決定性的話語權,太盟投資集團持有9.8%的股份、Spotify持有9.1%的股份,中投中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持股7.2%的股份,另外環球音樂、華納中國和索尼音樂也入了股。
  • 網易雲音樂獲得環球曲庫授權 與騰訊音樂版權競爭再升級
    網易雲音樂披露,此次曲庫合作延展到了社區產品——Mlog,以及其他音樂使用場景。網易雲音樂上線於2013年4月。2020年2月,網易公司執行長丁磊在財報分析師電話會議上稱,過去幾年中國音樂運營商付出超越合理價格2到3倍以上的成本是不公平、不合理的。他呼籲回歸合理性的版權費用。
  • 先聲周報|華納音樂再啟IPO,Spotify付費用戶達1.24億
    ·2月5日,據彭博社報導,援引知情人士消息,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已暫停對騰訊音樂的反壟斷調查。據報導,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於2019年1月啟動了調查,以審查該公司與華納音樂、環球音樂和索尼音樂娛樂等三大唱片的交易。
  • 華納音樂再啟IPO:籤下黃老闆、火星哥,年入45億美元
    流媒體拯救華納音樂華納音樂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華納兄弟於1929年創立的「音樂出版有限公司」(MPHC),該公司的主營業務是購入音樂版權,為電影提供廉價音樂。1930年,隨著購入Brunswick唱片,公司進軍唱片業。
  • 跟著音樂舞舞舞!中國音樂初創項目大盤點 | 獵雲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片音樂森林,迷失的人在外迷失了,而相逢的人會在裡面再相逢。音樂沒有好壞,所以音樂不論怎麼折騰都不算不過分。今天獵雲小編只想和大家一起分享音樂初創項目,請大家各挑所愛,隨著音樂輕輕搖擺。1、美樂時光項目信息:一個讓用戶自由創作歌單分享生活感受的平臺。
  • 年入45億美元,華納音樂IPO,看好中國市場
    華納、索尼、環球,這些國際唱片公司一直是最受關注的對象。2月7日,全球三大唱片公司之一華納音樂集團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了IPO申請。2019年8月,外媒曾報導騰訊計劃收購環球音樂(Universal Music)10%的股份,報價30億歐元,以此計算環球音樂估值約300億歐元,相當於其2018年的EBITA(息稅攤銷前利潤)9.02億歐元的33倍。而華納音樂2019財年調整後的OIBDA(折舊和攤銷前的營業收入)數據為6.25億美元。若同樣以33倍計算,華納音樂集團的估值為206億美元。
  • 騰訊音樂重金砸來的版權,卻只能讓聽歌的用戶付出9塊錢
    提到齊全的音樂版權,國內的音樂流媒體用戶依然會想到騰訊音樂,因為它憑藉早早獨家集齊的索尼、華納和環球三大全球最大音樂版權庫,長期以來都讓蝦米音樂、網易雲音樂等競爭對手處在尷尬的境地。然而音樂版權的成本在長期來看是很難降低的,國內其他音樂流媒體平臺網易雲音樂、短視頻平臺抖音等都在在加大力度購買版權。去年8月抖音對外宣布,已先後與包括環球音樂、華納音樂、環球詞曲、太合音樂、華納盛世等在內的多家唱片及詞曲版權公司達成合作,抖音獲得這些公司全曲庫音樂使用權。
  • 投資界24h|京東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CEO們出攤了;華納音樂重返美股
    地攤經濟一夜躥紅,當你還在猶豫,網際網路公司的CEO們已經行動了。從昨天晚上到今天,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和唱吧創始人陳華紛紛現身街頭,擺起了地攤。閱讀全文 趣店急需救命稻草趣店需要新故事,羅敏又憋出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