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會給臺灣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2020-12-23 央視網
  近日,「公投」議題在臺灣島內持續發酵,要不要「公投」、怎麼「公投」,什麼時候「公投」成了「泛藍」、「泛綠」兩大陣營相互角力的焦點,那麼「公投」會給臺灣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臺灣當局極力推動「公投」的目的何在?「公投」究竟能不能舉行,就這樣一些問題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欄目演播室邀請到了兩位嘉賓,共同探討與分析。他們是社科院臺灣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升亮先生和毛仲偉先生。

  6月27日,陳水扁在臺北市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說,在明年3月20日換屆選舉日或之前,將繼續推動針對「核四」及其他重大的公共議題舉行「公投」。而在大會的會場外,臺電工會組織了近3000人參加的遊行,抗議民進黨當局是「意識形態作祟」,「核四公投」是在拿「全民經濟陪葬」。

  主持人:我們剛才在短片當中看到,最近臺灣當局可以說是加緊了推動「公投」的動作,我們也注意到陳水扁在發表演說時候說,這次推行「公投」,不是任何政黨以及任何政府、個人所能限制的,他最終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目的呢?

  毛:陳水扁目前他在選情上,他感覺到非常吃緊,因為他沒有很多的支點可以供他在選舉中尋求突破,那麼「公投」這個議題,我想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第一個目的就是,尋求選舉的一個突破口,第二個目的我覺得是配合他的分裂主義的路線。因為我們記得很清楚,就是他在去年講到「一邊一國」的時候,同時講推動「公投」,這是配套的。第三個我覺得可能更多的是向大陸挑釁,因為我們以前在分析未來兩岸關係變化的時候也講到這一點,在這個選舉的特殊時期,一般來講,要製造一些危機的,緊張度的東西,如果從選舉層面考慮,他大概是這麼幾個方面。

  孫:他還是用民粹的手段,製造一個議題,一方面當然像毛先生說的,轉移島內民眾的視線,轉移大家對他施政的關注,經濟搞不好的這樣一個議題,可能別人會緊盯著他,轉移一下視線,但是同時也製造一個在島內、社會之間,製造一種分歧和對立,甚至在兩岸關係上挑起兩岸之間的緊張,然後回過頭來,操作所謂的「愛臺」,或者是「賣臺」這樣一個牌,然後包括在國際上也是這樣用一個,表現出一種似乎他很厲害,連美國他都可以抗壓,這樣給老百姓一種錯覺,覺得他很有魄力,塑造這樣一個(形象),這是他的核心。

  主持人:我們看到有一些評論也在說,臺灣當局這樣的一種舉動是非常危險的,為什麼說他推行「公投」這樣的舉動是危險的呢?

  毛:民進黨一開始拋出這個「公投」的問題,從「住民自決」開始,實際上就是跟「統獨」掛鈎的,民進黨始終沒有放棄的一個目的,它儘管一段時間迫於情況它不說,但是它始終沒有放棄這樣一個最後的目的。

  毛:他的目的主要鎖定在選舉上,可以說選舉的這種意義大於議題的意義,而且他對內的功能恐怕大於在兩岸上的這個功能,但是又不單單如此,這有一堆土豆,這堆土豆其實本無關,但是他放的這個筐很重要,這個「筐」就是他要通過的這個「公投法」,這個法是一個包括什麼內容的法,是包括可能要決定「統獨」的法,那麼就是一個大的問題,因此這個筐就可能有危險性,隨時用這個,作為決定「統獨」的最後一個關鍵的「安全閥」,所以它的危險性在這裡,就是如果說有這麼一個機制的話,那麼就是說等於膨脹了臺灣某一部分人可以決定中國主權的分裂與否的問題,這就是一個危險的問題,就是一個「臺獨」的信號,非常危險的信號。隨時導火索已經燃到炸藥包的邊緣了,隨時可以點了,這就是一個很難解決的一個突出的危機的問題,所以它的危險性我覺得這是很突出的,為什麼島內有些人士,包括在野的人士,他在這裡面覺得是升高了兩岸政治對立的敏感度,緊張度可能要加劇,所以它的危險性就在這裡面,因為民進黨,「臺獨」上臺嘛,它推動「臺獨」路線,那是屬於題中應有之事,並不值得懷疑,但是它能走多遠,走到什麼程度,這是祖國大陸隨時關注的,也是全體中國人隨時關注的問題,非常警惕的問題,所以這裡面它的危險性比所謂推動「漸進式臺獨」更具有指標意義,因為它是一個硬體。

  主持人:毛教授,剛才您提到,這個是最大的危險性,可不可以做這樣一個假設,如果他推行了這樣一個機制,會不會影響臺灣島內各政黨之間,如果有一個議題,就把「公投」拿出來,作為一個解決的辦法呢?

  毛:很有可能,剛才咱們講大的問題,就是說修棧道和渡陳倉的問題,小的問題,就是「泛公投」化,三、五個人,一個縣就決定縣的事,就是把整個的法律的精神發生一些變化和調整。

  主持人:我們看到現在臺灣當局把「公投」的焦點集中在「核四」問題上,有人把臺灣推行「公投」比喻成「切麵包」,首先是切「核四」這一塊,那麼二位認為,他下一步會切哪一塊呢?下一步會在哪些議題上做文章?

  毛:現在已經好幾塊了,美國人好像說,美國用的是「切香腸」,可能有三塊了,「核四」問題,WHO的問題,還有「立法院」改革的問題,席次減半的。現在冒出臺面的是三個議題,我覺得總體上來講,一個是議題轉向,一個是為了造那個「筐」。

  主持人:如果要實行「公投」的話,必將要進行一番社會動員,那麼這種社會動員,對臺灣社會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孫:現在已經看到了,就是上個禮拜已經看到了,「擁核」和「反核」已經有衝突了,就是臺電工會組織的一些人抗議,覺得「核四」應該繼續建,這樣爭議出來了,誰都能預見到,它一定是引起社會的一種對立和衝突,而這個恰恰是陳水扁和民進黨操作這個議題,他偏偏就是要製造對立,製造衝突,然後煽動民粹,然後自己得一些選票,那麼社會付的成本,他是不管的。

  毛:有人估算大概三至五億(新臺幣),我覺得這個數恐怕拿不下來,就是除了這個議題本身可能造成社會成本以外,具體操作上的議題,這個社會成本也是比較高的。

  主持人:就像二位所說的,「核四」問題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結果,但是臺灣當局還是要拿「核四」作為一個突破口,其實他實際的目的是來建立一種「公投」的機制,現在臺灣有的評論也說,這個是陳水扁在選前做的一些政治文章,做的一些選情的動員,那麼二位怎麼來看待這次推行「公投」對明年臺灣領導人換屆選舉會產生的影響呢?

  孫:應當說島內在看「核四公投」到底對選情影響的時候,是有分歧的,包括民進黨內部的一些人,也會認為,如果把這個「核四公投」和選舉掛鈎的話,民進黨可能是失分,但是陳水扁要做的是,他實際上「核四公投」不單純是一個「核四公投」的問題,它是一個大的「公投」議題的問題,通過這樣,使「核四公投」推動這樣一個「公投」的議題,推動這個機制,實際上這個,從推動議題的角度上,他實際上又可以多得分,所以這個得失之間是比較複雜的。

  短片:國、親兩黨眼見不能阻擋住民進黨的「公投」進程,又擔心「公投」議題「夜長夢多」,於是開始由原來不贊同在明年換屆選舉前舉行「公投」,轉向對「公投法」採取「不阻擋、不推波助瀾」的做法。6月27日,國民黨主席連戰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會後,國、親兩黨表示"任何公民投票的行使應有法律依據,國、親聯盟贊成應儘速完成核四公投立法程序",提議召開立法機構臨時會審議「公投法」,並以「非憲法層次的公共議題」為限,「兩黨既不會阻擋,也不會另提版本和綠營較勁,不過公投的後果,由陳水扁及綠營自行負責」。並要求行政部門根據「公投法」在8月進行「公投」。

  主持人:現在「泛藍」在推行「公投」的態度上有所轉變,我們也注意到,國民黨的立場就是「不阻擋、不反對、不主動、不抗衡」,二位覺得他們為什麼會有態度上的轉變呢?

  孫:確實是島內的媒體說,現在國民黨、親民黨變聰明了,接著前面的話題,主導權被人掌握了,而且現在這個本來是一個可以理性探討的問題,現在島內一旦被煽動起來,就變成一個沒法討論,因為「核四公投」本身又涉及一個,給大家爭所謂的「民主權利」,「公投」的權利的問題,還有一個涉及「改革牌」的問題,似乎原來沒有的東西我給它加上,它這個議題是比較複雜的,了解島內政治運作實際情況的人,會知道這個背後是不單純的用心,但是民進黨在做宣傳的時候,它就是跟人講,這是一個很單純的「民主權利」,所以用這樣一個議題打(選戰),對島內的民意,有一些老百姓不了解情況的會跟著走,那麼「泛藍」如果再阻擋,就變成所謂的對立面,變成你是反改革的,這一向是陳水扁跟「泛藍」打選舉的時候常用的一個,就是「改革牌」,他能用得上,那麼反民主的,就是大家一人一票決定一些重大的事情,你為什麼要反對?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以前民進黨在操作這個議題的時候是兩手,一手是讓民進黨內部的一些像蔡同榮,提出一些極端的主張,一些「公投法」,甚至讓「臺聯黨」聯署「蔡同榮版本」實際上把「統獨」這個議題放進去,一方面讓它炒,然後煽動民粹,同時,又向「基本教義派」,給他們看,說我也做了這樣的事情。另一手,他實際上又利用國民黨和親民黨,他看中了國民黨和親民黨一定會反對,他們從他們的政治立場出發,不會贊同搞「統獨」,他們一定會阻擋,變成你一阻擋,他不用承擔這種後果,就是「蔡同榮版本」民進黨說實話它沒有膽量讓它過,然後最後變成好,我又做事情了,又不用承擔風險,因為有人會把這個事情擋下來,他就有這樣一個操作,所以國、親就覺得自己是,儘管是從內心來說,確實從臺灣,為臺灣大多數老百姓考慮的,但是結果反而是裡外不做好人,兩面都討不了好,變成又反對,實際上又做了好事,把這個事情擋下來了,但是在島內進行政治運作的時候,反而是被人批評,被民進黨回過頭來批評他,覺得做這樣一種吃力不討好的活?我乾脆這次解脫了。所以國、親一下子就直指核心,那麼你最終目的不就是搞「統獨」嘛,我就支持你(「公投」),看你敢不敢,另外一方面,我覺得國、親也是想把這個議題儘快結束,從陳水扁的角度來說,他是很想把這個議題一直炒下去,這個「公投」的議題哪怕炒到「3.20」,這樣他覺得這個才符合他的利益,國、親講了,你既然要炒這個問題,我們就趕快把它炒掉,但是他提出理由是說大家現在要拼經濟,這個「公投」問題我們早點把它解決,然後我們專心致志拼經濟,實際上也不想讓這個議題長期拖下去,所以他們反守為攻,七月份開「臨時會」就要討論這個問題,現在反而變成民進黨說,七月份這個「臨時會」就是「財經六法」,攻守易位,這個背後的細微之處,從選舉的角度一看就比較清楚了。

  就臺灣島內近期「公投」議題所做的分析,謝謝。將「公投」玩弄於在股掌之間,這是陳水扁在島內政治上「操之在我」的集中體現,名義上是「還政於民」,實際上是要撈最大的選舉利益,在臺灣當局某些人在大談「公投」的「普世價值」和「人民權利」的時候,誰應該對「公投」對臺灣社會和兩岸關係的「殺傷」負責?

相關焦點

  • 「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遭輿論批評:撕裂臺灣社會 破壞兩岸關係
    對於臺當局通過所謂「奧運正名公投」,島內輿論批評認為,此舉不僅將損害臺灣運動員的利益,更將嚴重破壞兩岸關係。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是島內「臺獨」勢力發起的所謂「以『臺灣』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的「公投案」。專家認為,島內「臺獨」勢力這樣的政治操作,用心險惡,將進一步撕裂臺灣社會。
  • 臺灣「東奧正名公投」遭各界反對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臺灣島內「獨」派勢力,不顧兩岸同胞反對,今年執意推動所謂「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這項公投案將於11月24日與其他公投議題一起進行投票。對此,中華臺北奧委會日前在其官方網站指出,「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為政治行為,申請更名絕對會影響選手參賽權,呼籲民眾投不同意。國際奧委會已三度警告中華臺北奧委會不得改名。多年來,國際奧委會對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奧運會有明確規定,是國際體育組織和兩岸體育界人士共同遵循的原則。
  • 臺灣當局炒作「公投」意欲何為?
    接見活動之前,就島內「公投」的話題,五位學者接受了《海峽兩岸》記者的採訪,6月27號,陳水扁在一次會議上說,在明年3月20號「選舉」之前,將繼續推動針對「核四」以及其他重大議題舉行「公投」,於是「公投」的話題在島內再次挑起,臺灣各政黨圍繞「公投立法」展開了激烈的爭鬥, 「公投立法」未能過關,那麼此次民進黨為什麼要再提「公投」,「公投」將給兩岸關係帶來怎樣的影響呢?
  • 人工智慧在未來會對社會帶來哪些影響
    第一,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大數據爆發,第二,雲計算帶來的計算能力的飛躍和計算成本的持續下降,第三,機器學習在網際網路領域的推廣應用。但是,人工智慧技術的成熟和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可能仍然會受到影響。從人工智慧的發展歷史來看,每一次人工智慧的發展浪潮都面臨著技術瓶頸的限制,導致其難以實現商業化應用,最終又陷入低潮。
  • 核四公投、媒體恐怖與無解的臺灣政治僵局
    臺灣媒體的綜藝化程度已經到了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這幾年,嚴肅話題和通俗節目的界限被輕易地跨越。更不要說一般事件報導的品質,連基本的事實都可能不去查證。我開宗明義談這個現象是因為,我認為一個地方媒體品質的低落和新聞媒體從業人員的墮落,會對那個地方的政治和決策的品質產生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這就是臺灣的現況。
  • 「制憲公投」對臺灣來說就是炸彈
    近段時間以來,老牌「臺獨」分子辜寬敏利用「臺灣制憲基金會」上躥下跳,鼓動「制憲公投」,衝擊和威脅兩岸關係,以實現其「臺獨」的野心。這種玩火的勾當和行徑,對臺灣而言無疑是一種綁著炸彈的自焚。蔡英文取得連任,民進黨在立法機構一黨說了算,以及在臺灣島內不斷製造「反中」「仇中」的氛圍,都讓「臺獨」勢力感覺看到了所謂的「希望」。外部環境則是美國為了對抗崛起的中國不斷打出「臺灣牌」,力挺和聲援臺灣島內的「臺獨」勢力。特別是美國利用各種法案發聲,向民進黨當局傳遞「撐腰」信號,讓「臺獨」分子有了越雷池一步的膽量。
  • 「東奧正名公投」一旦通過後果難收拾
    (中華奧委會官網)     針對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可能影響中華奧委會會籍一事,臺「行政院」日前強調,臺當局未介入或操控任何「公投案」,不論「公投」結果為何,都是臺灣民意的自然表達,各界與國際社會都應尊重。這種一廂情願的說法固然顯示民進黨當局急於撇清責任,但明知「東奧公投」可能帶來不可測的風險,卻不積極制止,任令危機擴大,豈不也是不負責任的行為?
  • 臺灣頂尖運動員集體抵制「東京奧運正名公投」
    羽毛球名將周天成、短跑好手楊俊瀚、兩屆奧運舉重金牌得主許淑淨等臺灣數十位頂尖運動員及教練員21日集體出席奧運人協會舉辦的記者會,呼籲民眾一同反對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資料圖:東京奧運會徽。本月24日,臺灣「九合一」選舉將合併舉辦包含「東京奧運正名公投」在內的多項公投。所謂「東奧正名公投」,其內容為「你是否同意,以『臺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這項公投違背了多年來國際奧委會對臺灣以「中華臺北」名義參加奧運會所作相關規定,這些規定多年來已成為國際體育組織和兩岸體育界人士共同遵循的原則。
  • 臺灣「獨派」推「制憲公投」 刷存在感
    在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逐漸歸零的時刻,臺灣「獨派」又急著出來刷存在感,由「臺獨」大佬辜寬敏領軍的「臺灣制憲基金會」,決定推出兩項「制憲公投」,包括「您是否同意要求臺灣地區領導人啟動憲法改造工程」、「您是否同意要求臺灣地區領導人推動制定一部符合臺灣現狀的新憲法」。
  • 臺灣多個體育團體和運動員反對「東京奧運正名公投」
    新華社臺北11月21日電(記者吳濟海、劉歡)中華臺北奧委會、臺灣奧運人協會21日在臺北召開反對「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案記者會,多名臺灣運動員出席。他們呼籲政治不要介入體育,希望民眾對「東京奧運正名公投」投不同意票,給運動員一個舞臺。
  • 臺灣羽毛球員集體抵制「臺灣東奧公投」成功
    577萬4556票多於同意的476萬3086票,「公投」結果意味著臺灣島內的體育代表團體將維持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國際賽事。羽毛球名將周天成、短跑好手楊俊瀚、兩屆奧運舉重金牌得主許淑淨等臺灣數十位頂尖運動員及教練員21日集體出席奧運人協會舉辦的記者會,呼籲民眾一同反對所謂「東京奧運正名公投」。
  • 「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遭冷待!
    圖片來源:新華網    自曾經偏袒「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的「中選會」主委陳英鈐,於上周三接受《POP搶先爆》主持人黃光芹訪問時直言,國際奧委會曾於五月三日召開特別會議,作出不接受「中華臺北奧委會」改名為「臺灣奧委會」,臺灣當局的「教育部體育署」也曾為此特別行文提醒「中選會」;而在今年三月「中選會」為「臺灣正名公投」舉行的聽證會上,與會的臺灣當局「外交部」及「教育部體育署」的官員
  • 「獨派」交「制憲公投」提案書 是想把臺灣帶入深淵?
    「獨派」交「制憲公投」提案書 是想把臺灣帶入深淵?如果臺選務機關審核通過,就可以展開第二階段聯署,最快將於明年8月進行「公投」。  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28日曾表示,「臺獨」組織搞「制憲公投」,其目的是什麼,大家都心知肚明。「臺獨」是歷史逆流,是絕路。「臺獨」分裂活動嚴重損害兩岸同胞共同利益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嚴重威脅臺海和平,只會把臺灣推向極其危險的深淵,給廣大臺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
  • 「制憲公投」是一場徹頭徹尾的鬧劇
    臺灣島內「臺獨」勢力卻動作頻頻,在藉機大打「悲情牌」操弄「防疫外交」的同時,又祭出「制憲公投」這一把戲,將目光重新鎖定在那部曾經被李登輝和陳水扁玩弄過的「中華民國憲法」身上。他們愚弄島內民眾稱,臺灣之所以不能受到國際社會公平對待,根本原因在於臺灣有一部「脫離現實的憲法」,正是這部「憲法」讓大陸得以向國際社會宣稱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一文帶你看懂所謂「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
    不過,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幾乎與「九合一選舉」同時,近期在寶島還有一個共有十個項目合併進行的「公投案」。其中一項名為「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的「公投案」引發了國際奧委會和我國政府的高度關注。根據媒體披露,國際奧委會三度致函中華臺北奧委會,警告說:該「公投案」一旦通過,可能違反《奧林匹克憲章》和中華臺北奧委會與國際奧委會1981年籤訂的協議;國臺辦也措辭嚴厲地發聲。「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的內容是:你是否同意,以「臺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2020年東京奧運?
  • 一意孤行 | 「東奧正名公投」毫不顧忌臺灣體育健兒的希望
    對於此次「公投」島內反對聲一直不斷,7日,「中華奧林匹克委員會」(簡稱「中華奧委會」)主席林鴻道提醒,所謂「東京奧運正名」(簡稱「東奧正名」)的「公投」可能讓臺灣方面的會籍被國際奧委會取消。對此,島內媒體似乎也急了,發文提醒,難道(臺灣)要正名為難民?
  • 「臺獨」勢力推「2020東京奧運臺灣正名公投」 國臺辦回應
    &nbsp&nbsp&nbsp&nbsp中國臺灣網3月28日北京訊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今天上午10點在國臺辦新聞發布廳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主持本次新聞發布會。
  • 臺灣「獨派」大佬推「制憲公投」,逼大陸「武統」,國臺辦回應
    島內所謂「獨派」大佬辜寬敏成立的所謂「臺灣制憲基金會」將推出兩項所謂「制憲公投」,並預計4月30日將提案送到臺選務機構。香港中評社對此評論稱,所謂「臺獨」勢力已迫不及待,如果民進黨當局不阻止、甚至明助、暗助,讓所謂「制憲公投」成案並投票,將逼大陸出手,兩岸走向攤牌。
  • 「東奧正名公投」還要傷害臺灣多深?
    這次的「東奧正名公投」也有這類掛羊頭賣狗肉的「鬧場」現象。雖然「東奧正名公投」提案人紀政宣稱支持「東奧正名公投」不等於支持「臺獨」,但從這項「公投」幕後的主要推手多為島內「獨派」分子來看,「東奧正名公投」就是推動「臺獨」的先聲。若說有何端倪,無非是「臺獨」分子推動「臺灣正名運動」在歷經多次失敗後,轉而向奧林匹克運動會借取舞臺,認為這是一條可以簡單而快速回收的快捷方式。
  • 「東奧正名公投」成案,「臺獨」步伐加快
    文 I 蘭斌強由臺灣「獨派」團體推動的「2020東京奧運會正名公投」,今天已超過40萬份聯署書,突破了28萬份「法定門檻」,也超過了34萬份安全門檻,這意味著「東奧正名公投」成案。按照臺灣相關法律,還有不到4個月的時間,即今年年底的臺灣地方選舉,「東奧正名」將會綁入該次選舉一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