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可克達拉市街頭,花紅樹綠,景色怡人。 戚亞平 攝
中新網烏魯木齊6月7日電(記者 戚亞平)時近盛夏,徜徉在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四師可克達拉市街頭,滿眼綠樹紅花,猶如置身公園一般,歌曲《草原之夜》的歌聲不時入耳。
2015年4月12日,新疆兵團第八座城市——第四師可克達拉市正式掛牌,實行「師市合一」管理模式,經過四年多建設,一座詩意棲居生態城市已「顯山露水」。
房屋被「淹沒」在樹林中。 戚亞平 攝
可克達拉市東臨伊寧市,西接霍爾果斯市,南擁都拉塔口岸,北依天山山脈,是輻射中西南亞乃至東歐各國的國際大通道,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前沿陣地和「一帶一路」倡議核心區的中外聯接關鍵支點。195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東方小夜曲的《草原之夜》便誕生於此。
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常委、四師副師長、師市黨委宣傳部部長林玲告訴記者,四師可克達拉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秉承「以綠蔭城、以水潤城、以文化城、以產興城」的建設理念,著力打造「中亞溼島·交響夏都」城市品牌,以宜居宜遊宜業為定位,建成了「四季分明、三季有花、全年有景」的詩意棲居公園城市。
據介紹,多年來,可克達拉市秉承生態建城理念,堅持「多植樹、廣植綠」,現已種植170餘萬株亞喬木、灌木、喬木,建成29個主題公園,城市綠化率達到43.8%,構建了「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綠化格局。
伊犁河水環繞可克達拉市。 戚亞平 攝
該市追求綠色節能時尚,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建設,倡導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實施垃圾集中轉運、廁所革命,加大周邊團場人居環境整治投入,完成城鎮美化工程,持續改善人居生態環境,打造清新宜人的生態新城。
第四師可克達拉市黨委常委、可克達拉市副市長曾劍稱,為讓城市儘快綠起來,建設者們常常加班加點栽植樹木,有時樹苗在凌晨三四點運到,他們也會在第一時間栽好。
藉助伊犁河水環繞其間的自然資源優勢,可克達拉市對伊犁河沿岸濱河溼地進行保護性開發,打造三條穿城而過的水系,依水系一步一景,展現了「城依水、水抱綠、綠環城」的獨特風景,提升了城市的品味和內涵。
記者看到,橫跨伊犁河,全長2527米、主塔高107米的可克達拉大橋即將建成通車,這是新疆兵團迄今最大的單體橋梁。屆時,主城區至六十七團、六十八團、六十九團的路程將大幅縮短,將為可克達拉「一河兩岸、跨河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即將建成通車的可克達拉大橋全長2527米,主塔高107米,這是新疆兵團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橋,也是新疆兵團迄今最大的單體橋梁。 戚亞平 攝
據悉,可克達拉市還將文化作為城市建設的「靈魂」,用好《草原之夜》歌曲金字招牌,加大「一首歌、一座城」宣傳力度。全力建設北山坡空中草原、農業迪士尼主題公園、伊犁河溼地公園等精品項目,將優勢產業和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旅遊品牌。
曾劍表示,可克達拉市始終把產業發展貫穿於建設的全過程,高起點規劃城北、城西兩大產業園,杜絕汙染產業入城,大力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圍繞「生態、宜居、宜業、宜遊」的建城理念,結合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市域各團場與可克達拉市產業互補。「這裡良好的工業基礎和現代農業優勢,成為產業集聚的新高地和人們嚮往的旅遊目的地之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