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雷崑崙
班級 | 中鐵四局國際商務高研班第一期
學習時間 | 2015年~2016年
2016年8月,我開始在蒙古國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部掛職工作。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已成為中國對外展示大國氣象和負責任大國形象的「新名片」。蒙古國位居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是「一帶一路」戰略北線的重要支點。中蒙兩國有著近5000公裡的共同邊境線,擁有18個對接口岸。蒙古國有總價值達到1.3萬億美元的80多種重要戰略資源,而中國的資金、市場、技術、出海通道和蒙國的資源富集優勢互補性很強,這正是兩國共同利益所在。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中蒙文化教育基金會牽頭中國銀行烏蘭巴託代表處、中國中鐵四局蒙古公司等在蒙知名中資企業,組織開展各項漢語言文化橋活動和捐資助學公益活動,得到了蒙古國各界廣泛支持,擴大了中資企業在蒙古各階層的影響,樹立了中資企業的良好形象。
應邀參加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舉辦的
大學生中華歌曲大賽擔任評委
中鐵四局自2001年到2005年首次進軍蒙古國基建市場並成功實施該國第二公路項目以來,尤其是2016年初,先後成功中標蒙古國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和中國援助蒙古國殘疾兒童發展中心項目,累計達到2億美元左右,實現了在蒙古基建市場上的一枝獨秀,展示了中鐵四局國際型企業品牌形象。
中蒙兩國政府領導人
在中鐵四局董事長、黨委書記張河川陪同下
蒞臨蒙古國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考察工作
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效果圖
蒙古國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是該國歷史上第一條高速公路,也是該國採用「中國標準」建設第一單,自建設初期便受到了蒙古國廣泛關注,被時任蒙古國總理賽罕畢其格稱之為「中蒙友誼之路」。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和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特
共同出席中國援助蒙古國殘疾兒童發展中心項目開工典禮
中國援助蒙古國殘疾兒童發展中心項目俯視圖
中國援蒙殘疾兒童發展中心項目是近年來中國政府對蒙古國民生領域最大規模的無償援助項目,建成後將成為蒙古國最大、最現代化、功能最齊全的殘疾兒童治療康復場所。工作中,項目部黨工委緊密圍繞生產營銷管理和國際化戰略中心工作,主動延伸黨建活動觸角,履行中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成立文化交流和公益助學青年志願者團隊,主動作為,順勢而為,定期到蒙古國中央省宗默德高級中學開展文化交流共建活動,受到到中央省領導和宗默德高級中學廣大師生的歡迎,他們給中鐵四局發來感謝信、送來蒙古國終身成就校長杯獎盃和省長籤名的中蒙友誼獎牌。
中鐵四局蒙古國烏蘭巴託新機場高速公路
項目部全體參加幹部員工
「獨行快,眾行遠。」工作中我們牢固樹立「海外無小事,事事講政治」的工作理念,按照中鐵四局黨委「五不公開、因地制宜」的原則,始終融入生產經營管理中心工作,積極開展 「建功『一帶一路』,奉獻『草原之路』,爭當中國標準走出去排頭兵」黨建主題活動,探索開展委派「施工生產使者、技術指導使者、安全質量使者、文化交流使者、平安幸福使者」五位黨員使者活動,在草原之國集中展示「我是中國人,我是中資企業代表,我是中鐵四局人」良好形象。
雷崑崙
中鐵四局蒙古國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和中國援助蒙古國殘疾兒童發展中心兩個工程項目黨組書記
或創業的打拼,或事業的死磕,或成長的博雅。
要求只有一條:寫出來的,是自己最想表達的。
請將文字和照片發送至club@tsinghua.edu.cn,
並註明你的姓名(或筆名)、在清華學習的時間和班級。
在清華,遇見更好的自己。
淺議在蒙中資企業在中國「一帶一路」和
蒙古「草原之路」合作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
雷崑崙
蒙古國位於亞洲中部,位居中國與俄羅斯之間,是僅次於哈薩克斯坦的世界第二大內陸國家,是「一帶一路」戰略北線的重要支點。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已經成為中國對外展示大國氣象和大國責任的「新名片」。
近年來,尤其是2014年來,中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發展順利,兩國各領域合作勢頭良好。2014年8月習近平主席訪蒙古,習主席演講說:「歡迎蒙古搭乘中國發展的便車」,受到蒙古國各方的熱烈響應。為積極對接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2014年11月蒙古國提出,基於地處歐亞之間的地理優勢,實施「草原之路」計劃,通過運輸和貿易振興蒙古國經濟。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於2015年11月9日-11日再次對中國進行了國事訪問,兩國元首已就將中方「絲綢之路經濟帶」和蒙方「草原之路」倡議對接達成重要共識。在2017年5月14日到15日中國政府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又分別會見蒙古國總理額爾登巴特。習近平指出,中方歡迎蒙方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支持蒙古國發揮連接歐亞大陸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額爾登巴特表示,發展對華友好合作是蒙古國優先方向,蒙方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願發揮連接亞歐大陸的橋梁作用,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互利合作。
一、從經貿現狀和傳統地緣政治角度出發,中蒙都有進一步合作的自然親近感和強烈意願
作為最早與新中國建交的接壤國家之一,加上歷史傳統和文化因素,蒙古國與我國之間的合作歷史由來已久。中蒙兩國有著近4700公裡的共同邊境線,擁有18個對接口岸,雙邊關係呈現較好的發展態勢。推進全面合作已成為兩國共識,兩國的戰略合作正是雙方的共同利益所在。蒙古有非常大的自然資源儲量,大概有80多種不同的自然資源,總價值達到1.3萬億美元。中國的市場、資金、技術、出海通道和蒙方的資源富集優勢互補性很強,「一帶一路」倡議更為雙邊合作提供更多機遇。中蒙貿易、投資方面,中國已連續15年成為蒙古國最大貿易夥伴和外資來源國。蒙古國90%的產品均出口至中國,大約30%的產品需從中國進口。2002年中蒙雙邊貿易額僅有3.24億美元,而到了2013年,兩國貿易額已升至60億美元,佔蒙古國對外貿易總額的一半以上,這與蒙古國的政策傾斜息息相關。
從政治共識上看,中蒙在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同時,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交往的基石。在地緣政治戰略上,中蒙互為重要的接壤國,雙方的合作發展有利於兩國的地緣政治穩定,中蒙友好往來對整個東北亞地區的地緣政治穩定也具有重要意義。
二、關於蒙古國「草原之路」計劃的基本認識
中鐵四局自2001年到2005年首次進軍蒙古國基建市場並實施該國第二公路項目以來,尤其是2016年初,先後成功中標蒙古國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和中國援助蒙古國殘疾兒童救助中心項目,實現了在蒙古基建市場上的一枝獨秀局面,並與蒙古國高層和相關部委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自本人2016年8月份到中鐵四局蒙古國新機場高速公路項目掛職以來,就我所了解與接觸到的蒙古國政府及經濟界人士,他們對「一帶一路」的理解是國家和地區間互聯互通,是分享財富和技術的網絡,中國牽頭的亞投行和各國的合作是建立這個分享資源、技術和財富的網絡的有力工具。
具體蒙古的「草原之路」計劃由5個項目組成,總投資需求約為500億美元,具體包括:建設長達997公裡的高速公路直通中俄,同時新聲輸電線路1100公裡,並在蒙古現有鐵路基礎上進行擴展,對天然氣和石油管道進行擴建。蒙古國政府認為「草原之路」計劃將為蒙古國新建交通幹道沿線帶來更多的商機,並可帶動當地各類產業的升級改造。蒙古國的核心產業即能源產業和礦業也會享受到此計劃帶來的直接好處。據估計,通過經營中俄間天然氣和石油的過境運輸,蒙古國將在2020年獲得2000億圖格裡克的收益。
三、「一帶一路」戰略助推下,中蒙經貿、金融、人文合作在廣度、深度、強度等方面面臨新機遇
1.中蒙礦產資源開發廣度擴大。蒙古國內已探明銅、鉬、金、銀、鈾、鉛、鐵和煤等80多種礦產、3000多處礦藏地,蒙古許多資源分布在中蒙邊界地區。目前蒙礦業產值約佔蒙GDP的30%,佔出口收入的86%,佔財政收入的37%。目前,在蒙投資的中國企業共2000多家,其中,活躍的500多家中資企業中,200多家在蒙從事礦產領域投資經管。其他企業則分布在建築建材、貿易、電信服務與農牧產品加工等行業。蒙古國內實行的「礦產興國」戰略是中資企業對蒙投資行業集中的重要原因。中資企業在資本、技術、通關、市場等領域的比較優勢明顯,加上中蒙地緣相鄰,語言文化相對接近的內蒙古企業更是佔到對蒙投資企業的一半以上。
「一帶一路」戰略和「草原之路」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尤其是蒙古南段的塔溫陶勒蓋一嘎順蘇海圖、霍特一畢其格圖新建鐵路軌距將與中國標準軌對接,必將對蒙礦產資源有效開發,降低成本,擴大出口,增加其財政收入,造福兩國人民產生積極效果。中國積極為蒙解決長期關心的過境運輸、出海口等同題,雙方成立了礦能和互聯互通合作委員會,這必將對中蒙礦產資源開發產生積極作用。為出海口問題,2015年12月,蒙古國智庫代表團到過錦州港調研。隨著綜合投資環境的改善,大規模礦產資源投資將相應的生根開花結果。在礦產資源開發,要以促進蒙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為先導;在合作方式上宜採取開發和深加工相結合,投資與貿易相結合。
2.基礎設施、建築、建材領域合作潛力提升。蒙古國現有300萬人口,其中44%都居住在首都烏蘭巴託。而烏蘭巴託市總人口中只有40%居住在樓房區,另外60%近20萬戶居民還居住在自由擴建的棚戶區中。按照蒙古國政府的規劃,烏蘭巴託市區的「東打西進」工程,要建成可容納幾十萬人的住宅區,既解決無房市民的住房問題,也要逐步引導棚戶區的居民下山進樓,棚戶區的改造將為蒙古國房地產市場提供潛在的消費人群。一批惠及蒙古國民生的項目將陸續開展,如建設烏蘭巴託殘疾兒童發展中心項目(中國政府援建,中國中鐵四局中標施工)、建設8所學校和幼兒園項目等項目。中核某公司採取BOT模式承建的蒙古中央省巴根諾爾2臺單機容量350兆瓦的坑口電廠於2015年12月23日正式開工。其次,涉及「一帶一路」和「草原之路」對接的基礎設施建設的項目有蒙古國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中國進出口銀行「兩優」貸款項目,中國中鐵四局中標施工)、烏蘭巴託雅瑪格立交橋(中國鐵建某集團)等項目陸續開展。
蒙古國的建材有60%是從國外進口的,尤其是依靠中國進口,因此蒙古國積極鼓勵外國企業在蒙古生產建材,烏蘭巴託正在計劃建立一個建材工業園,鼓勵外國企業家到此建立材料工廠, 並將對進口的材料和設備給予減免收關稅優惠。據中國駐蒙大使館經參處和中蒙社會發展基金會的數字顯示,目前在蒙古中資企業總計約為500多家,作為中資企業,無論是國有、民營還是合資企業,能在蒙古立足,得益於近些年蒙古建築業的快速發展及該公司因地制宜、屬地化的管理之策。
3.中蒙金融合作向縱深發展。2016年1-9月,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48個國家投資累計達120.3億美元,同比增長66.2%;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上,中國還主動拿出了真金白銀。出資400億美元設立的絲路基金,已經順利啟動;倡導成立1000億美金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目前《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籤署國已增至70個,遍及亞洲、歐洲、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在全球範圍內掀起一股「亞投行熱」。蒙古國為「亞投行」出資4114萬美元,成「亞投行」創始成員國。中蒙雙邊本幣互換規模已擴大至150億元人民幣;中國銀行已在蒙古烏蘭巴託成立代表處,並在蒙古烏蘭巴託國家宮旁邊最昂貴的地段Central Tower11樓整體承租和辦公,目前已經取得營業執照並於2017年初正式營業;中國工商銀行業已在烏蘭巴託設立辦事機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目前蒙古國的經濟財政確實困難,國家建設正需要大量的資金;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和蒙古國「草原之路」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有大批的基礎設施建設將實施,這必將進一步促進中蒙金融合作和銀企合作領域和水平大幅提高。
4.中蒙人文及社會交流更加廣泛深入。「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民相親在於心相通。」2015年開始至2020年,將向蒙方提供1000個培訓名額,增加提供1000個中國政府全額獎學金名額,為蒙軍培訓500名留學生,邀清500名蒙方青年訪華,邀請250名蒙方記者訪華,並向蒙方提供25部中國優秀影視劇譯作。2015年以來,蒙古國的政府官員和有關部門的專業技術人員共382人到中國進行為期1個月左右的短期專業技術培訓,其中,涉及農業、醫療、體育等58個不同類型的培訓班,蒙古國烏蘭巴託中國文化中心於2011年4月正式啟用,在烏蘭巴託先後舉辦了中蒙建交65周年《東方之風》音樂會、「絲路情」大型歌舞晩會、漢語橋、中國茶文化「電影周」、安徽攝影精品展、武漢非遺藝術展走進蒙古國等等,這將對增進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增進友誼是不無裨益的。
民心相通是人文交流原動力。蒙古國立大學孔子學院得到了蒙古國各界和中蒙文化教育基金會的廣泛支持。在朱軍利博士為院長的主持下,孔院舉辦的漢語教學、漢語文化活動、學術講座、中華民族舞蹈大賽、中華文化經典誦讀、漢語師資培訓、組織蒙古國教育部門官員以及漢學家訪華等做了大量紮實工作,並廣泛聯誼包括中國銀行烏蘭巴託代表處、中國中鐵四局蒙古公司等在蒙中資企業參與各項漢語言文化橋活動,在當地掀起了學漢語熱潮,與此同時也擴大了中資企業在蒙古各階層中的影響,增進了中蒙兩國人民的友誼和互信,推動了中蒙教育交流活動向更深層次發展。中國駐蒙古大使館牽頭設立中蒙文化教育基金會和中蒙社會發展基金會,聯合知名中資企業在蒙古做了大量惠及當地民生,幫助困難學生助學等公益事業的同時,也為中資企業「走出去」做好宣傳,傳遞正能量,樹立了中資企業的良好形象。
主動延伸黨建活動觸角,履行中國國企社會責任。中國中鐵四局蒙古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項目部和中國援助蒙古國殘疾兒童發展中心項目部黨工委緊密圍繞生產營銷和國際化戰略中心工作,成立文化交流和公益助學青年志願者團隊,主動作為,順勢而為,定期到蒙古國中央省宗默德市裡完全中學捐資助學和開展文化交流共建活動。該幼兒園是中國共產黨與蒙古人民黨黨際交流援助項目,影響力大,捐資助學、文化交流共建和青年志願者活動受到到中央省領導和廣大師生的歡迎,他們給中鐵四局發感謝信、送榮譽證書和中蒙友誼獎牌,並邀請項目部黨政領導參加10月2日舉行的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雲山同志和蒙古國議長、人民黨主席米·恩赫包勒德剪彩的開園儀式,並作為貴賓出席本次高端活動。
四、對蒙古國「一帶一路」合作中會遇到的制約與挑戰
1.對外國際關係方面,蒙古不僅重視發展有地緣之利的中國和俄羅斯,同時一直在積極發展多邊及平衡的外交關係。進入21世紀以來,積極蒙古發展「第三鄰國」的外交政策,試圖依靠自己的戰略位置和能源資源為依託,大力發展與美國、日本、印度和韓國等國的關係,以實現某種戰略平衡。2015年9 月29 日,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在第70屆聯合國大會上演講時突然宣布,蒙古國將實行「永久中立政策」,並呼籲國際社會各方予以認可和支持。因此在發展「一帶一路」戰略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有政治智慧和戰略定力積極化解國際關係及政治方面的制約因素。
2.蒙古國內政策、政府投資的連續性和穩定性都較差。蒙古實行一院制,每逢政府換屆,都要對上屆政府未實施的議案進行重新審議。這給包括中國在內的外國投資者帶來了較大的政策風險。2012年5月蒙古國家大呼拉爾通過《關於外國投資戰略意義領域協調法》將礦產、銀行、通信等行業劃入「戰略領域」,並規定涉及戰略領域企業的外國投資佔比超過49%且投資額超過l000億圖格裡克(約合3.2億人民幣)時,需要由政府交由議會討論決定。這一突然的對外商投資門檻和監管力度的提高,導致外商投資大幅減少。為了改善投資環境,2014年又實施了新的《外國投資法》, 用來保護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
3.到蒙古投資成本較高。蒙古的基礎設施較差,來蒙投資建工廠或礦山開發,基本涉及道路、水電、通訊等均需投資者自行解決。非經濟的人為因素也是中蒙經貿合作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障礙。在蒙古雖然註冊公司手續相對簡単,但退出機制繁瑣。目前蒙古還沒有完全形成自成體系的本國規範標準,往往因人而宣,採取不同規範使政府部門的監督檢查出現不同的標準;蒙古國在資源開發方面不願單純出口原材料,主張深加工和附加值高產品出口,為此,需要外資企業的技木支持。蒙古的人口構成中,70%為35歲以下的年輕人,國內存在明顯的結構性失業,對於外籍勞務籤證的限制也比較多。另外,由於收到地理環境和地域政治的影響,在蒙古一些資源項目和水利環保項目還容易受到來自其北方鄰國的壓力和影響。
4.中國企業和華人在蒙古國民眾的好感度還有待整體提高,其在蒙的形象還需不斷改善,為蒙古國民眾做惠及民生的事沒有通過媒體及時宣傳,正能量傳遞不夠。日前,中國是蒙古國最大的投資方。一些中國企業資成不足、環保意識薄弱、對當地居民的風俗習慣不夠熟悉與尊重,導致因為環境問題、資質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造成的摩擦時有發生。另外,由於歷史的原因, 一些蒙古人,由於對中國的認識停留在滿清時期,加上分治理後,尤其是本世紀六七十年代北部地域政治大國幹擾影響和非主流宣傳,對於中國存在著某種程度的敵視心理。在首都烏蘭巴託以及其他一些城市,蒙古國內針對華人的治安案件也時有發生。
五、對與蒙古國「一帶一路」戰略合作中的幾點建議
「獨行快,眾行遠。」中國的「一帶一路」戰略和蒙古國「草原之路」發展戰略的有效對接,必將惠及兩國民眾;當前對蒙古國「一帶一路」合作中機遇與挑戰並存,只要我們認真研究、積極應對,機遇遠大於挑戰。
1.通過建立定期會晤機制來消除疑慮,增強互信。歷史因素使蒙古國國內存在某種對中國的不信任感,因此如何更好、 更充分地使蒙古國各階層理解中國的對外政策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通過建立兩國的高層定期互訪會晤機制,推動「一帶一路」與「草原之路」戰略的有效銜接。其次,相應建立各級別的制度化磋商和解決機制,有效及時解決合作中的各種問題。
2.國家外援層面,要擴大對蒙古國的社會公益性援助。我國政府雖然長期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無償援助方式促進蒙古經濟社會,特別是民生領域發展,增進了中蒙相互了解與友誼。2015年中方提供的「兩優」貸款項目,支持蒙古開展學校和幼兒園、殘疾兒童發展中心、北京街道路改造、烏蘭巴託新國際機場高速公路等實際項目,為蒙古人民創造更大福祉。各種公益項目效果的綜合顯現,近年來蒙古民眾的對華友好度對明顯增加。
3.儘可能多舉辦中蒙雙方各領域的博覽會,促進在經貿、人文方面的了解。2015年10月23日至27日,首屆中蒙博覽會在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就舉辦得非常成功。劉延東副總理和奧雲巴特爾副總理出席了開幕式,宣讀兩國元首賀信並發表主旨演講。博覽會以「同行草原·絲綢之路,聯結合作發展走廊」為主題,活動內容涵蓋了投資貿易洽談、會議與論壇、展覽展銷、文化交流四大板塊。
4.中資企業抓住機遇的同時,務必做好風險防範工作。企業是中蒙雙邊合作的基礎和重要載體,也是最具嗅覺及活力的,由於有中蒙產業的互補性及「近水樓臺」的地域便利性,肯定會有大量國內企業赴蒙投資。中資企業赴蒙投資應吃透蒙古國的國情、政策,嚴格依法經營;規避風險,注重質量;加強團結,避免惡性競爭;惠及民生,回饋當地社會;注重環境保護和長遠發展。加強內部建設和安全管理,以行動真正踐行了「一帶一路」戰略。目前是蒙古經濟發展的低迷時期,正好存在巨大的發展空間與機遇,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為契機,必定能實現在蒙的長期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