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一身譯《白鷺》再版本(2018-12-11)
沼澤之光為幽暗充電(兩首)
德裡克·沃爾科特(聖露西亞)
程一身 譯
在沼澤地
此刻我的水土是沼澤地,泛著灰色的
銀白水面隱現在蘆葦間
或伴隨著獨唱而流動,那獨唱可歡快地抑制
為了追求名譽而做的努力、嫉妒以及
對高尚行為的浪費;我的狂亂安靜下來,
就像一葉船體被撞破的輕舟。
就像暗藍灰色的蒼鷺,我飛向荒蕪之地,
飛向失事船體的肋骨,苔蘚美化著它們,
在那裡白鷺伸展雙翅以免因顫抖而墜落
在正下方的船頭,螃蟹們在那捉弄一條鱸魚,
我用盡了所有精力,而不是這種三心二意的
尋求,探索一種更富有的生活。
我在想一個特殊的地方
那是亨特的海灣:遠離道路
一隻青蛙衝著星星和車輛伸出它的
舌頭;在沼澤地,沼澤之光
為幽暗充電,在螢火蟲點點飄飛的夜裡
一隻蟾蜍在蘆葦中發出咯咯的叫聲
一座天堂在如鏡的水上不真實地搖動。
威尼斯與斯德哥爾摩
那些棲息的海鷗像木樁上的旗幟
從管道裡排出的水梳理著它們成千上萬片羽毛;
在羅德尼灣新月形海岸的
宜人光線裡,記憶重訪兩地:
一個是水城威尼斯,然後是堅固的斯德哥爾摩
那沉重的靛藍色之城。這兩地都有一個小天使
對著從獅子頭中冒出的噴泉微笑,它們的基座
因水的顫動而閃光,反覆閃光;
一地發輔音,音色清冷,
另一地發元音。對它們我同樣獻出忠誠
和感激,因為光的網絡舞動
在房間的牆壁上,電線上,柱子上,舞動在
來回擺動的鳳尾船的貨物上,大廈和小教堂的
不知名圓頂上,聖瑪麗亞塞路提教堂
以及,在夏日陽光下,交通像斯德哥爾摩的
白色渡船,碎石子,駛向那些島嶼。
在這樣的日子裡,所有事物都燃燒著同樣的美。
德裡克·沃爾科特(1930年1月23日-2017年3月17日),聖露西亞詩人、劇作家及畫家,主要作品有《在綠夜裡》、《西印度群島》、《白鷺》等。
1930年1月23日,德裡克·沃爾科特出生於聖露西亞的卡斯特裡。1953年,畢業於西印度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2年出版詩集《在綠夜裡》。曾獲得1992年諾貝爾文學獎和2011年艾略特獎。2017年3月17日,德裡克·沃爾科特在聖露西亞的家中因病去世,享年87歲。
沃爾科特的文學生涯始於18歲時初次發表的25首詩,而真正的展露頭角是他在1962年發表的詩集《在綠夜裡》。他酷愛旅遊,但他的作品中,本土氣息同樣很濃鬱,其中經常融入非洲、亞洲及歐洲的風土人情與文化特色,使得他的詩作語言豐富,文化底蘊深厚,常常帶給人奇異的美感。另有詩集 《海葡萄》、 《海灘餘生》 ,劇作《猴山之夢》 、 《最後的狂歡》等,他於1992年被瑞典文學院授予當年諾貝爾文學桂冠。 被譽為「今日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布羅斯基語)。在其作品中,他探索和沉思加勒比海的歷史、政治和民俗、風景,有強烈的歷史感。他的抒情詩則表現了他對愛情、死亡和記憶等有恆主題的思索與感受。他形成了「他自己的詩歌領域,獨立於他繼承的任何傳統」——如果考慮到他的背景,他的加勒比海的出生地,他的非洲與歐洲血統。瑞典文學院認為他「忠於三樣東西——他所生活的加勒比海、英語和他的非洲祖先。」這種似乎矛盾的關係貫穿在他的詩中。他的史詩則力圖再現現代人尋找精神家園的歷程,被稱之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詩或篇」號主:張凡修| |張凡修,1958年6月生於河北玉田,居鄉下、會寫詩。微信號tsfanxl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