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為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積極宣揚那場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宣揚那種不畏強敵、不畏強權的民族精神,宣揚英勇頑強、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進一步營造崇尚英模、學習英模、弘揚英模精神的濃厚氛圍,齊魯網、閃電新聞聯合山東省國防教育辦公室,策劃推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山東籍英模人物傳記「致敬最可愛的人」融媒體專刊報導,今天我們來認識被授予「一級英雄」的山東籍英模人物——王德明。
齊魯網·閃電新聞10月24日訊 王德明,山東膠州人, 1922出生,1947年參加革命,先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1950年11月,王德明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擔任第二十六軍某連擔架員。他參加了第四次戰役,跟隨連隊在漢灘江南岸執行阻擊敵軍任務,一人殲敵39人,榮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
1950年11月,王德明跟隨部隊入朝參戰,擔任志願軍第二十六軍七十三師二二七團五連擔架員。就是這個職務,也是他三番五次請求才爭取來的。雖未如願成為一名戰鬥員,但只要能上前線,王德明就很滿足了,高興地說:「只要能上前線,讓我幹啥就幹啥!」
原來,王德明1947年參軍後,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身負數十道重傷,留下了殘疾,還患有神經性頭痛。上級考慮到他的身體情況,原計劃不讓他跟隨部隊入朝作戰,王德明反覆強烈要求,同意他擔任擔架員。
在第二次戰役中,王德明所在的營執行阻擊任務,戰況非常慘烈,全營傷亡將近60%。王德明拖著殘疾的身體,與其他擔架隊員一起穿行在炮火中。當時,他的腳已經嚴重凍傷,抬著傷員每走一步,都是鑽心的痛,但他咬牙堅持著。最後,全營只剩下了王德明這一副擔架,他一個人搶運下了29名傷員,運送彈藥34箱,為戰鬥的勝利立下了大功!
第四次戰役打響後,王德明所在的連在漢灘江南岸擔負阻擊敵軍任務。這場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敵軍為了切斷我軍後勤補給線,在漢灘江兩岸和江心布成了3道防線,並且將漢灘江兩座簡易的橋梁全部被炸毀。
敵軍派出大量飛機和坦克對我阻擊陣地進行了狂轟亂炸,火力非常兇猛,王德明所在的五連的損失慘重。連隊的傷員運不下來,彈藥送不上去,這可急壞了王德明。危急關頭,他第一個跳下冰冷刺骨的漢灘江,涉水過河,來回往返運送彈藥和搶運傷員。在4天的時間裡,他先後下水18次,搶運傷員18人,運送手榴彈36箱。
一次,王德明剛剛運送兩箱手榴彈到陣地上,發現連隊出現了短暫的混亂,他趕緊上去詢問情況。原來,排以上的幹部全部犧牲或負傷了,連隊暫時沒有人指揮,戰士們不知道這仗怎麼打才好。
緊急時刻,王德明站了出來,對大家說:「大家不要亂!我是黨員,是老兵,現在聽我指揮!」說完,他開始布置戰鬥任務,將全連剩下的15人進行戰鬥編組。他根據以往的戰鬥經驗,以及現有的作戰情況迅速作出了兵力部署:以10名戰士作為正面防守,剩餘5人則在側翼的機槍陣地火力打擊。
簡短布置完後,敵人已經黑壓壓地衝了上來,王德明沉著指揮,親自帶著1名戰士堅守左翼機槍陣地,很快打退了敵人的第一次攻擊。
敵人被打退後,王德明立即下令出戰壕撿彈藥,然後迅速調整兵力部署迎接第二次攻擊。根據他的部署,陣地正面以及左右兩側均安排5名戰士,形成一個半環形,每個戰士配備3顆手榴彈。王德明下了死命令:不準開一槍,所有人每人3顆手榴彈,等到敵人進入20米內再扔。當敵軍再次發起衝擊時,王德明一聲令下,15名戰士手榴彈齊發,炸得敵軍狼狽而逃。
敵軍很快發起了第三次衝鋒,而此時他們的彈藥已然不足,無法再拼火力。王德明輕輕撫摸了一下手中的刺刀,堅定地說:「兄弟們,是時候拼刺刀了!打完彈藥,聽我號令,殺他個片甲不留!」
敵軍再度衝上來時,戰士們再一次頑強阻擊。彈藥打完後,王德明甩掉了機槍,抽出刺刀怒吼:「殺!」他第一個衝出戰壕,直接衝著穿大衣的敵軍指揮官殺去。戰士們在他的帶領下同時衝出戰壕,殺聲震天。敵軍被我軍沖天的鬥志嚇傻了,紛紛撤退。就在這時,我方增援人員趕到,牢牢地守住了陣地。
這一戰,王德明一人殲敵39人,榮立特等功,被授予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英雄」稱號。
王德明回國後,原本上級安排他繼續在部隊任職,但他選擇了回家鄉務農。
閃電新聞記者 王淥 通訊員 陳濤 陳貝 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