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化工行業在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發展趨勢探析之二

2020-12-26 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2019年12月,歐盟委員會宣布了《歐盟綠色協議》,這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雄心勃勃的計劃之一。如果該協議得到歐盟27個成員國的批准,歐盟將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碳排放,中期目標是到203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減少55個百分點。

  要在實現淨零碳排放,歐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17年,歐盟27國碳排放量為3.9Gt二氧化碳當量。雖然歐盟碳排放量僅佔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7%,但該地區實現氣候中和將為應對全球氣候挑戰產生深遠影響。其成功或可作為其他地區、國家所借鑑,鼓勵採取積極行動,開啟低碳技術應用和成本降低的良性循環。

  歐盟各國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方面面臨的挑戰各不相同,如比盧荷經濟聯盟是許多重工業所在地,而且是航運航空交通樞紐,在這些分支部門減碳較為困難。在西班牙和愛爾蘭等國家,由於經濟增長,溫室氣體排放量自1990年以來有所增長,但遠遠落後於其他歐盟國家。不同地區經濟特點的差異導致減少碳排放量的途徑方法也各不相同,統一規劃難度更大。

  《歐盟綠色協議》按照行業、地區、技術、能源合同管理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力圖呈現歐洲淨零碳排放的整體版圖。化工行業作為重中之重呈現出來。其中,提出在工業化領域和化工產品領域都要為綠色低碳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摘譯自《歐洲淨零碳排放報告》)

  抓住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產業鏈革新契機,結合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進行傳統行業同網際網路智能化行業深度融合,讓數位技術為綠色低碳發展服務,這些都將成為化工產業進一步升級的重點。」

  12月初,就在美國總統大選接近塵埃落定的時候,該國也準備正式啟動回歸巴黎協定的程序,作為全球最大碳排放經濟體的返回,無疑是對未來世界減緩氣候變暖注入了一劑強心劑。然而,在近期世界多個主要經濟體發聲或公布碳中和計劃後,綠色經濟發展能否一帆風順,更取決於行業和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尤其是對於石油石化等高排放行業更是提出嚴峻挑戰,如何應對需立足現在更要著眼未來。

  在中國即將進入「十四五」發展階段的當下,怎樣進一步抓住行業發展轉型契機,讓綠色發展趨勢引領變為內生動力,著力構建石化行業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題、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對於中國化工生產力在國際市場贏得競爭力的考驗。在近日舉辦的2020中國能源化工產業峰會上就有關問題記者採訪了業界專家。

  綠色發展帶來產業鏈重構契機

  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始以來,國內針對煉油化工行業粗放型發展、同質化競爭等問題,開始進行著力解決。在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同時,通過一體化措施淘汰落後產能。

  在產品結構調整方面,氮肥原料結構優化,先進煤氣化技術的產能佔比提高到37.2%;合成氨消費近年增長顯著,年均增速高達16%;磷肥行業溼法磷酸精製產能達到了75萬噸,成為磷肥企業多元化的重要方向;氯鹼行業膜(零)極距電解槽所佔的比例提高到約88%,每噸可以節電100到150度;純鹼行業全滷製鹼技術進一步推廣應用;農藥結構調整顯著,環保型農藥製劑達到了65%;環保型塗料、助劑等精細化工產品比例達到了35%,綠色輪胎比例達到了40%。

  可以看出,不論在產能或是產品比例調整中,綠色發展都是聚焦點,綠色發展給行業發展予以了新的機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市場與信息部主任祝昉介紹,「我國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5.78%,如果同來華投資的外企對標,就會顯現出明顯差距,外資企業一些精細化學品平均利潤率甚至會達到20%左右。」

  然而,在看到差距的同時,更應該抓住發展潛力和空間,未來一個階段的發展必定是要在發展模式和產品類型兩方面同時聚焦低碳和高能效,著力在這些方面進行革新發展,深挖潛力將有著相當的匯報價值。

  「在『十四五』期間,我國應著力在石化產業方面著重進行創新工程、綠色工程、智慧化工程、標準化工程和高質量工程等五方面建設,加大依託園區培育現代產業集群。培育沿海有四大石化產業集群,西北地區、現代煤化工產業集群,在「十四五」末能夠初具輪廓,形成我國具有世界一流先進水平的化工產業集群。」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說。

  同時,抓住綠色低碳發展帶來的產業鏈革新契機,結合數位化、智能化技術,進行傳統行業同網際網路智能化行業深度融合,讓數位技術為綠色低碳發展服務,這些都將成為化工產業進一步升級的重點。

  剛性監管是未來市場剛需

  綠色發展的強監管倒逼是行業、企業需要面對的時代命題。

  「安全環保三廢問題是石化行業面臨的難題,然而高標準的安全環保與行業的發展並不衝突,我國一些石化企業在生產領域提出來的安全生產、穩定運行、滿負荷、長周期、產品優質化,這些理念是將效益和安全環保結合在一起的,也只有保持長期效益才是有價值的。」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原院長顧宗勤直言。

  按照過去的發展模式看,不論監管力度還是標準強度都遠遠不及歐美國家,市場開放並不等同於沒有監督,而是需要有良好的監督環境氛圍創造更好的生產營商環境。因此,進一步加強市場整體的監管體系建設有助於行業發展。

  「十四五」期間,化工行業需要著力提升的能力之一就是資源綜合利用水平,節能減排,提高能效和能源利用率利用率。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產水平全面提高的同時,保持長周期安全平穩生產。

  近年來,國家相繼實施開展了「三磷」專項整治、第二輪中央環保督察等行動。從政策標準層面,相繼發布了《危險廢物填埋汙染控制標準》《危險廢物鑑別技術規範》《危險廢物鑑別標準通則》,新版標準規範了危險廢物填埋場場址選擇技術要求; 嚴格了危險廢物填埋的入場標準; 收嚴了危險廢物填埋場廢水排放控制要求; 完善了危險廢物填埋場運行及監測技術要求。新標準規範在取代舊版基礎上,有望規範危險廢物的鑑別、處置等程序,強化我國危廢環境監管能力、風險防範能力。

  這一系列相關措施、制度出臺,都說明了當前環保工作從國家層面的高壓態勢不是一時而是常態化的。「石油石化企業在加強環保投入同時,要意識到環保的投入是未來競爭力的積累。」北京清潔燃料行業協會副會長尹強如是說。同時,企業必須意識到在追求高附加值產品同時,質量工藝提升的投入需與安全環保工作齊頭並進,然而目前很少企業能做到。

  「不能讓高附加值產品因為環保成本高望而卻步,必須打破這個瓶頸問題,環保要求是必然選擇,是監管部門必須履行的責任,作為市場參與者的企業應該更關注為什麼歐美企業可以在更加嚴格的標準環境中立足,並在成本、價格等方面依然佔據優勢。」祝昉直言,尊重市場選擇,加強政府監管統一標準,通過市場優勝劣汰才是健康發展的根本。

  作為新能源發展有機組成部分

  目前,全球石化已進入供應過剩的時代,國內化工市場也會逐漸供過於求。新產能、新項目要立足世界大平臺進行論證,不能僅看到國內市場有缺口就盲目決策、盲目投資。

  因此,在產能的對標上更應該放眼國際市場的發展趨勢,尤其是看待新能源發展方面,需要將化工領域發展融入到這種大趨勢下並投入更多。

  「石油化工行業面臨前所未有挑戰的同時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能不能準確把握五中全會提出的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能不能善於在危機中遇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化工行業應該把握世界科技改革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把握住疫情過後全球石化產業變革和重構的機遇,強化創新,加快補短板,再創高質量發展的新成就。」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主任盧延純說。

  化工產品作為現代社會生活的基礎原料,除了煉油外的下遊產品應用於社會方方面面,因此,在化工行業變革中,不僅僅需要聚焦在生產過程中的節能環保和能效提升,更應在生產產品中加入這些理念,讓產品的變革聚焦綠色低碳等更適用於未來需求的產品。

  「十三五」期間,我國化工行業技術創新水平得到穩步提升。煉油領域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烷基化,二是加氫,這兩方面我們有所突破;在下遊領域,直接氧化法環氧丙烷、連續法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一批自主開發技術取得突破。在化工新材料領域,T800、T1000級碳纖維、聚碳酸酯、聚苯硫醚都打破了國外壟斷。綠色發展有著明顯的成效。

  然而,必須看到的是我們的高附加值產品依然有限,需求高端化工產品的進口比例依舊居高不下。下遊產品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進口比例高的問題仍沒有解決。高端產品少,低端產品多,同質化發展問題嚴重。因此,環保化工發展的內涵理念對於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還有一層更深的意義,就是改變和革新發展觀念,不能以一窩蜂的模式再發展,而是以更集約互補的方式參與競爭,協調發展。

  「技術創新成果在工業化應用效率偏低,關鍵問題就是企業無法區分長遠和眼前發展策略和戰略,無端的同質化競爭既侵蝕了企業利潤空間,也破壞了企業未來的遠景。」顧宗勤坦言,在「十三五」期間很多技術創新工業化課題成了假設,工業化沒有完成,很大程度上歸咎於部分企業難以跳出同質化競爭的怪圈。這是未來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能源論壇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信息與市場部主任祝昉:

  化工行業的發展由於地域原因或依靠原料產地,或靠近港口等交通樞紐。如果某一地區因各種問題而去化工行業並不是什麼值得害怕的事情,反向來說在全球一體化,中國市場不斷開放的今天,能達到環保標準且具有高質量競爭力的產品才能生存下去。產業轉移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而是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而變化。依靠市場是由市場來調節的,才能實現真正的高質量發展,實現深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國內化工產品的質量和科技含量不斷底地提升。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原院長顧宗勤:

  有人說越來越嚴格的國家監管標準限制了化工行業的發展,實際上在綠色發展的大趨勢下,監管標準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催化劑。我們可以橫向對標一些國際市場,比如,歐洲在多瑙河畔有很多化工企業,生產和我們同樣的產品,包括一些染料助劑,但諸多歐洲企業在嚴格的監管標準下,排放依然達標。這是大勢所趨,綠色發展是全社會乃至全球的共識,政府應該監管的,制度層面一定要到位,將標準統一化、尺度無差別化。剩下發展的部分、市場的事情應該交給市場去解決,市場就一定會健康發展。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牛犁:

  習近平總書記也在講世界處在動蕩變革期,這是未來一段時期外部環境的最大特徵,所以我們要有做好應對這樣一些不確定環境的心理上的、工作上的、方方面面的一些準備。從大的國際環境來看,應該是這麼幾個方面,第一個是從疫情加劇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大突破,疫情是對各方面造成了嚴重的衝擊,但是它也催生了一系列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的服務模式,而在未來一段時間,這個必然面臨大的突破。第二個是全球的綜合實力變化加劇了治理體系的大變革,傳統的發達國家和新興崛起的國家之間加大了博弈的力度,在制定新的投資經貿各種國際規則的時候,新興國家也要發聲,所以這之間博弈和較量是非常厲害的。第三個應該說經濟全球化在這幾年遭遇了低潮,從我們入世以後,毫無疑問是一輪大的快速上升期,現在應該說全球化的逆流導致全球的產業鏈面臨一些大的調整,確確實實區域化、內向化、近岸化這些特徵表現得越來越突出,將來全球一體化的態勢會逐步向區域一體化方向去過渡的。

  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主任盧延純: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先行示範區的樣板,過去40年深圳從小漁村變成了大都市,這是理論結合實踐由中國人自己走出的路,未來現代化我們如何走下去,仍需要探索一些新的路徑。但是無論如何在多個領域深化改革開放,我們都需要把環境成本計算到未來我們的發展之中,環境汙染在過去多年中已經讓我國付出了沉重代價,但通過監管不斷加強倒逼企業進行綠色化改革的路徑正在不斷顯現成效。未來在綠色發展引領下,我們在一系列發展問題中仍要堅持改革開放不能輕易改變,在雙循環中對於自力更生要更加重視,而在對外合作中要更多地將高科技的綠色發展合作分享給全球,引領綠色發展的整體趨勢。

  中國石油規劃總院成品油市場研究室主任仇玄:

  高質量發展不僅是產品一個方面,更體現在產業、企業發展過程中所體現的發展觀念,綠色發展理念必須深入企業發展的細胞中在未來的市場中才更有競爭力。另一方面就是要聚焦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多年來中國企業生產的大宗同質化產品為多,導致了產能過剩,競爭力逐漸降低。我國的原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原料首先多是進口,一些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化工產品也是依賴進口,在過去一段時間這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想著力解決的,但是需要時間沉澱。實際上,我們自己的企業應該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中對標國際企業的戰略,例如,看看巴斯福在中國怎麼做?做的是中國短缺的東西,別人替代不了,這才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

  隆眾資訊首席戰略官閆建濤:

  我國的基礎石化產品自給率在持續提升,但是一些產品仍需持續優化結構,包括化解產能過剩,還有降油增化、雙向提升等等。這裡也需要進行大規模的技術創新,在核心技術上要有重大突破,例如,非常規原油加工技術、清潔油品生產技術、鉀礦半生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新一代國產化離子膜技術等,距離國外水平還有相當差距。在未來技術水平搶佔制高點的情況下,需要加強海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解決我們自身資源不足問題的同時,通過專利技術輸出建立同資源國互惠互利的平臺,實現雙贏或者是多贏,讓我們的優勢企業抱團出海,惠及更多技術欠發達國家,通過專利、工程設計和軟體包裝模式,實現同資源國合作新路徑。蘇子開 採訪整理

相關焦點

  • 「雙循環」新格局下中國聚氨酯行業發展機遇在哪?看這裡!
    在11月13日舉行的2020中國聚氨酯行業發展論壇暨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第20次年會上,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秘書長呂國會說:「在此之前,中國聚氨酯工業協會年會更加注重聚氨酯行業的技術交流和溝通;而今以後,我們年會將會更多地解讀國家相關政策及其對聚氨酯行業的影響,以及聚氨酯行業及上下遊相關行業的發展趨勢。」
  • 【金龍杯】參賽選手王軍暢談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趨勢
    新一輪減產協議的實施,中美貿易爭端得到緩解,2019年全球石油化工行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主營業務收入12.4萬億美元,將配置煉油能力應為7.1億噸/年,以下是【金龍杯】參賽選手王軍對石油化工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我國石油化工行業生產總體平穩,市場供需穩定,主要經濟指標增長好於預期,行業整體效益延續較好態勢。
  • 雙循環新戰略: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催化劑
    雙循環新戰略對中國經濟社會帶來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能源和化工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能源問題還是人類發展的三大主題之一。雙循環新戰略對於我國能源化工產業的影響,值得系統深入地加以研究。行業媒體是觀察產業的第三隻眼,雙循環新戰略將帶來什麼影響,其中蘊藏著哪些機遇,產業又該如何抓住這些機遇?中國化工報社產業發展研究中心從三個層次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和闡釋。
  • 暢談雙循環下產業鏈 建言「十四五」布好局
    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峰會現場  11月21~22日,2020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峰會暨中國化工報理事會第16次年會在湖北枝江召開,來自政府主管部門、行業權威協會、著名科研院所、國內外知名企業、優秀化工園區的專家學者、企業家等300多人,相聚在美麗的長江之濱,以「構建雙循環新格局下的產業鏈供應鏈」為主題,研討雙循環新格局下產業鏈供應鏈的融通與賦能,為「十四五」布好局起好步建言獻策。
  • 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揭示創新應用下的新格局
    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揭示創新應用下的新格局 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揭示創新應用下的新格局 2020-12-11 14:16:45  來源:國聯資訊網在創新驅動下,我國發展跑出了「加速度」,創新浪也給我們帶來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如何更好的運用好創新應用,對於行業、產業的全面提升起到積極作用。對於重要的能源產業更是如此,如何全面提升石油石化行業汙染物防治技術的創新應用,推動行業實現綠色轉型發展?這關乎行業前進的步伐。12月16-18日山東東營召開的「2020年石油石化行業汙染防治技術研討會」上將揭開這一謎底。
  • 努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發展的「新格局」——來自萬華化學公司的...
    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能源產業、基礎原材料產業和支柱產業,站在即將進入「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的門檻上,如何構建符合行業實際的雙循環發展新格局,在建設世界石油和化學工業強國的新徵程中實現新跨越,是當今一代石油和化工人必須認真回答的時代課題。
  • 解碼雙循環新格局下高質量發展之道 華住劍指中高端
    著名經濟學家許小年、華住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季琦、華住集團總裁兼華住中國CEO金輝、華東地區頭部企業代表、數百名加盟商等出席大會,就區域酒店行業新趨勢和新格局展開探討和分享。在此次上海站上,華住創始人季琦則進一步深入解析了在「雙循環」的全新格局下,酒店業該如何審時度勢,結合自身優勢調整戰略,在堅守長期主義穿越經濟周期的同時,加速本土服務業的變革與創新。
  • 「雙循環」新格局下丹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論壇
    」新格局下丹東紡織服裝產業發展論壇暨防護紡織產業合作洽談會,在福瑞德酒店舉行。  來自國家和各省相關行業協會代表、丹東市相關部門以及200餘位紡織服裝企業家齊聚一堂,共享戰略機遇,共話美好願景,共商發展大計。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貿促會會長徐迎新在致辭中說,紡織行業是我國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
  • 2020能源年會 | 探索經濟雙循環下的能源科創未來
    活動期間,「2020年度能源科創金榜」同步揭曉,表彰行業內為科技創新做出突出貢獻的標杆企業。 在中美貿易戰、新冠疫情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黨中央提出了「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雙循環將是中國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也將深刻影響中國能源行業的發展。
  • 助力「雙循環」 促進新格局下高質量發展——2020年經貿熱點論壇...
    在論壇上,圍繞「新格局下的產業發展之道」,國家有關部委同志、知名經濟學者、行業協會負責人、科技領軍企業代表,共同探討新格局下政府、行業、企業各方如何形成合力、釋放潛力,應對各種風險與挑戰。
  • 2020年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時代將朝著...
    原標題:2020年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疫情時代將朝著五大方向發展   1、石油
  • 2020年中國石油化工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疫情時代將朝著...
    1、石油化工行業產業鏈分析:生產線長、涉及面廣,產品多石油化工是以石油和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石油產品和石油化工產品的加工工業。石油產品又稱油品,主要包括各種燃料油(汽油、煤油、柴油等)和潤滑油以及液化石油氣、石油焦碳、石蠟、瀝青等。
  • 嘉興市舉辦「在雙循環中構建嘉興時尚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交流會」
    嘉興市舉辦「在雙循環中構建嘉興時尚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交流會」來源:http://www.0573zsh.com 作者: 發布時間:2020-12-17 點擊次數:19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並在新發展格局下推動嘉興時尚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 2020年PPG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 2020年中國PPG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
    **-**年中國初級形狀的其他聚醚(39072090)進出口數據統計表  《2020年中國PPG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針對當前PPG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PPG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 品牌品質雙管齊下,國威酒業引領升級 ——雙循環新格局下國威酒業...
    (原標題:品牌品質雙管齊下,國威酒業引領升級 ——雙循環新格局下國威酒業並發年輕生命力)
  • 消息:《2020年中國加油站年度發展趨勢前瞻》發布
    2020年12月15日,由金聯創加油站服務中心、加油站發展促進聯盟主辦,重慶民營加油站商會、四川省石油製品行業協會協辦,為期四天的「2020中國加油站行業年終峰會暨品牌服務商交流展示」在重慶成功舉辦。
  • 碳中和目標下石油石化企業的實踐路徑
    在這種背景下,發展可再生能源也成為石油公司的不二選擇。在化石能源到新能源的過渡中,石油公司除了轉產低碳產品外,加快發展天然氣,促進天然氣與可再生能源電力的融合發展,積極發展海上風電項目,積極投身地熱、氫能等可再生能源,從油氣供應商向綜合能源供應商轉變,也是大勢所趨。「穩油增氣」下「減油增化」?
  • 萬達集團榮列「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銷售收入百強」第4位
    萬達集團榮列「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銷售收入百強」第4位,旗下三家公司喜獲佳榮12月10日—11日,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發展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民營企業銷售收入百強排序名單及分析報告
  • 尚福林:貫徹雙循環新格局要求 推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會議以「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徵程」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展望前沿趨勢。在此盛會上,金融界全程現場直擊報導,為投資者帶來最及時的監管思考以及業界聲音。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理事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主任尚福林發表主題演講。
  • 2020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發布 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位列前三甲
    會上發布了2020中國石油和化工企業500強排行榜、分行業百強企業排行榜及2020年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發展指數。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分別以28490.6億元、26539億元和7508億元的主營業務收入位列前三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