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天下父母心,桌球女皇鄧亞萍也是「普通人」:沒收兒子的手機;硬性改變兒子的興趣愛好,強制他學桌球。
天下的「虎媽」,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孩子卻真能體會到嗎?
【一、兒子與手機的故事】:
林瀚銘9歲開始打桌球,最好成績是北京青少年組第2名。去年年暑假,鄧亞萍決定把他送入河南省隊進行短期的專業集訓。
火車上,小林在用手機看比賽視頻,是自己喜歡的籃球(此處有伏筆)。
到了河南省隊宿舍,鄧亞萍像個天下的普通媽媽一樣,給兒子鋪床疊被,拜託教練下午就安排正常訓練。
她還用河南話交代兒子:到時候手機,今天完了咱就拿走。
手機這個東西包羅萬象,特別是一些短視頻、小笑話之類的,十幾秒就可以收穫一次歡笑。機器推薦方法,又總是把你喜歡的東西推到你的面前,時間一晃,幾個小時就沒了。能夠抵擋手機誘惑的,別說大人了,小孩當中估計得萬裡挑一。
《一代宗師》裡有一句名言:功夫,就是時間。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鄧亞萍和一個普通媽媽一樣,對於孩子使用手機,是有限制的。
【二、媽媽的遺憾,兒子來幫忙圓夢】:
跟拍的女記者問鄧亞萍:您原來也在這裡練習嗎?
鄧亞萍:我那時候都進不來(哈哈大笑),這是河南省隊,河南最高殿堂。真的,那時候特別羨慕他們,那館子~那條件~。
鄧亞萍說到這裡還搖了搖頭,神色黯然下來。回想起往事,她似乎還帶著心酸和遺憾。
鄧亞萍把兒子送進河南隊,也算是圓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吧。
【三、為什麼不讓兒子打籃球?媽媽吃過的虧太大,不想兒子走彎路】:
他自己喜歡籃球。確實是你希望他幹什麼,我覺得他籃球沒戲,我就打籃球根本不行。就是根本不行,身體條件不行,就因為這樣。記者,如果犧牲掉童年快樂的時光,您覺得也是值得的嗎?我覺得他已經有快樂的童年了,九歲才開始練球。你看看其他這些孩子。今天你們看的這些隊員。基本上都是56歲開始打球,很正常的了,我們那時候五歲開始打球是吧。他比別人多玩了四年了。已經有童年了。
鄧亞萍九歲就獲得全國業餘體校桌球賽的冠軍。見過她在隊中,技術意識均屬上乘。優秀運動隊來挑選運動員,鄧亞萍總是因為個子小而落選,她練得比誰都苦,終於把自己的劣勢轉化成了優勢。她的打法給對手一種心理優勢;這是和一個不惜命的亡命之徒在玩命啊,毫無取勝的希望。
林瀚銘身高不低,但也只是普通人的身高。搞體育的媽媽當然知道,打籃球的話,兒子身體條件太差。
小林在火車上,看著心愛的籃球。青春不能追夢揮汗,這一幕雖然有點令人難受,但鄧亞萍是正確的。
興趣是興趣,不能不顧現實的條件。事業是事業,謀定而後動。
人生的選擇,可能就那麼幾個關鍵點。鄧亞萍為兒子做出的抉擇,看似扼殺了孩子的天性興趣,其實她真是一位負責任的媽媽。
不久前的國乒奧運模擬賽,我們看到鄧亞萍作為解說嘉賓,神採奕奕、妙語如珠。沒想到臺下,她也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媽媽,為了兒子的成長,操碎了心。
可能要等到林瀚銘自己當父親的時候,才能夠體會媽媽鄧亞萍此時的心情吧。
可憐天下父母心,情深似海。可嘆兒女讀懂時,父母大多已經老了。
桌球網 胡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