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分析:女排為什麼沒讓我燃起來?

2020-10-06 清風講電競

原諒我可能是來唱一下反調,雖然我並不是中國女排的超級粉絲,但昨天在和一位女排超級粉絲深入溝通之後,我們的結論還是挺類似的:雖然感動的點有,但總體上還是比較平淡,有些許有些失望

下面的內容會比較長,但我覺得並不會無聊,也有很多深層次的內容分析,有乾貨也有共鳴,花了非常多時間整理內容和找圖片,如果覺得不錯的話,勞煩各位點個讚吧。

我們先簡單概括一下整部電影的脈絡:

  1. 郎平作為女排運動員的時光
  2. 郎平成為中國主教練之前,女排彷徨的時光
  3. 郎平成為主教練之後奪冠的時光

主要就是這三個階段,可以說郎平是作為核心人物貫穿整個電影系列,甚至中國傳奇教練之一陳忠和的存在感都要弱了很多,但讓我覺得最可惜的點兩個:

  1. 明明三個階段都有非常非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但由於篇幅關係每個部分的時長都不夠,都不足以說明這個時間點女排經歷了多少磨難,經歷了多少痛楚,最終奪冠,我一直很想看這三個部分分別出一部獨立電影的
  2. 這也是讓我最茫然的點:04年女排呢?

04年女排完成了驚天的讓二追三啊,雖然那時候我還小,但媒體的發展程度要遠遠高於郎平所處的五連冠時期,我相信04一代也能喚起不少人的回憶吧?

那也是一代人的青春啊!

讓二追三這種驚天壯舉在電影中就一句話帶過了?04年的老將好像也沒怎麼在電影中出境吧?(我印象不深刻)

一般來說一部體育類型,特別帶有國家情懷的電影,是很容易讓人「燃」起來的,因為我們中華兒女心裡都帶著深厚的民族精神,每次看到奧運奪冠時響起那國歌,我也是全身熱血沸騰,身為一個中國人,我很驕傲。

但看《奪冠》,原諒我並能怎麼「燃」起來,由於整個電影放了三個大部分,導致各個部分的時長都不夠,那麼處理起來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兩種方式:

  1. 將重心放在比賽的塑造上,畢竟體育賽事,最精彩,最熱血沸騰的部分就是比賽過程中;
  2. 將重心放在場下的人物塑造上,不走傳統熱血線,打感情牌。

但很可惜,上述兩條路線,我覺得《奪冠》都沒能完成得很好,我們一個一個來說。


一、感情塑造

我先從感情塑造開始講起,畢竟《奪冠》這部電影在我看來主要走的就是感情牌的路線。

整部電影讓我覺得最感動,也是我覺得塑造最好的部分是哪一部分?我覺得就是第一部分,郎平作為球員奪冠的故事。

很簡單,因為這裡是最燃的部分。

是說實話,你覺得飾演郎平的白浪長得好看嗎?

從整體五官,在到臉型,再到髮型,都是非常普通的大眾臉,但就是這樣一個長得不太好看的姑娘,卻讓我感受到了別樣的中國女排美。

18歲進入國家隊,深蹲沒到100公斤不許碰球。 「我18歲就進入國家隊了,大家都覺得我很順,卻沒有人注意我背後付出了多少。現在到這裡來,所有人的技術都比我好,除了比別人更加拼命,我還能做什麼?」

這就是最真實的女排寫照,或者說這就是運動員生命最真實的寫照,昏黃的球館,粗陋的設備,簡單的夥食,但就在這個破舊的球館裡,一堆本該是芳華正少的姑娘,卻幹著最苦最枯燥的事情,下面這種特色鏡頭給我留下了無比深刻的印象。

除開郎平這個運動員的塑造,另外一個讓我留下無比深刻印象的並不是另外一個主角陳忠和,而是老教練,由吳剛老師主演的袁偉民老先生。

「這些東西,機器可以計算出來嗎?」 「陪她發一萬次球。在你來之前她們這些老隊員已經發了五萬次六萬次球,唯一能讓你追上她們的就只有訓練,不斷地訓練。」 「人在年輕的時候最怕對不起自己,但只有到了年老的時候才會發現最對不起的,是別人」 「我們中國太落後了,我們太需要這個冠軍了!」

哪句話不是金句?所謂嚴師,並不是他們真的想要去「折磨」自己的學生,而是因為他們的內心充斥著最純粹的熱愛,所以才會奮不顧身,哪怕化身惡魔,哪怕與全世界為敵,他也要一定要完成自己的使命,這就是吳剛老師飾演的袁偉民老先生給我帶來最大的感動。

所以別說什麼體育賽事可以快樂,我從而覺得體育賽事是快樂的,這裡我也很想提問:為什麼電影後半段郎平在管理女排時,會說到快樂排球的理念?

你愛排球嗎?我覺得必須熱愛,不熱愛到瘋狂就不會讓自己陷入那種絕境般的訓練之中,但熱愛絕不是快樂。

我從未覺得體育賽事是什麼快樂的項目,籃球如此、排球如此,就算是我們年輕人最感興趣的電競也是如此,沒日沒夜的訓練,世界上只有那些偏執的瘋子才能站上頂峰,比如凌晨四點就已經開始訓練的科比,比如休賽期才是真正開始的詹姆斯,再比如電影中的郎平。

這些我覺得叫做熱愛,不叫做快樂

但後半段,由鞏俐開始主演的郎平主教練,卻沒有了吳剛那股味道,甚至鞏俐那過於漂亮的臉龐讓我有點出戲:

這也實在太美了……


雖然郎平教練在賽場上也不會對女排大吼大叫,但私底下訓練時原來是這麼溫柔的?

我們跳出劇情,從本質上進行分析,為什麼第一部分會讓我覺得非常精彩?因為矛盾點足夠強烈

教練和隊員之間的矛盾,教練和教練組內部的矛盾,中國女排和外部球隊的競爭矛盾,每一個矛盾都足夠強烈,在經歷了起承轉合之後,最終女排奪冠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熱血沸騰了,如果沒有矛盾,沒有這種恰到好處的民族情懷注入,整部電影又怎麼會讓我們覺得「燃」?

但後半段,就是讓我覺得:風平浪靜。

我個人想要看的矛盾點有哪些?

  1. 郎平帶領的美國隊贏了之後,全國一片罵聲,這時候郎平的心境是如何的?
  2. 郎平提出了非常大膽的改革方案,這個過程中的爭議又是如何抹平的?
  3. 在女排奪冠之前的低谷,女排面臨了多少困難,這個過程中教練和隊員的矛盾又是如何的?

上述三點其實電影中都有,但是篇幅都太小了,好吧你說第一點和第二點,畢竟是我國民眾,也是官方層面的東西,不方便過多去描繪,但第三點呢?我想問問大家:是郎平和袁偉民的衝突更精彩,還是郎平和朱婷之間的矛盾更精彩?

所以個人覺得為什麼後半段的感情牌沒能寫好,就是因為矛盾點實在是太弱了。

包括郎平和陳中和的之間的故事,就顯得很尷尬,兩人戀人不是戀人,知己的話塑造的關係有太單薄,反而顯得不上不下,看完電影我甚至在思考:陳忠和先生到底在電影後半段的作用是啥?

所以二人給我不上不下的關係,關鍵還是在於碰到的外部矛盾不夠強烈,導致陳中和先生在這個過程對於郎平的支持變得沒那麼深刻了。


二、比賽塑造

整部電影主要描繪的有三場比賽:世界賽中國vs日本,08年奧運會中國vs郎平帶隊的美國,16年中國vs巴西。

個人主要講講中日大戰和中巴大戰,純粹是個人意淫了:如果我是編劇,我會怎麼寫這場比賽。

總體來說,兩場比賽我覺得都不夠精彩,最該用力刻畫的部分卻草草帶過……本人也不是資深的排球迷,很多戰術跑位,隊員配合,專業名詞我也不是很熟悉,基本上所有排球知識都來自於動畫《排球少年》,顯然大多數觀看電影的觀眾可能連很多基本的排球知識都沒有,所以比賽本身不能講得太專業,比如中巴大戰最後採用的後排三號位戰術(簡稱後三),這個戰術《排球少年》裡也不是這個叫法,但有些大方向的東西,完全可以讓觀眾看明白,所以我會說說我是打算怎麼寫的:

1.中日大戰

雖然第一點我提到了郎平運動員生涯時的拍攝是最精彩的,但很可惜最後收尾的中日大戰部分我覺得做得並不算特別好:整場比賽不管是懸念的製造,還是過程的推進,我覺得都很一般。

那麼要如何營造中國女排獲勝過程的艱辛呢?

電影裡用的是隊員受傷,頂著腰傷也要給郎平爭取休息的時間,但我覺得還可以改進。

中國和日本之間很大的差別就在於兩種球風的不同:防守vs進攻

  • 由於日本女排普遍身高較矮,所以電影裡也介紹到了,日本女排的韌勁很強,怎麼都不會讓球落地,因為主打的防守反擊。
  • 中國女排普遍身高更高,更別說擁有郎平這樣賽場上的大殺器,所以主打的就是發球+扣殺破壞對面的防守陣型

那這兩種理念的碰撞不難塑造吧?你日本喜歡打防守,我就用更強的進攻破壞你的防守,你日本的韌勁很足,那我中國就用韌勁更足的進攻持續破壞,哪怕腰傷了,哪怕扣球扣到體力都到盡頭了,但比拼韌勁,我中國姑娘怎麼會輸給你們?

通過這樣兩種偏執的韌勁對抗,是不是會好一些?


2.中巴大戰

巴西和日本又是截然不同的兩種球風了,從電影中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巴西女排不管是身高體型力量都比中國女排要強太多了,當然2016年巴西女排是全方面的強,但電影篇幅有限,我們不能把巴西防守的內容也納入進來,所以主要塑造進攻。

但中國女排也不是主打防守策略,因此我們就可以這樣描繪:團隊配合 vs 進攻大炮

巴西擁有極強的主攻扣球手,還擁有兩名世界最頂尖的副攻,三門大炮會不斷轟向中國隊的防守禁區,但防守不只是依靠隊員們一個一個去把扣殺的球接起來,攔網可以阻攔球的方向,防守球員也可以站在固定的防守範圍去預判球的位置,哪怕接起來的球不好,也可以通過吊球、二次進攻等手段打斷對方的進攻節奏,防守並不只單兵作戰,防守是一個系統,通過更加團隊的打法,哪怕球員個人實力在巴西女排之下,也能夠通過配合贏得勝利。


類似用這種觀眾也能看懂的手法去描繪比賽,比賽本身是不是會精彩得多?

總體而言吧,女排給我的感覺是可惜,明明可以排成一二三甚至四部單獨電影,卻濃縮在了一部電影之中,所以導致各個部分的內容都不夠充實,想表達的點太多,有些忌諱的點不方便多去描繪,所以導致了矛盾點不夠激烈,主線有些不明確,比賽本身塑造得也不是太好,就讓我覺得除了開頭,剩下的部分都有些風平浪靜。

但還是很感謝相關製作方吧,疫情期間我們等待了那麼久,跌跌撞撞這部電影終究還是上映了,希望能喚回那些排球迷曾經的青春吧

相關焦點

  • 這個國慶,這個2020,註定被《奪冠》燃起來!
    或者,先說說我的感受吧。 因為,我還是很愛這部《奪冠》的。 沒辦法,這可能就是中二少年的魂吧! 從小就看各種熱血少年漫長大,也一直會被「努力就會成功,弱小戰勝強大」的熱血故事所感動。
  • 女排燃了全世界,這還不叫中國頂流
    我已經能想像到我老爸坐在電影院,內心激動得像個年輕人一樣叫囂:爺青回!45天,我能力不行,我……一堆藉口,袁指導沒說話,沒辦法,這個年輕人就這樣成了中國女排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李現飾演的體委幹事帶來了美國的最新消息:他們用計算機分析,幾乎透徹得了解每一個女排隊員的技術特點,甚至更了解袁指導。
  • 超燃!《奪冠》票房破億,女排奪冠向教育扣出了什麼「球」?
    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重溫中國女排精神,燃翻無數人影片以郎平重回女排漳州訓練基地的回憶視角,串聯起1980年代女排的拼搏訓練和比賽場景。通過四場不同年代的大賽,讓我們看到了女排激情燃燒的歲月。
  • 看完《奪冠》,我終於知道中國女排為什麼這麼牛逼了
    《奪冠》讓我覺得燃的,不止中國女排的榮耀,>於是,每個姑娘都拿血肉在搏:手扎進木刺,拔出來繼續練;被球砸倒在地,爬起來繼續練沒人看好她們。郎平看不下去,問她:你為什麼打排球?「為我爸媽。」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視頻。小女孩被推了一把,轉頭對大人說:我還沒有準備好。
  • 深度分析:中國女排東京周期對手,塞爾維亞戰術跑動及數據分析
    深度分析:中國女排東京周期對手,塞爾維亞戰術跑動及數據分析 作者:渣渣 塞爾維亞女排自從裡約奧運會周期就開始崛起,憑藉博斯科維奇、米哈伊諾維奇、拉西奇等眾多名將的崛起,塞爾維亞女排也成為了當今女子排壇最優秀的球隊之一。
  • 深度分析:中國女排東京周期對手,塞爾維亞戰術跑動及數據分析
    深度分析:中國女排東京周期對手,塞爾維亞戰術跑動及數據分析作者:渣渣在東京奧運周期,塞爾維亞女排更加是獲得了世錦賽冠軍,而且她們決賽擊敗的還是強悍的義大利女排。塞爾維亞的打法非常的歐洲化,戰術跑動基本沒有眼花繚亂的跑動,但是節奏也不會被對手輕易打亂,此前中國女排對陣塞爾維亞女排的戰績一直不錯,但是那都是以前的塞爾維亞,這個周期我們與塞爾維亞真正的交手沒有幾次,相信一旦遇到肯定會是苦戰。下面就以世錦賽決賽塞爾維亞與義大利的交手比賽為參考,具體分析一下塞爾維亞的戰術跑動和每輪的特點。
  • 深度分析:塞爾維亞女排的幾大攻防核心的技戰術特點
    深度分析:塞爾維亞女排的幾大攻防核心的技戰術特點
  • 大賽前瞻:率先亮相,天津女排全錦賽陣容深度分析
    由於其她隊伍參賽陣容尚不明朗,無法進行具體的橫向對比分析,我們今天只簡單解析一下天津女排的全錦賽陣容。 複賽與遼寧、廣東、八一同組,3:0贏了廣東,但0:3輸給遼寧,沒能進入四強。在5-8名排位賽中,3:1勝了浙江,3:2勝了江蘇,最終獲得全錦賽第五名。導致天津女排2019年全錦賽四強不入的原因主要是:
  • 深度分析:世界上最高的女排球員,她們曾是中國女排的最大勁敵
    不同的兩個位置,在我看來,體現出加莫娃不同尋常的「全面」,回顧其國家隊的生涯,從她擔任的不同角色,我們也能分析出她的成長軌跡,究竟哪個位置更適合她呢?所以這類戰術球並不適合加莫娃,而且俄羅斯女排的傳統調整強攻是打四號位高球或後二、後三的進攻,所以無論是加莫娃本人也好,還是俄羅斯女排那幾個奧運周期的整體打法也好,都註定加莫娃在主攻上能取得巨大成功,但在正牌接應的位置上,至少她還沒完全適應和勝任,可以說在北京奧運會上,讓加莫娃打接應,索科洛娃打主攻和高迪娜,阿塔莫諾娃的輪換使用等排兵布陣是一個敗筆。
  • 《奪冠》最燃的並不是奪冠本身,而是傳承的女排精神
    前者獻給演員和女排姑娘,後者送給導演陳可辛以及他主導的略顯冗長的故事。口碑上冰與火的碰撞,延續著電影超燃的氛圍。從《中國女排》到《奪冠》,就像影片更名的操作一樣,有人發出疑問:這個時代,我們到底還需要「女排精神」嗎?
  • 我沒看過中國女排,但《奪冠》把我看哭了
    作為一個不是很愛運動的肥宅少年,我個人其實對體育不是很感興趣。老實來講,我到現在為止,還沒有完整的看過中國女排的比賽。所以由女排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奪冠》,我也是一拖再拖,生怕產生不了共鳴,一直拖到現在才剛剛看完。看完電影後,我就真想抽自己一耳光。
  • 深度分析!到底是誰偷走了江蘇女排的全錦賽冠軍?
    深度分析!到底是誰偷走了江蘇女排的全錦賽冠軍?天津女排在決賽中很輕鬆的戰勝了山東女排,有人說是因為孫杰受傷才導致山東女排丟冠軍的,可是從比分上看,這種差距真不是某一個球員可以改變的,如果一個球員能將一支球隊提升麼多的實力,河南女排早就不是八強不不入的弱旅了(朱婷都不能把河南女排帶進聯賽八強),孫杰的能力肯定不如朱婷,你們說是不是
  • 《奪冠》——燃,女排精彩,永不過時
    2008年北京奧運會,作為主場,中國女排失利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從此中國女排接連失利,輝煌褪去,沉寂良久,讓國人不禁對女排失去信心。2013年,郎平被任命為女排國家隊主教練,2016年帶領新一代女排獲得裡約奧運會冠軍,這是我們12年再次奪冠重回排球之巔的時刻。女排精神,永不放棄,永不言敗,傳承著一代又一代。
  • 終於明白為什麼朱婷能取代惠若琪成女排核心,看了分析,豁然開朗
    終於明白為什麼朱婷能取代惠若琪成女排核心,看了分析,豁然開朗。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球隊的核心必須威望和實力並存,威望是過去成績的體現,實力是現在能力的體現。以朱婷與惠若琪說明。從13年到16年奧運會前,惠若琪憑藉入隊時間長,有一定威望,實力也有。
  • 中國女排《奪冠》,燃!
    ,女排負。但那一代女排訓練之艱苦,之刻苦,之永不言棄,已躍然銀幕。郎平和那一代中國女排在那一刻所經歷過的掙扎,令人心疼。為了演好郎指導,53歲的鞏俐不僅每天訓練排球,和女排運動員們深度接觸,還提前數月前往女排訓練基地和比賽現場,貼身觀摩。
  • 終於明白為什麼球迷希望吳夢潔參加女排集訓,看了分析,茅塞頓開
    終於明白為什麼球迷希望吳夢潔參加女排集訓,看了分析,茅塞頓開。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吳夢潔2002年出生的,身體非常輕盈,身高191,完全可以調進國家隊封閉集訓。今年沒什麼比賽,這一年多封閉集訓,在國家隊好好打磨。
  • 終於明白為什麼江蘇女排不看重八強賽分組,看完分析,豁然開朗
    終於明白為什麼江蘇女排不看重八強賽分組,看完分析,豁然開朗 2020-11-26 11:17  三十年哈斯菲爾德球迷
  • 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女排總能輕鬆戰勝土耳其,看完分析,豁然開朗
    終於明白為什麼中國女排總能輕鬆戰勝土耳其,看完分析,豁然開朗。網友熱議一針見血地指出:回顧了好幾場中土大戰,土耳其為何一遇到中國隊就潰不成軍,但一點都不怕歐美強隊,面對中國隊,他們輸到哪個技術環節?而土耳其的攻手也就表弟有一定的強攻能力,但也沒辦法支撐起整個隊伍的進攻,何況她的失誤也不少。奧預賽第三局土耳其不得不換上最強攻擊組合,表弟和博斯同時上場,但這個組合土耳其的一傳和防守最弱,巴拉丁和阿克孜幾乎是兩人接一傳,而表弟和博斯的進攻也沒怎麼發揮出來,尤其是博斯,幾乎完全被抑制了。還有一點就是自失控制。
  • 《奪冠》很燃,但鞏俐這句話更令我觸動
    電影選取了三場比賽的前後,串聯起女排精神的過去和現在,但沒有一味停留在勵志、煽情和燃的層面,而是呈現出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廣闊的價值討論。鞏俐飾演的中年郎平,在歷經了女排的風光和落寞之後,這樣解釋:「曾經一位外國記者問我,你們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看重一場排球比賽的輸贏呢。我說,因為我們的內心還不夠強大,等有一天我們內心強大了,我們就不會把贏,作為比賽的唯一價值。」這句話是整場電影最觸動我的一句話。
  • 深度:分析奧運會延期對於中國女排的利與弊
    延期會讓很多運動員需要重新制定計劃,對於我們的中國女排來說,延期肯定會存在不同程度的利弊,以下會從自身及各競爭隊伍之間分析一下。根本國際慣例及中國女排的特點,中國女排另外七人應該是主攻2人,副攻2人,接應1人,自由人1人。二傳1人。不過有時些隊伍會帶3主攻3接應,但2019整年的比賽中,中國女排都是安排2接應,所以惟下的分析就按照陣容4主攻2接應的方式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