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外號臥龍先生,其實和龍沒有半點關係,真實的原因是這樣

2020-12-11 騰訊網

諸葛亮,人稱臥龍,但是這個臥龍和龍到底有什麼關係呢?因為龍作為一種吉祥物,也是比喻一個人很有才能,但是諸葛亮的臥龍美稱,和真龍其實真的沒有什麼關係。

諸葛亮身世探索

在小說中,徐庶把諸葛亮介紹給劉備時有詳細的描述諸葛亮身世和來歷: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岡,名臥龍岡,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諸葛亮(電視劇陸毅飾演)

這一段對話我們可以得到關於諸葛亮的這些信息:諸葛亮的身世,諸葛亮也叫諸葛孔明,琅琊人,祖父諸葛豐是司隸校尉,父親諸葛珪早逝,後跟隨叔父諸葛玄在荊州長大,諸葛玄死後,諸葛亮與弟弟諸葛均在南陽種地為生。諸葛亮乃絕代奇才,徐庶高度評價諸葛亮的才能。諸葛亮的臥龍稱號來歷:因諸葛亮所居之地有一崗名叫臥龍崗,因此自己取了個名字「臥龍先生」。

諸葛亮的「臥龍」外號來源於「臥龍崗」這個地名,是先有臥龍崗,而後有「臥龍先生」,並不是諸葛亮號臥龍先生,這個崗才叫臥龍崗,很多文章裡面都弄反了。「臥龍先生」是諸葛亮的「道號」,小說中大家覺得很神秘的一個人司馬徽「道號」水鏡先生。

了解什麼是道號

道號即道士的尊號,一般的道號都是「某某子」或者「某某道人」、「某某山人」、「某某散人」、「某某先生」等。諸葛亮和司馬徽的道號以「先生」格式。

由於「先生」也有老師、師父之意,給人一種錯覺,實際上諸葛亮和司馬徽道號中的「先生」只是道號裡面的一種通用形式,沒有實際意義。比如司馬徽還可以叫「草廬先生、綠水先生、茅屋先生」等,而諸葛亮還可以叫「臥虎先生、飛龍先生、神龜先生」等。

諸葛亮「臥龍」稱號與才華對應

在小說中,司馬徽稱諸葛亮為「伏龍」,其實是對諸葛亮才能的一種肯定,對諸葛亮能力的讚賞,與諸葛亮的道號「臥龍」相呼應只是一種巧合。而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當然也不能起太寒酸的名字,以「臥龍崗」地名而得道號「臥龍先生」,體現這個地方人傑地靈。道家講究上風上水,也就是好的地方才能誕生好的人才,同理,好的隱士也會選擇好的地方居住,這和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相呼應。

劉備去拜訪諸葛亮時就讚嘆過隆中的山水,果然是神仙住的地方。因為諸葛亮本身很有才華,所以「臥龍」除了作為他的道號,還作為對他才華的讚美,他就像一條臥龍一樣,潛龍在淵,一遇風雲變化龍,只要時機成熟,就能遨遊九霄。

人們把諸葛亮比作臥龍,正好也和諸葛亮的道號「臥龍先生」重合,這只是一個巧合。前面說了諸葛亮的道號因地名「臥龍崗」而得名,而司馬徽稱諸葛亮為「伏龍」,雖然伏龍和臥龍意思都一樣,但是「伏龍」重在讚揚諸葛亮的才能;而諸葛亮的朋友和所居住附近的村民稱諸葛亮「臥龍先生」則是稱呼諸葛亮的「道號」。

諸葛亮的道號和別人對他的美稱都是「臥龍」,所以很多人乾脆說臥龍崗是因為諸葛亮而得名,這是弄反了。諸葛亮本來也可以道號「惡龍先生、潛龍先生或者天龍先生」等等,對此你怎麼看?歡迎討論和關注,閒娛三國故事![陸柏熺「xī」讀三國第59期]

相關焦點

  • 諸葛亮外號是臥龍,龐統的外號為鳳雛,那麼司馬懿的外號是什麼?
    影像話劇中的諸葛亮但這部名著僅僅只是演義,而不是正史,雖然是基於歷史而創作的,但還是有些不和史實的,比如說周瑜其實比諸葛亮活得還久,再比如說諸葛亮唱空城計的時候,司馬懿還不是主帥等等,所以這本名著是出了名的「七分真三分假」。不過既然說到了三國,諸葛亮就不能不提,因為作為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自帶「主角」光環的,江湖人送外號「臥龍」。
  • 諸葛亮號稱臥龍!龐統號稱鳳雛,那你們知道司馬懿的稱號是啥嗎?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文中塑造了一大批英雄豪傑,諸如:諸葛亮,劉備,曹操、趙雲等,那麼他們有外號嗎?答案是肯定的,趙雲的外號大家都很熟悉了,「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白皮將軍」,這些都是他的外號。
  • 諸葛亮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姜維是幼麒,而司馬懿的稱號是啥?
    例如,魏國曹操最推崇的謀士就是郭嘉了,郭嘉雖然年輕,但是他的計謀確實是天下無雙,吳國的孫權最欣賞的謀士就是周瑜了,周瑜不僅相貌堂堂,而且才華橫溢,而蜀國的劉備更是運氣很好,水鏡先生筆下的四大謀士三個都在他的手下,他們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幼麒姜維,和冢虎司馬懿。
  • 諸葛亮出山前,在臥龍崗修煉哪些本領?沒有寸功,讓劉備垂涎三尺
    諸葛亮出山前,在臥龍崗修煉哪些本領?沒有寸功,讓劉備垂涎三尺在古今聰明人中,諸葛亮能排到前三名。尤其通過羅貫中的神來之筆的描述,這位諸葛先生在歷史上留下「多智近妖」的印象。對於普通人來說,他簡直就是神人。諸葛亮屢屢創造奇蹟,他是怎麼做到的?
  • 臥龍鳳雛怎麼來的?為何鳳雛龐統成就不如諸葛亮?
    臥龍鳳雛想必大家都知道吧,我說的當然不是下面這兩位,而是正兒八經三國裡的人物。前兩天我問朋友你知道三國裡臥龍鳳雛不,他說臥龍是諸葛亮,鳳雛是周瑜。也有人以為臥龍鳳雛這兩個名頭是水鏡先生取得。我……行吧,這期寫作素材~其實臥龍鳳雛並不是水鏡先生取得,而是龐德公,包括水鏡先生這個屬於司馬微的名頭,也是龐德公取的。龐德公是何人呢?他是龐統的伯父,兒子龐山民娶了諸葛亮的二姐。這關係能看出個所以然了吧。
  • 臥龍先生諸葛亮的傳奇人生
    「功蓋分三國,各成八陣圖」的臥龍先生諸葛亮經典瞬間一、隆中對建安十二年(207年),劉備三顧茅廬
  • 臥龍冢虎之戰,諸葛亮輸給司馬懿,原因究竟是什麼?
    在三國當中有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不過令後世感到奇怪的是,劉皇叔既有臥龍亦有鳳雛,最終還是丟了天下,相信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諸葛亮與司馬懿之間的對決,這兩個人的對決決定了蜀國最終走向,那麼諸葛亮為什麼會輸給司馬懿?諸葛亮號稱臥龍,未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這樣洞察局勢的眼光,在三國當中無人能夠出其左右。
  • 劉備三請諸葛亮,是什麼理由讓臥龍先生心甘情願下山
    其實劉備並沒有資格爭奪天下,漢獻帝劉協雖然只是傀儡,但是劉姓皇族比如劉璋一類依然還手握重兵,他們才是真正的嫡系黃孫,而劉備只是祖上是嫡系黃孫,到了劉備一代只是遠房旁系而已,像劉備這樣的旁系皇族可能有幾萬甚至幾十萬,他們跟普通老百姓已經沒有區別,但是劉備離開這個身份,他在別人眼裡就是一文不值,這就是劉備為什麼與人見面,首先就長篇大論說自己是皇室宗親,說白了就是往自己臉上貼金。
  • 劉備病逝後,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總打敗仗?姜維一語中的!
    水鏡先生說得好:「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三國裡劉備可是把諸葛亮和龐統都收入麾下了,一龍一鳳,不亦樂乎。劉備死前諸葛亮輔佐得盡心竭力,勝仗可是一個接一個,大有奪取天下之意。但劉備死後,蜀國打仗卻不盡人意。莫非水鏡先生說錯了?還是像坊間傳言那樣諸葛亮的魂跟著劉備的死走了?
  • 諸葛亮和龐統,一個稱臥龍,一個叫鳳雛,卻不知司馬懿的綽號更牛
    例如,諸葛亮稱臥龍,龐統叫鳳雛。這是三國時期最著名的兩個謀士,因此就有那麼一句話叫「臥龍鳳雛得其一者可安天下」。先說諸葛亮,小時候讀《三國演義》,覺得諸葛亮就是神,「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武侯,自晉時被人稱道,司馬氏常拿臣子與諸葛先生比較,但還覺大不如,千百年來無數人敬仰的這麼一個人物,詩聖為他頂禮膜拜,「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世人往往不知
    在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備與水鏡先生相遇,二人就在草廬當中促膝長談。水鏡先生得知劉備一心想要興復漢室,無奈身邊沒有得力的謀士可用,直到現在還一事無成。此時水鏡先生就指點劉備,「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定安天下?其實司馬徽還說了4字,點破劉備失敗原因
    說司馬徽或許很多人會感到陌生,但是說水鏡先生,那應該就比較熟悉了。水鏡先生是一個知曉兵法,道術的老先生,座下有三名徒弟大家都十分的熟悉,分別是諸葛亮,龐統,徐庶。水鏡先生就如同春秋戰國時的鬼谷子一樣,雖然不出山,但是依然可以左右天下大勢。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兩句
    他們中最為出名的大約就是標題中那兩位「臥龍」與「鳳雛」了。其實,他們二人就是諸葛亮與龐統。而這二人都是水鏡先生給劉備物色的軍師。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劉備的形象一直是比較老實本分的。然而其實真正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男人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乖巧」,反而一直在心中打著自己的算盤。直到他憑藉劉璋對自己的信任,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益州,他精於算計的本性才暴露無遺。
  • 臥龍崗中的小書童,最後竟是拯救漢朝的英雄,這一切離不開諸葛亮
    經徐庶介紹,在臥龍崗中,有一奇人名叫諸葛亮。說要是有人能得到他,就能得天下,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三顧茅廬,不過兩次都被諸葛亮的書童給攔下了。其實諸葛亮早就猜到劉備會來請他,這樣做就是來測試下劉備的為人。再有一點就是考驗劉備的心性,是不是值得自己託付的人。最重要一點應該也有點私心吧,我堂堂諸葛神人豈能讓你一次就請得到。
  • 《出師表》騙了你:諸葛亮是正經官二代,甚至有可能是皇帝的小號
    提起諸葛亮,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他的神機妙算、聰明才智、忠心耿耿都是聞名古今的典範,但對於諸葛亮的身世,我們卻知之甚少,其實劉備身邊的人,就數諸葛亮的來歷最為神秘……
  • 號稱臥龍的諸葛亮,為何三顧茅廬的是劉備,而不是曹操和孫權呢?
    《三國演義》中,劉備的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被譽為一段佳話,充分展示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同樣的也說明,諸葛亮恃才自傲、寄貨可居,不願意隨隨便便的就把自己給賣了。自稱臥龍,又常以管仲、樂毅自居,不是一般人還真不敢這麼稱呼自己。
  • 歷史上真實的劉備與諸葛亮關係
    劉備三顧茅廬得臥龍諸葛孔明,這段歷史求賢若渴的佳話,也成為了後代君王和臣子為之稱頌的經典;但如果說歷史上沒有所謂的三顧茅廬,那麼也許,許多人對這對君臣的關係就又是另一番看法。而歷史中的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其實沒有《三國演義》裡那麼要好,劉備也並不是啥事都聽諸葛亮的,其實劉備領兵打仗的本領經驗是一點都不比諸葛亮差,反而是諸葛亮在劉備身邊學到了許多實戰的經驗和技巧,這才有後來的諸葛亮七出祁山的軍事成就。那麼歷史中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 還原一個真實的諸葛亮
    但真實的諸葛亮與街頭說書和小說演義中的形象大大不同,經過上千年流傳,諸葛亮被中國民間老百姓大大神話了。24史之一的《三國志》曾經評價諸葛孔明 「長於治戎 ,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 文字意思是諸葛亮善於治軍,但運籌帷幄,出謀劃策,帶領大家打仗不是他所擅長的。 但是歷史上的諸葛亮卻連年徵戰,耗盡了蜀國的國力。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真實的歷史上,龐統的能力如何?
    導語說起三國人物,「鳳雛」龐統,是一個不得不說的名字,與諸葛亮、司馬懿、周瑜齊名。諸葛亮和龐統,同是羅貫中小說《三國演義》中的頂尖謀士,並稱為一「龍」一「鳳」。三國時大隱士司馬徽曾誇讚說:「伏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
  • 「草船借箭」的主人公是孫權,與諸葛亮和周瑜都毫無關係
    但是,許多人不了解常識,將《三國演義》中的小說情節,認為是真實的歷史。 實際上,真實的歷史並不是《三國演義》中描繪的那樣。 就比方說上文的關羽單刀赴會,真實歷史上的關羽在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至汝南投奔的劉備,所謂的過五關斬六將其實是不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