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歷史書有1000多頁,只記載了400年左右的美國歷史。這本歷史書裡,開篇從美洲原始居民講起,重點講述了1776年到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的過程,獨立戰爭的勝利,標誌了美國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從此走上了強國的發展道路。
美國的歷史我們並不感興趣,感興趣的是,在這本1000頁得教科書裡,有20頁提到了中國的歷史。作為中國人,我們好奇的是:美國人是怎麼在這短短20頁內容了裡記錄我們的?看完美國的歷史書,才發現美國的書裡記載了六個人物,這六個人物,全都是曾經響噹噹的名人。
今天咱們就看看美國歷史書上記載了中國歷史的什麼人。
孔子
孔子是第一個被美國歷史教科書紀錄的中國人,他的身份自然是著名的教育學家。雖然孔子的儒家思想對西方影響較小,但是依然被美國歷史記載,可見世界對孔子的影響有多麼看重。
孔子被世界稱為「孔聖人」,用歷史上的話來說,就是孔子已經達到了最完美的境界。孔子的德高望重和大智慧,舉世共睹。
孔子最重要的成就,不是教育也不是政治,而是他開創了完整的,延續千年的【道德體系】,主張「仁」「禮」,他希望以德治家,以德治國,以禮待人。這個思想,在我們中華民族延續了上千年,所以我們國家才有「禮儀之都」的國際稱號,這個稱號的來歷還真的要多虧孔子的仁禮思想。
孔子的思想主要影響亞洲文化,但是如果你仔細學習西方文化是,你會發現近代的西方也在學習孔子的禮治思想,所以孔子的思想經過上千年幾百個國家的實踐,到現在都不過時。
可是這裡我們要提一點,美國雖然在學習孔子的治國待人理念,但是有一點卻到現在為止都沒學明白,那就是「重義輕利」,在這件事上,我們中國比世界各國都做得要好。
秦始皇
提到能記錄到西方歷史的中國歷史名人,那怎麼能少得了秦始皇?秦始皇在美國人眼裡,舉一個直觀的例子:就如同華盛頓一樣!華盛頓統一了美利堅,秦始皇統一了華夏文明,還要比華盛頓早2000年。
這種千秋霸業,是世界上各個國家都望塵莫及的。這就是為什麼美國好萊塢一旦拍科幻題材的中國歷史片,秦始皇總得出個場,比如《木乃伊》系列,秦始皇的陵墓就代表了中國的歷史寶藏。
秦始皇用了10年的時間,兼併6國,於公元前221年開創帝業。秦始皇有多霸氣?我們用一件事來形容。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各個國家的首領是以「王」自居的,比如趙王燕王什麼的,秦王一統江山後,「王」這個稱呼都已經配不上他的豐功偉績了,於是才出現了「皇帝」這個稱呼,從秦王變成了秦始皇!
而且「朕」這個自稱,也是從秦始皇執政開始的。秦始皇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首屈一指的梟雄,而且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沒有秦始皇,就沒有中原的統一。
他也是爭議最多的一個歷史人物,有人認為他殘暴專制,焚書坑儒就是一個敗筆。可是隨著歷史真相一點點被解開,秦始皇身上的汙點已經漸漸消去,人們才意識到:這樣一位千古帝王,所做的事情都是值得的。
漢武帝
美國歷史一種記載了4位中國的帝王,除了剛才說到的秦始皇,這一位也是歷史大咖:漢武帝!
作為西漢的第七位皇帝,漢武帝開創了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版圖:東並朝鮮,南誅百越、西俞蔥嶺。
漢武帝聽從了董仲舒的建議,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方面也體現了我們剛才提到的孔子地位有多高)。這僅僅是漢武帝在治國上的表現,他對於世界來說,有一項註定會被永久銘記的貢獻:開創絲綢之路!
在漢武帝之前,無論中國版圖有多大或者多小,基本上都是在東南亞板塊上活動。而在交通極為不便利的古代,漢武帝就派張騫打通了絲綢之路。以長安(西安)為起點,途徑甘肅、新疆,直達中亞、西亞,並且連接地中海各國。
絲綢之路最初的目的只是把中原的絲綢,交易到其他國家。那時候羅馬帝國的國王皇后,也穿著中國出口的絲綢接見中國的使者。這條絲綢之路不僅把中國絲綢運輸到了全世界,同時也是第一個打通遠距離貿易的重要交易渠道。完全可以這樣說:中國的出口業務還真的是漢武帝開創的!
李世民和武則天
李世民和武則天是同一時代的人物所以我們就放在一起介紹。這兩人大家非常熟悉了,一個是李世民開創貞觀之治,大唐盛世從此吸引了全世界羨慕的眼光。那時候的大唐,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這裡我們說一個小小的冷知識:知道為什麼唐朝以胖為美嗎?
因為家家戶戶都有錢了,想吃什麼吃什麼,溫飽解決了,人們開始都變得胖乎乎了,所以就出了「以胖為美」,其實跟一種炫耀的手段差不多。
在西方人的眼裡,當初的大唐盛世,是所有人的夢境一般的存在,讓人們無比嚮往。因為此時此刻,當我們還在舉杯共度良宵的時候,西方還戰爭不斷呢。
武則天被列入教科書,主要還是由於這個角色的特殊性:畢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在美國人眼裡,武則天的地位其實超出了政治能力,和英國女王一般,是一個民族的符號和象徵。而且美國人崇尚「男女平等」,既然都列入了這麼多男性角色了,不列一個女性角色好像也不太合適,這也體現了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
在李世民和武則天存在的唐朝,那種開放和自由的精神,一直都是西方所嚮往的。
鄭和
鄭和出現在美國教科書上,顯得有一些違和,畢竟他的貢獻和以上5位大佬比起來就相形見絀哦了,而且鄭和本是太監的身份,按理來說也沒資格入選名人堂。鄭和之所以被美國歷史記錄,是因為他7次下西洋的經歷,比哥倫布還要早半個世紀。而且鄭和下西洋的規模,也是世界範圍內有史以來最大的。
鄭和被寫進美國教科書,其實也一方面象徵了美國的探險精神。
以上就是六位進入美國歷史教科書的中國名人,那麼問題來了:你還記得中國的歷史書上是怎麼描述美國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