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學習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在三年級下冊要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在做面積的題型時,還會出現周長和面積相結合的題目和問題,所以我們在做題時要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結合起來。
一、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長方形的長=周長÷2-寬
長方形的寬=周長÷2-長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正方形的邊長=周長÷4
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長方形的長=面積÷寬
長方形的寬=面積÷長
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
三、面積單位之前的進率和單位換算
本學期學到的常用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每相鄰兩個面積單位之前的進率是100。
單位換算的口訣:
大單位換小單位,加上0,進率有幾個0就加上幾個0;小單位換大單位,去掉0,進率有幾個0就去掉幾個0。
四、需掌握題型
解決問題時,要注意:題中所給的條件單位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要先換成相同單位再計算;給得數加單位時要看清算的是邊長、周長還是面積,不要加錯單位。
例題:
1、有一個長方形,長是20釐米,寬是16釐米,在這個長方形中剪去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剩下的是什麼圖形?面積是多少?
解析:做這類題時記住,只要是在長方形裡剪去一個正方形,那麼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長方形的寬。對於剩下的圖形來說,原長方形的寬就是它的長,原長方形的長和寬的差就是它的寬。
解:正方形的面積:16×16=256(平方釐米)
剩下圖形寬:20-16=4(釐米)
剩下的圖形是長方形
它的面積是:16×4=64(平方釐米)
2、學校有一個正方形的花池,它的周長是48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解析:要求正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邊長,但是題中沒有,只給出了周長,所以要先用周長求出邊長,再用邊長求出面積。
解:正方形的邊長:48÷4=12(米)
面積:12×12=144(平方米)
3、用一根鐵絲可以正好圍成一個長8分米,寬6分米的長方形,如果用這根鐵絲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解析:因為是用同樣長度的鐵絲圍成兩個不同的圖形,所以圍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相等。先算出長方形的周長,就是正方形的周長,再用周長算出正方形的邊長,就可以求出它的面積了。
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
(8+6)×2=28(分米)
正方形的邊長:28÷4=7(分米)
正方形的面積:7×7=49(平方分米)
4、教室裡有一面牆,長7米,寬3米,牆上有兩個大小一樣的長方形窗戶,長2米,寬1米。現在要粉刷這面牆,粉刷的面積是多少?
解析:粉刷的面積不包括窗戶的面積,所以要分別求出牆的面積和窗戶的總面積,它們的差就是要粉刷的面積。
解:牆的面積:7×3=21(平方米)
兩個窗戶的面積:2×1×2=4(平方米)
要粉刷的面積:21-4=17(平方米)
5、一輛灑水車每分鐘能行駛30米,灑水的寬度是6米,如果行駛15分鐘,灑水的面積有多大?
解析:在這道題中,灑水的面積是一個長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長就是灑水車走的路程,寬就是灑水的寬度。有兩種方法可以解答,第一種,先算灑水車一分鐘灑水的面積,再算15分鐘灑水的總面積。第二種,先算15分鐘能走多遠,也就是灑水的那個長方形的長,再算15分鐘灑水的總面積。注意:兩種算法的第一步得數單位不一樣。
解:(1)30×6=180(平方米)
180×15=2700(平方米)
(2)30×15=450(米)
450×6=2700(平方米)
6、小李沿著長200米的長方形廣場跑了兩圈,共跑了1200米,這個廣場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解析:求廣場的面積,必須知道它的長和寬,但是題中沒有給出寬,所以要先用廣場的周長算出寬,再求面積。注意:1200米是廣場的兩個周長。
解:廣場的周長:1200÷2=600(米)
廣場的寬:600÷2-200=100(米)
廣場的面積:200×100=20000(平方米)
7、用籬笆圍成一個長方形的菜地,長17米,菜地的寬靠牆,籬笆的總長度是40米,這塊菜地的面積是多少?
解析:要求菜地的面積,要先求它的寬,但是需要注意,籬笆的總長度只是菜地三條邊的總和,用籬笆的總長度減去兩個長就是它的寬。
解:菜地的寬:40-17×2=6(米)
菜地的面積:17×6=102(平方米)
8、用4個邊長為3分米的小正方形,分別拼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拼成的兩個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解析:不管是拼接圖形還是分割圖形,都要先求出拼接或分割後的新的圖形的長和寬或邊長,再求它們的周長或面積。這種題一定要學會先畫圖再做題。(看圖1)
解:拼成後的正方形
邊長:2×3=6(分米)
面積:6×6=36(平方分米)
拼成後的長方形:
長:4×3=12(分米) 寬:3分米
面積:12×3=36(平方分米)
9、有一個長方形,如果把它的長減少3釐米,就變成了一個周長為24釐米的正方形,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解析:因為長方形的長減少3釐米後變成一個正方形,所以它的寬就是正方形的邊長,所以,先求出正方形的邊長,也就是長方形的寬,再求它的長和面積。這道題也要畫圖,容易幫助同學們理解。(看圖2)
解:正方形的邊長(也是長方形的寬):24÷4=6(釐米)
長方形的長:6+3=9(釐米)
長方形的面積:9×6=54(平方釐米)
10、在同樣大的一個正方形裡剪掉一個長方形,正方形的邊長是12釐米,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寬是4釐米,剩下部分的周長和面積是多少?(看圖3)
解析:在這兩個圖形中,計算面積時都要用正方形的面積減去長方形的面積,所以剩下的面積是相等的。計算周長時,a圖剪掉的是正方形的一個角,剪掉角後的圖形的周長還等於原正方形的周長;b圖中是沿著一條邊剪掉一個長方形,這時剩下圖形的周長除了原圖形正方形的周長外,還要加上剪掉的長方形的兩條寬,也就是剩下圖形的周長大於原正方形的周長。
解:圖a和圖b的面積:
12×12-6×4=120(平方釐米)
圖a的周長:12×4=48(釐米)
圖b的周長:12×4+2×4=56(釐米)
在《面積》這一單元中,還有一種題型是鋪地磚問題,關於這類題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講解,大家可以在我在主頁裡找到再看。
今天的內容就講完了,如果有什麼問題,歡迎大家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