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在以前,財務內外兩套帳, 一直是公司避稅漏稅的重災區,也是稅務稽查的重點。去小公司做財務,大概率都會面臨這個問題。老闆需要你要說不做,那很可能工作就沒了,或者面試時,一問說不會做內帳,或者沒做過內帳,直接就不要了。
內外帳的原因是什麼
公司做內外帳的原因也很簡單,第一原因,通常是出於避稅需要,除此之外,還可能是出於一些特殊隱瞞的需要,比如有些財務信息不能給投資人看。實際處理也比較簡單,一些不開票的收入,或者回款到個人帳戶的現金,不體現到外帳中,那每月報稅時收入少了,要交的稅也就少了。真實的業務放在內帳中,可以讓老闆了解公司的真實經營狀況。
最難的地方是,怎樣讓外帳的財務數據做得天衣無縫,不容易被查出來。擅長這個的財務人員,就會注意一些關鍵信息,讓財務數據之間的勾稽關係,能吻合行業實際,比如,成本不至於高到離譜,營業額不至於與工資嚴重不匹配,一些最容易被稽查的內容,沒有顯而易見的紕漏。不擅長的會計,則只能做到表面光鮮。
特殊財務管理需要下的內外帳
有些時候,內外帳也不全是為了避稅,也還可能是管理需要。比如,一些跨國集團,有本國的會計政策,同時還要滿足國外會計準則的合併要求,那可能也會採用兩套帳的模式,外帳用於國外準則的投資合併,內帳用於滿足國內數據披露,和管理需要。還有一些大集團企業,財務核算和經營分析是相對獨立的體系,那可能也有類似兩套帳,一套帳用於滿足財務核算對外數據披露的需要,一套用於滿足內部經營管理的需要。
總的來說,如果是為了避稅目的,建兩套帳,那稅務風險只會越來越大。未來,這大概率並不可取。金稅系統的信息越來越健全,而銀行與稅務之間也將要實現信息共享,這只會讓內帳難以遁形。對中小企業來說,更有效的法子是,充分利用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來降低經營成本,這應該才是長久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