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瓷器:弘治與成化青花瓷的不同之處!

2020-12-14 晶哥聊古玩

#明代瓷器#

造型方面:弘治青花瓷保持成化的規整,但不及成化精巧。蓋罐器身較短:碗有斂口、撇口、墩式等;供器出現很多,如香爐、淨水碗、諸葛碗等。

胎釉方面:弘治青花瓷胎質與成化時相同,白膩細潤,民窯則厚重;釉面肥腴滋潤,釉色可分為三類,即灰青釉、卵白釉和亮青釉,總的來看不及成化講究。

工藝方面:弘治青花瓷圈足,足牆比成化時略矮,足內牆直立,深淺不一;瓶、罐、爐大多為砂底;盤類有塌底現象,器內下凹,是鑑定弘治瓷的參考依據之一。

紋飾方面:弘治青花瓷繪畫技法與成化相同,但紋飾線條纖細流暢,比成化時更為柔和;民窯一般雖較粗獷,但受官窯影響,不乏柔和之作,所畫纏枝、折枝花卉,葉密而小。

青花方面:弘治青花瓷仍沿用平等青料,色澤似成化,青色偏淡,亦存少數濃豔者,較接近於後朝正德時的青花色調。

相關焦點

  • 明代民窯青花瓷斷代的理論思考
    二是帶款識的民窯瓷器。明代民窯青花瓷器中帶紀年款識的不多,款識可分為墨書款、刻款和青花寫款,以青花寫款為主。在成化以前民窯青花瓷上的紀年款識較少見,明代晚期則多偽託前朝款識,因而在以帶紀年款的瓷器作標準器時,需要謹慎識別本朝款與偽託款。
  • 涉筆成趣的明代民窯青花瓷
    圖1 明青花纏枝花卉紋罐  圖2 明「大明嘉靖年制」款青花雲龍紋碗  圖3 明青花碗  圖4 明青花碗  圖5 明青花碗   ■河南新鄉 王瑞鋼  明代青花瓷在我國瓷器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收藏愛好者和專家都對明代青花的器型、紋飾、青料、用筆等做了大量研究,為我們欣賞、斷代打下了厚實的基礎。  明代青花瓷發展的特色  由於受到道教和伊斯蘭教的影響,明代瓷器紋飾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呈現出包羅萬象文化包容的面貌。宗教文化的世俗化也讓宗教題材表現在了瓷器上面。特別是明代萬曆時期的道教主題紋飾和伊斯蘭教盛行的正德年間,還有成化年間的佛教文化都在瓷器上有明顯的體現。
  • 明代的那些最珍貴的瓷器
    明代嘉靖萬曆的青花和藍釉瓷器,十分珍貴。事實上,整個明代青花和藍釉瓷隨著歷史的進程有著奇妙的變化。早期顏色濃豔,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濃豔;器形早期碩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碩大;嘉靖萬曆瓷器的器形繁多,風格在碩大的基礎上前後也有變化。
  • 作為瓷器的主流,明代各時期的青花瓷都有什麼特徵?
    天津博物館收藏明清青花瓷數目眾多,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均有收藏,皆成體系,為館藏品特色之一。筆者就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器中幾件代表性器物做簡單分析。洪武~宣德青花瓷器洪武時期的青花瓷器,正處於從元代向永樂、宣德時期發展的過渡階段,風格承上啟下。
  • 如何鑑定弘治年青花瓷器
    史料記載,官窯的燒造活動不多,曾幾度停燒青花瓷,但民窯的生產並沒有受到官窯的影響,各種青花瓷生產仍然較多。明弘治 青花茅山道士圖三足香爐弘治瓷的造型較成化豐富,主要有葫蘆瓶、香爐、折沿盤,撇口盤、三足爐、罐、收口碗、撇口碗等,各種飾耳的瓶、尊、罐都是新創品種。
  • 李笑濤談:弘治皇帝的勤政愛民與名噪天下的黃釉瓷器
    又性不喜寶玩之物,雖風雪不廢朝會,臨群臣皆以喪服(居喪期間),惟祀天祭用黃袍,臣等慰宴時不奏樂,不設雜戲,勸花置於床上而不簪。大抵先皇帝弊政一切更張矣。」  原憲宗成化皇帝生前,愛穿用松江府所造大紅細布裁製的衣服。每年要向那裡加派上千匹的織造勞役。而這種細布織品,用工繁浩,名雖為布,實際卻用細絨織成。
  • 從青花鈷料了解青花瓷——我國青花瓷器鈷料使用歷史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青花瓷最早在我國唐代的鞏縣窯燒製成功。
  • 故宮收官「御窯瓷器」對比展,「御瓷新見」明代御窯史
    澎湃新聞獲悉,9月22日,作為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的收官之作,「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將在故宮博物院展出,展覽貫穿整個明代御窯歷史。其中釉裡紅花卉紋筆盒、青花折枝牡丹紋如意頭形枕等前所未見的重磅展品將與觀眾見面。展覽持續至12月20日。
  • 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
    元代中後期至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普遍使用的是從東南亞進口的釉料即「蘇泥勃青」,這種釉料內含氧化鐵成份比較大,所以在瓷器表面出現藍中帶有鐵色斑痕,而國產料中多含有氧化錳成份,使藍中泛出灰、黑斑點。青花瓷始於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 景德鎮青花瓷系列知識之五:青花瓷器的窯燒方式
    馬蹄窯一直到明代也還有用。包括我們現在也能看到使用馬蹄窯。但是沒有聽哪位燒窯師傅說馬蹄窯能燒制精細青花瓷,估計現在馬蹄窯的燒窯主要以表演性質為主。蛋形窯在其結構、砌築技術及裝燒工藝方面,具有許多獨特和巧妙之處,即使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蛋形窯仍然是優秀的窯型。
  • 瓷器紋飾中的上品,明代瓷器上的龍紋作品!
    #龍紋瓷器#朱元璋登基時百廢待興,但洪武二年景德鎮燒造官窯之事還是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當時之需僅限於祭祀用器。隨著時局穩定,宮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後期,朝廷不斷頒旨,命令景德鎮燒造各類器皿。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現的龍紋極具時代特點,形象頗為費解。上海博物館藏洪武青花春壽龍紋梅瓶,體態一如元之舊樣,但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
  • 學習青花瓷的鑑賞和鑑別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 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黃釉瓷器已經完全作為皇家壟斷之器。因其獨特的色澤也代表了它只能是皇家至尊的御用瓷器。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各具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使您對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認識更多。一、黃釉瓷-知識概述最早的黃釉瓷器出現在我國漢代,而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一種低溫黃釉。這種黃釉瓷器一般都由官窯燒造,因「黃字「與「皇」字同音,所以多為皇家御用瓷器。二、明代黃釉瓷-特點介紹最早出現的明代黃釉瓷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所燒造的器物。宣德時期和成化時期的黃釉瓷器製作精細,一絲不苟。
  • 不是所有的白底藍花瓷器都叫青花瓷
    把牆刷成藍色,用塗料,在牆上畫一幅藍色的畫,用的就是顏料了,後者當然要複雜一些。畫青花鈷的料也是如此,有5-11%的氧化鈷,還有鐵錳等等。現在用的青花料是提純過的,有許多種類,名字是按顏色濃淡編號,仿古料就叫永宣一號、康熙三號等等,也有的作坊是自己配製的,秘不示人。
  • 明代民窯「青花瓷器」鑑定要點(全是乾貨)
    這段時間民窯生產可以分為兩期,前期繼承宣德風格,後期開成化先河,是承上啟下的一期。典型器有江西省新建縣正統二年朱盤烒墓出土的青花纏枝蓮紋蓋罐,高20、口徑8.9釐米。南京博物院藏南京牛首山弘覺寺正統七年塔基出土青花纏枝花卉紋瓜稜蓋罐,青花開光雜寶紋瓜稜蓋罐。景德鎮市郊景泰四年嚴處土墓和景泰七年袁氏墓出土的一批青花瓷器。山西省博物館藏「天順三年大同馬氏造」款青花回紋爐。
  • 如何看懂明代龍紋瓷器,這裡有狠招
    永宣時期龍紋形象為歷史最為厚重時期,前期永樂龍紋不可避免地殘留元代龍紋的痕跡,比如三爪流行,不見五爪;而後期宣德,繼承了永樂的總體形象,只作了小處改進, 比如五爪呈風車狀。經統計,帶宣德年款的龍紋作品基本以五爪為主,罕見三爪,由此可見瓷器紋樣的演進過程。
  • 孫瀛洲之子孫洪琦大讚南寧天華堂藏珍明代成化「三秋杯」
    淺圈足內用青花勾出雙線方框,方框內豎式雙行以青花小楷體書寫「大明成化年制」6字款。此杯的器型從永樂朝瓷器中的名品「壓手杯」演變而來,尤如倒扣之馬蹄,小巧玲瓏,甚是可愛。胎壁薄如蛋殼,從內壁可隱隱透視外壁的紋飾和色彩。釉子光亮瑩潤,積釉處泛出淡淡的、似湖水般的藍色。胎質堅實細密,足底露胎部泛出如炒米般黃色的「糊米底」。青花發色淡雅純正,堆積處有少許的結晶斑現象。
  • 明成化青花瓷器市場行情,風格特徵,明成化青花瓷器值多少錢?
    成化朝的官窯瓷器有的繼續使用蘇麻離青料,宣德遺風仍存,但多數使用的是江西樂平縣產的坡塘青,也叫平等青,其特點是青花顏色清淡典雅,藍中閃灰,呈色非常穩定、平靜。成化瓷器的胎體潔白、細密,胎體輕薄秀美;釉面潔白肥腴,紋飾纖細活潑,大量採用雙鉤平塗技法。
  • 每日收藏:為什麼明代弘治一朝的瓷器多為素色!
    #弘治瓷器#在明代各朝君主中,孝宗朱祐樘是一個比較清明的皇帝,舊史家對他的評價也較高,其統治時期為「弘治中興」,但由於其「兢兢於保泰治盈之道」夙夜憂勤、忙於政事,似乎在器用方面並無特殊嗜好,也沒有什麼閒情逸緻去欣賞瓷器,更無暇顧及孰好孰壞。
  • 弘治黃釉至尊,捨我其誰!
    以分享交流為主,匯聚百家爭鳴之文章,全方位覆蓋收藏知識點,揭曉行業內幕,發掘歷史奧秘,古董辯識等,以藏養藏,以藏會友。關注《一呈之城》,立志成為最專業最專注的收藏愛好者。明弘治 黃釉暗刻雲龍紋雙螭耳瓶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弘治皇帝在藝術上的造詣也毫不遜色。弘治朝雖官窯瓷器燒制停停續續,但在工藝製作及釉彩方面上均有建樹,最讓世人公認而青睞的是嬌嫩的黃釉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