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那些最珍貴的瓷器

2021-01-10 人民網

  明代嘉靖萬曆的青花和藍釉瓷器,十分珍貴。事實上,整個明代青花和藍釉瓷隨著歷史的進程有著奇妙的變化。早期顏色濃豔,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濃豔;器形早期碩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碩大;嘉靖萬曆瓷器的器形繁多,風格在碩大的基礎上前後也有變化。晚明瓷器不僅品種多,產量也較高,現在的存世量相對明早期的永樂宣德、明中期的成化弘治要多一些,在拍賣會上較容易見到,收藏的機會也多一些。

  明晚期色彩變濃

  嘉靖開始進入明代的晚期,青花和藍釉瓷這時一改明中期成化、弘治的淡雅,而變得濃豔。官窯如此,民窯亦如此。明中期青花瓷用的那種發色淡雅的平等青不知是開採不到了,還是用完了,回青料開始登上了舞臺,扮演了青花和藍釉瓷的重要角色。有了回青也就有了濃豔,回青料中提煉出最好的(一般稱作佛頭青,藍中有些發紫)自然被官窯壟斷,差一些的則廣泛用於民窯。

  現在認為回青料與元青花、永宣青花用的蘇麻離青均來自於西域。元青花藍中帶黑點,偶有微紫現象,永宣青花藍中常帶微紫,嘉萬青花瓷器幾乎個個藍中帶紫色。這個現象十分有趣(當時道教盛行,道教講究陰陽調和。紅為陽,青為陰,紅與青調和在一起即紫,回青帶紫色,正合了道教),這也給了現代鑑定一個很好的依據。

  嘉靖皇帝對道教十分痴迷,在皇帝的影響下,這時期的瓷器,不論官窯民窯都帶有濃重的道教色彩。除了顏色外,八仙、八卦、雲鶴、麒麟、靈芝、萬年松、仙桃等紋飾多了,胡茹、香爐、仙槎等器形多了,四方、六方、八方的瓶子也多了,這一切皆與道教有關。器形變大與道教也有聯繫,那時實際使用的法器都較大,有些瓷器本身就是法器。

  藍釉瓷更為珍貴

  這時期的藍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少得多,也珍貴得多。青花的發色劑為鈷料,鈷料不可多得,優質鈷料更是十分稀少。一個藍釉瓷上使用的鈷料比一個青花瓷上消耗的鈷料多得多,這就是藍釉瓷比青花瓷少得多、珍貴得多的重要原因。

  嘉靖萬曆時期的瓷器生產,選料嚴格、淘練精細、胎體厚實、胎質較白。紋飾寫意的多,晚期畫龍略顯草率,但龍爪有力,八寶圖案較多,順序為輪、螺、傘、蓋、花、魚、罐、腸,還有以文字作為裝飾的瓷器,如百壽、萬福等,紋飾多為雲龍、雲鳳、麒麟、八仙等。官窯瓷器工整細緻,民窯則粗放、生動。這時期還有個較為奇特的現象,器物底釉亮青色的清亮程度往往超過主體的釉色。

相關焦點

  • 故宮收官「御窯瓷器」對比展,「御瓷新見」明代御窯史
    景德鎮御窯廠是我國燒造時間最長、規模最大、工藝最精湛的官辦瓷廠,在中國乃至世界陶瓷的發展史上,佔有無比特殊的地位。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搶救性發掘中,收集到數以噸計的御用瓷器落選品殘片。粘合復原出的一千四百多件明代御窯瓷器,與遠在故宮的宮廷藏瓷遙相呼應。
  • 盤點明代瓷器上的龍紋,都記全了,也就這麼幾種
    2、雲龍、海水龍雲龍、海水龍是兩種圖案,而非兩種龍,俗話說「龍行有雨」,而明代追求火德,所以常常看見的龍紋是這樣的。4、穿花龍顧名思義,龍穿纏枝、折枝花卉,煙火氣息更濃,卻有些生猛不足,自明代宣德朝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這樣圖案的出現,與百姓安穩的社會生活有一定關係。
  • 明代隆慶瓷器了解與鑑識
    隆慶朝歷時僅6年,隆慶皇帝朱載垕清淨、寬仁,執政期間果斷平反前朝留下的冤案、懲治嘉靖皇帝寵信的道士,積極推行澄清吏治、清丈土地、改革賦役制度以及恤商和開關等政策,為萬曆初年張居正主導的改革奠定了基礎,堪稱明代後期承上啟下
  • 作為瓷器的主流,明代各時期的青花瓷都有什麼特徵?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青花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朵絢麗的奇葩。青花瓷胎質細膩,釉質瑩潤,白地藍花,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給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自元代以後,經久不衰,其豐富的造型、精美的紋飾、高雅的氣質,深受國人喜愛,成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僅如此,青花瓷還遠銷海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國周邊國家的推崇與仿製。
  • 中漢拍賣:秋季專拍中那些大雅之風,明代青花瓷器的瑰麗之態!
    這場遠早於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發現為萬物復甦的明代帶來了各方面的變化,政治的開放、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融,同時帶來了一種影響到後世中國、乃至世界審美的神秘染料——蘇麻離青。創新之道,明代瓷器可謂首屈一指,而摹古之風也同樣盛行。相較於元瓷的雄奇粗獷,宋瓷的簡約秀雅更受青睞,隨著瓷器工藝技術的發展,仿效官、哥、汝、鈞、定等名窯的制器層出不窮,且都精工細作,極富雅韻。中漢秋拍中也可見此類明代摹古佳器。
  • 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
    但是,古瓷器也分門別類,種類繁多,那麼,哪種瓷器最具收藏價值?收藏哪種古瓷器才能彰顯身份地位和品位?下面,我們就談五種最值得收藏的五種古代瓷器。由於明代以前的瓷器在國內是禁止拍賣和交易的,我們只談明清兩朝的瓷器。
  • 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開幕 看故宮與景德鎮「同框」
    近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宮展出。196件(套)文物和瓷器標本,反映了明代御窯瓷器的輝煌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了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 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
  • 鬥彩瓷器為什麼自古以來就珍貴?
    它的名氣也非常大,尤以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名氣大。最明確的記載就是下面這段《神宗實錄》中有這樣一段記:「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這段記載是在萬曆年間的記載。明中期到明晚期的時候,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杯就值錢十萬了,非常貴了。
  • 那些珍貴的時光-2019年秋季最溫暖的回憶
    什麼樣的時光是珍貴的?我覺得是那些可以感受到清風拂面,嗅得到草木清香,聽得見泉水叮咚,伴著自己均勻的呼吸,沉浸在祥和幸福中的時刻。王健先生的一家景德鎮作為舉世聞名的「瓷都」,千百年來窯火從未間斷,無論是隋代的雕塑瓷,元代的青花瓷,明代的玲瓏瓷,清代的粉彩瓷,每個時代的瓷器之美都源自於那個時代獨有的生活方式。
  • 瓷器紋飾中的上品,明代瓷器上的龍紋作品!
    #龍紋瓷器#朱元璋登基時百廢待興,但洪武二年景德鎮燒造官窯之事還是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當時之需僅限於祭祀用器。隨著時局穩定,宮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後期,朝廷不斷頒旨,命令景德鎮燒造各類器皿。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現的龍紋極具時代特點,形象頗為費解。上海博物館藏洪武青花春壽龍紋梅瓶,體態一如元之舊樣,但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衣紋的渲染技法大致有三類:其一為平塗法,以深色線條勾勒出衣物外輪廓後,內部衣紋簡單勾畫,其內平塗深淺不同的青花,以區分不同人物的衣著差異,本品前後小廝的衣著便採用此種渲染方式;其二為只勾勒最簡單的輪廓,衣紋褶皺以渲染深重來代表,此法繪製小人物時常用;其三渲染方式類似工筆畫的渲染,貼衣紋線條渲染幾層,深淺不同,最適合繪製寬袍大袖,可形象的表現垂袖的層層衣褶,本品正中著寬袍大袖者的衣紋便採用此法
  • 視點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
    9月22日至12月20日,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黃釉瓷器已經完全作為皇家壟斷之器。因其獨特的色澤也代表了它只能是皇家至尊的御用瓷器。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各具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使您對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認識更多。一、黃釉瓷-知識概述最早的黃釉瓷器出現在我國漢代,而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一種低溫黃釉。這種黃釉瓷器一般都由官窯燒造,因「黃字「與「皇」字同音,所以多為皇家御用瓷器。二、明代黃釉瓷-特點介紹最早出現的明代黃釉瓷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所燒造的器物。宣德時期和成化時期的黃釉瓷器製作精細,一絲不苟。
  • 明代有哪些珍貴的錢幣?
    明代主要的錢幣有洪武通寶、永樂通寶、大明通行寶鈔、銀錠等。錢鈔並用,紙幣為主,銅錢為輔的貨幣制度是這一時期的特點。一、萬曆年造背九錢明神宗朱翊鈞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始鑄的珍貴泉種,為明代銅錢中的珍品。這枚錢幣是1959年在北京郊區明朱忠禧墓中出土的,同墓出土的還有一枚「萬曆年造」背八錢大錢。目前這枚大錢收藏於首都博物館,各位讀者有機會可以去欣賞。
  • 每日收藏:為什麼明代弘治一朝的瓷器多為素色!
    #弘治瓷器#在明代各朝君主中,孝宗朱祐樘是一個比較清明的皇帝,舊史家對他的評價也較高,其統治時期為「弘治中興」,但由於其「兢兢於保泰治盈之道」夙夜憂勤、忙於政事,似乎在器用方面並無特殊嗜好,也沒有什麼閒情逸緻去欣賞瓷器,更無暇顧及孰好孰壞。
  • 國寶傳奇:土山上挖草藥,發現一個土坑,一批窖藏瓷器,價值連城
    這些器物古樸精美,比市場買的那些土碗好看多了。家裡正好缺吃飯的碗,劉正富於是把這些碗方進櫥櫃,成為了日常家用的瓷器。翌日,劉正富又爬上了關竹林滑坡,在昨天挖到瓷器和錫壺的地方,他繼續擴大挖掘範圍,最終在土層深處又挖出了30多件瓷器。瓷器埋在土層深處,最上面一層有一塊青石板,揭開青石板後,瓷器羅列成一排排置於土坑之中。有了昨天的經驗,劉正富這次很小心,沒有打碎一個瓷器。
  • 珍貴稀有的「定窯瓷器」拍賣成交記錄!
    枕有白釉孩兒枕、剔花腰形圓枕,前者故宮博物院僅存一件真品,另有十餘件,均為明代所仿。樂器有白釉和黑釉畫花腰鼓,前者早年出土一件,已流散國外。壺在傳世品中比較少見。這是鑑定定窯瓷器尤其要仔細觀察的重要特徵。
  • 最神秘的瓷器,傳世不到100件,窯址至今還未發現
    哥窯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獻中記載的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歷來受到收藏家、鑑賞家、考古學家等專家學者的重視和關注,對哥窯的課題研究從未間斷且方興未艾。然而到現在未找到確切窯址。哥窯瓷器非常珍貴,據統計,全世界大約有一百餘件,遠少於元青花的存世數量。
  • 如何看懂明代龍紋瓷器,這裡有狠招
    洪武釉裡紅龍紋雙環耳瓶明朝瓷器上的龍紋最兇猛的就是緊隨其後的永宣兩朝。洪武時期另有一類龍紋作品形象與之接近,從道理上講時間也應與之接近。這批洪武晚期的官窯瓷器,龍紋概念清晰,無論模印還是描繪,形象上與永宣紋樣相差無幾,例如故宮博物院藏青花雲龍盤,大英博物館藏外醬釉裡霽青印龍紋盤,這類瓷器以品質論為官窯無疑,龍紋形象與貓臉龍明顯有異,具備了中規中矩的龍之形象,從另一角度反襯了貓臉龍的詭異。隨後的永宣時期,龍紋作品大增,形象日趨完善。最為典型的是青花大器上的表現。
  • 明代瓷器:弘治與成化青花瓷的不同之處!
    #明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