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成化 鬥彩雞杯(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朱明去此弗甚遙,宣成雅具時猶見。
寒芒秀採總稱珍,就中雞缸最為冠,
牡丹麗日春風和,牝雞逐隊雄雞絢,
金尾鐵距首昂藏,怒勢如聽賈昌喚,
良工物態肖無遺,趨華風氣隨時變,
我獨警心在齊詩,不敢耽安興以晏。
伴隨一首乾隆御題《詠雞缸杯》詩,帶您走進鬥彩瓷器的世界。
清乾隆 御題詩 雞缸杯
「鬥彩」的稱謂,歷來爭論很多,許多的理解和認識都來源於道聽途說或憑空想像。對「鬥彩」一詞,通常的理解是以釉下青花為輪廓,釉上填以彩色,燒成後遂有釉下彩與釉上彩鬥妍鬥美之態勢,故稱「鬥彩」。
鬥彩是在宣德青花五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成熟於明成化時期。而「鬥彩」這個詞直至乾隆時才出現,《南窯筆記》中寫道:「關於坯上用青料畫花鳥半體,復入彩料,湊其全體,名曰鬥彩。」在此之前明清瓷書籍中多用「五彩」或「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的說法。
明成化 鬥彩團蓮紋高足杯
鬥彩的寫法也很多,你看古籍上有寫逗來逗去的逗,跟小孩逗著玩兒,就是這個逗,認為鬥彩是青花和五彩逗來逗去,他就寫那個逗你玩兒這個逗。也有的寫豆青這個豆,認為豆彩中的那個地子比較泛豆青色,所以叫豆彩。寫的更多後來被大家確認的就是我們這個爭雄鬥豔的鬥,那麼鬥彩的本意也是爭雄鬥豔的意思。是指青花跟其他彩瓷鬥豔。
清康熙 (成化款) 鬥彩鳳竹紋鬥笠碗
鬥彩的工藝,其實很簡單。它就是先用青花勾出輪廓線,再在這個輪廓線內填上彩,凡是採用這種工藝的都叫鬥彩。它的名氣也非常大,尤以明代成化鬥彩雞缸杯名氣大。最明確的記載就是下面這段《神宗實錄》中有這樣一段記:「神宗尚食,御前有成杯一雙,值錢十萬。」這段記載是在萬曆年間的記載。明中期到明晚期的時候,一對成化鬥彩雞缸杯杯就值錢十萬了,非常貴了。
彩瓷出現了兩大高峰時期,第一個高峰是明代成化時期,第二個高峰是清代雍正時期。
明成化皇帝 朱見深
說起成化鬥彩雞缸杯,當初作為宮廷喝酒的小酒杯,其外形似缸,器高僅3.3釐米,此種小器的造型為前朝所不見,因外壁繪畫兩組雄雌雛雞圖案,故而得名。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
此杯再現了成化鬥彩的彩繪風格,繪畫生動傳神是其最為人稱道之處,畫面上雄雞昂首啼鳴,雌雞低頭覓食,3隻雛雞振翅追逐其後,雄雞、雌雞、雛雞各具神態,觀其形仿佛能聞其聲。旁邊繪襯青綠山石、紅豔牡丹、幽靚蘭草,一幅寧靜的田園景色撲面而來。
據說,成化帝當皇帝的第一年,他偶爾看到一幅宋人繪畫的《子母雞圖》,上面畫了一隻母雞,引領著五隻孵出不久的小雞,在地上漫步啄食。母雞雪白的羽毛蓬鬆亮麗,目光充滿著慈愛,小雞則稚嫩怯弱,依偎在母親的羽翼保護下。使他想起自己與萬貴妃相濡與沫的歲月,為了取悅自己心愛的萬貴妃,成化帝下旨命令景德鎮御窯廠工匠燒制鬥彩雞缸杯。
宋代 《子母雞圖》
明代《萬曆野獲編》一書中寫道:「本朝窯器,用白地青花間裝五色,為古今之冠,如宣窯品最貴,近日又貴成窯,出宣窯之上」。「至於窯器最貴成化,次則宣德。杯琖之屬,初不過數金,……頃來京師,則成窯灑杯每對博銀百金,予為吐舌不能下。」清初朱彝尊在《曝書亭集》中更有詳細的記載:「萬曆器索金數兩,宣德成化者倍薪之,至雞缸非白金五縊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明朝人把成化鬥彩當做圭寶,清朝人把成化鬥彩視為拱璧,帝王和貴族上層尤其珍重之。
雍正帝追摹成化鬥彩的「痴心」。
清雍正皇帝:愛新覺羅.胤禛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十分勤政,夜以繼日處理國家大事。閒暇之餘,他喜好整日撫琴而歌,對酒吟詩,彈琴作詩之外,還很喜歡園林式的生活方式。在他即位後,於正大光明殿的東側修建了圓明園的亭臺丘壑,並對大臣們說:「惟建設軒墀,分列朝署,俾侍直諸臣有視事之所。構殿於園之南,御以聽政」。除了雍正在此處理諸臣奏事,批閱奏章之外,尤喜好各類秀麗雅致的瓷器,也是成化鬥彩的「忠實粉絲」,自稱「天下第一閒人」。
清代雍正帝可謂是最具藝術品味的皇帝,在他看來,只有胎體瑩潤無暇,才能突顯其上釉彩的精美和高雅,彰顯「皇家逼格」。而這種精美和高雅必須是唯一的,所以他不允許任何按地方套路製作的的工藝品傳到宮裡來,也不允許宮廷造辦處的技藝外傳。這時期燒制的御窯瓷器深受其影響,素以精巧淡雅清新脫俗著稱。
清宮內各府造辦處檔案記「雍正七年四月十三日,交來成窯五彩磁罐一副(無蓋)。奉旨,將此罐交年堯添一蓋,照此樣燒造幾副」,可見帝王貴族們對鬥彩的嗜愛。
「玻璃白」是一種乳濁劑,與其他著色劑配合使用。可使各色彩料呈現出一種深淺不一、層次分明的多種色階,給人以溫文爾雅的裝飾效果。也使鬥彩更加嬌豔多姿,施彩豐富,色調清麗淡雅,足見雍正鬥彩瓷鮮麗清逸的藝術風貌。
康熙鬥彩:從清康熙十九年開始,朝廷在江西景德鎮恢復御窯廠,燒制皇家御用瓷。康熙鬥彩繼承了明代成化鬥彩制瓷技法基礎上,通過「鬥彩」紋飾組合多種不同的裝飾畫面,如鬥彩邊飾、鬥彩與青花五彩、與釉裡紅合繪一器,還有鬥彩加暗花以及灑藍地鬥彩,黃地鬥彩等。清人寂園叟在《陶雅》中讚譽「世界之瓷,以吾為最;吾華之瓷,以康熙為最」。
清康熙 鬥彩雞缸杯
雍正鬥彩:清代雍正時,制瓷匠人創造性地把粉彩運用到鬥彩的裝飾之中。這種一改青花與五彩搭配,轉向青花與粉彩合繪的飾彩方法,將釉下青花與釉上粉彩融為一體,較之前代的鬥彩瓷器更加清逸、淡雅。
清雍正 鬥彩雞缸杯
乾隆鬥彩:乾隆鬥彩施彩繁複而華麗,在填彩上另加金彩,黑彩,琺瑯彩,使畫面效果更佳,光彩奪目。有的器物上粉彩,五彩,琺瑯彩三彩並用,因此乾隆鬥彩以呈色柔和之中透出明亮與凝重,淡雅之中顯瑰麗,濃豔之感,使器物盡顯富貴,大氣,絢麗。
(本文來源於網絡,本微信公眾號只作公益傳播,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