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隆慶瓷器了解與鑑識

2021-02-13 洛陽樹威古瓷鑑藏博物館

       隆慶朝歷時僅6年,隆慶皇帝朱載垕清淨、寬仁,執政期間果斷平反前朝留下的冤案、懲治嘉靖皇帝寵信的道士,積極推行澄清吏治、清丈土地、改革賦役制度以及恤商和開關等政策,為萬曆初年張居正主導的改革奠定了基礎,堪稱明代後期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重要時期。從傳世品和出土瓷片標本看,隆慶朝御窯瓷器品種較嘉靖朝有所減少,見有青花、青花加礬紅彩、黃地青花、五彩等。

       隆慶朝因為時間較短,所以傳世瓷器不多,胎質變化也不大。隆慶民間器多窯裂,胎質較差。釉色較青,釉堅硬,釉泡密,浮於釉上層,底足邊積釉處閃青綠色。器以盤、碗居多,還有瓷盒,如鏡式盒、方勝盒等。隆慶朝創造的新品種為提梁壺,還有青花五彩荷蓮鴛鴦大缸,款識在缸內邊處。

      五彩鷺鷥鴛鴦紋大缸,明隆慶,高36.5cm,口徑53.8cm,足徑36cm。  

       圓口唇邊,腹微鼓,圈足。通體白釉,上以五彩為飾。腹部繪一幅荷蓮圖:池塘中荷葉舒展,荷花盛開,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水中遊動,幾隻鷺鷥或站在岸邊、或飛翔於池塘上空,畫面生動、活潑,生機盎然。紋飾以綠彩為主,點綴紅、黃彩色,豔麗清新。近足處繪變形蓮瓣紋。器口沿內側青花書「大明隆慶年造」6字楷書款。

       隆慶一朝官窯瓷器數量很少,如此大型五彩器非常罕見,帶有官窯款識的隆慶五彩器,國內僅此一件。雖然此器是由數塊碎片修復而成,但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隆慶瓷器紋飾以團龍、團鳳、團螭、魚藻、花鳥等居多。官窯款識多寫"大明隆慶年造」,不寫"制」字。筆用藏鋒,因青花色過深且不勻,"年」字常有斷筆處。還有"隆慶年造」,外罩方框。隆慶青花似嘉靖回青料色,不暈散,色帶紫。五彩器彩色雅麗協調,但器型和紋飾略顯生硬。

      隆慶御窯青花瓷器注重造型多樣化,常見四方、長方多方、瓜稜、銀錠、方勝等異形器,有的還配以鏤空裝飾。所用青料仍為進口「回青」與國產「石子青」的混合料,但由於配比掌握的更加準確,致使燒成後紋飾發色更加純正。隆慶御窯青花瓷器紋飾常見有祥雲、龍、鳳、蟠螭、蜂猴、松鹿、魚藻荷蓮、花鳥、攀枝娃娃等。

      隆慶瓷器例選介紹:

      隆慶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紋盤 

         仿宣德款青花三友花卉玉兔紋盤,明隆慶,口徑14.5cm,底徑8.7cm,高3.2cm。

        盤外壁素白無紋飾,內壁一周以青花描繪松、竹、梅歲寒三友圖案,盤心繪一青花圓形留白玉兔紋,恰似玉兔臥於一輪滿月之中。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宣德年制」六字雙行款,字體顯得潦草,與宣德本朝年款寫法相去甚遠。此盤青花發色藍中泛紫,濃鬱豔麗,款識書體瘦長,這些都是隆慶朝瓷器的顯著特徵。

       杜甫《月》詩有「入河蟾不沒,搗藥兔長生」句,描寫中秋月色,此盤所繪玉兔形態正合詩意,或有祝人長壽、祈求團圓的美好寓意。將兔紋與松、竹、梅「歲寒三友」同繪一器之上,更為這件晚明時期的民窯小盤增添了些許文雅趣味。

        隆慶青花人物諸葛碗(長春萬古款)

         隆慶青花人物諸葛碗(長春萬古款) 頂部

       隆慶青花人物諸葛碗(長春萬古款) 底部

       青花人物諸葛碗(長春萬古款),明隆慶,高7.9cm,口徑14.2cm,足徑7.4cm。

        碗為臥足淺盤與墩式碗疊套相接一起。碗腹中空,足底面有一圓孔相通。碗以青花為飾,碗內繪「昭君出塞」圖。外壁繪4個姿態各異的男子。近足處繪圓圈紋。外底中心圓孔兩側青花書「萬古長春」四字吉款。

        此碗造型獨特,所繪人物身材修長,姿態飄逸。青花色澤藍中泛紫,為國產回青料繪製,潔白的釉面襯託濃豔的青花紋飾,顯得華貴典雅。此碗外壁雖傷殘鋦補,仍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我院收藏的隆慶青花器中的代表作品。

        諸葛碗為供器,其造型源於三國故事。諸葛亮六出祁山,司馬懿屢遭敗績,閉門不戰,諸葛亮修書遣使贈女性衣物給司馬懿,以激發其出戰。司馬懿閱讀信札後一點不生氣,卻詳細詢問諸葛亮的飲食起居情況。當聽說諸葛亮的飯量很小時,司馬懿說:「吃得少而事物多,諸葛亮活不了多久了吧?」諸葛亮為了迷惑敵人,於是在對方來刺探情報時,故意用雙層碗進餐,表面上看吃了一大碗飯,實際上僅僅上層有飯。後世稱這種雙層碗為諸葛碗。

         隆慶青花雲龍紋蟋蟀罐

        隆慶青花雲龍紋蟋蟀罐 頂部

         隆慶青花雲龍紋蟋蟀罐 底部

        青花雲龍紋蟋蟀罐,明隆慶,通高10.6cm,口徑13.2cm,足徑13.4cm。罐口微斂,腹壁略呈弧形,圈足。附蓋,蓋面隆起,中心鏤空古錢紋。通體青花裝飾,青花藍中泛紫,色澤豔麗。蓋面與外壁均繪雙龍戲珠紋。近底處繪變形如意雲頭紋。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隆慶年造」 雙行六字款,外圍青花雙線圈。此罐為當時流行式樣。形制規整,作工精細,畫面紋飾疏密有致,年款筆畫工整有力。明代隆慶以前各朝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絕大多數用「制」字,極少用「造」字,而隆慶官窯瓷器上的年款絕大多數用「造」字,極少用「制」字。明代蟋蟀罐以宣德、隆慶、萬曆三朝多見,這與當朝皇帝的嗜好有關。

       隆慶青花團龍紋提梁壺

         隆慶青花團龍紋提梁壺 底部

         青花團龍紋提梁壺,通高30cm,口徑10.5cm,足徑15.3cm。

        壺短頸,圓肩,鼓腹,圈足,曲流,提梁柄。頸繪青花十字朵雲,肩繪雙雲龍,主體紋飾是腹部的五組團龍紋,紋飾空隙處有靈芝草託暗八仙紋,足上繪蓮瓣紋一周。寶珠鈕蓋,鈕上繪纏枝花葉,蓋面有雙雲龍及朵雲紋。曲流及提梁柄上滿繪纏枝花卉紋。底青花雙圈內楷書「大明隆慶年造」六字款。此壺體態碩大,胎厚重,造型淳厚飽滿。底釉光潔明澈,使用回青料,發色藍中泛紫,濃麗鮮豔。花紋雖密,但繁而不亂,層次清晰。此器代表了明中後期官窯青花的製作水平。

相關焦點

  • 震驚,憤怒,請看被王剛砸壞的明代「大明隆慶年造」青花五彩龍鳳紋瓜稜罐
  • 故宮收官「御窯瓷器」對比展,「御瓷新見」明代御窯史
    景德鎮市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搶救性發掘中,收集到數以噸計的御用瓷器落選品殘片。粘合復原出的一千四百多件明代御窯瓷器,與遠在故宮的宮廷藏瓷遙相呼應。從2015年至今,故宮博物院已聯合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舉辦了5個「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和1個考古新成果展。
  • 明代的那些最珍貴的瓷器
    明代嘉靖萬曆的青花和藍釉瓷器,十分珍貴。事實上,整個明代青花和藍釉瓷隨著歷史的進程有著奇妙的變化。早期顏色濃豔,中期淡雅,晚期又回到濃豔;器形早期碩大,中期小巧,晚期回到了碩大;嘉靖萬曆瓷器的器形繁多,風格在碩大的基礎上前後也有變化。
  • 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開幕 看故宮與景德鎮「同框」
    近日,由故宮博物院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宮展出。196件(套)文物和瓷器標本,反映了明代御窯瓷器的輝煌藝術成就,為觀眾提供了全面了解明代景德鎮御窯瓷器品種和欣賞標準器的機會。 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
  • 視點 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
    9月22日至12月20日,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景仁宮展出。景德鎮是明、清兩代專門為宮廷燒造御用瓷器的產地,紫禁城則是這些御用瓷器成品的使用地。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
    元代中後期至明代宣德年間,景德鎮燒制的青花瓷,普遍使用的是從東南亞進口的釉料即「蘇泥勃青」,這種釉料內含氧化鐵成份比較大,所以在瓷器表面出現藍中帶有鐵色斑痕,而國產料中多含有氧化錳成份,使藍中泛出灰、黑斑點。青花瓷始於唐代中晚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
  • 明代民窯青花瓷斷代的理論思考
    20世紀60年代在南京明故宮遺址出土大量明代早期瓷器殘片,其中以洪武時期的瓷器為多,通過整理研究,學術界對明代洪武時期的官窯瓷器和民窯青花瓷有了較全面的認識。遺憾的是在考古發掘中,對晚期文化堆積重視程度不夠,這樣的資料還較少。二是帶款識的民窯瓷器。明代民窯青花瓷器中帶紀年款識的不多,款識可分為墨書款、刻款和青花寫款,以青花寫款為主。
  • 盤點明代瓷器上的龍紋,都記全了,也就這麼幾種
    2、雲龍、海水龍雲龍、海水龍是兩種圖案,而非兩種龍,俗話說「龍行有雨」,而明代追求火德,所以常常看見的龍紋是這樣的。4、穿花龍顧名思義,龍穿纏枝、折枝花卉,煙火氣息更濃,卻有些生猛不足,自明代宣德朝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這樣圖案的出現,與百姓安穩的社會生活有一定關係。
  • 【了解】瓷器之上的鳳紋
    瓷器上的百鳥之王提起鳳,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是百鳥之王、四靈之一,在《爾雅.釋鳥》中寫道:「鳳,其雌皇,」郭璞注曰:「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魚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宋元時期,出產的瓷器造型中,有很多以鳳形象製作,如吉州窯的鳳菊紋瓷枕,青花瓷中的鳳紋罐、鳳首壺等,元代景德鎮青花繪畫中的鳳紋相當豐富,從傳世資料看,種類之多不亞於明清兩朝,到了明代,鳳紋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造型,無論在圓形、方形還是其他形狀的器物上
  • 明代晚期螭龍穿花紋罐鑑賞
    螭龍紋,一種典型的古代傳統裝飾紋樣,用於房屋門窗、家具、瓷器和服飾。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蛟龍類。
  • 瓷器紋飾中的上品,明代瓷器上的龍紋作品!
    #龍紋瓷器#朱元璋登基時百廢待興,但洪武二年景德鎮燒造官窯之事還是提上了議事日程,只不過當時之需僅限於祭祀用器。隨著時局穩定,宮廷需求增加,在洪武中後期,朝廷不斷頒旨,命令景德鎮燒造各類器皿。洪武一朝瓷器上出現的龍紋極具時代特點,形象頗為費解。上海博物館藏洪武青花春壽龍紋梅瓶,體態一如元之舊樣,但頭部變化很大,呈圓形貓臉,俗稱貓臉龍。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崇禎時期的瓷器風格特徵顯著,一般而言的幾個特徵是根據一件紀年為崇禎七年(1634年)的瓷器所總結的。如用一簇簇的V字形符號表示草地,在一些質量較好的器物上,為人物、馬匹、樹木、家具等提供支撐面。這是一個很重要而顯著的特徵,往往作為重要的斷代依據。
  • 關於瓷器鑑定:可以看看這一篇
    老瓷器是古代人們使用過的物件,有出土的、有傳世的。辨別一件瓷器的新老,要從各個方面考慮,看、摸、聞、聽都要用上,每個時代的瓷器都有每個時代特徵。老瓷器有官窯瓷器,有民窯瓷器。元青花.唐三彩、甜白瓷、絞胎瓷,汝窯鈞窯磁州窯;景德鎮的瓷器遠近聞名。很多喜歡古玩的朋友多少都會接觸到瓷器的,瓷器是古玩收藏類目中比較廣泛和常見的。那麼我們看到一件瓷器,怎麼去看是新是老,是真是假呢?
  • 每日收藏:為什麼明代弘治一朝的瓷器多為素色!
    #弘治瓷器#在明代各朝君主中,孝宗朱祐樘是一個比較清明的皇帝,舊史家對他的評價也較高,其統治時期為「弘治中興」,但由於其「兢兢於保泰治盈之道」夙夜憂勤、忙於政事,似乎在器用方面並無特殊嗜好,也沒有什麼閒情逸緻去欣賞瓷器,更無暇顧及孰好孰壞。
  • 作為瓷器的主流,明代各時期的青花瓷都有什麼特徵?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青花瓷器是中國古代瓷器中一朵絢麗的奇葩。青花瓷胎質細膩,釉質瑩潤,白地藍花,具有中國傳統水墨畫的效果,給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自元代以後,經久不衰,其豐富的造型、精美的紋飾、高雅的氣質,深受國人喜愛,成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僅如此,青花瓷還遠銷海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國周邊國家的推崇與仿製。
  • 明代民窯「青花瓷器」鑑定要點(全是乾貨)
    ►明代早期民窯青花瓷器的鑑定 1、洪武(1368—1402年)景德鎮市郊景泰四年嚴處土墓和景泰七年袁氏墓出土的一批青花瓷器。山西省博物館藏「天順三年大同馬氏造」款青花回紋爐。這是民窯中第一件寫帝王年號款的器物。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青花阿拉伯紋三足爐,底有「天順年」楷款。香港藝術館藏天順五年許願文銘青花纏枝牡丹紋盤螭龍紋瓶。另外,南京玉帶河出土的瓷片、景德鎮窯裡、湖田等窯址中發現的這一期瓷片,都證明了此期生產的持續。
  • 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黃釉瓷器已經完全作為皇家壟斷之器。因其獨特的色澤也代表了它只能是皇家至尊的御用瓷器。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各具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使您對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認識更多。一、黃釉瓷-知識概述最早的黃釉瓷器出現在我國漢代,而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一種低溫黃釉。這種黃釉瓷器一般都由官窯燒造,因「黃字「與「皇」字同音,所以多為皇家御用瓷器。二、明代黃釉瓷-特點介紹最早出現的明代黃釉瓷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所燒造的器物。宣德時期和成化時期的黃釉瓷器製作精細,一絲不苟。
  • 宋元明清各時期哥窯瓷器特徵及鑑定方法
    「金絲」就是指瓷器表面呈黃色的細碎的開片;「鐵線」是指大塊的開片,呈黑色。哥窯瓷器能夠呈現「金絲鐵線」,原因就是它的釉面要炸裂兩年。當瓷器燒好出窯冷卻以後,再將其直接放到炭黑水裡,拿出來之後,瓷器表面就形成了大塊的黑色開片。而那些細小的開片,由於間隙過小,顏色進不去。但是時間長了,空氣進去以後就會氧化成黃色。
  • 中漢拍賣:秋季專拍中那些大雅之風,明代青花瓷器的瑰麗之態!
    這場遠早於哥倫布、麥哲倫的航海發現為萬物復甦的明代帶來了各方面的變化,政治的開放、經濟的發展、文化的交融,同時帶來了一種影響到後世中國、乃至世界審美的神秘染料——蘇麻離青。創新之道,明代瓷器可謂首屈一指,而摹古之風也同樣盛行。相較於元瓷的雄奇粗獷,宋瓷的簡約秀雅更受青睞,隨著瓷器工藝技術的發展,仿效官、哥、汝、鈞、定等名窯的制器層出不窮,且都精工細作,極富雅韻。中漢秋拍中也可見此類明代摹古佳器。
  • 明代瓷器:弘治與成化青花瓷的不同之處!
    #明代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