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瓷器之上的鳳紋

2021-02-08 中國有瓷器

陶瓷之上的紋飾眾多,這是人們熱愛美追求美的表現,提及紋飾,陶瓷界的紋飾千支萬派,有繁有簡,其中有一種圖紋,歷朝歷代都非常受重視,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鳥紋,但是你可別小看這種鳥,一旦它這種鳥,翱翔於瓷上,果然為陶瓷徒添幾分身價,以往的帝皇審美中,將這種鳥紋與龍紋相和,相得益彰,這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百鳥之王,鳳紋。

瓷器上的百鳥之王


提起鳳,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是百鳥之王、四靈之一,在《爾雅.釋鳥》中寫道:「鳳,其雌皇,」郭璞注曰:「鳳,瑞應鳥,雞頭、蛇頸、燕頜、魚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許,」鳳其實是由自然界中各種不同動物融合而成的神物,鳳與龍一樣,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洗禮延續至今,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標誌和精神象徵。

雖經過不同時代的演變,崇拜龍鳳的觀念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意識形態,在古代,鳳是美好和平的象徵,我國陶瓷上的鳳紋的發展演變經歷兩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是鳳的萌生階段,在此時期鳳紋在原始社會到六朝時期孕育並產生,第二階段則是鳳紋的繁榮階段,也就是在唐代至清代時發展,尤其是在陶瓷器上,看得更為明顯突出。

鳳紋的萌生階段


其實早在新石器時代出土的陶器上,就描繪有簡單的鳥紋形象,有專家認為這種鳥紋即是鳳的雛形,鳥紋形象一直延續到六朝時期,如上圖鎮江博物館收藏的春秋青釉原始瓷鳥飾帶蓋罐,此罐蓋面為圓弧形,蓋鈕為鳥的形象,器斜方唇,侈口,弧腹,平底,肩部飾水波紋腹部飾米篩紋,胎灰白色,施釉不到底,釉色青中泛黃。

秦漢時期,鳳在民間被視為能夠引導人類靈魂升天再生的神靈,相關紋飾被大量應用製作,鳳紋在漢代基本定型,即《韓詩外傳》中的描述:「夫鳳之象,鴻前而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頷而雞啄,」除描繪鳳凰形象以外,還有朱雀、鸞鳥、赤鳥、長離、鵬等各種神鳥,形象大同小異,都是鳳鳥的變體和異化,是鳳紋豐富多彩的表現形式。

魏晉南北朝時期,鳳紋的形式特徵在漢代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發展,由於當時佛教盛行,鳳鳥形象被注入了新的精神理念,裝飾題材擴大了,花卉纏枝紋樣被廣泛應用,鳳多採用在清新的花卉圖案之中展翅飛翔的形象,一直到了唐代時期,鳳紋開始出現在陶瓷上,這是的鳳紋已經擁有固定形象,並且變得越來越美麗,造型也逐漸變得豐富多彩。

鳳紋的成熟繁榮階段


《宋書·符瑞志》中形容鳳為「蛇頭燕頜,龜背鱉腹,鶴頂雞喙,鴻前魚尾,青首駢翼,鷺立而鴛鴦思,」內容比漢代更加詳細生動,還有不少民間傳說形容其為「錦雞頭鴛鴦身、鵬翅、鶴腿、鸚鵡嘴、孔雀尾」等,唐代宋期鳳的形象與高冠長尾的孔雀非常相似,而且人們多將其與牡丹相配,形成了鳳穿牡丹、鳳銜牡丹等紋樣。

唐宋時期,人們大多採用刻花、印花的裝飾技法,這些情況都表明鳳紋造型隨著歷史的推移變得更加具體化,宋代鳳多與牡丹相配形成鳳銜牡丹、鳳穿牡丹等紋樣,隨著刻花、劃花等技法的應用,鳳紋的表現形式也愈加多樣化,宋元兩代,鳳紋大量出現在瓷器上,如宋代江西吉州窯鳳菊紋瓷枕、元代青花的各種鳳紋罐和鳳首壺等。

宋元時期,出產的瓷器造型中,有很多以鳳形象製作,如吉州窯的鳳菊紋瓷枕,青花瓷中的鳳紋罐、鳳首壺等,元代景德鎮青花繪畫中的鳳紋相當豐富,從傳世資料看,種類之多不亞於明清兩朝,到了明代,鳳紋已經成為一種特定的造型,無論在圓形、方形還是其他形狀的器物上,紋樣構成都各具其內在形式,而鳳紋的共性形態也進一步規範化。

清代飾以鳳紋的瓷器較明代增多,而且畫法風格各不相同,按紋飾的組成分成雙鳳、團鳳、夔鳳、鳳凰牡丹紋、龍鳳紋等,此時鳳紋基本上貫穿整個時代的瓷器生產,並多出現在官窯製品上,在經歷了二三百年進化後,御廠也推出一些新造型,如結合羽翼尾與綬帶尾兩大優點創意出雜尾鳳紋,還有在新型彩釉基礎上繪製的原有鳳紋等,逐漸成為皇權的象徵。

鳳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鳥,是百鳥之王、四靈之一,鳳其實是由自然界中各種不同動物融合而成的神物,與龍一樣,在經歷了幾千年的歷史文化的洗禮延續至今,成為了中華民族最具生命力的文化標誌和精神象徵,雖經過不同時代的演變,崇拜龍鳳的觀念與日俱增,逐漸成為人們心中的意識形態,擁有一件鳳紋瓷器,是每一位瓷人都愛的選擇。


【展訊】2020國際陶藝學會新會員作品展 將在北京隆重開幕【了解】汝瓷和鈞瓷的區別在哪裡?【了解】上海博物館珍藏品賞析 

投稿/合作熱線:0374—2077979

郵箱:taociTV666@163.com  

網址:www.chinatvhn.com

   中國陶瓷頻道河南辦事處 微信公眾號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

相關焦點

  • 中國陶瓷鳳紋的演變史
    原始社會到六朝時期,是鳳紋的孕育和產生時期,唐代到清代是鳳紋的發展時期。最早在新石器時代的陶器上就有簡單的鳥紋形象。秦漢時期,建築用陶瓦上多出現朱雀紋,鳳的形象從那時開始趨於明確。瓷器上的鳳紋裝飾出現於唐代。
  • 聯合共鑑:中國瓷器傳統圖案紋樣賞析
    鳳紋。歷代均有鳳紋裝飾,代代有所不同。商周鳳紋,長尾一足,有冠,多靜態狀;戰國、秦漢,變為二足,尾上舉,多動態的刻畫;隋唐時期,頭冠作朵雲狀,尾羽捲曲,形似花瓣;宋、元、明、清風紋,雞頭鷹嘴,鱗身,長尾,尾羽增多,多數為五歧,少數三歧或七歧,多單數,雙數罕見,構成具有較強裝飾性,明顯表現出與前期不同的風格。在這時期的瓷器上,鳳紋為流行紋飾之一,構成多樣,題材擴大,一般都作為主紋,裝飾於主要位置。
  • 明代紫檀木雕虯龍夔鳳紋筆筒賞析
    Lot 4631明 紫檀木雕虯龍夔鳳紋筆筒口徑:11.7 cm ;底徑:12 cm;高:14 cm來源:美國藏家舊藏>RMB: 360,000-560,000龍紋、鳳紋是中國由來已久的吉祥紋樣,當龍與鳳同時出現時,常有「龍鳳呈祥」的吉祥寓意。
  • 龍鳳呈祥——濰坊市博物館藏清代龍鳳紋瓷器擷珍
    中國瓷器紋飾反映了各個時期不同的藝術特點,數千年來,龍鳳形象在工藝美術的運用中不斷發展變化,由簡至繁,從古樸到華美,延續著人們對龍鳳呈祥的濃濃情結。龍鳳紋作為裝飾圖案,大多出現在歷代官窯瓷器上,尤其是龍紋的使用,被歷代統治階級視為鞏固其地位的重要裝飾題材,明清時期更是發展為象徵皇室尊嚴的御用圖案。
  • 中國瓷器說起 了解古伊萬裡瓷器上篇:釉藥分類
    在法國羅浮宮等博物館裡,多次見到【柿右衛門】的瓷器。身邊中國遊客,也都讚嘆中國瓷器美妙。其實造成這樣理解混亂的原因只能怪我們瓷器太過優秀,因為歷史原因從17、18世紀歐洲以荷蘭東印度公司為首,大量從日本進口瓷器。當時日本瓷器很多地方都在模仿。之前在自己的知乎想法中也舉過這些例子。
  • 明代隆慶瓷器了解與鑑識
    隆慶朝因為時間較短,所以傳世瓷器不多,胎質變化也不大。隆慶民間器多窯裂,胎質較差。       隆慶一朝官窯瓷器數量很少,如此大型五彩器非常罕見,帶有官窯款識的隆慶五彩器,國內僅此一件。雖然此器是由數塊碎片修復而成,但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瓷器鑑定:古瓷釉面常見瑕疵十三種
    筆者經與專業學者探討後了解到,氣泡的形狀、顏色是受到釉的薄厚、釉的粘稠度、釉所處的自然環境或人為做舊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氣泡的顯微效果要從多方面考慮,對瓷器鑑定來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不是絕對的。 6.棕眼和縮釉 在瓷器的燒制過程中,由於坯料、釉料配製不當,當瓷器入窯煅燒時,釉和坯體因化學作用產生氣體,在釉裡面會形成氣泡。
  • 解析封建王朝時期帝王與瓷器之間的淵源
    他的這種愛好,決定了鈞窯瓷器仿古造型的出現。鈞窯瓷器造型的另一特點是多為花盆、筆洗等類。花盆無疑是放置「艮嶽」園林中,擺置各種奇花怪石。鈞窯窯址出土的瓷片證明,底款刻1至10數目字的花盆是成套產品,一號最大,十號最小。底款刻數目字的鈞窯傳世品,在北京和臺灣的故宮博物院中收藏最多,但都配不成套了。筆洗可能是宋徽宗書畫用的文房用具。
  • 清新素雅的墨彩瓷器
    墨彩瓷器雖然不是大紅大紫,豔麗無比,但是其清新素雅之風更具藝術魅力。水墨畫似的藝術效果躍然瓷器之上,更加襯託了其超凡脫俗的氣息。紫色百合香為您詳細介紹墨彩瓷器收藏與鑑賞知識,使您認識和了解這種別樣風格的清代精品瓷器。
  • 大紅酸枝,梅花螭鳳紋架子床,紅木家具
    大紅酸枝 梅花如意螭鳳紋架子床規格:218X198X230cm架子床是中國傳統家具,在結構、工藝技術和裝飾方法上都與傳統建築有相似的地方。床尾的圍子較矮,符合現代的使用習慣,以榫卯攢接成螭鳳紋圖案,即簡化的拐子龍紋,行列分明,整齊有序。一龍一鳳,左右同時又構成龍鳳和鳴之態。浮雕技藝之奇絕,堪稱明式家具之觀止。床身高束腰,束腰間立短柱,分段鑲嵌絛環板,鏟地浮雕螭鳳紋。圖案由相同的一組組紋樣排比構成,引人注目的是規律而勻稱的整體效果,沒有繁瑣的感覺。
  • 清三代瓷器為何倍受喜愛之價值體現
    清三代官窯器文化價值主要體現在以官窯瓷器為載體的封建等級制度的嚴格體現,即封建等級制度文化和不同時期封建王朝的審美文化。官窯瓷器之封建等級制度文化表現在官窯器釉色及裝飾紋樣上。例如,由於從隋唐以來黃色已成為皇帝的御用色,所以黃釉瓷器出現之後便從諸多單色釉瓷器中脫穎而出,成為皇室的御用瓷,在明清兩代均大量燒造,黃釉瓷器不僅具有實用性,亦是皇權和封建等級制度的體現。裝飾紋樣上則有五爪龍為宮廷皇帝專用。不同時期封建王朝審美文化是指至於某一時期,以何種器形、何種裝飾紋樣最為流行,是與統治階級的提倡與喜好分不開的。
  • 五大窯口之上的北宋宮廷賞賜「易定」瓷器
    北宋時期與國家命脈相關的宮廷賞賜「易定」瓷器 北宋時期,朝廷為應對外侵內亂,招集全國所有行業的精英,以最高的科技工藝,藝術等級,不惜代價特燒造用於賞賜文武百官名為「易定」的瓷器,著色按官員的朝服匹配,並首次將民生娛樂,文化生活
  • 大飽眼福:清代道光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豆青地青花加白在豆青青花瓷器中為一種十分獨特的品種,又叫豆青地青花堆粉,素胎上以白粉堆凸起白花紋樣,用青花勾描出紋飾廓線,再整體滿施豆青色釉。這種瓷器最早始於康熙時期,到雍正、乾隆時有燒造,但數量不多。直至清代中晚期,嘉慶道光始豆青釉青花加白類瓷器深受喜愛,各種形制的立件瓷器層出不窮,其青花紋飾微微凸起,色彩鮮明,美觀大方,富有立體感。
  • 川博瓷器展為何會有故宮國寶?這事得從60多年前說起
    、礬紅彩描金雲鳳紋碗、黃地粉彩雲龍紋豆……這些巧奪天工的瓷器,怎麼越看越像是故宮的文物呢?其中,1957年調撥的文物數量最多,川博展廳裡展出的這些精美的瓷器大多是那一年入蜀。如果你湊近仔細觀看展籤,可以發現「1957年故宮博物院調撥」的字樣。
  • 中國嘉德2020秋拍丨名家遞藏清代御窯瓷器賞析
    至1950年代末,梅耶伉儷已收藏了一系列的藝術品,涵蓋歐洲古典繪畫、印象派藝術及雕塑、中國瓷器還有非洲和大洋洲的雕像。阿特麗斯在丈夫於1974年去世後,成為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受託人,並在往後的數十年主力推動教育計劃,同時在芝加哥成為無障礙生活的一大倡導者。如今,芝加哥當代藝術博物館的國際藝術教育計劃,便是在梅耶伉儷教育中心(Robert B. and Beatrice C.
  • 明清瓷器:明代晚期的青花瓷器未來升值潛力巨大!
    釉面白中閃青,內壁施白釉,外壁以青花描繪,口沿一周繪青花花卉紋邊飾,腹部通景繪青花龍拜觀音圖,觀音面容慈祥,端坐於仙壇之上,小童侍女恭敬地站於兩側,水面上,一身著盔甲的武士站於祥雲之上,手持利劍,水中老龍王面朝觀音持笏板相敬,旁有龍兵持傘蓋相護,周圍竹影婆娑,祥雲繚繞,一派仙境。筆觸纖細流暢,人物神態刻畫精緻,青花色澤鮮麗明快。
  • 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粉彩瓷器特點及真偽鑑定
    中國的古瓷器歷史非常悠久,尤其以清代的粉絲瓷器製作精美,工藝精湛。今天紫色百合香為您詳述古瓷史話(收藏乾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粉彩瓷器特點與真偽鑑定,通過本篇通俗易懂的語言,使您對清代鼎盛三朝的粉彩瓷器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 China china 中國瓷器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過渡階段的產物。中國最早的原始青瓷,發現於山西夏縣東下馮龍山文化遺址中,距今約4200年。器類有罐和缽。原始青瓷在中國分布較廣,黃河領域、長江中下遊及南方地區都有發現。中國真正的瓷器出現是在東漢時期。首先是在南方地區江省開始出現的。浙江紹興上虞縣上浦小仙壇發現東漢晚期瓷窯址和青瓷等。瓷片質地細膩,釉面有光澤,胎釉結合緊密牢固。
  • 皇家御用瓷器-黃釉瓷器
    明清時期,黃釉瓷器已經完全作為皇家壟斷之器。因其獨特的色澤也代表了它只能是皇家至尊的御用瓷器。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各具特色,紫色百合香為您分別介紹,使您對明清時期的黃釉瓷器認識更多。一、黃釉瓷-知識概述最早的黃釉瓷器出現在我國漢代,而真正意義上的黃釉瓷器是明代景德鎮窯所創燒的一種低溫黃釉。這種黃釉瓷器一般都由官窯燒造,因「黃字「與「皇」字同音,所以多為皇家御用瓷器。二、明代黃釉瓷-特點介紹最早出現的明代黃釉瓷是永樂時期景德鎮窯所燒造的器物。宣德時期和成化時期的黃釉瓷器製作精細,一絲不苟。
  • 「釉」惑:中國瓷器釉色大全
    由於這類瓷器製作精細,又有官府名稱,加之所印雲龍紋飾均為五爪龍,被後人認為是元代官窯的產品。明嘉靖瓜皮綠釉暗劃雲鳳紋尊 故宮博物院藏孔 雀 綠 釉  亦稱"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它是將紅釉吹在白釉之上,燒成後釉色均勻、光潤,能與天然珊瑚媲美,故名"珊瑚紅"。雍正時釉色閃黃,乾隆時則顏色深而釉層厚。在康、雍兩朝,珊瑚紅曾用作底色,上面繪以五彩或粉彩,器物的造型、製作、彩繪都極為精細 。乾隆時多在珊瑚紅上描金,或用它來裝飾器耳。但仍以珊瑚紅器物為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