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油氣全力保供!重要能源基地抓復工促生產

2020-12-12 中國青年網

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夜間燈光亮度正不斷提升——不久前公布的一組衛星遙感數據,從一個側面傳遞出復工復產提速擴面的「春意」。

能源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當前,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加快恢復。做好能源供應保障,對全面推進復工復產工作十分重要。

本報記者日前深入位於黑龍江、山西、寧夏、四川等地的重要能源基地,實地探訪能源企業如何在做好疫情防控、安全生產基礎上抓復工、促生產、暢運銷,全力保障煤電油氣供給。

大慶油田——

一季度油氣當量同比增產9萬多噸

「壓力70兆帕,排量16立方米(每分鐘),準備加砂!」盯著儀表車內的屏幕,大慶油田井下作業分公司壓裂大隊一隊長周全拿起對講機,大聲下達指令。不遠處,20輛10多米長的壓裂車整齊排成兩列,「嘶吼」著合力將壓裂液泵入井底,努力打開地下油層通道。

「我們在這連續施工10多天了。」周全介紹,疫情防控期間,技術方案組打破常規、優化方案,針對同區域多層、多段、多口的平臺井,集中開展多井連續作業,井下作業分公司施工能力已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為了搶回工期,油田已組織復工作業隊伍750支,比去年最高水平還多出100支。」大慶油田開發部副主任李宏斌介紹,各油氣生產單位「一站(隊)一策、一項目一策」,實行彈性工作方式,在壓減上崗人數的同時,確保精幹高效。

有人連續幾天住在隊裡,有人步行幾十分鐘來上班;搶修挖地設備一度運不進來,有人用鐵鎬鑿開凍土,挖出1.5米深的作業坑……「油田人都在想辦法,用最少最優的人員配置,確保生產安全運行。」採油一廠中四採油隊隊長王一倫說,今年前兩個月,推行「錯峰+AB崗」工作模式,採油隊人均管井從平時的18.8口提高到疫情期間的30口,超計劃完成生產任務。

今年一季度,大慶油田完成油氣當量1074.672萬噸,同比增產9.069萬噸。

山西焦煤集團——

2月以來長期合作協議兌現率達125%

「安全第一,遵章守紀,自保互保,從我做起……」早上7點多,齊聲的安全宣誓後,東曲礦電路維修工劉良跟在隊伍後邊,迎著朝陽走向井口。

「下井前,要消毒、測體溫。」對於現在的工作新流程,劉良已經很快適應。

山西焦煤集團西山煤電東曲礦,核定年生產能力336萬噸。由於地質結構複雜、開採時間較早,這裡尚未應用智能化綜採工作面,井下作業主要還是依靠人工操作「三大件」——採煤機、液壓支架、運輸機完成。作為電路維修工,劉良的職責是讓這些機械正常運轉。

東曲礦礦長劉海東說,今年春節過得不尋常,「我們對過年沒回去的工人進行統計,重新編排班次組織生產。人手不足的那幾天,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採取『早班能提前開機儘量提前開、早晚班交接時不關機』的辦法,向時間要產能。」2至3月,東曲礦產量56.6萬噸,比去年同期多出11.58萬噸。

山西焦煤集團是我國最大的煉焦煤生產供應商,承擔著全國20多戶重點鋼鐵企業的煉焦煤年度長期協議保供任務。面對武鋼、鄂鋼等鋼鐵企業請求緊急增援大量煉鋼用焦煤,山西焦煤集團克服春節假期人手緊張等困難,全力組織協調煤炭生產、調運,確保了鋼鐵企業為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和鄂州「小湯山」醫院的快速建設供應物資。

「疫情就是命令,特殊時期更加需要國企擔當。」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茂盛說,「正月初一,我們就緊急研究應急措施。」正月初三開始,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山西焦煤有52個生產礦井和28座選煤廠相繼投入復工。

從2月到3月底,山西焦煤集團長期合作協議兌現率達125%,「也就是說,你要100噸,我給你供125噸。」王茂盛說。

寧東能源化工基地——

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全部復產

4月1日上午,國電浙能寧東發電公司方家莊電廠,煤炭被送入爐膛推動機組轉化為電能。當班機長嶽偉密切關注著風速、煤粉、氣泵等各項數據,上中下三層火焰燃燒情況在大屏幕上直觀可見。這裡5班輪換,24小時運轉。

2019年12月28日投產的方家莊電廠,是國內首家百萬千瓦級間接空冷智慧電廠。一季度,作為外送浙江的配套電源點之一,新投產的百萬千瓦級機組完成發電量19.36億千瓦時。

電廠所在的寧東能源化工基地,是國家億噸級大型煤炭基地、千萬千瓦級煤電基地、國家重要的煤化工產業高地。在寧夏寧東基地的茫茫戈壁上,發出的每一度電,都緊緊連著千裡之外的浙江。

寧東發電公司扛穩保供責任,調整機組停運檢修計劃,確保兩臺1000兆瓦機組雙機穩定運行。公司第一時間啟動了安全生產應急預案,運行人員24小時輪流倒班,並加強機組巡檢、指標調整、監控等各項工作。1月,公司月度發電量超計劃完成34.5%;2月,月發電量在西電東送靈紹線6個配套電源中位居第一。

煤炭,是電力和煤化工產業的前端。寧東基地管委會一方面協調轄區國能寧煤、寶豐能源、中石化長城能源等加強聯動配合,一方面與內蒙古及周邊地區建立協調機制,優化運輸車輛通行流程,確保了疫情防控以來無一輛運輸車受阻。寧東基地管委會副主任陶少華說:「不論電力外送,還是煤化工產品穩定供給,寧東基地都是在為下遊造血,絲毫不容懈怠。」

截至3月10日,寧東基地內56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全部復產,復產率較去年同期提高14.3%。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

一季度日均產氣同比增長24%

四周管道縱橫排布,每天有超過40萬立方米的天然氣從這裡輸出——位於四川遂寧市安居區磨溪鎮的這處氣井,足有兩個籃球場大小,滿載運轉,現場卻空無一人。

「如果管道氣壓異常,壓力變送器便會自動報警,技術人員通過遠程操控,就能打開或關閉相應的管道閥門。」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川中油氣礦信息管理部主任遊傑道出無人值守的秘密,「以前,只能靠人工定時檢查壓力表數據,時效滯後。」

氣壓監測、溫度控制、設施防腐、自動安防……目前,多達19萬個自動化裝置分布在西南油氣田近九成的單井和場站,71%的生產現場實現「無人化」。「自動化監控不但更有利於安全生產,疫情期間也能大量減少人員流動和接觸。」西南油氣田信息管理部主任劉曉天介紹。

目前,西南油氣田所屬近2000個生產單元已全部恢復正常生產,鑽機全部恢復作業,並新測獲一口日產量超百萬立方米的氣井。

今年一季度,西南油氣田日均產氣9000萬立方米,同比增長24%,不但保障了川渝供氣,還向湖北日均供氣600萬立方米以上,向北方地區日均供氣近2000萬立方米。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用我百點熱,耀出千分光——中國華電全力做好防疫復工和保電供熱工作
    「疫情防控不只是醫藥衛生問題,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總體戰,各項工作都要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支持」「要保障煤電油氣供應」,黨中央的決策部署,為應對疫情能源保供工作指明了方向。 1.守土盡責,強化抗擊疫情能源支撐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與血脈,非常時期能否穩定運行,關乎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成敗。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和國家能源主管部門的高效推進下,中國華電數萬職工在崗堅守,全力保發電、保供熱、保空氣品質,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人民戰爭「充電蓄能」。
  • 為疫情防控提供堅強能源保障,河南省發改委能源局這麼做!
    1壓實保供責任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資源保障是關鍵。發改委能源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應對疫情工作領導小組以及河南省疫情防控指揮部決策部署,貫徹落實國家發改委、能源局應對疫情能源供應保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第一時間召開全省發改系統物資保障工作會議,分析研判全省能源保供形勢,加強組織領導,省、市、縣發改部門聯動,圍繞疫情防控中心任務開展工作,突出醫院、疾控中心、醫療用品生產企業、高鐵站、機場等防疫及民生重點單位用能,明確屬地責任分工和責任人,全力做好煤電油氣統籌保障工作
  • 明年能源工作八大重點劃定 推動全面放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
    報告提出,要持續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把國內油氣勘探開發作為保障油氣安全的壓艙石。要完善產供儲銷體系,認真抓好中俄天然氣東線南線建設,力爭開工建設川氣東送二線、西三線中段等一批重大項目,全力打造「全國一張網」,積極推進東北、華北、西南、西北等「百億方」級儲氣庫群建設。
  • 河南舉行紮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
    六穩六保惠民生,創新奮進促發展。民以食為天,能源被稱為工業的糧食。保糧食能源安全,對於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至關緊要。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全力保障糧食能源安全,紮實做好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工作,全省糧油市場穩定有序,煤電油氣等能源得到較好保障,為經濟社會發展築牢了「安全線」。
  • 山東能源集團多措並舉保暖保供彰顯國企擔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白新鑫 通訊員 李志勇 山東能源集團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全力以赴打好保暖保供攻堅戰,堅決保障能源安全穩定供應,彰顯國有企業應有的擔當和責任。今年7月新組建成立的山東能源集團肩負著保障全省能源安全、優化能源布局、優化能源結構「一個保障、兩個優化」的職責使命。為堅定不移落實好保暖保供任務,12 月22 日,山東能源集團召開傳達全省保暖保供工作和煤電油氣運供應保障專題會議精神視頻會議,專題安排部署保暖保供工作。
  • 全國煤電油氣供應總體充足 足夠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需要
    (原標題:全國煤電油氣供應總體充足,足夠保障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需要)
  • 冷水江市應對低溫天氣煤電油氣運保供調度會議召開
    紅網時刻12月21日訊(曹丹 段姝)18日,冷水江市召開應對低溫天氣煤電油氣運保供調度會議。市委副書記、市長曾伯怡強調,要加大工作力度,加強協調配合,更加科學精準有效做好低溫天氣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確保全市經濟社會秩序穩定。
  • 盂縣裕光煤電項目全面復工
    春節過後,山西國際能源裕光煤電有限責任公司按照中央、省、市防控新冠肺炎和企業精準復工復產「兩不誤」的工作要求,嚴格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科學有序組織項目復工,結合當前施工重點工作,努力克服困難,合理調整工序,動員參建人員爭分奪秒保工期、促進度,奮力把時間搶回來,把損失補回來。
  • 全力衝刺!京能重點布局能源基地項目建設
    緊抓清潔能源發展機遇 京能集團第一次黨代會提出,到2025年,集團清潔能源裝機規模提升至50%以上。集團所屬清潔能源平臺公司按照清潔能源板塊規模化發展的總體部署,聚焦清潔能源發展新機遇,緊盯大基地項目開發,確保集團中長期發展戰略落地。
  • 步履鏗鏘 邁向能源高質量發展新階段
    在國家能源局《2017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中,涵蓋了煤炭煤電兩方面內容的「化解防範產能過剩」被列為2017年重點任務之首,自此肩負起提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整體信心的重要使命。五年間,以煤炭煤電去產能為重點,能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砥礪前行:退出大量煤炭落後產能,超額完成「十三五」煤炭去產能目標;關停落後煤電機組超3千萬千瓦,煤電裝機控制在11億千瓦以內;啟動首批71家智能化煤礦建設,14個大型煤炭基地產量增長到全國的96.6%。煤炭煤電的深刻轉型,帶來的是行業提質增效的巨大飛躍。
  • 陝西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走進陝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 看項目 找差距 比質量 促發展
    ,陝西省2020年重點項目觀摩活動今天走進榆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看高質量項目、比高質量內涵、凝聚高質量發展共識,著眼產業鏈、創新鏈布局,大家現場觀摩、現場點評,為我省高端能源化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建議、獻方案。
  • 保供給促春耕 泰安高新區社會事務服務中心農工辦防疫生產兩不誤
    在疫情防控期間,農工辦全力組織春耕生產,確保農產品穩產保供,加強野生動物管理,抓好農業企業復工復產、保障貧困群眾生產生活等重點工作,確保疫情防控、農業生產兩不誤。抓農業生產,促春耕備耕一年之計在於春,眼下正是春耕備耕的重要時期。
  • 有序復工促生產!六枝呈祥農業公司全力保障供應需求
    復工復產的號角吹響後,公司有序恢復生產,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遭受的損失補回來,確保學校開學、企業需求供應。在郎岱鎮呈祥配送的蔬菜基地裡,工人們正在菜地裡鋤草。由於疫情原因,蔬菜基地很長時間沒有得到妥善管理,呈祥農業公司復產後,迅速組織附近村民有序復工,搶抓生產。
  • 淮河能源集團西部煤電集團跑出智能煤礦建設加速度
    ,這是繼淮河能源西部煤電集團所屬泊江海子礦被內蒙古自治區指定為智能化示範煤礦後的又一殊榮,不僅彰顯了淮河能源西部煤電集團積極響應國家、地方和集團公司號召,著力推進礦井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的初步成果,同時,也為西部深入推動煤礦智能開採技術與煤炭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吹響了全力起跑的「衝鋒號」。
  • 在「六穩」基礎上全力以赴做好「六保」工作
    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近年來,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中央適時提出「六穩」,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情況下,中央審時度勢,在「六穩」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六保」。
  • 青海油田原油生產基地冬季天然氣保產首次實現自給自足
    孫睿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0日電 (孫睿 吉海堅)記者10日從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以下簡稱「青海油田」)獲悉,青海油田花土溝原油生產基地日產天然氣攀升至35萬立方米,標誌著生產基地冬季天然氣保產首次實現自給自足。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氣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
  • 河南規上企業復工比例接近30% 長垣44家醫用口罩生產企業全部復產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駿 攝影 張琮發布會上,針對目前河南省內企業復產復工的情況,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下簡稱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李迎偉介紹說,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按照國務院延長春節假期安排,2月10日上班以來,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全力協調疫情防控
  • 人民日報頭版點讚曲阜等地保糧食安全:強產業穩鏈條,優質產品供得上
    民以食為天,能源是工業的糧食。保糧食能源安全,就能保障經濟發展的安全線,為應對各種風險挑戰贏得主動權。「能源安全是關係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真抓實幹保糧食。今年以來,一系列超常規措施密集出臺,疫情防控不誤農業生產。糧食生產穩字當頭,今年全國夏糧總產量14281萬噸,比2019年增加120.8萬噸。夏糧產量再創歷史新高,早稻生產也扭轉了連續7年下滑的態勢,總產量達2729萬噸,比2019年增加102.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