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全面分析了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階段經濟工作。會議在強調加大「六穩」工作力度的同時,首次提出「六保」要求,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這是新形勢下中央為做好今年的經濟社會發展定下的新基調、指明的新方向。
從「六穩」到「六保」,釋放出一系列清晰而有力的信號。受疫情影響,今年一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同比下降6.8%,消費、投資、出口等出現下降,就業壓力明顯加大。雖然國內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復工復產加快推進,但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我國經濟面臨嚴峻挑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將萎縮3%,經濟衰退程度會遠超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下滑。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當前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切實增強緊迫感,抓實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
近年來,面對複雜的內外部經濟環境,中央適時提出「六穩」,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外部不確定性持續上升情況下,中央審時度勢,在「六穩」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六保」。從「六穩」到「六保」,更強調兜住底線、守好基本盤,更強調增強底線思維、問題導向,針對性更強,方向性更明。「六保」,就是為對衝疫情衝擊、推動經濟平穩運行把脈定向。
「六穩」和「六保」,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穩」是穩基礎,是穩住經濟基本盤;「保」是保底線,保住民生和社會發展底線。「六穩」與「六保」相輔相成,統一與完成「三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任務之中。當前,統籌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在「六穩」基礎上,要更加突出做好「六保」工作。
一是保居民就業。就業是民生之本。做好就業工作,是改革、發展和穩定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和提高人民群眾基本生活水平的最根本措施,是為人民服務也是就業。穩就業可以穩經濟,可以穩社會、穩民生、穩人心。做好保就業的文章,就要真正落實就業優先的戰略,變「經濟增長優先」為「就業優先」思路,把就業作為優先目標。考核地方政府要把就業放在更為重要的位置,把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增加就業規模作為政府首要的調控目標,作為對各級政府的政績考核和政策效果分析的優先指標,讓就業政策成為優先的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成為發展的基本取向。做好保就業的文章,就要實施積極的政策支持,比如加大就業資金的投入,通過財政預算安排、社會募捐、企業贊助、國有資產收益和變現收入等渠道籌資建立就業扶持基金。抓緊建立失業人員創業貸款擔保基金。鼓勵有能力的組織、個人和企業開辦新的經濟實體來吸納失業人員。對受到衝擊嚴重的服務業實行臨時性定向減稅,確保將這些行業中因疫情衝擊難以生存的企業數量降至最小。
二是保基本民生。要切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兜住民生底線。今年是脫貧攻堅收官之年,確保如期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要加大脫貧攻堅力度,在復工復產中優先使用貧困地區勞動力,深挖貧困地區特色優勢大力發展產業扶貧、電商扶貧,助推脫貧脫困。要加大對貧困人口、低保人員和失業人員的幫扶保障力度。瞄準貧困人員、困難群體加大保障力度,對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困難家庭做到應保盡保,把因疫情和患病陷入困境的人員納入低保、救助範圍,為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發放臨時生活補貼。越是特殊時期,越要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力度,強化對困難群體救助措施,做好睏難群眾的兜底保障。
三是保市場主體。作為國民經濟運行的基本細胞,中小企業資金儲備少,經營原本就困難,疫情衝擊更是使之雪上加霜,是「最困難企業」。保市場主體,必須抓住保中小企業這個牛鼻子。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保市場主體,要求著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加快落實各項政策,推進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和房屋租金,打出政策「組合拳」為市場主體減壓,著力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在「後疫情」時期全力推動復工復產、就業創業,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構建「親清」政商關係,努力營造「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氛圍。
四是保糧食能源安全。民以食為天,糧食安全自不待言,能源也被喻為工業的糧食。保糧食能源安全,對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至關緊要。疫情發生以來,全國各地全力保障糧食能源安全,紮實做好糧油市場保供穩價工作,煤電油氣等能源得到較好保障,全國糧食和能源市場穩定有序。下一步要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加快「三農」領域補短板,解決好中國人的吃飯問題,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同時補短板、強監管,搞好生產流通,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確保煤電油氣安全穩定供應。
五是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企業生產環環相扣,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點。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製造體系,是很多全球供應鏈的中心。在國際疫情持續蔓延影響下,海外需求大量下降,導致部分企業停工停產,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受到巨大影響,許多企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就是保企業生產,穩中國製造。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成為穩定生產,推動復工復產的關鍵。要抓住數位化機遇,堅持創新驅動,用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鞏固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在固鏈補鏈強鏈上下功夫,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達產,贏得未來發展主動權。
六是保基層運轉。在實際生活中,基層缺錢、缺人、缺長效機制,使基層運轉不能順暢。保基層運轉,就是要基層治理特別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務,比如教育、醫療、衛生、治安、水電、公交等的正常運轉。一方面財力要保,就是保障基層的正常經費開支。針對一些地方財政受疫情影響較大,中央財政採取了及時下達轉移支付資金、強化對地方的督促指導、階段性提高地方財政資金留用比例等一系列措施。另一方面長效機制要保,既要為基層「減壓」,讓基層單位和基層工作人員從繁瑣的、無謂的事務壓力中解脫出來,把心思和精力用到抓落實求實效上來;也要為基層「放權」,堅持「依法下放、權責一致、能放即放」,做到「基層權力給基層」,推動更多社會資源、管理權限和民生服務下沉到基層,保障更多人力物力財力投放到基層。梁啟東(遼寧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