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記者注意到,報告中再次突出了「六穩」、「六保」,要求:守住 「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保」住了就能穩住陣腳,「穩」住經濟基本盤
2018年中美經貿摩擦發生,我國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都面臨著錯綜複雜的風險,在此背景下,中央提出「六穩」:要求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
而今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國內外形勢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挑戰,就業、經濟都有很大壓力。在此基礎上,中央又提出「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
如何理解「六穩」和「六保」的關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守住 「六保」底線,就能穩住經濟基本盤;以保促穩、穩中求進,就能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夯實基礎。
此前,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上也曾談到,「六保」針對的都是當前突出矛盾和風險隱患,是直面和克服困難挑戰的積極舉措。「我們是負責任的,說這六個『保』,就意味著我們要擔起責任,把這些事情切實『保』起來。」他還說,「『保』住了就能穩住陣腳,『穩』住經濟基本盤。」
這體現了一種「底線思維」。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穩」可以理解為有一定彈性區間,「保」則更強調底線思維,保不住底線就可能出問題,而只有保住了才能穩定當前經濟大局,為今後的「穩中求進」、進一步發展打下基礎。
政府工作報告也強調,要用改革開放辦法,穩就業、保民生、促消費,拉動市場、穩定增長,走出一條有效應對衝擊、實現良性循環的新路子。
「保就業」首要目的是「保基本民生」
記者還關注到,「六穩」和「六保」之首均與就業有關,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給出「保就業」的明確目標:城鎮新增就業9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5.5%左右。
對此,報告也提出了諸多「實招」:今年高校畢業生達875萬人,要促進市場化社會化就業,高校和屬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斷線的就業服務。做好退役軍人就業保障。實行農民工在就業地平等享受就業服務政策。幫扶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群體就業。
報告還提出,今年對低收入人員實行社保費自願緩繳政策,涉及就業的行政事業性收費全部取消。資助以訓穩崗,今明兩年職業技能培訓3500萬人次以上,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
報告同時提出,拓展農民就業增收渠道。支持農民就近就業創業,擴大以工代賑規模,讓返鄉農民工能打工、有收入。
此外,報告提出,圍繞支持企業增訂單穩崗位保就業,加大信貸投放,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降低進出口合規成本, 支持出口產品轉內銷。
在此前的國務院常務會上,李克強曾表示,當前世界各國幾乎都把「保就業」作為宏觀政策最核心的內容之一,而「保居民就業」首要目的是為了「保基本民生」。
「我們發展的目的是為了人民生活的改善。保住了民生這個基本,就能穩住民心。」李克強表示,「另一方面,從經濟視角講,保住了基本民生才會有消費和市場,才會有市場主體的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