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重大氣候政策宣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決心

2020-12-16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2月14日電題:系列重大氣候政策宣示中國綠色低碳發展決心

新華社記者高敬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又一次作出重大的氣候政策宣示——

到2030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森林蓄積量將比2005年增加60億立方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早在今年9月,中國已經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14日在北京表示,此次中國進一步闡述了實現2030年和2060年目標願景的具體細化措施,使碳達峰和碳中和的路徑更加清晰明確,必將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注入強勁動力,有力推動《巴黎協定》全面有效實施,推動疫後世界經濟綠色復甦,向全世界釋放出中國將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積極信號。

「中國提出到2030年的新目標,既是對國家自主貢獻目標的全面強化和更新,也是實現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的重要保障措施。」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表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是經濟發展方式根本性轉變、走上綠色低碳循環發展路徑的重要轉折點,也是2060年前實現長期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階段性時間節點。

在中國工程院院士、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看來,從提出2060年實現碳中和,到最新提出2030年要實現的4項目標,標誌著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路線圖越來越清晰。

王金南說,現在還有不少地方認為,2030年前是繼續提高化石能源使用的一個窗口期,甚至還在高碳的軌道上謀劃「十四五」規劃。這是沒有認識到碳中和對各地發展模式的嚴峻挑戰。一些地方和部門應該重新審視目前的「十四五」規劃和思路。

王金南認為,從國內來看,各地應該做相應的碳預算工作。經濟發展水平高、綠色發展基礎比較好、生態文明創建積極性高的地區,應該當領頭羊,率先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諮詢研究院副院長王毅提出,必須認識到,全球碳中和時代實際上是競爭與合作並存的。未來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是國際競爭非常重要的一個領域,應該為此做好充分準備,加快在科技創新等方面的布局。

下一步如何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發展?

王金南提出,要壓實部門和地方責任,重新審視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十四五」規劃,加快制定碳達峰行動計劃,制定可再生能源和清潔能源的發展規劃,同時要統籌協調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讓氣候變化成為「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主流化內容。

何建坤則提出,首先要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高新科技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抑制鋼鐵、水泥、石化、化工等高能耗強度產業發展,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到2025年工業部門特別是高能耗強度的重化工業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要力爭達峰,東部部分省市率先實現達峰,為「十五五」全國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速能源結構的低碳化。這需要加強能源體系的技術創新和資金投入,發展儲能、智能電網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系統,保障大比例可再生電力上網的安全穩定運行,同時這也會成為疫情後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新增就業機會,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環節和政策著力點。

專家同時提出,當前要嚴格控制煤炭消費量反彈。「十四五」期間煤炭消費要努力實現零增長乃至負增長。「十五五」期間,石油消費量要努力實現達峰,天然氣消費增長引起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要由煤炭消費量減少帶來二氧化碳排放下降所抵消,從而總體上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完)

相關焦點

  • 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
    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外交部條約法律司司長賈桂德、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15日就有關情況接受採訪。
  • 中外各界人士盛讚中國綠色發展低碳減排行動力和決心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魏鬱):今年是《巴黎協定》達成五周年,國際社會正凝心聚力,切實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雄心。作為負責任大國,中國堅持綠色發展之路,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治理,不僅提前完成向國際社會承諾的2020年碳減排目標,還將努力實現新的國家自主貢獻和碳中和願景,中國的行動力和決心得到中外各界人士高度讚譽。
  • ...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易綱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發展綠色金融 促進低碳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12月9日在2020年新加坡金融科技節上表示,近期,中國提出了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長期目標,彰顯了中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堅決決心。這也意味著,中國需要加快推進生產方式和消費行為的低碳轉型,在氣候目標的約束下提高經濟社會發展的可持續性。
  • ...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
    中國發展網訊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1日發布了《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白皮書系統介紹了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旨在讓國內外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
  • 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聚焦《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
    中國能源生產和利用方式發生重大變革「《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系統介紹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推進能源革命的歷史性成就,全面闡述了新時代新階段中國能源安全發展戰略的主要政策和重大舉措,旨在讓國內外社會全面了解中國能源政策和發展狀況。」章建華說。
  • 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
    新華社北京12月15日電 題:為2020年後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中國方案——外交部、生態環境部解讀系列重大氣候政策新華社記者成欣、高敬近日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對未來全球氣候治理提出了3點倡議,並宣示了提高中國國家自主貢獻的4項新舉措。
  • 應對氣候變化刻不容緩 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
    本報記者 劉慧極端寒潮在冬天肆虐了北半球,人類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應對氣候變化,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保護賴以生存的家園,中國已經行動起來。中國提出力爭於2030年前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一新目標為綠色低碳發展擘畫了宏偉藍圖。
  • 蘇偉副秘書長出席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
    12月7日,2020綠色發展城市高峰論壇暨第八屆深圳國際低碳城論壇主論壇在深圳舉行,蘇偉副秘書長出席並致辭。 蘇偉指出,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上鄭重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分體現了我國堅持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定力和戰略抉擇,展現了全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巨大勇氣和堅定信心,充分詮釋了中國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風範和責任擔當。
  • ...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國際社會熱烈反響
    「堅定支持《巴黎協定》、促進合作共贏的決心」「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提振雄心,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增強信心,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習近平主席提出三點重要倡議,為新的歷史背景下完善全球氣候治理提供中國方案。
  • 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在這場全球行動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深入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推進市場機制建設,以及大規模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社會各界逐漸轉變能源消費理念,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各種低碳環保產品越來越受青睞,而且越來越多的企業通過參與碳市場交易提高了減碳意識
  • 四川:世界地球日,四川發布2019年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
    為廣泛傳播低碳綠色和氣候韌性發展理念,分享低碳發展優良實踐,省生態環境廳組織專家評選產生了2019年四川省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10大事件。五、中國城市碳達峰研討會在蓉舉行5月8日,由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辦,天府新區成都管委會、清華四川能源網際網路研究院承辦的中國城市碳排放達峰和低碳發展研討會在四川天府新區(成都直管區)舉行。
  • 疫情後世界再次聚焦綠色低碳發展,可再生能源更具備了加快發展優勢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世界各國再一次將後疫情時代經濟恢復寄希望於加大綠色低碳經濟發展力度。近一段時間,包括我國在內的近30個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了在21世紀中葉前後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國將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陳新光:中國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典範
    2015年11月30日,中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締約方大會,提出了「實現公約目標、引領綠色發展,凝聚全球力量、鼓勵廣泛參與,加大投入、強化行動保障,照顧各國國情、體現務實有效」的氣候治理中國方案,號召各方創造一個「各盡所能、合作共贏,奉行法治、公平正義,包容互鑑、共同發展」的未來,得到大多國家的響應。
  • 第十一屆「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展在線上舉辦
    中國新聞社社長陳陸軍在2020「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中發表致辭,並正式啟動第十一屆「綠色發展·低碳生活」公益展。7月2日是第8個全國低碳日,主題是「綠色低碳、全面小康」。當天上午,由生態環境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共同承辦的2020年「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於多家線上平臺播出。
  • 彰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中國貢獻
    這是繼今年9月提出將於206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之後,中國作出的又一重大氣候政策宣示。從2060年實現碳中和,到本次提出2030年要實現的4項目標,承諾中詳實的數據和具體的時間表,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的路線圖更加清晰,向全世界釋放出中國將堅定走綠色低碳發展道路的積極信號。
  •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雄心和決心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各國都應秉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團結一心,提振雄心,增強信心,努力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  12月12日,習近平主席在氣候雄心峰會上通過視頻發表重要講話,倡議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形成各盡所能的氣候治理新體系,堅持綠色復甦的氣候治理新思路,
  • 「中德歐實現氣候新目標的路徑」開展非正式圓桌對話
    2020年11月9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解振華應邀出席「中德歐實現氣候新目標的路徑」非正式圓桌對話。圓桌對話由現任歐盟輪值主席國德國聯邦環境、自然保護與核安全部國務秘書約亨·弗拉斯巴特主持,歐委會氣候行動總司總司長莫羅·彼得裡喬內、歐洲氣候基金會執行長勞倫斯·圖比亞娜出席。圓桌對話聚焦中歐各自最新宣布的應對氣候變化中長期目標和願景,就其實現路徑、短期影響及深化中歐氣候變化合作展開探討。
  • 未來在數字絲綢之路及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具備巨大的潛力
    「從2020年全年來看,中國與『一帶一路』國家的合作表現出了較強的韌性,未來在數字絲綢之路及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具備巨大的潛力。作為後疫情時代多邊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中國的支持下,『一帶一路』倡議將在推動全球經濟復甦、發展數字經濟、綠色投融資等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
  • 「地評線」潮評|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共建清潔美麗世界
    因此,全球開始合作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5年來,《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在這場全球行動中,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巴黎協定》的積極踐行者,深入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將碳強度下降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採取了調整產業結構、優化能源結構、提升能源效率、推進市場機制建設,以及大規模植樹造林,增加森林碳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社會各界逐漸轉變能源消費理念,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進一步普及,各種低碳環保產品越來越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