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教育股疫時漲跌背後:線下機構受創 巨頭收割線上流量

2020-12-23 新京報網

自2月3日以來,二級市場教育板塊中,「教育」概念火熱,相關教育公司股價大幅上漲,在美國上市的好未來再創歷史新高,市值一度逼近340億美元。記者2月9日從QuestMobile後臺數據看到,學而思網校的日活躍用戶(DAU)從2019年的日均十幾萬已經攀升至2月4日的接近400萬。


2月3日,在美國上市的好未來再創歷史新高,市值一度逼近340億美元。


網際網路教育板塊上市公司股價的走勢,與猝不及防的這一波新冠病毒疫情息息相關。在疫情防控形勢下,全國各地紛紛要求學校開學延期、培訓機構停止線下服務。同時,按照教育行政部門「停課不停學」的指示,多省市中小學和校外培訓機構按學校正常教學計劃提供免費線上課程。


這恰恰為在線教育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契機。有分析師認為,受益於細分賽道包括在線教育課程服務提供商、教育信息化工具供應商等。


記者2月9日從QuestMobile後臺數據看到,自1月29日起,作業幫的日活躍用戶(DAU)從800萬左右攀升至2月4日超過1400萬。同期,小猿搜題的DAU從300萬也漲至500萬。其他在線教育的DAU也迎來一波漲勢。

 

在線教培及教育信息化提供商受益明顯

 

在「停課不停學」的號召下,1月26日,好未來率先宣布,為全國範圍內延期開學的中小學生提供校內同步免費直播課程。隨後,各線上教育培訓機構跑步進場,主打線下的教育培訓機構紛紛宣布轉為線上教學。這促使學生和家長快速適應和使用線上教學手段,在線教育整體受益。


受益的在線教育機構大致包括兩類,首先是to C的網際網路教育教學機構,例如跟誰學、新東方在線、好未來等。


從市場表現看,新東方在線僅2月7日一個交易日就漲了15.81%,當前股價37.35港元,達到「史高點」;網易有道更是表現不俗,2月7日單個交易日創造了29.12%的漲幅,股價達21.15美元;同樣2019年在美股上市的跟誰學,從2月3日開盤的33.02美元,漲至2月7日收盤時的39.92美元;美股老牌在線語培機構51Talk則從2月3日開盤的13.3美元漲至2月7日收盤的17.76美元,漲幅超30%。


受益的第二類機構,是to B的教育信息化提供商。華創證券分析師桑梓稱,「本次疫情暴發是教育各細分板塊線上化轉型的機遇,而To B 公司大部分提供的是在線教育的工具或者平臺。」而他們所提供的智慧教育系統、教務SAAS系統、線上直播、在線批改等軟硬體,將成為學校或教育教學機構的重要配置。


記者注意到,這類機構不在少數,包括佳發教育、視源股份、科大訊飛、星立方、三盛教育、威科姆、佳發教育、全通教育等,股價均有不俗表現。


以為湖北等地區提供智慧空中課堂服務的科大訊飛為例,該公司股價從2月3日開盤的31.67元,飆升至2月6日收盤時的39.3元,漲幅24%。


這兩類公司具體在哪些方面「受益」?桑梓分析道,在線教育各機構或將迎來新用戶獲客成本下降、在線續班的轉化率提升,以及間接影響暑期獲客成本下降。


在她看來,本次疫情將加速推動在線教育相關公司發展,催生更好的在線教育產品,提前布局線上的、具備研發資金實力的龍頭企業最為受益,行業集中度或將進一步提升。


此外記者注意到,希望教育、宇華教育、睿見教育、中教控股等公司股價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長。「學歷制學校標的基本不受影響。」桑梓表示。

 

部分線下業務為主上市公司發布風險提示


面對疫情,很多以線下業務為主的培訓機構開始提供線上服務,如立思辰,昂立教育等。這幾家A股上市教育公司的股價波動引起記者注意。


自2月3日起,A股教育公司、以大語文培訓為主業的立思辰從開市當日的每股11.57元暴漲至2月6日收盤時的16.46元,漲幅達42.3%;昂立教育的股價波動路徑幾乎與立思辰如出一轍,從2月3日開市的每股17.18元,暴漲至2月6日收盤時的22.87元,漲幅達33%。


據悉,在疫情期間,立思辰旗下大語文線下課程全部轉為線上直播課,同時為全國中小學生免費提供部編版語文「春季同步學」線上課程。


以立思辰為例,其2019年半年報顯示,公司大語文直營學習中心數量已增至 133 個;而昂立教育在公告中披露,截至 2019 年末,公司線下課程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 90%以上。


華夏桃李創始合伙人張愛志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按業務邏輯來說,他們目前主要收入還是線下收入為主,疫情對他們短期業績是弊大於利的。」


實際上,立思辰已經感受到了疫情帶來的挑戰。2月6日,立思辰發布公告稱,線下恢復上課的時間將根據各城市疫情發展及國家教育部門的通知另行安排,存在不確定性;另外,線下課程轉線上,增加線上課程的學員數量,同時可能導致線上系統升級、維護等成本的增加。


顯然,面對股價暴漲,立思辰對自身業績並沒有十足底氣。立思辰在公告中提示:「本次疫情可能對中文未來(立思辰子公司)2020年業績增加一定的不確定性。請廣大投資者理性投資,注意風險。」


而昂立教育更是在2月5日、6日、8日多次發布股票交易風險提示,並坦言「公司在線教育業務以前年度佔比較低。公司目前採取線下課程轉線上授課,是為應對疫情,對現有已售課程所採取的替代授課方式。公司後續在線教育業務的發展仍存在不確定性,也未形成較大的規模性收入。


那麼,這類機構的股價為何還會上漲?「A股目前還堅持以教育為核心方向的標的不多了」,華夏桃李創始合伙人張愛志表示,在同樣面臨當前壓力時,剩者為王,上市公司更有實力熬過去,乃至能倒逼轉型為線上線下結合模式。


記者注意到,連漲4個交易日後,2月7日,立思辰和昂立教育股價出現下跌。同日,線下教育機構——兄弟連的創辦人李超在公號「李超兄弟連」發布致學員、員工、股東的一封信,宣布北京校區停止招生,同時遣散全部員工。李超在信中對華圖、濰坊大地等股東表示了感謝,並且表態將會用「最大的能力安排學員在疫情期間進行線上學習」。


網際網路教育行業分析師古塔認為,網際網路領域用戶大戰背後主要是場景之戰。與餐飲、醫療很難純線上化所不同點在於,教育場景有著純線上化的可能性,本來這個過程可能是緩慢的,但疫情之下,場景強行將用戶從線下拉到線上,好未來、新東方等網際網路傳統線下教育龍頭的線上化進程加速。在這一波「教輔線上化」進程中,幾大巨頭會形成激烈的市場份額搏殺,直至最終走向新的市場平衡。


而受打擊最大的則是純線下教育機構,已實現上市的龍頭教育企業由於自身實力雄厚,只要自身不出低級失誤,會逐漸加劇行業中「強者恆強」態勢,中小型線下教育機構資金流相對差,在這波疫情中很可能倒掉一批,大的教育機構還是會牢牢抓住「後疫情」的線下布局。但是,哪怕是出於風險防範,各大教育機構也會大力發展線上,「只做純線下的教育機構」會逐漸從市場消失。

 

採寫 新京報記者 馮琪 校對 劉軍




相關焦點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導讀:2020年12月21日,在中國化妝品工商首腦會議暨2020化妝品報年會的「庚子紀事」環節, 一場以《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為主題的論壇對話將會議氣氛推向高潮,引發參會嘉賓的熱議與思考。在行業充滿迷茫和恐懼的大環境下,這場對話給行業以啟迪。2020年,一場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消弭了線上線下的對立,甚至界限。
  • 線下+線上堅固行業壁壘,教育巨頭美聯英語乘風破浪!
    目前產線品牌有:在線英語學習平臺立刻說,美聯英語、美聯青少年英語、美聯出國考試,3-16歲青少年英語線下學習平臺ABC外語學校等,涵蓋線上和線下教育。在短短的14年裡,美聯國際取得了出色的成績。就市場份額和影響力而言,公開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美聯英語在中國擁有149個學習中心(包括134個自有中心和15個附屬中心),覆蓋18個省市的36個城市。
  • 在線教育股站上最強風口!在線成人英語教育龍頭美聯英語流量暴增!
    在線教育股站上最強風口!在線成人英語教育龍頭美聯英語流量暴增!近期教育部提出「疫情期間,嚴禁開展任何形式的線下培訓,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聚集性培訓活動」。「停課不停學」帶來的流量紅利持續發酵,在線龍頭企業脫穎而出。
  • 線上教育叫好卻不賺錢,線下教育依舊受家長青睞
    但同時,更多的用戶甚至包括在線教育從業者依舊認為,線上線下的結合式教育,才是未來的主流。  在線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  在線教育的「新擁躉」與「老粉絲」  遠比過去更拎得清  幾乎每晚8時50分,石雪峰才能正式結束當天的直播課。
  • 創夢天地(01119):從擴大遊戲利基優勢,到打通線上線下流量閉環
    騰訊通過Tencent Mobility Limited持有公司18.59%股份,為公司第二大股東,為第一大機構股東。此外,索尼集團和京東作為基石投資者分別出資500萬美元認購創夢天地的股份。(3)服務:公司與騰訊的合作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協同發展。
  • 編程貓陳婉青:線下機構轉型線上,需要對系統能力和組織能力做出...
    有媒體報導,在今年上半年的疫情期間,教育行業新增了1000多家在線教育機構,對於這些在線教育機構,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原來的線下教育機構中衍生出來的。 疫情期間,整個教育行業的市場格局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很多線下的頭部企業,特別是一些K12企業、語培企業,具備快速應對能力,將線下的教學業務轉移到了線上。
  • 2021,在線大班要靠「線下流量」續命?
    來源:新浪財經2020,線下教培「小鬼遭殃」,線上巨頭「神仙打架」。疫情以來,K12在線大班課機構的投放轉化策略似乎沒有奏效。暑期60億的投放看似規模巨大,但較去年40億投放僅增加50%。當各家都需要100%增長時,為何投放只增加了這麼少?也難怪前新東方在線COO潘大叔會發文分析,「只可能是ROI太低了,導致沒法投出更多錢。」
  • 線上線下一體化加速 服飾巨頭新零售升級
    過去的一段時間裡,不管是網際網路電商巨頭,還是國內服裝行業的領頭企業,以及國外快時尚品牌,都進行了大手筆的投入,在線上做品牌集合平臺、線下布局體驗店,用VR等高科技手段試穿、互動、找到消費者,令大家感受到了不同以往的消費體驗。到了2018年,行業整體智慧化、個性化和定製化的趨勢日益明顯,而圍繞著「新零售」市場變化,產業格局的轉變也漸露端倪。
  • 迪思公關:疫中營銷,線上線下皆重要
    迪思公關:疫中營銷,線上線下皆重要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0 17:38:44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範圍內持續蔓延
  • 賣菜賽道競爭日趨激烈 網際網路巨頭下凡搶流量 線上社區團購有了線...
    正因社區團購的持續火爆,有網際網路巨頭也選擇從線上走到了線下,進一步拓寬賽道,來接地氣了。是什麼吸引了便利店店主昨日上午9點,武漢經濟開發區東風陽光城小區,擺放得整整齊齊的、裝有團購商品的袋子,就放在羅炳麗的小店門口。她介紹,她這家小店開了3年多時間,而社區團購業務只是剛開展了半個多月,「看大家都在做這個,我也加入了,想通過這個吸引點兒人氣」。
  • 年會報導|線下陣痛、線上狂奔,機構如何落好下一子?
    線上教育流量井噴,線下機構如何借勢升級2020年進入尾聲,過去的300多天,教育行業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線下教育一夕噤聲,如墜冰河;在線教育忽至風口,蒙眼狂奔。與線下的陣痛相比,線上迎來了巨大的機遇。
  • 教培機構如何搭建線上商城和線下門店的聯合運營?
    2020年受疫情影響,教育行業是受到衝擊的行業之一,線下教培機構紛紛被按下暫停鍵,在線教育逆勢上揚,視頻課、音頻課、直播課等在線教育場景受到家長、學生、職場人士等群體的認可和喜愛,線下教培機構轉型線上成了教育行業發展的趨勢。
  • 為什麼現在的培訓機構都是線下結合線上一起授課?
    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各種培訓機構的都挺困難,減薪,裁員和停業很常見,而消費者退款更加困難。面對同樣的困境,教育培訓的三大巨頭:學而思、猿輔導、作業幫,卻沒有受到環境的影響,還克服了危機,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僅擁有線下業務,還有線上課程。
  • 線上線下相互滲透,公考培訓「烽煙」將起?
    面對疫情,中國線下教培全面暫停,網際網路成了機構們唯一的「救命稻草」。在公考培訓領域,無論年輕新銳粉筆網,還是老牌巨頭中公和華圖,都不得不將線下業務暫停,專注於線上。此前,主攻線下的中公、華圖雖然在線上也有所涉獵,但規模一直不大。而在疫情的逼迫下,促使其線上布局更加完善。
  • 靠譜的阿星:線下教育培訓機構低成本破局的「錦囊」
    實際上,線下教育機構對於數位化轉型甚至比很多公立學校還要「無感」,也更難轉型,其原因在於:(1)此前他們沒有學校招標的免費教育系統使用,即使疫情時有免費將來還是要收費的。線下教育機構很多是創業者,他們生存下去必須要考慮使用成本以及其創造效益統一,既能夠短期內脫困又能夠長遠助力轉型。
  • 線下教育機構轉型線上,需要做哪些工作?
    線下機構轉型至線上已經是一個大的趨勢,但轉型有風險,在轉型之前應該先思考我們是否適合轉型線上。比如:我們的課程是否適合線上,課程如何適應線上?我們的教學體系,服務體系是否跟得上這種變化?線上的運營我們是否有所了解?老師是否適合線上?……線下轉至線上,絕不是把課程搬到線上,在線上開課那麼簡單。
  • 這場「線上直播線下收割」發布會什麼來頭?
    「星空水」的推出不僅因為顏值與功效上的優勢,受到消費者與門店的一致好評,同時高姿還將通過「線下價格優勢戰略」,以套盒形式售賣突圍市場,為門店打造極致性價比的爆款,而隨著「線上直播,線下收割」模式的開啟,「星空水」將會為門店帶來更多的收益。
  • 公考2020:三成地面機構出局,線上線下「短兵相接」
    就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新的變化也在發生:線下機構搭建線上引流體系,頭部在線機構快速鋪設線下分校,線上線下機構的「短兵相接」已經到來。 必勝公考運營總監馮少輝評價:「公考行業混戰時代即將過去,2020是開始洗牌之年。」 所以,這場疫情究竟改變了公考行業的什麼?
  • 線下教培機構轉戰線上 線上線下結合是未來風向嗎?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轉戰線上,線下機構別無選擇的希望之路2020年春季,意料之外的「黑天鵝」給教育培訓行業帶來了一系列改變。線下培訓紛紛暫停,不少此前專注於線下課程的機構一時間慌了手腳。與此同時,線上教育受益於自身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特性,更兼之政策的支持,呈現出熱火朝天的態勢。
  • 將線下課程轉移「線上」,校外培訓機構「曲線救國」能否實現困境...
    「當初報名的時候,這兩個機構都有線下班和線上班,但我們考慮到課堂氛圍及保護孩子視力等因素,還是給他報了相對貴得多的線下班,沒想到還沒怎麼上課就轉到線上了。」廖女士說,線上課程學費只是線下課程的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老師通知轉到線上時,並未說明對其中的差價怎麼處理,也沒說不願意可以退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