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天貓618,卻跟往年很不一樣——這是疫情後,全球消費者的首次狂歡。
累計下單金額6982億元!驚人的數字背後,不僅有消費者疫情後收穫的快樂,還有商家尋回的信心,中國經濟疫後再出發的跳動脈搏。
而數字背後,還有一支神秘部隊,在發揮著作用。他們,叫阿里柔軍。
阿里柔軍,是阿里巴巴客戶體驗事業群(簡稱阿里CCO)的每一位小二,他們來自一線客服、數據、技術、產品、運營等崗位,共同保障了天貓618期間的消費者售後體驗、商家權益,同時撬動就業,實現社會價值——服務覆蓋17個經濟體;服務了近千萬的消費者,近百萬商家;30秒接起率近100%;提供了2萬餘個就業機會;預計還將在促後幫助商家每月多賺3000萬。
當外界開始意識到服務體驗正在成為商業的核心競爭力,通過這屆天貓618,我們也能從阿里CCO提供的「不一樣的服務」中,讀出經濟復甦的更多「細節」。
30秒內接起!售後諮詢如絲般順滑
消費者越來越習慣於從線上獲得高品質的服務,因而服務至關重要。今年天貓618,消費者對「買得爽」的訴求更為強烈。
從服務端來看,剁手黨們基本實現了「買得爽,售後也順滑」。
數據顯示,今年天貓618,阿里CCO線上、熱線30秒內接起率都達到了近100%,遠超行業水平。
售前,阿里CCO推出了「幫消費者挑選品質好貨」功能,從品牌力、購買熱度、商品質量美譽度、品質退款、抽檢處罰五個維度分析一款商品是否是「好貨」,如果商品符合上述五大要求,消費者在商品旁就能看到「大牌好貨」、「口碑好貨」標籤,以便更為快捷、安心挑選。
售後,阿里CCO上線視頻舉證功能,一般情況下,商品返回商家倉庫後需要數天時間核驗檢查,視頻舉證上線後可將商品核實時間最快縮短為5分鐘,大幅降低消費者等待時間。
同時,售後服務諮詢量同比去年下降15%,跨店滿減等活動玩法諮詢量同比下降65%,也可見消費者對本屆天貓618玩法優化,體驗順滑的認可。
阿里CCO為消費者疫後首次任性買提供了安心的保障,而消費者也因阿里CCO的尖叫服務給予了信賴。
促後回血!預計商家還將多賺3000萬
服務的價值不僅僅體現在消費者端。於商家而言,服務是存量時代提升品牌形象、留住客戶的關鍵。
去年雙11開始,阿里CCO就開始輸出服務OS,為商家賦能。今年天貓618期間,阿里CCO又新增了不少方式賦能商家,助商家打好回血仗,重拾信心。
例如,在天貓618前夕上線「618商家專線」和「618專屬客戶經理制」,為天貓商家保駕護航,提供一站式服務解決方案,全鏈路助力商家備戰618;為飛豬商家提供專屬客戶經理,一對一,手把手教商家如何準確捕捉到可售資源,借天貓618這一機會快速回血;為商家打造「服務直播」,對於商家關注的熱點問題、規則玩法和商家經營難題,客服小二們聯手經濟體內最專業的小二一起解答、解讀、解惑,以直播的強互動形式,對近40萬商家進行了「零距離」解答……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天貓618結束後,阿里CCO還將為商家們送出如何挽留訂單促進成交的驚喜——用退款智能挽留方案,助商家存量經營,預計將幫商家多賺3000萬/月。
服務有價值!提供超過2萬個的就業機會
最早的客服,和科技沒有任何關係。因而在傳統認知中,客服只不過是接接電話。
近幾年,在一些知名品牌中,首席客戶官(Chief Customer Officer,CCO)頭銜頻頻出現,因為他們必須在推動增長的同時提供卓越的客戶體驗,於存量經濟時代立足市場。
隨之而來的是客服人才需求的大增。
阿里CCO有著一套完善的人才培養機制,今年天貓618期間,就為社會創造了超過2萬個就業機會。
全國首個「客服縣」也誕生於天貓618期間,落地江西尋烏縣。首批「客服縣」學員,已在618當天正式上崗接線,收入是當地平均收入的2倍。作為政企合作模式的代表,這些小二已加入阿里客服大家庭,與阿里巴巴自營客服小二、雲客服及合作夥伴們,共同組成了「阿里柔軍」人才生態。
未來,阿里CCO將在衢州,重慶,南昌,鄭州四大客戶體驗中心為核心,一對多輻射周邊縣市,持續擴大幫扶人群,為地方創造10萬就業機會。「穩就業、保民生」正在政企合作中不斷落地生根。
人才牽動著社會,尖叫服務影響著消費者,服務能力輸出賦能著商家,阿里CCO在今年天貓618提供的服務,彰顯了服務的價值。
用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的話說,「數位化時代的新商業文明,本質是要回到人本身,從關注流量、關注交易量,到關注客戶、關注消費者,關注一個個具體的人,關注全社會的效益」。
未來商業的本質是以消費者為中心,數據驅動的線上線下的商業重構。過去,用戶選擇平臺的關鍵是看平臺是否能夠給用戶帶來價值。而在新零售背景下,「體驗」已成為新商業的核心競爭力。
金貝街網站專注提供天貓、京東、淘寶及其他電商平臺店鋪的掛售、過戶、轉讓等店鋪綜合性交易服務,以及商標註冊、轉讓、續展,版權登記、專利申請等智慧財產權服務。關注金貝街,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做您私人專屬的虛擬資產解決方案服務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