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東南網】;
夏天來了 雨水增多
很多人喜歡開窗乘涼
不過,一定要小心
這個飛行物種又出沒了……
當它飛入家中時
就意味著可能在附近築巢
敲掉地板,拆除樓梯,重新裝修……
它將嚴重影響了你的生活
它就是
白蟻
緊急通知!
最近這群東西夜襲福州!
不止福州
全國多地也有出現
日前
浙江海寧一小區裡
發生了駭人一幕
有網友來報料
在自家小區樓道裡
密密麻麻地飛來一群又一群的飛蟲
十分嚇人
大片的蟲子看得頭皮發麻
甚至感到有些噁心
這是什麼飛蟲?
報料人孫先生告訴記者,前天晚上就在硤石街道風和麗苑小區裡,在路燈下面,一大群蟲子圍著燈光亂飛,「蟲子空中飛舞的時候,根本不敢出門去 。」
連一旁的汽車都「遭殃」,不少蟲子掉落在車上。
孫先生說,除了自家樓道下,對門樓道也出現了這種情況,同樣是密密麻麻的飛蟲。「對門還有位居民小組長,燒廢紙用煙燻,想趕走飛蟲 。」
如果你以為飛蟻這種生物
僅靠關燈關門關窗就能解決
那小編只能說:你們還是嫩了點
要知道,飛蟻處理不當,你將損失愛巢!
飛蟻變白蟻,房子變空巢
飛蟻通常是指翅膀未脫落前的白蟻
飛蟻群飛之時,正是白蟻繁衍之時
脫翅後雌雄配對,不僅滿地死屍
而且鑽入潮溼木質家居築巢
家中紙屑、衣物、還有樹木、電纜無一倖免
......
所以飛蟻一進入家裡
一定要處理妥當
要不然,你家可能會變成這樣
↓↓↓
還可能會被白蟻啃食出一個大窟窿
↓↓↓
在廣東的一棟千萬豪宅裡
就發現了一個巨型蟻巢
白蟻的數量達到百萬之多!!
天氣比較潮溼
很容易招來白蟻
別墅在前年年底裝修好後一直沒有人居住
因此給了白蟻一個舒適的窩
作為地球上
「最難消滅」的昆蟲之一
白蟻究竟是何方神聖?
由於長期在地底等陰暗處生活,白蟻的眼睛早已退化,就多數個體而言,其實是畏光的。不過,為了白蟻群體的繁殖和擴散,一些成蟲在飛離原有群體、建立新群體時,會發育出完善的單眼和複眼,此時它們就會和其他許多昆蟲一樣,產生強烈的趨光性。也就是說,我們看到的漫天飛舞的白蟻,其實種群中的一小部分,它們的目的是完成交配,褪去翅膀後重新回到地面繁殖下一代。
白蟻活躍的程度與天氣有著密切的關係,它們最喜歡的條件是:氣溫在26-29℃之間、溼度在60%以上、氣壓低於一個大氣壓。春夏之交的上海的傍晚很容易符合這一條件,而這樣的情況更多地發生在雨前,所以白蟻也有「大水蟻」之稱。
相關研究顯示,白蟻在地球上已經存在了二億五千萬年,有人把它們和蟑螂並列在「最難消滅」的昆蟲之列。這些比恐龍存在時間還長的蟲子依靠著大繁殖量、多樣化的食物等特性在地球上繁殖至今。
白蟻的蟻后是個巨大的繁殖機器,體型是普通白蟻數十倍的蟻后在繁殖高峰期一天能產上萬顆卵,一生產4-5億顆,這些蟲卵未必會順利孵化,即使孵化後也可能在成長的各個環節中被消滅或是死亡。但只要看看傍晚漫天飛舞的、僅屬於蟻群一小部分的飛蟻,就不難領會這些損耗完全不影響白蟻的繁衍。根據一項電腦模擬分析,地球上人與白蟻的數量比例大約為1:500000。
白蟻種群生命力強的另一點體現在其豐富的食物種類。由於白蟻體內存在共生的鞭毛蟲,而鞭毛蟲可以分泌纖維素酶,將纖維素降解為葡萄糖,所以白蟻就能以對於大多數生物來說難以消化的木材和其他纖維性物質為食。必要時,橡膠和塑料也能成為白蟻的食物。
對於白蟻
難道我們聽之任之
讓他們在家裡任意妄為?
自然不行!!
白蟻交配成功會留下信號——翅膀掉落,如果你家裡有大量的白蟻翅膀掉落,又沒有看見白蟻,那就要小心了,它們很可能已經在附近「安營紮寨」,因為白蟻翅膀掉了以後會開始繁殖。
一定要記住以下方法!!!
敲打木質的材料,門框、窗框,敲打下有沒有空鼓的聲音。
用眼睛看有沒有蟻路,牆上會不會掉下沙子。
緊急提醒!
看到飛蟻
千萬不能這麼做!
如果看見密密麻麻的飛蟻
千萬不要用手拍打!
否者你的手可能會腫成大豬蹄子
白蟻身上最具毒性的就是其分泌的蟻酸
這種蟻酸具有強大的酸性
而其侵蝕物件靠的就是這種強大的酸性液體
一不小心接觸的話
很大可能產生皮膚過敏的情況
有個女生因為飛蟻入眼
揉了眼睛,結果導致
結膜囊異物引發的急性結膜炎
所以千萬要記住:
如果飛蟻掉落在身上
不要一指戳死它
因為它可能會反咬你一口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輕輕抖掉它
遇到飛蟻怎麼辦?教你治飛蟻
飛蟻又叫大水蟻
最愛在4月至6月的雨季出沒
它們是燈光愛好者
哪裡有光,哪裡就有它的身影
所以治飛蟻,你要知道這些!
/森嚴壁壘/
要防止飛蟻入侵
各位朋友一定要緊閉門窗
連門縫都不要放過!
飛蟻喜歡光線充足的地方
所以一旦看見飛蟻出現就要關好門窗
而窗縫和門縫可以粘上膠帶
防止飛蟻飛入室內
/燈光照水法/
如果飛蟻在燈管集聚
各位朋友可以在燈光下放一盆水
一來可以防止沒有翅膀的飛蟻四處逃脫
還能利用水反射光,讓飛蟻飛入水中
除此以外,將燈光亮度調低
也能減少室內的飛蟻數量
否則回來你會嚇暈的!
趕緊告訴身邊的朋友
遇到飛蟻的正確做法
千萬別中招啦!!!
來源:東南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