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發麻,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信號!3個簡單動作可預防

2020-12-14 澎湃新聞

在現代漢語成語裡,「頭皮發麻」一般是形容恐懼、緊張的感覺。但在醫學上,如果長期出現頭皮發麻這一症狀,那就真的是一件令人恐懼不安的事情,因為它潛藏著多種疾病的危險信號。

頭皮發麻是怎麼回事?

人體有1/3的血液都在頭部,如果血液循環不暢,大腦供血不足,就會引起頭皮發麻。

那究竟是什麼因素令頭皮出現發麻呢?這當中有不少原因,一般是受心理和神經引起的。

當出現較大的壓力、不良情緒和精神時,會影響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就會使頭部的血管和神經處於長期充血的狀態,頭皮就會發硬、發脹、發麻。

此外,還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規律、趴著睡壓到神經末梢等。

頭皮發麻還預示著疾病的發生。如果你是「久坐一族」,伴有肩頸酸痛、頭皮發麻的症狀,那就可能是頸椎病引起。

頸椎病會導致人體的神經血管受到壓迫,使血液不能順暢地輸送到頭部,從而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發頭皮發麻。

頸動脈硬化同樣會造成血液供給不足,特別是「三高」人群、中老年人,而這時出現的頭皮發麻往往是中風前的信號。

若任由頭皮發麻的症狀長期發展下去,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會比常人高出80%。

心腦血管疾病,

中老年人的健康殺手

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高達2.9億,並且有上升的趨勢,全球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數高達1800萬人。可想而知,這種疾病的「殺傷力」很強。

心腦血管疾病大多是由「三高」引發而來的,會影響大腦頭皮的血液供應。

而導致頭皮發麻的直接原因大多是大腦頭皮的血液供應不足,所以,長期出現頭皮發麻的症狀,一定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最容易「惹」上心腦血管疾病。當睡覺時大腦的血液循環緩慢,出現腦血管供血不足,若遲遲不治療,嚴重則會引發腦血栓。

案例

有一位65歲的王大爺(化名)偶爾會出現頭皮發麻的感覺,同時還伴隨著全身無力、眩暈的症狀。到醫院檢查後發現,心腦血管出了問題,診斷結果為腦血栓前兆。萬幸的是發現及時,沒有造成嚴重後果。

除了頭皮發麻,當出現這些症狀,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1、頻繁出現胸悶氣喘,乾重活時感覺很累,伴隨著胸痛;

2、運動後喘息,睡覺時不能仰臥,甚至感到呼吸困難;

3、長時間同時出現頭痛、頭暈的不適;

4、手指麻木,雙腿無力,並且無意識流口水;

5、在吃飽飯後,胸骨處稍有不適,不時冒冷汗;

6、走路時間稍長或速度略快,出現胸憋氣喘、心跳加速。

「天敵」不要碰,

3個動作可預防

血管堵塞、不暢通,與我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

心腦血管最怕冷。專家稱:血管受刺激後易收縮,導致血流慢,形成血栓。

加之,一些中老年人有血管硬化的問題,當血管硬化碰上血管收縮,血壓就會升高,誘發腦出血等急性事件。夏天快到了,心腦血管患者在空調房裡,注意披上外套保暖。

又熬夜又吸菸,血液的粘稠度比平時高出8倍以上。熬夜、吸菸都是招惹心腦血管疾病的「元兇」之一,久而久之,血管會變得更加脆弱。

常吃油膩食物、攝入高膽固醇食物過多也會使血液變稠,若過多油脂沉積於血管壁上,慢慢地就會出現小斑塊阻塞血液流通,使血管通道變窄。

有數據表明,高血壓患者發作腦梗死的機率是正常人的4-7倍;高血糖容易使大血管發生病變,發生中風機率比正常人高2-3倍。

想讓血管更年輕,不妨試試做做以下3個簡單的動作,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1、伸懶腰

坐久了血液循環不暢通,這個動作可以舒展腰部、放鬆脊柱,通過拉伸的方式使淤積的血液流回心臟,加速血液循環。

2、揉打耳朵

空閒時,多用雙手輕輕拍打或揉搓雙耳100次左右即可,這樣能刺激耳朵上穴位,按摩經絡,加速血液循環,預防血管堵塞。

3、按摩腋窩

腋窩看似不起眼,其實它隱藏著9條動脈、1條靜脈、12條神經、5群淋巴結。當輕輕按揉腋窩,能使血液在心臟、動脈、靜脈及毛細血管周而復始地回流通暢,調節大腦的血液流量,穩定血壓。

圖文 / 網絡

原標題:《頭皮發麻,可能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信號!3個簡單動作可預防》

相關焦點

  • 身體出現這7種信號,要警惕心腦血管疾病
    「致命殺手」—心腦血管疾病目前,我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高達2.9億,並且有上升的趨勢,每年有300萬人因心腦血管疾病猝死,700萬人因腦卒中而癱瘓在床。 可想而知,這種疾病的「殺傷力」有多強,發病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是它的三大特徵。
  • 身上3個部位時不時發麻,要留意是腦梗的前兆,別大意了
    當身上3個部位時不時發麻,別大意,要留意可能是腦梗的前兆。1、頭皮發麻,很多人遇到恐怖的事情,或者受到驚嚇的時候會用頭皮發麻來形容,但是在腦梗前,腦部血管出現堵塞的情況,從而導致出現缺氧、缺血的情況,造成頭暈,頭皮發麻。
  • 手腳經常發麻,可能是身體在「呼救」,別以為是小事
    但是如果經常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就需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這三種疾病找上門。經常手腳麻木,小心這3種疾病找上門第一,腰間盤突出在過去,老年人患有腰間盤突出的概率較高,由於過度勞累、用力過度等原因造成。第二,心腦血管疾病出現手腳麻木的原因還有心腦血管疾病所致,尤其是患有動脈硬化的患者,經常會出現四肢麻木的症狀,而且持續時間較長不易緩解。主要是因為心腦血管疾病對人的神經系統具有嚴重影響,很容易出現出現局部神經系統缺少血液及營養供應的問題。所以,一旦出現這類疾病一定要及時就醫診治,以免加重病情。
  •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應該如何預防?
    心腦血管患者要做好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預防措施,主要從改變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入手。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來說,相對於治療,預防更重要,劉根尚主任建議做好以下幾方面:  1.注意保暖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中老年人患者,在外出時,一定要注意保暖,穿上暖和的外套或羽絨服,系上圍巾、戴上帽子、手套和口罩,減少冷空氣對血管造成刺激。另外,建議將室內溫度不要調得太高,以免室內外溫差過大。
  • 經常手腳發麻,可能是身體在提示你,被這5種疾病「盯上」了
    另外當血流不暢時也會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一定要引起重視,有可能暗示著疾病的到來。手腳發麻是怎麼回事?有可能是這些疾病的信號1、手指腳趾發麻小心腦動脈硬化當患上腦動脈硬化時會出現手麻,常常會出現腳趾和手指的麻木感,部分患者會感覺到手指不靈活。同時患者也會感覺到皮膚有螞蟻爬的感覺或者頸背部肌肉的酸痛和緊張,持續時間比較長。
  • 腦梗都是拖出來的,提醒:身體3處發麻,可能是腦梗前的預兆
    提到致死性疾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癌」,但實際上有一種疾病,可能比癌還恐怖。它就是「心腦血管疾病」,這類疾病大多都具有高致殘率、高死亡率,高復發率的特點。
  • 冬季心腦血管疾病高發,請當「心」!
    二冬季要警惕4個信號 1 呼吸困難 冬季,心臟病、呼吸道疾病,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難、急促、氣喘、憋氣等。尤其是出現憋醒,只有坐起來才能呼吸的現象,可能是心衰。需要及早就醫檢查心肺功能。
  • 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小能手」,竟然是它!
    近年來,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年升高,並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當前心腦血管疾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第一位死因,佔總死亡人數構成的40%以上。不僅具有活血定痛的功效,還能很好的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它就是三七《本草綱目拾遺》裡提到,「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藥之最珍貴者。
  • 或與這3種心腦血管疾病有關,請引起重視
    經常出現手腳麻木為什麼是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由於在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的時候,容易讓血管出現堵塞或者其他現象,而在這期間就會讓血液流通的速度變慢,血液流通的速度變慢會讓肢體末梢出現供血不足現象,也就會經常出現手腳麻木。所以要特別注意如果自己經常出現手腳麻木,有可能是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特別是一些老年人,因為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所以在出現四肢麻木的時候要警惕,要及時就醫。
  • 如何預防手指發麻?專家教你這幾招,簡單易學又有用
    全家宅在家的近3個月時間裡,林女士每天又是買菜做飯、又是洗碗拖地、收拾屋子……包攬所有家務活的她,雙手幾乎沒有停下來過。前不久,正在做家務的林女士突然感覺右手發麻,但她並沒有在意,稍微緩解後又繼續做家務活。
  • 經常手腳發麻,到底咋回事?原因可能有這些,別不當回事
    當然生活中如果排除了是上面這些外界條件導致的手腳短時間內發麻的情況,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那就要引起注意了,很可能是某些疾病在暗示你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做檢查了。經常手腳發麻,到底咋回事?原因可能有這些,別不當回事血管硬化了。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機能逐漸下降,血管也會逐漸變硬,對於這種情況下老年人經常出現手腳發麻的情況是比較普遍的。但如果總是不明原因的出現發麻的情況,那就考慮是不是身體疾病的原因了。
  • 5種疾病到來,手都會出現信號,請逐一了解
    雙手出現這5種情況,可能是不同疾病引起的,還請自查,看你是哪種!■手麻就是血管堵塞了?5種疾病到來,手都會出現信號,請逐一了解!●頸椎異常—手會出現麻痛感:日常生活中,若是雙手出現了酸麻脹痛的感覺,那麼這個時候就需要警惕,是不是頸椎出現了問題。
  • 不論男女,50歲後若晨起有2個表現,可能是腦梗在「興風作浪」
    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50歲以後身體的各器官功能逐漸衰退,身體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會隨之下降,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不注意身體的一些變化時,可能無法及時預防腦梗,如果當他真正的出現時,可能會帶來一些不可逆的傷害,所以腦梗發作前的幾個信號,希望你別錯過!
  • 經常手腳發麻是身體發出的「求救信號」,要當心!
    會引起手腳發麻的疾病涵蓋範圍非常廣,覆蓋了心血管疾病、內分泌疾病、軟傷疾病等多個領域,包括中風偏癱、糖尿病、骨關節病、神經炎、頸椎病、腰椎病等等。▪ 據我國痺症研究協會統計,我國幾千萬癱瘓病人中,83%屬於疾病致癱,並且都出現過手腳麻木徵兆。▪ 中年手腳麻木,22%在60歲前癱瘓,74%在60-74歲癱瘓。
  • 手發麻、發木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手發麻、發木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2020-11-08 15: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怎麼辯證看待他汀類藥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作用!
    橫紋肌溶解導致的肌病,可能算是他汀類藥物最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率約5%,肌病得發生率和嚴重程度均與他汀的劑量呈正相關性,主要表現為肌痛或肌無力,伴有「肌酸激酶」(CK)的升高,可至正常上限10倍以上,也可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症狀。如果沒有引起注意,繼續用藥,可能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高齡、女性、體形瘦小、亞裔這4類患者發生肌肉不良反應的風險較高,可能遺傳因素有關,我國人群對於他汀的耐受性較差。
  • 手腳無緣無故發麻是咋回事?可能與三個疾病有關,不要掉以輕心
    如果手腳總是無緣無故出現發麻的情況,也要引起重視,這有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一些信號,如果經常出現這種表現的話,也有可能會影響正常的活動,因此要及時去醫院做檢查,查出具體的病因,並且進行調理。造成手腳發麻的因素有很多,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可能與這三個因素有關,別掉以輕心。
  • 服用阿司匹林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需要滿足什麼條件,如何權衡利弊
    心腦血管疾病,預防分為四個等級,零級、一級、二級、三級。零級、一級預防屬於疾病前預防,二級、三級屬於疾病後預防。目前臨床對於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非常重視。在未患有疾病之前,對於已合併相關危險因素者,為了預防疾病發生而採取的預防措施,稱為疾病一級預防。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患上心腦血管疾病?
    ,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老年人,但是現在心腦血管疾病猝死的發病人群其實越來越年輕,我們經常會抱著僥倖的心理,總覺得疾病離我們很遙遠,可是意外卻總是那麼突然。  甚至在《中國中青年心腦血管健康白皮書》中指出,20到29歲的患心腦血管疾病高風險人群已達到青年人的15.3%。  日益「年輕化」的心腦血管病就像一顆「不定時炸彈」,隨時有可能「爆炸」,危及生命。
  • 心腦血管醫生提醒:夏季為腦梗高發季,做好這3點,腦梗不上門
    血脂高容易導致各種心腦血管疾病,如腦梗、心梗、腎衰竭等,容易造成偏癱、猝死,致殘率和致死率很高。夏季為腦梗高發季節,平時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要注意身體狀況,經常體檢,及時就醫,以免發生危險。 什麼是腦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