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08 15: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早上起來手發麻,過一會才能緩過來
這是什麼原因呢?
手發麻&手發木
在臨床上,麻分為兩種,一種麻一種木。也就是說,我們常常提到的手麻症狀,其實還有一種可能是手發木。
如果手有過電的感覺,則是手發麻;如果說手的感知靈敏度降低,甚至不知冷熱,則為手發木。
這兩種不同的表現
則預示著你身體出現了不同的病症
������
腕管症候群和頸椎病是引起手發麻的常見病症。
所謂的腕管症候群就是腕管長期勞動導致肌腱水腫增生,壓迫神經後手發麻。幹了重活或甩一下後會導致發麻加重,也伴有木,但是以麻為主。
如果上肢突然出現冷熱感知不靈敏、或摸東西很遲鈍的症狀,就要擔心有可能是腦血管疾病。
如果發木的症狀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雙手幾乎同時有感覺,就要警惕有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手發木。
小貼士
以下幾種情況也可能導致手腳發麻。
1. 痛風
臨床顯示,手麻患者中約有1%是痛風所致,可能因尿酸沉澱在正中神經處導致。
2. 營養不良
長期胃腸功能障礙或食物攝入減少易導致身體缺乏蛋白質和維生素,引起周圍神經炎和神經根損害,從而造成手腳麻木。
3. 藥物副作用
呋喃唑酮、氧氟沙星等抗菌劑可能導致肢體麻木,這種麻木通常從手腳開始,逐漸向上蔓延,常伴有過敏或感覺異常。因此服用這些藥物應嚴格控制劑量。
7件小事緩解手腳麻木
手腳麻木是很多疾病的常見併發症,特點是容易反覆發作,不易徹底根治。要想擺脫手腳麻木,不但要堅持藥物治療,在日常生活中還應注意很多細節。
1. 合理飲食
飲食要清淡、少鹽,少攝入動物脂肪,多食高纖維蔬菜,可幫助軟化血管,緩解手腳麻木。
2. 多飲水
多飲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防止血栓形成,改善腦供血。
3. 補充維生素
老人要適當補充維生素B1和B6、維生素C,提高身體代謝功能,緩解手腳發麻症狀。
4. 適度運動
午後或傍晚,可在戶外進行散步、慢跑、打太極等運動,但不可時間過長或運動量過大,運動前先熱身10分鐘(伸腿、扭腰等)。
5. 注意睡姿
睡覺時最好平躺,不要壓著手腳。枕頭高度一般以7~9釐米為宜,軟硬也要適中。
6. 定期體檢
老人要定期查血壓、血脂,以及做血液流變學檢查,如有高血壓或高血脂,及時治療。
7. 作息規律
堅持早睡早起,不要熬夜,要有睡午覺習慣,建議午睡的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一般不要超過一個小時。
注意:出現手腳麻木,要去醫院查明病因,不要在家盲目使用土辦法。
順德防控工作熱線:0757-22838180,熱線電話主要提供防控知識普及和處置諮詢。有需要的市民可撥打。詳情請戳:
原標題:《手發麻、發木要小心,可能是身體向你發出的求救信號》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