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陽書畫界的「黃埔軍校」,今天辦了個回憶展

2020-12-18 杭州日報

記者駱炳浩

攝影徐軍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經輝煌的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被譽為富陽書畫界的「黃埔軍校」。由富陽區文廣旅體局、靈橋鎮政府聯合主辦的「家在富春江上」靈巖文脈——原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回憶展,今天上午在富春山館開幕。展覽將持續至10月18日。

位於富春江南畔的靈橋,與書畫有著極深的淵源。這裡是唐代書法大家孫過庭故裡,也是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寫生處、國家非遺項目「富陽竹紙製作技藝」發源地之一。靈橋境內的靈巖寺,更是一個「傳奇」的地方,小小的一方寺院將一邑書畫界的半壁江山攬於其中。

靈巖寺,始建於後漢乾祐二年(949),舊名南山院。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稱靈巖寺。上個世紀50年代,寺產由政府劃歸專門生產造紙用簾的靈橋制簾廠,即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的前身。

1972年外貿恢復後,因竹絲屏風繪畫需要,在蔡定山老師的招募下,廠裡集結了一批杭州、富陽的老一輩書畫家。他們有的師承名門,有的畢業於高等美術院校。這些畫師不但設計和繪製工藝產品,創作國畫,還收徒教學,富陽熱愛畫畫的一些青年紛紛來到靈巖寺拜師學藝。1980年底,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畫室人員從靈巖寺搬遷到富陽城區西堤路的新廠房。從此,繪畫隊伍更加壯大。儘管企業在1996年破產,但靈巖學風未變,靈巖精神尚存,靈巖情懷依舊。

靈巖文脈,如澗之泉,涓涓綿長。為了讓社會各界更多了解和認識原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發展變遷的歷史,富陽博物館徵集書畫作品,搜集實物與文獻資料,精心策劃籌辦靈巖文脈——原富陽工藝美術總廠回憶展。老職工、外加工人員紛紛響應,拿出珍藏多年的物品,創作書畫作品,撰寫回憶文章。

此次展覽分為「緣起靈巖」「踵事增華」「一脈相承」三部分,共展出由原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的老師、職工、學員所創作的近百幅書畫作品,以及工藝品、實物資料等。「這是一次原工藝美術品廠歷史回憶展,也是一次靈巖記憶藝術創作活動,富陽工藝美術品總廠的畫師們借這一契機,共同重溫那段學習、工作、生活的難忘歲月,傳承與發揚老師們的高尚品德與高超技藝,共同書寫靈巖文脈新風骨,共同繪就富春山居新畫卷。」老職工、畫家蔡樂群說。

靈巖書畫院院長、富陽區第三屆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蔡定山老師在開幕式上深情地回憶道:「50年前,我邀集了多位畫師來靈橋制簾廠參加竹絲屏風繪畫創作。他們深厚的文化修養,精湛的筆墨技法,認真的創作態度,是中國書畫的人文正脈。他們率真坦誠,不求名利,言傳身教,為幾代人的從藝道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半個世紀以來,形成了靈巖書畫傳承的清晰脈絡,有不少書畫愛好者拜師學藝,為富陽書畫繁榮、靈橋鎮『中國書畫之鄉』建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蔡定山還帶來了專門為本次活動創作的畫作《勝春光》,贈予富陽博物館收藏。

「今天的再次相聚,是工藝廠遷至富陽40年後的首次回憶展,實屬不易,彌足可貴。今天的再次相聚,聚之於靈巖回憶,聚之於書畫藝術,聚之於文脈傳承。」 靈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何海強在開幕式上致辭時表示,不管產業如何轉型升級,靈橋鎮始終把靈巖文脈作為靈橋鎮最為獨特的瑰寶,並始終致力於書畫文化的發展和靈巖文脈的傳承,不斷擦亮「中國書畫之鄉」金字招牌。

今天下午,靈巖書畫院換屆暨「富春山居·味道山鄉」第五屆靈巖雅集活動在靈橋鎮舉行。

編輯 劉乃武

相關焦點

  • 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開展
    今天(16日),是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今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為了傳承黃埔精神,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由廣東省黃埔軍校同學會、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市十九路軍淞滬抗日陣亡將士陵園管理中心、香港黃埔軍校後代親友聯誼會聯合主辦,廣東省兩岸和平發展促進會、清心閣和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協辦的「黃埔軍校建校96周年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書畫展」,今天起至7月16日在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開展,《<黃埔日刊>資料彙編》首發儀式同時舉行。
  • 政法界的「黃埔軍校」,拒絕985的合併,不是211但依然全國認可
    今天介紹的這所學校,被稱為政法界的「黃埔軍校」,這所大學就是位於重慶的西南政法大學。曾經有個時期,重慶的一所985大學重大想要合併西南政法大學,但遭到西南政法大學大學的反對,最終不了了之。作為一所知名的政法院校,西南政法大學在1993年即成為博士授予單位,有2個國家重點學科經濟法學和訴訟法學。因為其強悍的學科能力,西南政法大學也被譽為政法界的「黃埔軍校」,為我國培養了大量的政法領域的人才。目前西南政法大學的錄取分數線也很高,很受考生的認可,畢業生也很受用人單位歡迎。
  • 黃埔軍校舊址,軍艦背後的軍事記憶
    寬敞的擺渡,搖搖晃晃地將一船人從魚珠碼頭送到了黃埔軍校舊址碼頭,有趣的黃埔軍校之旅就此開始。前往黃埔軍校舊址要經過一段坐船的旅程。黃埔軍校選址在一個小島上,黃埔實際上是珠江上的沙洲。這個珠江上不起眼的沙洲因為這所軍校而被中國人熟知。
  • 珍貴的《周至籍黃埔軍校英雄榜》
    蔣介石檢閱黃埔軍校畢業學生 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臺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了二十三期在臺灣續辦至今已七十三期。學校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為中國革命培養了許多將帥之才,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地位。
  • 黃埔軍校 簡史
    圖:左起 校長蔣介石、校總理孫中山、國民黨黨代表廖仲愷黃埔軍校創設之初,由總理、校長及國民黨代表組成的校本部為最高領導機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軍校吸取蘇聯建軍經驗設立的黨代表和政治部是黃埔軍校成為新型革命軍校的重要標誌。
  • 廣西桂平有個黃埔軍校,你知道嗎?
    這裡鍾靈毓秀,人傑地靈,曾是黃埔軍校的駐地。黃埔軍校從第七期起遷離廣州黃埔。1927年1月,因為寧漢分裂,黃埔軍校曾在南京、武漢兩地開設學校;9月,寧漢合作,軍校全部遷到南京。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遷往成都,改名為中央軍校,並在湘、贛、粵、桂和西北地區分別設立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分校。抗日戰爭進入相持階段,幾個分校都一再遷移。
  • 此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碌碌無為,生個女兒卻成為歌星,如今家喻戶曉
    當年鄧麗君的影響力是今人難以想像的,她優美動人的歌聲,為她贏得了「十億個掌聲」,生前足跡更是遍布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日本、東南亞各國以及美國等,是真正意義上的第一位在全球華人界有著巨大影響力的歌手。時至今日,臺灣鄧麗君墓地每天都有歌迷前來祭拜。顯然,鄧麗君已經成為一個時代標誌,更是一個文化的標籤。對於鄧麗君的父親來說,能生下這樣一個女兒,足以驕傲一生了。
  • 世界十大著名軍校:中國黃埔軍校比美國西點軍校要強
    二十幾位上將;更令人驚奇的是,有三個國家軍隊的總司令出自這裡,有韓國首任總理兼國防部長李範奭、越南臨時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講武堂韶關分校畢業)、朝鮮人民軍總司令、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最高人民會議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崔庸健元帥。從這裡先後走出300多位將軍,中將以上的高級將領有數十人,數以千計的校官和尉官,他們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佔有極其重要位置。
  • 黃埔軍校校歌修改記:「黨旗」改「紅旗」(圖)
    黃埔軍校曾先後制定過兩首校歌。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正式建立。不久,校本部頒布了一首校歌。即《陸軍軍官學校校歌》,歌詞是:  莘莘學子,親愛精誠,三民主義,是我革命先聲。革命英雄,國民先鋒,再接再厲,繼續先烈成功。同學同道,樂遵教導,終始生死,毋忘今日本校。以血灑花,以校作家,臥薪嘗膽,努力建設中華。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亮相北京臺灣會館
    臺盟中央秘書長潘新洋,全國臺聯副會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鄭平,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嚴衛群、全國臺聯副會長、北京市臺聯會長高峰、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陳清、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偉、北京市臺聯秘書長張曉軍等領導,北京市臺聯理事、在京臺胞、在京書畫藝術界領域的近40位嘉賓參加開幕式。北京市臺聯副會長王慧主持開幕式。
  • 黃埔軍校與保定軍校和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區別與聯繫
    保定軍校舊址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正式創建於1924年,「黃埔軍校」是俗稱,它的學制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即第一到第七期為早期第一階段,從1928年建立南京中央軍校到1949年國民黨逃臺為第二階段,在臺灣繼續辦學可視為第三階段
  • 黃埔軍校的畢業生,相當於現在什麼學歷?你知道嗎
    提起黃埔軍校,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所著名的軍事院校。許多我們所熟知的軍事人才,就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而黃埔軍校的教員,更是由當時最具分量的人才團隊組成,許多名將都曾經在黃埔軍校擔任要職。在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這樣鼓舞青年學生們:「要從今天起,立一個志願,一生一世,都不存在升官發財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國救民的事業。」這大大激勵了當時的學生積極向學,奮勇報國。
  • 黃埔軍校創辦之初困難重重,軍閥百般刁難,蘇聯軍援令其蓬勃發展
    當時黃埔軍校黨代表廖仲愷跑到軍閥創辦的兵工廠想要爭取更多槍械,但是在其百般哀求下才獲得了30支步槍,更有意思的是其中的一支還被後來成為新中國開國大將的陳賡弄丟了槍栓,因此那些財大氣粗的舊軍閥們根本瞧不起黃埔軍校。作為黃埔軍校首任校長的蔣介石也沒少受窩囊氣,滇軍軍長範石生在一次會議後輕蔑地斜視著蔣介石說道:「姓蔣的,你在黃埔辦的什麼鳥學校,你那幾根吹火筒,我只要派一個營就完全可以繳你的械!」
  • 他畢業於黃埔軍校,卻一生無為,生了個女兒當歌星,現在家喻戶曉
    所幸鄧樞十分刻苦認真,成功憑藉優異成績考入了黃埔軍校。 民國時期的黃埔軍校無異於現在的清華北大一般,身為全國頂級的軍事院校,許多人均對其趨之若鶩。況且因為前幾期黃埔軍校的學生均在軍界各處任職,其校長與校內領導班子均是響噹噹的人物,所以黃埔軍校無異是爬向軍界最快的一把梯子。
  • 大革命中的唐崇愨4:在黃埔軍校
    1926年3月,在文莊的推薦下,唐崇愨、蔣赤魂、張南雄三人來到廣州,考進黃埔軍官學校為第五期學生。當時湖南祁陽人陶鑄也於當年考入廣州黃埔軍校。(1952年,在中共湖南省委宣傳部編寫的、記有文莊、滕東垣、蔣赤魂、張南雄名字的《湖南革命烈士傳》書中,陶鑄題詞「精神猶在」。)當時,廣州的革命氣氛很濃厚。
  • 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在北京臺灣會館舉行
    出席第六屆兩岸書畫展嘉賓  華夏經緯網12月10日訊:12月10日上午,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中國書畫家聯誼會、(臺灣)中華文經交流協會聯合主辦的「筆墨抒懷•情聚兩岸——第六屆海峽兩岸書畫名家交流展  臺盟中央秘書長潘新洋,全國臺聯副會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鄭平,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嚴衛群、全國臺聯副會長、北京市臺聯會長高峰、北京市黃埔軍校同學會秘書長陳清、臺盟北京市委秘書長、北京市臺聯副會長陳偉、北京市臺聯秘書長張曉軍等領導,北京市臺聯理事、在京臺胞、在京書畫藝術界領域的近40位嘉賓參加開幕式。北京市臺聯副會長王慧主持開幕式。
  • 解密出身於黃埔軍校的解放軍猛將排行榜
    人們早已熟悉共和國將帥的名字,卻並不熟悉在這些熠熠生輝的將帥之星中,竟然有那麼多人出自同一所軍事學校,這就是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由國共兩黨共同創辦,這也就決定了中國共產黨人在軍校中有著堂堂陣容。出身於黃埔的中國共產黨人,後來有的成為中國共產黨著名的政治家、理論家、外交家,更多的成為將帥之星。
  • 1937年淞滬會戰,參加戰鬥的師以上軍官有多少畢業於黃埔軍校
    中央軍的師以上軍官差不多都是黃埔軍校前三期畢業,排以上軍官大都是後來中央軍校的,在當時淞滬戰場雲集了大量黃埔軍校畢業生。黃埔一期生胡宗南率第一軍,黃埔一期生黃杰率第8軍,黃埔一期生桂永清率黃埔軍校教導總隊。
  • 黃埔軍校三百名將: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惲代英的傳奇一生
    惲代英(1895—1931),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黃雄軍校武漢分校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紅軍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之一,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青年運動的傑出領導人之一。1919年「五四」運動時期,他組織武漢大、中學校學生,舉行罷課和示威遊行,幫助武漢學聯創辦《學生周刊》,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的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2月,代英和林育南、李書渠等發起創辦利群書社,其宗旨是:「利群助人,服務群眾」。該社是湖北地區宣傳新思想、新文化的重要陣地。1919年10月,惲代英加入當時著名的進步團體中國少年學會,並曾擔任該會評議員,成為該會骨幹成員之一。
  • 廣州長洲島,黃埔軍校就在這裡,還有愜意的美景、懷舊的美食
    感受歷史的痕跡長洲島是個有故事的地方,這裡絕不僅有著名的黃埔軍校,還有辛亥革命館、中山公園、文塔公園……可以說是文化古蹟遍地。黃埔軍校是中國近代最著名的一所軍事學校,培養了許多戰爭中聞名的指揮官。2000年,黃埔軍校被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