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僅憑口蜜腹劍就能當宰相?關鍵:兩大集團的百年博弈

2020-12-26 熊魚自笑

李林甫當宰相時大唐正處於開元盛世的頂峰,能在那個令人神往的時代掌管如此龐大的帝國,對任何一位仁人志士來說,都是一件十分慶幸的事情。

然而李林甫當上宰相,卻令我們高興不起來,因為他是一個自私的人,一個有點本事的奸臣,這樣的人往往能力越強破壞力越大。雖然安史之亂發生時李林甫已經故去,但那場令大唐傷筋動骨的叛亂,不論從哪個角度講,都與他脫不了干係。

那麼這樣一個奸臣,是如何當上宰相的呢?一般說法是:李林甫陽奉陰違,表面對玄宗大獻忠心,博得信任,背地裡用盡卑鄙手段,排斥異己,他的行為被後人形象地總結為「口蜜腹劍」;而玄宗晚年沉溺於美色,荒廢了朝政,變得昏庸不堪,竟被這個壞蛋的甜言蜜語所蒙蔽,所以讓李林甫當上了宰相。

但是,玄宗作為一個靠智慧與奮鬥贏得皇位,一個開創了開元盛世的偉大帝王,即便晚年有些慵懶,有些怠政,但斷不至於完全被李林甫「口蜜腹劍」的小伎倆所蒙蔽。相反,任用李林甫,正是玄宗要一展胸中抱負,才在博弈了百年的帝國兩大利益集團中,選擇了李林甫一方。

要說明這個問題,需要扯到百年之前,請大家耐心觀看:

李世民劇照

西魏、北周、隋、唐,四個封建王朝一脈相承,都是靠一個被稱為「關隴集團」的武人團夥所把持。宇文氏、楊氏、李氏,這些皇族均是關隴集團中的佼佼者。不管哪個政權建立後,雖然皇家為尊,但集團中的其他成員都要分享勝利的果實,這便與無上的皇權形成了矛盾。

為了破解這個矛盾,皇帝必須引入第三方勢力與關隴門閥抗衡。於是,越來越多的寒門才子進入朝堂,科舉制度也應運而生。

隋煬帝楊廣失敗的一大原因便是由於改革政策過激,惹毛了關隴門閥,才被趕下了臺。大唐得以立國,依然是靠關隴門閥的支持,但太宗李世民比較強硬,提拔了房玄齡、魏徵、馬周等一批人才,形成了一股與關隴門閥相抗衡的勢力。

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劇照

高宗李治一朝更加強硬,李治為了立武則天為後,將以親舅舅長孫無忌為首的關隴門閥掀翻在地。武則天更甚,為了贏得支持,大力推行科舉,大批寒門子弟得以進入朝堂,甚至位居宰相。

這些新興士人得勢後,也拼命擴大自己的實力,從窮光蛋變成富農,再變成庶族地主,當了大官後成為官僚地主。

玄宗當政時,正是新興士人得勢之時,姚崇、宋璟、張說、張九齡這些宰相均是科舉出身,而宇文融、蕭嵩、楊慎矜、李林甫之流,則是關隴門閥背景。

玄宗是個玩政治平衡的高手,不會讓一方勢力無限擴展,所以這些高官們便在朝堂之上矛盾重重,衝突激烈。總體來說,哪方勢力能夠實現玄宗的意圖,能跟上玄宗的指揮棒,哪方勢力便能得勢。

玄宗劇照

玄宗上位之初,銳意進取,革除弊政,一心想要實現大唐中興,而姚崇、宋璟、張說能使國富民強,所以新興士人就得到了重用。

玄宗執政中期,國家開銷漸大,而宇文融使民間隱匿在逃戶都成為編戶齊民;楊慎矜主管財稅使得庫府充盈。於是,張說罷相,宇文融上臺,關隴門閥又得到了重用。作為李唐宗室出身的李林甫,第一次在政界嶄露頭角,便是與宇文融一起上表彈劾張說。

開元二十三年(735),李林甫以禮部尚書,加同中書門下三品,成為宰相,不過此時,他是首相張九齡的副手。

李林甫劇照

玄宗想成為千古一帝,特別重視邊功,想提拔朔方節度使牛仙客為相,張九齡不同意;想提拔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張九齡又不同意。最終,這個孤傲的文人惹怒了玄宗,而李林甫則不遺餘力的支持牛仙客,支持玄宗開疆拓土。

所以,張九齡罷相,李林甫上臺,絕不僅僅是玄宗昏庸,厭惡張九齡的犯言直諫,喜歡李林甫的阿諛奉承這麼簡單。

之後不論是誰當帝王,這種爭鬥還在繼續,直到門閥世祖被新興士人完全吞沒。

事情的表象之下總存在著某種支配規律,為了利益,各階層之間的爭鬥貫穿著整個封建時代,人們總會自然或不自然地結成同盟或者勢不兩立。而李林甫正是靠著自己的狡黠,站在了對統治者有利的一面,而絕非僅靠那一點點陰謀詭計。(文:熊魚自笑)

淺見寡識,以就正於方家。

參考資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鑑》。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李林甫-口蜜腹劍勢燻天
    其實安史之亂之亂的源頭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無心朝政,沉迷享樂,任用奸臣所致,這其中最著名的典型就是以口蜜腹劍著稱的李林甫。李林甫也是唐朝宗室,不過不算近支。從小機靈,對音律很有研究。後來被自己的舅舅推薦進入朝堂任職。在職期間,從沒有聽過他關於朝政的業績有優異的表現。整日與皇宮中的太監和妃嬪等往來密切,藉機拉攏他們為自己打探情報。
  • 影響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
    晚唐兩位鼎鼎大名影響唐朝國運的宰相李林甫和楊國忠,誰對唐王朝衰敗的危害更大更深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下兩個人的生平事跡。 李林甫(683-753),祖籍隴西,唐朝宗室,位居宰相,唐高祖李淵堂弟長平肅王李叔良曾孫,畫家李思訓之侄。
  • 正史上真實的李林甫是怎樣一個人?
    獲得這些功績後,唐玄宗開始大放異彩,貪圖懶惰、懶政,尤其任命李林甫、楊國忠等奸臣,這些奸詐無比、專權的宰相給唐朝留下了巨大的隱患,並將其拖入了長達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可以說這是唐朝走向滅亡的前奏。李林甫是個狡猾、狡猾、毒辣的小人。外表看起來滿嘴甜言蜜語,和藹可親,其實他總是在無時無刻不在暗算別人,特別是那些冒犯他的人,沒有投靠他的人,或者只是比他高的人。
  • 一生至少貢獻3個成語的李林甫真的只是個奸臣嗎?
    在一般人眼裡,或者說在一般的文學作品裡,李林甫是個奸臣,《新唐書》也直接把他列入《奸臣傳》,那他只是個簡單的「奸臣」嗎?如果他僅只是一個奸臣,那麼,他為什麼能在大唐宰相位上一呆就是19年呢?唐玄宗眼瞎了嗎?
  • 史書中的唐代九大奸臣 為何只有李義府李林甫通過成語為人們熟知
    那麼這位死後還被封贈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大都督、陪葬昭陵的許敬宗,怎麼成了《新唐書》領銜主演的大奸臣了呢?這還得從他篡改史書說起。口蜜腹劍李義府李義府這個人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而熟悉他的原因就是因為「笑裡藏刀」這個成語。其實李義府在當時還有倆外號,一個叫「笑中刀」,另一個叫「人貓」。李義府也是贊成武則天當皇后的主力,並因此得到一鬥珍珠的賞賜,還得到了宰相的官帽,後來還被封為河間郡公。
  • 唐朝宰相李适之吟詩惹來殺身之禍
    今天說一個唐朝的故事,三個宰相鬥法,一位佔了上風,另外兩位分別被排擠。受到迫害的兩個宰相,分別寫了兩首詩。可惜的是,一位吟詩避禍,一位卻被搞得家破人亡。一、口蜜腹劍李林甫三個宰相中,那個佔了上風的叫做李林甫。這位可以算是唐朝第一奸相。
  • 為何會有「李林甫不死,安祿山不反」之說?
    李林甫(683年-753年),唐玄宗時期著名的權臣,有著「口蜜腹劍」之稱的奸相,其在玄宗時期擔任宰相十九年,是玄宗時擔任宰相最長的一人
  • 李林甫宰相之夢靠兩個女人一個宦官實現,是如何找到這些靠山的?
    唐玄宗時期,李林甫當宰相全靠一個女人,武三思的女兒武氏。李林甫時任史部侍郎與宰相裴光庭的老婆有私情,靠著這女人的關係一路爬上了萬人之上。李林甫雖有皇室血統,一直努力著,只是一個千牛直長,擔任普通宮廷侍衛,找不到出人頭地方法,他感到很憋屈。
  • 唐朝興衰巨變中的宰相政治
    唐玄宗一朝,名相輩出:姚崇、宋璟、張嘉貞、張說、張九齡、李林甫、楊國忠。無論他們是賢還是奸,他們都和唐玄宗的治國理念有關。值得一提的是,正是由於宰相人選從李林甫到楊國忠的轉變,為唐朝盛衰之變埋下了伏筆。
  • 李林甫:被朝政活活累死的奸臣
    李林甫的一生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千方百計當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首相;第二階段是千方百計保住這個位置。為此他剷除了一塊塊絆腳石,整到了一批批競爭者,付出了超乎常人的辛苦,傾注在朝局與政事上的心血竟比忠臣還要大,以至於活活累死在了崗位上。李林甫是為了什麼呢?光耀門楣嗎?他的那些下作手段勢必被汗青所書,不可能青史留名。
  • 李林甫是把唐朝帶入深淵的奸臣?還是維持開元盛世的能臣?
    因此,李林甫憑祖蔭入仕時,起點也不高,只是品級不高的千牛直長而已。但李林甫對功業的渴望是十分強烈的,唐玄宗開元初年,李林甫曾主動向自己的親戚源乾曜求官升遷,源乾曜卻認為李林甫的品行和才望都不高,便沒有答應李林甫。故而,李林甫在開元初年的仕途雖有升遷,但不迅速。從開元十四年起,李林甫的事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期。
  • 誰能當宰相?牛仙客事件間接導致盛世結束,唐玄宗敗走四川
    但是,第二天奸相李林甫上朝,這個「口蜜腹劍」的小人迎合玄宗的意願,說:「仙客是宰相之材,哪裡會不堪尚書之任?張九齡是遷腐文人,拘於古義,失於大體。」玄宗這下高興了,不顧一切,乾脆拜牛仙客為相,張九齡撤職。
  • 命運皆天定 唐朝幾位宰相之仕途全被相師說中
    中華五千年歷史中的諸多帝王將相從出生前後就開始出現異象和祥瑞,在他們顯達之前,懂得陰陽術數之人就能從他們的外表看出端倪,從而準確推測出他們的仕途走向,史書中有很多這方面的記載。本文說說關於唐朝幾位宰相的預言。
  • 趙心放:唐代李林甫是如何登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相位的?
    李林甫還想往上爬,目標是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他早就把武惠妃這條門路瞅上了。經過多方打聽和反覆琢磨,他知道了武惠妃想把自己的兒子壽王瑁立為太子的心願,於是他通過武惠妃身邊的太監給她傳話,願意為玉成此事效力。這件事給了野心勃勃者契機,從此以後這對男女走到一起來了。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句成語,語文課本上經常見
    李林甫:口蜜腹劍第二個就是李林甫了,李林甫早年曾任千牛直長,開元年間改任太子中允,開元十四年(726年),李林甫得到宇文融的引薦,被授為御史中丞。李林甫上升之路可謂是一片坦途,最後一直做到了唐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3大奸臣,1人留下1個成語,如今人人皆知!
    趙高是歷史上有名的宦官奸臣,他出身極其卑微,但靠著自己靈活的頭腦一步一步當上秦朝宰相,先是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立年幼的胡亥為帝,再設計害死原丞相李斯,自己成為秦朝丞相,第3年逼秦二世胡亥自殺,立子嬰為秦王,可以說他這一系列的行為,加速了秦朝的滅亡。
  • 中國歷史上那些宰相的綽號
    宰相,是對中國古代最高行政長官的通稱,並非具體的官名,其具體名稱有很多種,比如丞相、同平章事、大司徒、內閣大學士等,在中國歷史上做到過宰相的有很多,下面咱們就來說一下中國歷史上那些宰相的綽號。蘇味道雕像蘇味道,唐代政治家、詩人,是北宋大文學家蘇軾的先祖,自幼聰穎,二十歲時考中進士,授鹹陽縣尉,並跟隨名將裴行儉攻打過突厥,武則天時期歷任中書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兩度躋身相位
  • 這三人都是古代的大奸臣,每人都留下一個著名的成語,遺臭萬年!
    圖片:王莽劇照下面我們來看第三個成語,口蜜腹劍。意思就是說嘴上說著很甜,而內心卻藏著害人的心思,比喻兩面派,為人陰險狡詐。這個成語則是與唐朝時期的奸相李林甫有關。李林甫對於政事可謂是一竅不通,那他是怎麼當上宰相一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