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幸福來敲門!大齡進步最快球員西亞卡姆助猛龍實現平穩過渡
猛龍在多倫多山呼海嘯歡呼聲中正式加冕,夢幻一季,烏傑裡忍疼割愛,肩負罵名質疑豪賭終獲認可——球隊由此前沿用已久的圍繞「後場雙槍」建隊轉變思路,引「他山之石」升級主攻手繼續譜寫鋒線為王的季後賽法則。
美中不足的是他們與萊昂納德的蜜月期只得草草結束,猛龍不得不面對失去FMVP後可能出現的球隊當家核心近似真空的一段陣痛期:洛瑞已自證是季後賽級別球隊二當家的不二人選,強行將其從更衣室推上前臺難免強人所難;小加索爾圓夢多倫多無欲無求,其巔峰已過轉型勢在必行。環顧之下也只得「趕鴨子上架」,4年1.3億提前續約進步最快球員西亞卡姆以期應急救場。
殊不知,西亞卡姆終歸是不負眾望幫助猛龍免除「奪冠後遺症」之苦,並一舉成為了使球隊脫離半重建邊緣並重新回到高舉衛冕大旗王者之師的最佳旗手,及時止損同時實現江山易主,平穩過渡。
事實上外界的擔憂不無理由。若以二當家標準來衡量西亞卡姆的話,其衝鋒陷陣無所懼,髒活累活手到擒來的特性自然討喜,但個人球隊定位短期內上升後的境況如何尚未可知。
誠然猛龍一路過關斬將之下西亞卡姆展示出作為球隊副攻手的準全明星實力,但其過於依賴轉換進攻且投射尚有極大局限性(三分多位底角定點且高壓防守下明顯失準),缺乏陣地戰解法的諸多缺點也一併暴露出來。
其高效表現在消化匹配到更多球權(以及在失去萊昂納德級別主攻手牽制)後會出現預計範圍內多大程度的回落以及他在續約時25歲(與更早進入聯盟但生涯前期因傷臥榻的喀麥隆老鄉恩比德同歲)的大齡三年級生身份都將被外界納入考量綜合因素之內。
僅僅一個夏天,這種質變便切實發生在所謂「潛力枯竭天花板有目共睹」的西亞卡姆身上。自上賽季納斯將瓦蘭丘納斯挪至替補並確立伊巴卡+西亞卡姆的小球前場陣容後一步一個臺階,這頭覺醒的非洲雄獅曾一度燃起蟬聯進步最快球員之勢。
本賽季西亞卡姆以28.2%的回合佔有率交出了55.9%的真實命中率及16.7%的助攻率,按照球隊首席攻擊手標準而言也已是高產,其投射穩定性,持球威脅及處理球能力均較上賽季有肉眼可見般提高。
如此一來西亞卡姆得以交出23.6分7.5籃板3.6助攻1.0搶斷0.9封蓋全能數據單及2.2記三分球火力保障為猛龍保駕護航,同時個人入選東部全明星首發也都是水到渠成之事,藉此正式宣告北境軍團新時代的開啟。
猛龍新王精進之路|優化進攻選擇提高持球比重,防守構築鋒線絞殺陣
上賽季開始嶄露頭角的西亞卡姆從體型到個人轉換進攻的投入及兇殘程度上都和MVP字母哥類似,一手轉身上籃堪稱絲滑細膩同時能夠實現持球從後場快速推進並時不時地送出大開大合式直塞球的精妙操作,從某種意義上講其打法與形象甚為不符。而基於一貫的勤奮刻苦及過人的學習能力(承繼先父之願),16屆27順位的西亞卡姆向我們展示出何為後來居上。
從出手選擇來看,西亞卡姆的籃下(0-3英尺)+三分的出手綜合佔比由上賽季的62.9%降低至60.9%其實無傷大體,其三分出手比重驟升至32.0%,漲幅近10個百分點,已經完全由之前只需把握機會的底角功能型定點空間四號位(佔比由上賽季68.2%下降為23.4%,著重於向側翼弧頂傾斜)升級成輻射陣地外圍的三分威脅點(場均以35.9%的命中率出手6.0次三分球)。其遠射能力無論是借無球走位跑動後兜出空檔接球(由上賽季僅有8次蛻變為場均1次以上)抑或是清空一側找單挑持球投(場均2.6次出手命中0.9球,佔個人出手比重的13.7%)都大有長進,早已非吳下阿蒙。
儘管籃下0-3英尺區域出手比重(28.9%)則創下生涯新低,其攻框頻率,效率及殺傷力(罰球率由上賽季的32.0%降至27.5%)均有不小程度的下滑,但從終結技法上看他的勾射拋投及倚住重心施展看家絕活轉身挑籃及靈活腳步方面愈趨成熟多變。禁區之內西亞卡姆的速度及重心控制的結合能力絕對列得上優秀一檔,其錯位持球的戰術意義及後續可塑性巨大。
但不可迴避的一點在於本賽季西亞卡姆中距離表現陷入掙扎(準星均在4成以下),他在近框端3-10英尺及中長兩分的出手意願明確但增權降效在所難免。球隊需要有人來消化並妥善利用好營造出來的這一定量中距離空間,打出生涯第二春的伊巴卡本是不錯的人選但其長兩分表現同樣呈跳水之勢,於是新北境之王在接過萊昂納德大旗的同時也不得不接過這部分重任,短暫低效也正是轉型的必經之路。
再者是加大持球比重。
原本以西亞卡姆的各項身體素質而論作討敵先鋒去多空切多轉換多嘗試站定點這類高效終結方式自然皆大歡喜:球隊擁有流暢的分享球習慣及高位策應軸心資源儲備來支撐空切(PPP為1.56分超過聯盟92%的球員);洛瑞小加均可貢獻出縱貫全場的一傳式上籃搭配上西卡自身特性,推動反擊浪潮駕輕就熟(PPP為1.22分超過聯盟71.9%的球員);至於定點維持效率即可,哪怕僅僅是開闢熱區而不注重持球投的開發也在允許範圍之內。
但由於戰術定位變更西卡不得不去嘗試更多的面框單打,甚至作擋拆持球人策動進攻。
本賽季論及產量西亞卡姆已穩居聯盟前十單挑手之列(次於哈登威少,利拉德以及詹姆斯等人)場均4.4次面框單打(上賽季僅為1.5個回合),但每回合得到0.87分效率僅處於聯盟中遊水準。而呼叫掩護找錯位針對方面西亞卡姆產量效率著實乏善可陳(場均僅3.3個回合),向持球主攻兼顧串聯球隊型前鋒的進階之路仍道阻且長。
至於防守方面西亞卡姆則未因承擔主攻後而有所懈怠,反而就勢擔起了猛龍的鋒線絞殺陣最關鍵一環。
猛龍是當今聯盟禁區限制效果最好的三支球隊之一(5英尺內限制對手命中率為57.5%),拋開優渥的鋒線防守資源不提,得益於球隊強調夾擊,迅速輪轉和積極補位的防守理念及紀律素養多倫多構築起傲人防線,而西亞卡姆的掃蕩能力至關重要(其功用大體等同於雄鹿字母哥)。
其防守輻射半場陣地,錯位防擋拆持球人及藉助陣地布防抄截傳球無一不精。更為難得的是幹擾三分投籃次數(場均5.7次)冠絕聯盟,其臂展結合自身移動及出手預判對外圍幹擾壓迫明顯,對位球員在其防守下三分命中率會由35.8%下降至31.7%,綜合下來DIFF%達到了-5.1。
當他在場時球隊每百回合少失0.7分。
綜合考慮到場均35.5分鐘的上場時間防守加成已是貫穿全場。
輔助型前鋒還是主攻型前鋒?西亞卡姆持球改造之路道阻且長
平心而論,本賽季西亞卡姆接過權杖之後其轉型效果遠超預期。他甚至能夠在比賽膠著時依靠個人外線單打破局(三分線外晃動後持球投及伺機降重心突破急停中距離),偶爾還有露一手翻身金雞獨立的衝動。
但作為四號位而言他也從來都不會是靠著低位背身消化球權的禁區殺手,在動態進攻中狠抓反擊打立足未穩,趁著防守空檔直殺籃下打錯位以及逐漸加大戲份的個人持球攻堅是他以及管理層所期待的,其出手選擇優化尚需時間來驗證,進攻方式合理配比也非朝夕可成。
對於西亞卡姆來說目前這種持球型偏三號位的打法天花板似乎觸手可及,勢必得在飽經投射磨礪及側重組織策應技能加點之後方至大成。
如今擺在西亞卡姆面前的大抵上是兩個選擇,其一向輔助型前鋒轉變,其二堅定主攻型前鋒的發展路線。按前者來說西亞卡姆的進攻早已達標甚至以超標來形容亦不為過,假以時日有望競爭下最完美二當家的稱號。而後者則有著一道依舊看似不可逾越的鴻溝,衝破枷鎖的法寶可能並非是投射能力,而在於新賽季前納斯給出西亞卡姆的預估定位——作為控球前鋒的組織能力。
畢竟NBA從來不缺天才,但像西亞卡姆這樣如海綿吸水般精進不止的「人類學習精華」也絕不多見。
感謝關注,歡迎討論,阿哲願與你「球」得真經,一路侃球,直到世界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