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稱為5G元年,2020年被稱為5G爆發年,談及5G就離不開5G設備供應商。目前全球範圍內的5G設備供應商主要包括中國的華為、中興;韓國的三星;美國的高通;芬蘭的諾基亞以及瑞典的愛立信等等。目前國內使用的5G設備除了華為與中興外,愛立信與諾基亞(上海諾基亞貝爾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同樣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當然,中國只是全球5G市場中的一部分,想要在5G市場掌握話語權,除了掌握5G技術之外,擁有足夠多的市場佔有率同樣重要,而其具體表現為5G商用合約的籤訂。在5G發展初期,華為憑藉領先的5G技術一舉成為擁有最多5G商用合約的企業,不過受制於美國的圍堵,多國放棄或者抵制華為5G合同,這也導致華為在5G市場份額方面遭遇了滑鐵盧。
來自集微網綜合報導,瑞典第五代移動通訊(5G)基地臺設備商愛立信(Ericsson)官網公布,現階段已拿下95個商用5G合約,超越華為,成為全球5G商用合約數量最多的供應商。具體說來,目前愛立信與電信營運商協定,其中的55個已經公開宣布,包括有43個在運轉中的5G網路。5G商業合約已經增加至95個,高於華為的91個,諾基亞為70個排名第三。而三星電子過去七個月來取得四筆5G合約,包括和加拿大電信商 Videotron 和 TELUS、美國電信商 U.S. Cellular以及紐西蘭電信商 Spark籤訂的合同。
與愛立信、諾基亞、三星表現強勢不同,受制於美國的圍堵,華為在多地失去了5G合約,或者無法籤訂合約。比如中國臺灣電信三雄均未採用華為5G設備,臺灣遠傳全數使用愛立信產品,中華電則是諾基亞、愛立信兼備,臺灣大主要和諾基亞合作。
此外,新加坡日前已經正式頒發兩個全國性5G許可證,其中包括新加坡最大電信公司SingTel和另外兩家電信公司StarHub、M1。作為新加坡最大電信公司的SingTel選擇了愛立信為合作方,另外兩家電信公司StarHub和M1則選擇了諾基亞建立5G基礎架構。而選擇華為5G設備的澳大利亞電信公司TPG並未獲得全國性許可證機會,這一消息意味著華為在新加坡5G布局中正式出局。
與此同時,「網易科技」援引國外媒體報導,表示知情人士表示,印度可能會建議本國電信網絡運營商避免採購來自華為和中興通訊的設備。換句話說:印度或勸阻本國電信運營商採購華為和中興設備。要知道,印度可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市場、全球增長最快的電信市場。印度拒絕華為意味著華為失去了很大一塊5G市場。
其實,在5G業務滑坡的同時,華為手機業務雖然目前表現的不錯,但未來面臨嚴峻挑戰。具體說來,根據知名的市場調研機構CounterPoint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4月份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華為份額21.4%,5月份華為份額為19.7%,連續兩個月超越三星成為單月份的全球第一了。
但是,由於美國的圍堵,華為麒麟晶片研發受阻,目前多款產品已經被迫使用中國臺灣聯發科的天璣晶片;同時根據知名供應鏈人士@手機晶片達人 此前爆料,華為P50系列將會搭載5nm晶片,但並不是海思麒麟晶片。海思麒麟晶片的受困,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華為手機業務的發展。
對於華為來說,在美國商務的圍堵之下,不論是面向消費者的手機業務還是面向商業性的5G業務都被迫節奏放緩、市場下調。對於華為來說,想要突破禁錮,唯一的辦法就是加速自研。未來華為如何突破籠牢,還看華為下一步如何調整自研策略與市場戰略。
註:文中圖片部分來自網絡,侵權刪圖;本文系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