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瑞金醫院團隊發表羥氯喹臨床結果:無顯著療效

2020-12-17 瀟湘晨報

5月14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了來自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研究團隊的一項關於羥氯喹的論文,結果表明,使用羥氯喹並不能顯著提升輕度至中度新冠住院患者核酸轉陰的機率,而且副作用要高於標準治療。

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上海交大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青教授,由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教授和副院長陳爾真教授等共同撰寫。這也是由上海科研團隊主導發表在權威醫學雜誌上的首項關於羥氯喹治療效果的研究。

這項臨床試驗採用了多中心、開放標籤、隨機對照的設計,但沒有設置安慰劑組對照。臨床試驗覆蓋了2月11日至2月29日中國16個醫療機構的150名住院患者,羥氯喹組和標準治療組患者比例為1:1。

羥氯喹治療組以每天1200mg的負荷劑量連續三天服用羥氯喹,隨後以每天800mg的維持劑量繼續給藥,輕度至中度患者(148例)的治療周期為兩周;重症患者(2例)的治療周期為三周。發生症狀到隨機分組的持續天數中位數為16.6天,臨床主要終點為28天內病毒核酸轉陰。

研究結果發現,在150例患者中,有109例(73%)在28天前出現病毒核酸轉陰;其餘41例(27%)沒有達到轉陰結果。研究人員進一步統計顯示,標準護理加上羥氯喹組28天核酸轉陰的機率達到85.4%,而僅接受標準護理組的轉陰機率為81.3%,兩者相差僅4.1%。但從不良事件來看,接受羥氯喹治療的患者中不良反應的比例高達30%,遠遠超過標準治療組9%的不良反應率。

上述臨床試驗結果與最近發表的一項針對36名新冠患者的羥氯喹非隨機臨床試驗積極的結果不一致,也與此前的一項關於羥氯喹體外試驗鼓舞人心的結果的出了相反的結論。

瑞金醫院團隊表示,該臨床試驗結果僅適用於持續輕度至中度的新冠患者,並且由於介入治療幹預的時間中位數達到16天,因此無法評估在更早階段使用羥氯喹的抗病毒效力。通常而言,流感的黃金抗病毒治療的窗口期是48小時內。研究人員還表示,使用更高劑量的羥氯喹產生的抗病毒效果並不會增強。

專家相信,抗病毒藥物如能在患者發病早期儘早使用,將能最大程度發揮效果。因為一旦患者體內激起免疫反應,那麼抗病毒的意義就不大了,反而可能需要使用抗炎症藥物。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教授近期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羥氯喹如果早期單獨使用,即不與阿奇黴素聯合使用,非大劑量即每天400mg,在降低新冠病死率方面,效果不輸瑞德西韋。」

目前,全球更大規模針對羥氯喹的臨床試驗仍在進行中。羥氯喹的生產商諾華也正在入組440名新冠住院患者,分三組進行對照治療,採取隨機、設盲、安慰劑對照的嚴格設計標準,其中一組單用羥氯喹,一組羥氯喹與阿奇黴素聯合使用,另一組為安慰劑對照。

【來源:第一財經資訊】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國際頂尖期刊刊發瑞金醫院羥氯喹治療新冠...
    5月14日《英國醫學雜誌》(BMJ)發表了來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研究團隊的一項關於羥氯喹的論文,結果表明:使用羥氯喹並不能顯著提升輕度至中度新冠住院患者核酸轉陰的機率,而且副作用要高於標準治療。
  • 同時被WHO和美國總統點名,氯喹與羥氯喹將加入海外抗疫
    而氯喹的抗病毒作用可以追溯至2005年在《Virology Journal》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當時,該論文提出氯喹對於SARS冠狀病毒有明顯抑制作用。也因此,氯喹很快進入了研究者的視野。隨後,中科院武漢病毒所和軍事醫學科學院毒物藥物研究所的聯合研究結果證實,氯喹在體外抗新冠病毒感染方面確實有效。
  • 研究:不支持用羥氯喹治輕中度新冠肺炎,腹瀉率10%
    全球首個硫酸羥氯喹臨床研究結果發布。全球四大期刊之一的《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簡稱BMJ)於5月14日在線發布一項在臨床上用於新冠肺炎治療的藥物——硫酸羥氯喹的論文。
  • 全球首個多中心、平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硫酸羥氯喹治療新冠...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王燁捷)5月18日,記者從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獲悉,由該院牽頭的,全球首個多中心、平行、隨機對照臨床研究——硫酸羥氯喹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效果的研究結果顯示,與標準治療相比,聯合羥氯喹的治療不能帶來病毒轉陰的額外獲益,且存在一定的以消化道症狀為主的不良事件的發生機率,即試驗結果不支持對輕中度新冠感染的患者聯合使用羥氯喹進行治療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敢問羥氯喹抗COVID-19路在何方?
    原創 chenguagua 哆啦問藥 被大家抱有很高期望的羥氯喹,從發現其體外具有抗COVID-19的效果,到FDA緊急授權使用,到各種臨床研究不支持其抗病毒的有效性而停止大部分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再到爆出近期發表於新英格蘭和柳葉刀兩大頂刊中的研究數據被質疑造假,世衛組織宣布恢復中止的臨床試驗
  • WHO發表全球最大COVID-19臨床試驗!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
    2020年10月15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在MedRxiv發表了用於治療COVID-19的抗病毒藥物的Solidarity Trial中期結果[1],引起全世界的廣泛關注,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 巴西研究發現羥氯喹治新冠無效 甚至可能引發嚴重副作用
    巴西研究團隊23日發表一項臨床試驗報告顯示,羥氯喹對治療新冠病毒感染者無效。報告發表在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由巴西兩家研究機構和6家醫院人員組成的「巴西抗新冠聯盟」團隊操作隨機對照試驗後作結論。
  • 羥氯喹走下神壇 生產商要小心了
    被叫停的是世衛組織「團結試驗」項目中關於羥氯喹的臨床試驗。據譚德塞介紹,在該項目中,35個國家的400多家醫院正在積極招募患者,其中來自17個國家的近3500名患者已經登記參加試驗。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解釋稱,「團結試驗」中只涉及羥氯喹,並未使用氯喹,由於存在不確定性且出于謹慎考慮,才決定暫停羥氯喹治療新冠試驗。
  • 羥氯喹+阿奇黴素,川普力推的治療方案可以終結疫情嗎?
    」的研究論文中顯示,使用羥氯喹配合阿奇黴素聯合治療COVID-19療效顯著,參與研究的患者在治療第5天左右病毒完全消除。(以下簡稱「馬賽方案」)在這項 36 人COVID-2019病人(6例無症狀,22例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8例有下呼吸道感染症狀)參與的臨床實驗中,第6天患者鼻咽拭子病毒轉陰率:接受羥氯喹和阿奇黴素聯合治療的為100%;而僅接受羥氯喹單藥治療的患者為57.1%;對照組為12.5%(p <0.001),並且與無症狀的的患者相比,具有症狀的患者的藥物療效更顯著。
  • 川普大戰福奇:羥氯喹是新冠神藥還是毒藥?
    羥氯喹到底指的是什麼我國治療新冠使用氯喹的歷程中最早的結論為2月18日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該文件提出,將磷酸氯喹加入試用藥物當中。2月19日,鍾南山院士團隊、哈佛大學團隊和恆大集團團隊在交流研討會上提出。
  • 雅培「5分鐘診斷」病毒或存局限,川普推薦羥氯喹僅為有效藥
    同時,他還轉發了一條關於羥氯喹配合阿奇黴素治療新冠肺炎有效的推文。推文指出,法國科學家迪迪埃·拉烏爾特(Didier Raoulta)團隊在《國際抗菌劑雜誌(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Agents)》發表論文指出,使用羥氯喹配合阿奇黴素聯合治療COVID-19療效顯著,參與研究的患者在治療第5天左右病毒完全消除。
  • 正確認識「羥氯喹」 風溼免疫才是它的用武之地!
    文 | 強森2020年6月4日,之前發表於《柳葉刀》有關羥氯喹的重磅研究論文被撤稿,瞬時輿論直指Surgisphere公司涉嫌偽造數據;再加上WHO羥氯喹臨床試驗於5月底被叫停,一時間羥氯喹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筆者認為,在新冠仍肆虐全球的大背景下,在尋找有效藥物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科學理性地認識藥物,尤其是這款用於抗瘧、風溼免疫方向近
  • 川普「帶貨」翻車:世衛組織叫停「神藥」羥氯喹
    當地時間25日下午,在世衛組織的新冠疫情新聞發布會上,總幹事譚德塞宣布,世衛組織已經暫停了在臨床試驗中對羥氯喹的測試,數據安全檢測委員會將進一步研究羥氯喹的相關安全數據。  被叫停的是世衛組織「團結試驗」項目中關於羥氯喹的臨床試驗。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斯瓦米納坦解釋稱,「團結試驗」中只涉及羥氯喹,並未使用氯喹,由於存在不確定性且出于謹慎考慮,才決定暫停羥氯喹治療新冠試驗。
  •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速擴散 羥氯喹被寄予厚望
    國內此前已便啟動了一批「舊藥」治療新冠肺炎的臨床試驗,其中包括了羥氯喹、瑞德西韋、法匹拉韋等藥物,而羥氯喹在初步的臨床試驗結果中顯示有效,且展現了更高的安全性。  此前,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六版)在抗病毒治療法中提到可試用磷酸氯喹。羥氯喹與氯喹結構非常相近,作用機理非常相似,且在安全性方面要顯著優於氯喹。
  • 新冠「特效藥」(羥)氯喹副作用大?FDA緊急授權被譴責!
    出現嚴重副作用,瑞典多家醫院停用(羥)氯喹據報導,斯德哥爾摩的一位患者Carl Sydenhag在3月23日被診斷出患有COVID-19,隨後醫生對他的治療方案包括每天服用兩片氯喹。但是服用氯喹後,患者出現了抽筋、視力喪失、頭痛等嚴重的副作用。
  • FDA撤銷羥氯喹緊急使用授權 不僅治療新冠無效還幹擾瑞德西韋療效
    FDA此前已經發布警告,禁止在臨床試驗或醫院之外使用該藥物,因為它可能導致嚴重的心臟副作用,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建議在試驗中分開使用該藥物。本月早些時候,頂級醫學期刊之一的《柳葉刀》撤銷了一項將羥氯喹與COVID-19患者更高的死亡風險聯繫起來的研究,再次引爆了對該藥物及其安全性的爭論。
  • 研究:川普帶貨羥氯喹治新冠後,美國人搜索暴增近14倍
    當地時間4月29日,一個由牛津大學、哈佛大學、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和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組成的研究小組在國際著名醫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發表了一項研究成果。他們利用谷歌搜索結果,追蹤在川普高調「代言」氯喹和羥氯喹後,美國人如何開始購買這兩種未經證實可治療新冠的藥物。
  • PNAS:臨床前研究指出羥氯喹不能對抗新冠病毒,但高劑量法匹拉韋可以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魯汶大學雷加醫學研究所的Suzanne Kaptein博士、Joana Rocha-Pereira博士、Leen Delang教授和Johan Neyts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給倉鼠服用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或法匹拉韋(favipiravir)4至5天,其中法匹拉韋是一種在日本用於治療流感的廣譜抗病毒藥物。他們測試了幾種劑量的法匹拉韋。
  • 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和幹擾素β-1a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無...
    瑞德西韋、羥氯喹、洛匹那韋和幹擾素β-1a對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無明顯治療作用 2020-12-12 14: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上海瑞金醫院院長寧光:最終的勝利,將是科學的勝利
    面對當時還未命名的新發呼吸道傳染病,他們與瑞金醫院後方的研究團隊在72小時內,協助張定宇院長完成了99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表現和流行病學特徵的總結。1月29日,這篇論文發表在國際知名的《柳葉刀》雜誌上。